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药物灭螺是阻断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方法。由于化学灭螺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均产生严重污染和毒害作用, 因而低毒、易分解的植物灭螺药物研究受到重视,已筛选出诸如黄姜(Dioscorea zingberensis C.H.Wright, DZ)、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RC)等皂甙类植物灭螺剂1,2。    相似文献   

2.
中国灭螺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颖芳  彭宇  刘凤想 《四川动物》2005,24(4):651-654
本文就我国在化学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利用食螺动物和靶螺竞争生物灭螺及植物灭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灭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夹竹桃灭钉螺效果初报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1 引  言在防治血吸虫病的过程中 ,人们一直致力于消灭其唯一中间宿主钉螺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一些地方有螺面积扩大 ,疫情回升 .常用化学药物灭螺法虽有较明显的灭螺效果 ,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90年代以来生物灭螺开始成为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 ,在筛选灭螺植物 ,提取植物灭螺活性成分和利用植物他感作用灭螺等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绩[1~ 4 ,7,8] .目前 ,植物灭螺难以推广的主要问题在于利用新鲜植物材料灭螺常需要较高的浓度 ,而原料来源往往有限 ;提取植物灭螺活性成分制作灭螺剂的成本较高 ,难以广泛应用 .因此 …  相似文献   

4.
利用某些植物有效成分对钉螺的毒杀作用进行灭螺 ,可有效地减轻化学药物灭螺方法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毒害。现有利用植物灭螺的方法 ,一般是采用提取植物有效成分或利用植物浸出液杀灭钉螺[1、3] 。本文研制了一种目前尚未见报导的利用夹竹桃 (Neriumindicum)粉碎物和淀粉、明胶等配合制成的植物颗粒灭螺剂 ,用于灭螺实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为利用植物灭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 夹竹桃叶 ,淀粉 ,明胶 ,钉螺。1 2 材料的处理( 1 )材料的处理和配合 将夹竹桃叶烘干磨粉并用 60目纱网…  相似文献   

5.
湘江长沙段洲滩钉螺防治后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以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查螺方法,对湘江长沙段洲滩进行连续6年的螺情调查.2003-2008年跟踪调查了湘江长沙段24个洲滩,其中20个洲滩有钉螺分布,占洲滩总数的83.3%,4个洲滩从未查见钉螺.活螺洲滩数分别占当年调查洲滩的62.50%、66.67%、66.67%、70.83%、33.33%、37.50%;2008年与2003年相比,活螺洲滩数下降了40.00%,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平均密度、活螺率分别下降了99.10%、99.74%、51.09%.经统计学处理,各洲滩有螺框出现率(Z=91.56,P<0.01)、活螺率(Z=65.13,P<0.01)不相同,但年度下降趋势明显.在20个有螺洲滩中,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洲滩5个,占有螺洲滩总数的25.00%;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洲滩逐年减少,平均密度和感染率逐年降低,2007-2008年所有洲滩均无感染性钉螺分布.湘江长沙段有螺洲滩采取的各种防治措施中,药物与环改灭螺相结合的效果远好于单纯的药物灭螺.各种环改灭螺措施中,又以抬洲降滩、翻耕垦种的灭螺效果更持久,更彻底.2007、2008年有螺洲滩数、钉螺总数急剧减少,有螺框出现率、活螺率大幅度下降还町能与水位和气候有关.湘江长沙段洲滩的螺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区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基地之一,牛、羊肝片吸虫病使畜牧业遭到损失。乌什县托什干河滩草场,由于存在大量传播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尽管在1975年9月和1976年3月进行了二次硝氯酚驱虫,但在1976年6月粪检,又有72%的羊再次感染肝片吸虫。要有效地防治肝片吸虫的发生和大量感染,必须在流行严重的地区,调查清楚椎实螺的种类、密度和分布,然后,因地制宜地用化学药物、物理方法及其他措施进行灭螺。在灭螺的同时,对感染肝片吸虫的畜群,进行药物驱虫。单方面驭虫,仍然会再感染,达不到根治肝片吸虫的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出一种高效、持久、安全及价廉的灭螺微生物,对其进行鉴定并观察其抑螺功效。【方法】从钉螺孳生的土壤中筛选出4株灭螺活性较强的菌株(B8、B27、B36、B59),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和革兰氏染色均为G+杆菌。不同分离胶浓度的SDS-PAGE分析其灭螺活性成分;优势菌株经16s rRNA扩增后,PCR产物测序,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其种属。【结果】灭螺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中发酵上清液各菌株间灭螺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86,P=0.002);细菌发酵液各菌株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7.298,P=0.008);菌体悬液各菌株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79,P=0.271);此外,B59菌株的灭螺效果优于其它菌株,尤其是其发酵上清液浸泡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高达73.3%和96.7%。SDS-PAGE发现在B59细菌上清液中无蛋白带出现,推测其灭螺活性物质可能是其他成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59菌株位于Bacillus cereus (CP001746)分支上,一致性达100%。【结论】B59菌株的发酵上清液灭螺效果最好,其灭螺活性物质可能不是蛋白质,B59菌株被鉴定为Bacillus cereus。  相似文献   

8.
三种植物与紫红链霉菌组合灭螺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植物与紫红链霉菌组合的灭螺效果,为研制高效低毒植物灭螺剂提供依据。将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苍耳子(Xanthium sibiricum)、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3种植物水浸液分别与紫红链霉菌液(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组合后对钉螺进行浸杀对比实验,并比较了相同植物与紫红链霉菌液的复合颗粒灭螺剂的灭螺效果。结果表明:天名精、苍耳子与紫红链霉菌复合颗粒灭螺剂7 d钉螺死亡率分别比其1%混合液提高17.6%(P=0.019)和5.3%(P=0.362);青蒿与链霉菌复合颗粒灭螺剂7 d钉螺死亡率比其1%混合液降低6.7%(P=0.022);天名精、苍耳子和链霉菌复合颗粒灭螺剂较其混合液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兴林灭螺”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和重要影响,阐述滩地灭螺林与其他林种之间的区别,滩地灭螺林除具有灭螺防病的功能之外,还有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树咎构成,特异的营造技术和林相结构;总结滩地灭螺林的经营原则是超强度集约经营,短周期经营,规模经营和综合经营,因此滩地灭螺林在林业生产中应划分为一个新的林种,提出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新的林种结构是滩地灭螺林、防护林,经济林与景观游憩林,并就如何加快发展滩地  相似文献   

10.
植物颗粒剂对钉螺毒杀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3种药用植物材料分别粉碎后与淀粉、明胶配合制成直径2~3mm的植物颗粒剂用于灭钉螺试验,结果表明,钉螺取食3种颗粒剂后,24h死亡率分别达到92.5%~100%.其毒杀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植物的其它灭螺方法,对钉螺的致死时间比氯硝柳胺化学灭螺剂(1×10-3g·L-1)提前12~24h.用3种植物颗粒灭螺剂进行野外灭螺实验,钉螺死亡率最高可达6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