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西藏地区腹泻死亡牦牛中分离出 1株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并对其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在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方面与大肠杆菌基本一致。血清学试验表明 ,该菌株O抗原属O14 8,K88,K99,987P单因子血清均不能凝集本菌 ;该菌不产生溶血素 ;对绵羊、豚鼠、马、鸡的红细胞表现强凝集 ,而K88,K99,987P抗血清均不能抑制其对绵羊、豚鼠、马、鸡红细胞的凝集 ;该菌株在营养肉汤中经 37℃ ,4 8h培养表达菌毛 ;肌肉接种兔、腹腔接种小白鼠均具有高致病性 ;乳鼠胃内投服试验和兔回肠结扎试验证明 ,该菌能产生热稳定肠毒素和热敏性肠毒素 ;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羧苄青霉素等高度敏感 ,而对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表现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感染性泌尿生殖道血尿症病原-肺炎克雷伯氏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东  兰景超  罗娌  杨智  张再蓉 《四川动物》2006,25(1):83-85,F0004
对一只长期在秋冬季节交替或炎热夏季发生血尿症大熊猫的尿液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了小白鼠毒性试验和药敏试验。通过对分离菌株的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最后确定为肺炎克雷伯氏杆菌。作者对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引发大熊猫的疾病类型进行了探讨,指出肺炎克雷伯氏杆菌除可引发大熊猫肠炎和败血症外,还可导致大熊猫发生以排血样尿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相似文献   

3.
腈水合酶产生菌的培养及其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腈污染的土样中筛选获得,株腈水合酶活性较高的细菌,分属于棒状杆菌(Cerynebactertum sp.)、节杆菌(Arthrobacter sp.)和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其中具有腈水合酶活性的克氏杆菌属菌为首次分离到。对这些菌株适宜培养条件及酶形成诱导特性的研究表明,棒状杆菌和节杆菌的腈水合酶为诱导酶,而克氏杆菌的酶为组成酶。前二个属的细菌完整细胞腈水合酶活性相近,均较后一属细菌高约10倍。  相似文献   

4.
最近发现一些革兰氏阴性球杆菌,不同于大肠杆菌属细菌,经常从临床病人标本或其他标本中分离出来。我们选择了30株进行了研究,其中14株为B.anitratum细菌,特性是分解1%乳糖迟缓,在需氧状态下分解1%葡萄糖,不能还原硝酸盐成亚硝酸盐,24小时肉汤培养,腹腔注射小白鼠,24小时內全部死亡;另外16株菌,根据所显示的特性为Mima细菌,该菌在多数情况下不分解糖类,与粪产碱杆菌的区別是无动力、无氧化酶及不产碱全部菌株对小白鼠不致病。这两组细菌对青霉素几乎全部耐药,对四圜素、多粘菌素敏感,对常用消毒剂如来苏儿、龙胆紫、升汞、福尔马林敏感。以上这些观察结果对于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别含有煌绿、孔雀绿、结晶紫、锥黄素和特异性免疫血清的普通琼脂培养基,对强毒马流产沙门氏杆菌连续进行了13个月的驯化培育,结果获得了毒力减弱,但仍保持较好抗原性的煌绿弱毒菌株(煌288)。其0.2毫克的活菌培养物尚不能致小白鼠死亡,小白鼠被0.1毫克的活菌培养物免疫后,可以获得抗8M.L.D.强毒活菌的攻击,对于.32M.L.D.的攻击,还可保护l/5的小白取免于死亡。为今后制造弱毒活菌苗,过渡到马体提供了有希望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菌株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致病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重大森林植物检疫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采用跗节接种法测定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aYTTR-04菌株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 在恒温条件下,松墨天牛第6天开始死亡,第18天~21天为死亡高峰期,每头成虫接种孢子量为2.3×106±0.2×106时成虫的死亡率第18天达85%,第21天达95%; 时间效应指标值LT50为14.7天。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松墨天牛第3天出现死亡,第15天~21天为死亡高峰期,每头成虫接种孢子量为2.3×10.6±0.2×106时的死亡率在第15天达85%,第21天达100%;时间效应指标值LT50为12.9天。林间套笼21天后,菌液处理的成虫平均死亡率为60%,僵虫率为48.9%;而通过无纺布菌条的成虫死亡率为86.7%,僵虫率为75.6%。表明MaYTTR-04菌株对松墨天牛成虫有强的致病力,且在较高变温环境温度下致病力更强。结果说明该菌株可作为生产性菌株应用于林间防治松墨天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流感染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和基因分型特点。方法采用PCR检测菌株中高毒力因子、荚膜血清型以及ST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加克拉维酸的复合药(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或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与单药(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的药敏纸片组合进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表型确证试验。结果 128株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有23株产ESBLs(产ESBLs组),占17.97%(23/128);105株不产ESBLs(非产ESBLs组),占82.03%(105/125)。本地区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流行ST型别为ST23、ST65、ST37和ST29,其中ST23、ST29、ST65为非产ESBLs的优势ST型别菌株,而在产ESBLs菌株中无优势型别。两组菌在高黏液表型、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EBSLs组中发现8株高毒力产EBSLs肺炎克雷伯菌。结论临床诊疗中需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株中识别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并给与及时的治疗,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背景】鸭疫里默氏杆菌广泛存在于养殖场,引起雏鸭发生传染性浆膜炎,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发展。