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刺镰蕨在早泥盆世是一种广布于世界的植物,尽管报道自许多地点,但远未完全地了解它,其主要原因是能育材料罕见。我们观察的标本采自贵州早泥盆世的丹林组。它显示具柄的孢子囊侧生于靠近叶腋的轴上,我们的标本近似球形的孢子囊和它的形态略小于雷诺的肾形孢子囊外,其它方面如:带状的营养轴上具有疏螺旋排列的镰刀状叶,具短柄的孢子囊侧生于轴上以及管胞具穿孔壁等性状与雷诺修订后的刺镰蕨完全一致。我们同意雷诺的观点,将镰蕨目升为纲,与工蕨纲和石松纲并列。它的系统位置是介于工蕨纲和石松纲之间。其下包含一目、一科三个属——镰蕨属、巴拉格瓦纳彻属和星木属。这种植物的生殖部分在中国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余汶  席与华 《古生物学报》1991,30(5):643-646
腹足类化石采自广西荔浦栗木早泥盆世四排组,共3属4种:Oriostoma?lipuense sp. nov., Naticopsis sp., Murchisonia angulata Philips, Murehisonia bachelieri Rouault其中Murchisonia属的两种是西欧早泥盆世常见的分子。Oriostoma?lipuense是1个归属有疑问的新种。与腹足类共生的有早泥盆世的腕足类、轮藻和介形类等化石。  相似文献   

3.
云南早泥盆世的胴甲鱼化石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本文研究的是最近十多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云南早泥盆世采集的胴甲鱼(Antiarchi)化石,共计四属五种。这是迄今所知地质时代最早而且目前仅见于我国的胴甲鱼类。文中记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并分别与其相近的属种作了对比,从而建立了胴甲鱼纲中的一新目。这一发现和研究,使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到我国早泥盆世胴甲鱼的形态结构,丰富了早泥盆世动物群的内容,更多地提供了划分地层的古生物依据;在鱼类进化史上,填补了胴甲类和真节甲类(Euarthrodira)之间的缺环,对进一步认识胴甲鱼类的起源和了解胴甲类的发展辐射也给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抱囊蕨属—四川早泥盆世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四川早泥盆世陆地植物的一个新属种——江油抱囊蕨(Amplectosporangiumjiangyouense)。植物体茎轴裸露,等或不等二歧式分枝多次,在其远端区密集的二歧式分枝构成了一个椭圆状或梨状轮廓的能育顶枝系。孢子囊椭圆形,具短柄,呈单列侧生于能育枝的内侧。根据新植物显示的形态特征,除与一些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作了比较外,还初步探讨了它与种子植物珠被演化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云南西部丽江、大理、保山、施甸以及绿春一带,均有海相早泥盆世早期(Lochkoviajl)地层出露,并含有竹节石:Paranowakia;笔石:Meomonograptus,Monograptus 等。这些化石是目前国际上用以划分、对比海相志留—泥盆纪地层界线的主要依据。二滇西早泥盆世早期地层  相似文献   

6.
川滇早泥盆世的无颌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自1956年本文作者报导了云南曲靖早泥盆世无颌类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又陆续收集到大量四川、云南早泥盆世的无颌类标本。这些标本的研究,不但将增加我们对早先报道过的曲靖无颌类生物学方面的认识,对古生物学中长期存在的无颌类系统关系上某些重大分歧的解决,提供相当重要的依据,而且对于划分中国南方早泥盆世陆相地层有着重要意义。有鉴于此,为了便于野外地层工作的利用和交流情况,在这里作者将迄今发现于云南、四川的无颌类作一分类纲要和概略记述。  相似文献   

