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保留韧带残端对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3月解放军第174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266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ACL重建,其中保留韧带残端的163例为保留残端组,术中完全清理韧带残端的103例为非保留残端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前、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患侧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检测时间点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保留残端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高于非保留残端组,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低于非保留残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中保留残端可加快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速度,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的手术时机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ACL损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并按照患者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研究组(n=35,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和对照组(n=30,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以及ACL恢复情况,并比较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两组前抽屉(ADT)试验和Lachman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ADT试验和Lachman试验阴性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ACL损伤患者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受伤后3周内接受手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明显,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无内固定装置技术双束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应用无内固定装置技术双束重建ACL损伤患者33例,男31例,女2例.患者排除手术禁忌后,分别在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腱重建前内侧束,双股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束.韧带采用无内固定装置固定,股骨端行悬吊固定,胫骨端行拴桩固定.术后1~3周内指导患者在支具保护下进行康复训练,并逐渐提高训练强度.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病例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2月时: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2.2±2.5,升至96.4±7.2分,IKDC评分55.3±3.7分,升至94.1±5.3分,其中A级19例,B级:11例.术前与术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采用无内固定装置双束ACL重建方法能够较好的平衡患者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张力,并有利于保留ACL韧带残余结构、节约经费,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缝合法和钢丝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年收治的87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组(40例)组(37例),其中A组患者使用缝线法固定组患者使用钢丝固定,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后随访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两组患者骨折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包括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关节屈伸活动度,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前Lysholm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Lysholm评分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第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A组患者显著优于B组患者A组愈合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关节镜下缝合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稳固、利于关节早期的康复,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冯会成  黄迅悟  孙继桐  常青 《生物磁学》2011,(14):2727-2729
目的:探讨应用无内固定装置技术双束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应用无内固定装置技术双束重建ACL损伤患者33例,男31例,女2例。患者排除手术禁忌后,分别在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腱重建前内侧束,双股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束。韧带采用无内固定装置固定,股骨端行悬吊固定,胫骨端行拴桩固定。术后1~3周内指导患者在支具保护下进行康复训练,并逐渐提高训练强度。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病例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2月时: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2.2±2.5,升至96.4±7.2分,IKDC评分55.3±3.7分,升至94.1±5.3分,其中A级19例,B级:11例。术前与术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采用无内固定装置双束ACL重建方法能够较好的平衡患者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张力,并有利于保留ACL韧带残余结构、节约经费,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关节镜下修整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生活质量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Lysholm评分量表、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VAS、WOMAC评分均逐步降低,Lysholm评分逐步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VAS、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有效缓解手术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功能康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功能康复.方法:回顾分析了1990年~1997年间我科收治并且目前能随访到的21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采用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重建的患者,术后均采用我科制订的系统康复治疗计划进行康复训练,随访时间98~168个月,平均127,36个月.对其术前和近期的自我感觉、查体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International KneeDocumentation Committee)分级标准评定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1例术前弹响、交锁和打软腿的症状均消失,浮髌试验均为阴性,均无过伸痛.关节轻度疼痛11例,Lachman征阳性3例,前抽屉试验阳性8例,但均无关节不稳的主诉.无取腱造成的其它并发症.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后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KDC评分结果术后明显优于术前.术后平均4.65个月恢复日常活动,恢复体育锻炼时间均在6个月左右.有2例伸直受限(差10°),所有患者屈曲活动度基本正常.结论:ACL损伤重建的术后患者经过我们所设计实施的康复计划的训练后,没有关节不稳的主诉,屈伸活动度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对术后的功能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二方"在膝关节镜清理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膝关节镜关节清理术的90例(96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50膝)患者于术后给予"骨二方"行膝关节周围热敷,对照组45例(46膝)患者术后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膝的浮髌试验情况及关节穿刺抽出积液量、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第1、2、3、4周,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周后两组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2周关节腔穿刺抽液量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第3、4周两组关节腔穿刺抽液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积液颜色较浅;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而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总体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骨二方"热敷能有效缓解膝关节镜清理术后的疼痛,减少术后关节内渗出,从而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的治疗原则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月在我院开展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术后治愈情况及不同临床结果下股骨止点定位的差异。结果:38例患者未出现重建失败病例,无翻修手术。