【目的】提高鸭疫里默氏杆菌发酵培养水平和抗原活性,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疫苗的研制提供技术指引。【方法】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的试验设计方法,针对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疫苗培养基的研制,并探究不同发酵时间点该菌的抗原活性,选择抗原活性最高点时制备灭活疫苗,通过动物免疫保护试验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结果】使用研制的疫苗培养基发酵培养鸭疫里默氏杆菌,其活菌数能够达到4.68×1010 CFU/mL,较市面上该菌专用的培养基提高2.29倍。该菌发酵12 h后抗原活性达到最高,在此时制备的灭活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商品化灭活疫苗,攻毒保护率达到了100%。【结论】本研究研制的培养基具有优异的增菌效果,可作为生产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疫苗抗原的发酵培养基,疫苗生产过程中可选择菌株抗原活性达到最高时收集菌体。  相似文献   

9.
油茶内生拮抗细菌Y13的定殖能力及其对土著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抗利福平标记法,定期取样、平板稀释法回收等方法,检测拮抗菌株Y13在油茶叶片内的定殖能力;以平板培养及16S rDNA法分析菌株Y13对油茶叶片内土著细菌种群的影响,为油茶炭疽病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菌株Y13在油茶健株和病株叶内均能稳定定殖,接种30 d时仍分别能检测到6.60×103CFU/g和3.56×103 CFU/g的标记菌株;油茶叶片内可培养内生细菌主要属于5个属的7个已知种,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鞘氨醇菌属(Sphing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以芽孢杆菌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菌株Y13对不同处理油茶叶片内的群落结构和数量有明显的影响,能促进土著细菌群体的多样性,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油茶叶片内的枯草芽孢杆菌数量,有利于抑制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并发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的病因和耐药情况,为术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本院肺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常规分离培养肺炎克雷伯菌,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利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处理试验数据。结果从肺癌术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高,达68.1%;对头孢替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都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6.0%、21.4%、18.1%和20.9%,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0%。结论肺癌术后并发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耐药率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保持高度敏感性,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正> 7.菌苗不得含有其他微生物:菌苗生产整个过程要做无菌试验,通常取苏通培养物,批量菌苗和生产完毕后随机抽样的液体部份进行。最好使用硫乙醇酸盐培养基作所有的无菌试验,因它适合于需氧菌、厌氧菌及一些霉的生长。有些实验室也用琼脂、肉汤、沙氏或一些培养霉菌的培养基,一般pH为8.3。孵育温度30-32℃,至少观察7天。对浓度大的菌苗及观察有困难时,可于第5天后移种,重复培养。第二次接种也应在7天后观察判定结果。所有接种菌苗的管都不得污染。成品安瓶应进行菌苗的毒性试验,用一支安瓶内全部菌苗腹腔注射10只小鼠,10天后小鼠全部活存。其他试验:在短期内测定BCG活菌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的耐药性与其产铁载体的关系。方法采用K-B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确定7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性;CAS琼脂实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是否产铁载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确定细菌产铁载体的量,根据中位数法将70株临床分离菌分为铁载体高产组(35株)和低产组(35株);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抗生素耐药性与其产铁载体是否相关。结果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出菌株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50.00%(35/70);铁载体检测实验确定70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产生铁载体,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与铁载体产量呈正相关关系(r=0.3154,P0.05),对庆大霉素耐药菌株铁载体产量明显高于敏感菌株(t=3.1650,P0.05),且铁载体高产组耐药率及lgMIC值明显高于低产组(x~2=9.6570,t=3.1360,P0.05)。结论 7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均产生铁载体,铁载体可能参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干扰庆大霉素的抑菌或杀菌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 RNA-Seq)初步探讨黄芩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VITEK MS质谱检测仪和Vitek2-Compact药敏分析对菌株T3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黄芩素(baicalein, BE)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T3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用Illumina NovaSeq 6000转录组测序平台对1/2 MIC黄芩素处理的肺炎克雷伯菌株T3和正常对照组进行RNA-Seq;利用Trimmomatic、Rockhoppe、edgeR和Goatools等生物信息学工具软件处理转录组数据,并分析得到的2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注释、GO富集及KEGG代谢通路。