7.
滇东南文山古木早泥盆世孢子组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次研究了滇东南早泥盆世文山古木坡松冲组和坡脚组中的孢子组合,共计17属29种,包括1新种,由老至新分为PE组合和ES组合。通过和国内外相应组合的对比,PE组合的时代为Siegenian,ES组合的时代为早Emsian,确定坡松冲组的时代为Siegenian,坡脚组的时代为早Emsian。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泥盆纪星骨鱼科化石除非洲和南极地区尚未发现外,世界其它各地均有发现,但化石产地并不多.其时代从早泥盆世一直延续到晚泥盆世早期,多数出现在早—中泥盆世.所有化石全部产于海相地层.据现有资料统计,已经发现和描述的只有5个属,即 Asterosteus, Gemuendina, Jagorina, Ohioaspis, Bolivosteus,分布在德国(早泥盆世),美国(中泥盆世),加拿大(中泥盆世),澳大利亚(早一中泥盆世),土耳其(中泥盆世)和玻利维亚(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文中仅描述该剖面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并讨论有关地层划分和珊瑚群古生物地理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东部早泥盆世晚期盔甲鱼类一新属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士涛  王俊卿  王念忠  张振贤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3):157-167,T001,T002
描述了产自广西东部平乐下泥盆统贺县组的一脊椎动物群中的无颌类化石,建立了盔 甲鱼类的一新属、新种──平乐圆盘鱼(Discaspis pinglensis get. et sp. nov.)。圆盘鱼鳃囊 数目多达32对。同层产出的尚有保存较完好的胴甲鱼目中华鱼科化石。该动物群的发现为 华南区早泥盆世晚期脊椎动物群的演化及其生物地层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丽江早泥盆世棘鱼类微体化石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云南丽江县鸣音区阿冷初早泥盆世山江组 (Lochkovian EarlyPragian)和阿冷初组(Middle LatePragian)棘鱼亚纲微体化石。这些化石被归属于 4属 5种 ,其中包含 1新属 2新种。这是西藏—滇西区棘鱼类化石的首次报道。不同于华南区棘鱼类的组成 ,丽江早泥盆世棘鱼类以栅棘鱼目属种为主 ,缺少锉棘鱼目属种。它与国外对比 ,则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部同时代的棘鱼类表现出较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早泥盆世的3个属种,其中节甲鱼类Yujiangolepisliujingensisgen.etsp.nov.采自广西六景,Buchanosteussp.及胴甲鱼类?Chuchinolepissp.采自广西玉林。该3件标本均产自海相地层中,与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共生。还讨论了华南区几个主要产脊椎动物化石(包括脊椎动物微体化石)剖面的生物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采自湘鄂交界地区云台观组的植物化石,计6属10种(其中1新属5新种),即纤原始鳞木 Protolepidodendron scharyanum Krejěi、巴尔兰德 Barrandeina dusliana(Krejǎi)Stur、串座巴尔兰德(新种)B.contiguasp.nov.、澧县巴尔兰德(新种)B.lixianensis sp.nov.、皱纹巴尔兰德(新种)B.multistriata sp.nov.、疏叶巴尔兰德(新种)B.laxa sp.nov、宽叶长穗(新属种)Longostachya latisporophylltts gen.et sp.nov.、镰刺蕨 Drepanophycus spinaef-ormis Goepp.、拟裸蕨(未定种)Psilophytites sp.和小“原始蕨”“Protopteridium”?minutumHalle 等,面貌相当于纤原始鳞木——巴尔兰德植物组合。纤原始鳞木与巴尔兰德分别为世界性中泥盆世和欧洲中泥盆世晚期的标志化石,“原始蕨”见于我国中泥盆世,外国可延续至晚泥盆世早期。本文所讨论的云台观组中,巴尔兰德属多达5种,和其它各种均常见于中泥盆世或中泥盆世晚期。故本组时代应属中泥盆世晚期。本文仅描述了4种巴尔兰德和1种长穗。巴尔兰德属我国过去未见记载,对研究古植物及确定地质年代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老挝西北部和泰国东北部黎府构造带6个层状硅质岩考察点进行了放射虫化石调查研究,其中有5个点发现可供鉴定的放射虫化石,共鉴定放射虫化石9属23种,包括典型的晚泥盆世放射虫化石Helenifore robustum和早石炭世放射虫化石Albaillella cartalla,Al.undula,Al.paradoxa等,5个层状硅质岩考察点地质时代类似,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该调查成果表明,黎府构造带从泰国东北部延续到了老挝西北部万荣地区,其深海盆地演化历史应该在早石炭世晚期结束。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巴特敖包地区早泥盆世牙形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蒙古达茂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特敖包地区以碳酸岩相古生代地层发育而引人注意。经多年研究,特别是李文国等(1985)的研究,使本区珊瑚、腕足类、层孔虫、鹦鹉螺等大化石的研究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并依据牙形刺首先确定了在阿鲁共剖面有泥盆纪地层的存在。但本区泥盆纪地层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通过对牙形刺的研究加以解决。在王成源研究员的精心安排和亲自指导下,作者等在巴特敖包地区的七个剖面进行了系统取样研究。经对158个样品(重667kg)的分析,在本区发现了大量的原定为志留纪的早泥盆世地层,包括西别河组命名剖面。分析结果同时证明,本区不存在志留系温洛克统的沉积。巴特敖包剖面断层发育,志留—泥盆纪地层交替出现,巴特敖包组应取消,原定的阿鲁共剖面层序颠倒。本区地层应厘订为志留系的西别河组(罗德洛统—普里道利统)和下泥盆统的阿鲁共组(Lochkovian阶),前者以包尔汉图剖面为标准剖面,后者应寻找更好的标准剖面。本文重点总结巴特敖包地区早泥盆世的牙形刺。本区共建立了4个牙形刺带,文中共描述了8牙形刺属,21种,其中包括4亚种、1新种(Belodellataeniocuspidatasp.nov.)和1未定种。  相似文献   