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与Tegner运动评级,发现术后患者Lysholm与Tegner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临床疗效的不同,分为治疗满意组27例,不满意者11例,观察两种手术结果的股骨止点定位情况发现满意组股骨止点位置为(67.32%±6.53%),不满意组为(61.39%±5.86%),两组数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止点定位对术后患者膝关节能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证股骨止点定位的有效性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与广泛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行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对照组行广泛清理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00%(32/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0.4±14.8)h及(8.9±4.3)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6±16.9)h及(15.6±6.8)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术后Lysholm评分为(73.2±12.3)分,与对照组的(73.7±11.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对照组2例出现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研究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与广泛清理术疗效相当,但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采取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位置觉和运动觉,疼痛情况与肿胀情况,膝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患肢肿胀值、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前膝关节75度、45度、15度位置觉,伸膝、屈膝运动觉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75度、45度、15度位置觉,伸膝、屈膝运动觉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主观(IKDC)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减轻远期疼痛情况与肿胀情况,提升膝关节功能,患者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平衡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96例,并成功实施ACLR,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常规康复训练、虚拟现实平衡训练)和研究组(n=48,常规康复训练、虚拟现实平衡训练联合NMES干预)。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结果:研究组的临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对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患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健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步长、步速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患侧摆动相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进行被动角度再生试验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平衡训练联合NMES应用于ACLR术后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腘绳肌肌力,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肌力康复训练联合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股四头肌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CL重建术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接受常规肌力康复训练)和研究组(n=41,接受常规肌力康复训练联合血流限制训练)。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股四头肌功能、平衡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膝关节肿胀程度、大腿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股四头肌厚度薄于对照组,平均功率、峰力矩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站立平衡平均压力峰值差、缓慢弯膝平均压力峰值差、向下蹲位平均压力峰值差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4.88%)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39%)(P<0.05)。结论:ACL重建术后患者应用血流限制训练联合常规肌力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股四头肌功能和平衡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对比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TKA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主动组(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组(被动运动训练),各为33例和32例。对比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平衡能力、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后1周、术后2周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标准(K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视觉疼痛模拟法(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主动组BI、BBS、KSS评分高于被动组,VAS评分低于被动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均下降后升高(P<0.05),主动组术后3 d AROM、PROM高于被动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生理职能、生理机能、一般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主动组高于被动组(P<0.05)。结论:与被动运动训练相比,主动运动训练应用于TKA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均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血量、凝血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解放军425医院骨科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患者在止血带释放前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照组患者则给予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在术后6-12h内两组患者均口服利伐沙班。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总失血量、隐性出血量、输血率、输血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总失血量、隐性出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 d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S)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 d,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AK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AK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及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较术前及术后1 d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降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出血量,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且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平衡性训练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员膝关节MCL损伤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56)。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平衡性训练干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4周,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体稳定指数(OSI)、前后方向的稳定指数(APSI)、左右方向的稳定指数(MLSI)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OSI、APSI、MLS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膝关节MCL损伤患者实施平衡性训练能较好地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并缓解疼痛,同时可帮助其提高膝关节的平衡能力,增加了满意度,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倒"L"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闭合性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倒"L"入路术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比例。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愈合时间、延迟愈合比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患者,采用倒"L"入路是一种新型的可靠入路方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其对膝关节功能改善更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中采用不同目标力线对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16年9月~2018年9月采用OWHTO治疗单间室KOA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目标力线分为固定力线组和个体化力线组,固定力线组19例患者采用统一调目标力线至Fujisawa点治疗,个体化力线组22例根据术中关节软骨Outerbridge分级、个体化调定目标力线治疗,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5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变化,并对比术前和12个月时MRI及关节镜影像。结果:术后所有患者VAS评分、H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其中个体化力线组术后1.5个月、3个月时VAS评分优于固定力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及关节镜显示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软骨再生。结论:采用OWHTO治疗单间室KOA,根据患者不同软骨磨损情况制定个体化目标力线方案有利于患者早期疼痛的改善,但其长期功能的恢复及软骨再生与固定力线方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