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滇牡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应用ISSR标记对中国西南地区特有植物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0个用于正式扩增,在取自16个自然居群和1个迁地保护居群的511个个体中,检测到92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44.6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657和0.2448。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9.3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947和0.4355。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达0.4349。结果表明:滇牡丹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结合以前的研究结果,对滇牡丹的现状进行评估的结果显示,滇牡丹并不濒危。 相似文献
2.
3.
湖北野生春兰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和生境片断化,湖北野生春兰(Cymbidiumgoeringii)资源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本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内的11个春兰野生居群共32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1个引物共检测到127个位点,其中112个为多态位点,占88.19%。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兰科植物相比,春兰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在物种水平上,He=0.2628,Ho=0.4037;在居群水平上,PPL=63.06%,He=0.1945,Ho=0.2958)。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各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2440,FST=0.2207)。居群间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可能是由生境破坏和基因流障碍(Nm=0.8828)引起。UPGMA聚类分析可知,与其他居群相比,恩施地区的5个居群,即巴东(BD)、福宝山(FBS)、宣恩(XE)、毛坝(MB)、来凤(LF)优先聚成一支,而大悟(DW)居群单独聚为一支。同时本研究也表明,虽然春兰自交亲和,但在自然界中其繁育系统还是以异交为主。鉴于春兰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和其相应的居群遗传结构,我们建议在遗传多样性较高的来凤(LF)、京山(JS)、大悟(DW)居群设立保护点进行就地保护;而对资源破坏最为严重的毛坝(MB)和宣恩(XE)居群要实行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4.
8个栽培水杉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特有的活化石植物,有50多年的栽培历史。栽培水杉在多大程度上涵盖了野生水杉的遗传多样性,是评价水杉保育策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为了评估水杉栽培居群的遗传变异水平,作者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水杉的8个人工栽培居群的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9个酶系统23个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 有8个酶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非常显著, 在2个居群中存在稀有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A=1.375,多态位点百分率PPL=33.15,平均预期杂合度He=0.161。与孑遗居群相比, 栽培水杉的遗传变异水平偏低,表明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不能完全涵盖孑遗居群。将采于潜江的9个丛枝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var.caespitosa)样品与分别采自潜江、武汉和上海的各9个水杉样品的等位酶资料进行了UPGMA单株聚类分析,并将丛枝水杉作为一个居群与其他8个水杉居群作UPGMA聚类分析,其结果不支持将丛枝水杉作为水杉的一个变种的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5.
美容杜鹃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观花植物,也是秦岭地区的特有属,在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资源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该文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秦岭地区5个美容杜鹃野生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了解美容杜鹃不同种群的遗传分化,从而为美容杜鹃野生种质资源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用8个ISSR引物对5个天然种群的90个单株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8条带(平均每条引物产生9.75条带),其中65条带是多态的,多态位点占总位点的百分率为83%。种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386,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为0.4972,表明美容杜鹃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71%~90.25%,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为0.4161~0.58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044~0.4122,表明美容杜鹃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其中镇安木王种群和柞水牛背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AMOVA分析表明种群内的遗传变异(91.22%)大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8.78%)。UPGMA聚类分析表明5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因此建议尽可能地保护美容杜鹃所有的天然种群原生境条件,以最大限度保护其遗传变异。由于镇安和柞水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建议优先对这2个种群实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6.