16.
邓占球 《古生物学报》2001,40(2):219-223
对床板珊瑚化石群的分析表明,南天山阿尔皮什表布拉克组的地质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所含珊瑚群与滇西北,西秦岭,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吉林二道沟的珊瑚群面貌相似,明确属于古特提斯生物地理区内,而与北天山,淮噶尔,北山,大,小兴安岭等地区同期地层所产者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河北平泉、北京西山早白垩世植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河北平泉九佛堂组及北京坨里群辛庄组、芦尚坟组早白垩世的植物化石共12种,包括一个新种。其中小叶型的卤叶蕨 Acrostichopteris 和莱尼苏铁杉 Podozamites reinii 在我国为首次发现,它们对确定地区时代颇具意义。对伸长似金粉蕨 Onychiopsis elongata 的实羽片形态与现代金粉蕨 Onychium 作了比较。与邻近辽西及东北其它地区早白垩世植物群对比,归入北方温带植物区。  相似文献   

18.
研究我国云南中泥盆世晚期西冲组的一种细小植物Psilophyton striatum sp.nov.,它具有二歧分叉光滑轴和生殖枝,生殖枝由三次等二歧分叉枝系和族生孢子囊组成,枝系末端对生两对直立孢子囊,根据对已有材料的分析,宜将华南中泥盆世晚期植物组合改名为Lepidodendropsis arborescense-Minarodendron cathaysiense Eocladoxylon minutum(LME)组合,它以石松类植物为主,共生有“真蕨植物”和三枝蕨类,分为小形树状植物和地面植物两个生态系统,同时,与世界上同期植物群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滇西早泥盆世大瓣鱼科(Macropetalichthyidae)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 泥盆纪的大瓣鱼化石目前除在南美和非洲尚未发现外,在全球其他各洲分布甚为广泛.它的分布时代可由早泥盆世延续到晚泥盆世.据统计目前发现的该科化石已达12个属.我国目前发现的大瓣鱼科化石共有5个属种,分布于华南的下、中泥盆统,主要发现于下泥盆统.  相似文献   

20.
从新疆哈密地区石城子北剖面7件样品获得分异度较高、有机质壁显著炭化保存的疑源类化石,根据其形态特征,共鉴定出14个形态属和15个形态种(其中8个未定种,3个比较种)。结合国内外古生代晚泥盆世已知疑源类组合进行比较,清楚表明当前获得的疑源类组合代表了晚泥盆世海洋微体浮游植物群面貌。我国涉及晚古生代疑源类生物地层的调查研究相对薄弱,而有关晚泥盆世疑源类化石的发现和报道更为匮乏,当前疑源类化石的发现,填补和丰富了新疆乃至国内晚泥盆世疑源类化石研究资料。该发现佐证了关于卡拉麦里洋在早石炭世闭合的认识;作为基础食物链的海洋微体浮游植物是重要成烃生物,晚泥盆世疑源类的保存预示研究区域具有石油、天然气勘察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