结果 菌株T3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黄芩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T3的MIC为160μg/mL。与对照组相比,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云南富宁磁铁矿矿区样品中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其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采集云南富宁磁铁矿矿区土样和矿石样,采用固体肉汤培养基、卵黄培养基及PYGV培养基分离该矿区环境中的可培养细菌,利用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统计不同种属细菌的数量,初步评估细菌多样性。结果富宁磁铁矿矿区环境细菌的主要种群包括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不同菌属: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节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菌株,其中抗逆性较强的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富宁磁铁矿矿区可培养细菌种类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以烟草赤星病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对峙法、代谢液培养法对分离自大豆根瘤的内生细菌进行抑菌筛选,对筛选菌株作用的病原菌菌丝进行显微观察,研究筛选菌株细胞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测序序列、系统发育,以及进行温室接种防病试验.结果表明: 大豆根瘤内生菌经初筛、复筛,对烟草赤星病菌抑菌率42%以上的有7株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中华根瘤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显微观察表明,在拮抗性内生菌作用下病原菌菌丝末端出现明显畸形,呈珊瑚状分枝、球状膨大等;代谢液试验表明,内生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内生菌代谢产生的胞外物质在发挥作用;对峙试验表明,芽孢杆菌可迅速形成生物薄膜,有效阻碍病原菌丝生长和延伸.盆栽防病试验表明,拮抗性内生菌处理下烟草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表明筛选菌株可作为烟草赤星病的生防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农田采集谷子根系样品,经表面消毒后,分离得到固氮酶活性较高(1502.9—2893.5 nmoiC2H4/g鲜菌体/h)的四株细菌M-II-1222、M-II-931、M-I-1021、M-I-941。经细胞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DNA中G+C克分子含量测定等方面研究,前三株菌应归属克雷伯氏菌属士生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serrigena)。将这四株菌分别培制成液体菌剂,回接谷子,结果表明均能促进谷子生长发育,提高单位面积产量5.4-11.4%,经生物学统计差异达到极显著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乳品中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肺炎克雷伯氏菌16S-23S rRNA特异基因序列的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以肺炎克雷伯氏菌等57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试验;将肺炎克雷伯氏菌菌株稀释成不同梯度,做灵敏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度较高,检测低限可达到100 CFU/mL,可以快速、准确检测肺炎克雷伯氏菌,是乳及乳制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刘石泉  胡治远  赵运林 《生态学报》2014,34(11):3007-3015
变性梯度胶电泳是当前微生物生态学研究重要技术之一。为研究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和种类,对发花过程中不同时段细菌16S rDNA的V3可变区扩增,经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后、对细菌DGGE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结果表明,在发花过程的第0—4天、6—8天、10—14天茯砖茶发花存在3个差异较大的细菌优势种群结构的演变;从16SrDNA的V3可变区比对结果证明黑毛茶发花过程中有短波单胞菌属、诺卡氏菌属、新鞘脂菌属、突那梭菌属、韦龙氏假单胞菌属、乳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以及不可培养ε-变形菌、腐败螺旋菌属、粘球菌属、根瘤菌属和6种未知分类地位的不可培养细菌,说明采用DGGE指纹图谱能更系统、更真实地反映茯砖茶发花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4、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下法常用于对抗菌药物的抗性试验。 稀释试验:为定量测定抗菌素活性,可把抗菌素稀释入肉汤或琼脂培养基中,然后接种试验菌株。过夜培养后能阻止活菌生长的抗菌素最小浓度,作为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扩散试验:在均匀混入试验菌株的琼脂培养基上放上抗菌素浸泡过的纸片或药片。在纸片周围生长的细菌受到抑制,抑制距离大小同该菌的敏感性相关,从而形成了抗菌药物的浓度梯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病原学特征及药敏试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情况对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与腹腔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1000 mL、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20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腹腔引流液中共培养出54株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42.59%)、革兰阴性菌28株(51.85%)、真菌3株(5.56%),主要革兰阳性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敏感率低,均低于17.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率高,均为100.00%,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较低,均低于或等于25.00%,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均高于或等于80.00%。结论:术中输血量过多以及发生了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