利用ISSR标记对33份绿豆种质进行了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分析。 结果表明,从4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利用这10条引物从33份绿豆种质中共扩增出11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5条,多态性位点比例98.18%。遗传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绿豆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0~0.98之间,平均0.68。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82时,供试33份绿豆种质资源分为4个ISSR类群( ISSR Groups,IGs),第Ⅰ类群包括产地为黑龙江、吉林共9份和河北的1份绿豆种质资源,第二类群包括河南、山西和陕西的所有和河北的4份绿豆种质资源,第三类群为来自泰国的5份绿豆抗虫资源,第四类群包括山东和内蒙各2份绿豆资源;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98时,供试的33份绿豆种质资源可被全部区分开。 ISSR分析结果表明, ISSR类群划分与绿豆的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相关性;而同一类群中,地理来源相同的绿豆种质间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ISSR技术对48份乌塌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稳定性强、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9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03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1.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85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2.68%。不同乌塌菜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9~0.97,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聚类分析,ISSR标记能将48份乌塌菜品种完全区分开,48份乌塌菜种质被划分为4个类群,聚类结果与叶片颜色相关,为乌塌菜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蜡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蜡梅种质资源7个野生种群和2个栽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11条引物,共扩增出124条谱带,其中110条多态带,多态位点占88.70%。用POPEGEN1.31版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种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72 6,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为0.411 7,蜡梅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蜡梅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在52.94%~90.00%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43 4~0.378 2,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为0.232 2~0.546 6。神农架种群(SN)和保康种群(BK)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353 6,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用NTSYS2.01版软件对样品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9个种群并没有按地理距离进行聚类。种群间的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437 1,P=0.921 3)。 相似文献
9.
郁金香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22个ISSR引物对5个新疆野生郁金香种和19个郁金香栽培品种进行ISSR分析。扩增得到195条谱带,其中多态位点为191个,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97.95%。24个郁金香材料检测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1.979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1.000 0~2.000 0之间,平均为1.432 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在0.000 0~0.500 0之间,平均为0.262;Shannon's信息指数(I~*)在0.000 0~0.693 1之间,平均为0.407 8;研究实验反映出郁金香遗传变异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实验表明:24个郁金香材料在阈值为0.54处被聚类为A和B两大类,在阈值为0.63处除伊犁郁金香(T. iliensis)以外,其余四个郁金香野生种与常规栽培品种被单独聚类,说明野生种与栽培品种之间遗传距离较远,且大部分栽培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5个野生郁金香种中垂蕾郁金香(T. patens)、柔毛郁金香(T. buhseana)、天山郁金香(T. tianschanica)与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均在0.4以上,可以考虑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本研究为合理利用我国野生郁金香种质资源提供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基础,并为日后郁金香杂交育种工作中亲本组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栽培罗汉果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62份雌株和13份雄株栽培罗汉果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13条ISSR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88条扩增带,其中64条是多态性的。计算了样品间的相似性系数,分别对雌雄株做了主成分分析,并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的栽培品种青皮果、红毛果和爆棚籽的遗传多样性很低,它们的品种内样品间相似性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958、0.952和0.988,但有少数形态差异较大的样品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而茶山果和冬瓜汉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品种内样品间的相似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79和0.829;雄株也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迁地保护的金花茶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迁地保护的金花茶3个人工栽培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了迁地保护金花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结构。11条引物共扩增出87条带,其中3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P)为41.38%。单个居群的多态带百分率P从21.84%到25.29%,平均值为24.14%。在物种水平上,期望杂合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525和0.2273;在居群水平上:期望杂合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069和0.1528。通过与野生居群遗传参数比较,表明该种质圃基本有效地保护金花茶的遗传多样性总水平。遗传分化系数为0.2990。表明迁地保护金花茶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内的个体间占70.10%、29.90%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 相似文献
14.
以30%乙醇溶液作提取剂,在超声波功率250W的条件下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罗汉果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9、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为2.86%.罗汉果果实在10月上旬至12月下旬的生长成熟过程中,总黄酮的含量变化表现为初期逐渐上升,至12月上旬达到最高值,其后快速下降.抑菌实验表明,罗汉果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对枯草芽胞杆菌、产气杆菌、藤黄八叠球菌和白色念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具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以及青霉和黑曲霉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30d和60d两个不同时期罗汉果蛋白质组图谱,寻找与罗汉果发育、成熟及罗汉果甜甙生成密切相关基因,为罗汉果的开发和品种改良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双向电泳(2-DE)技术构建30d和60d罗汉果蛋白质组图谱,应用Im-age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对所得蛋白质组图谱进行分析。结果:30d和60d两个不同时期罗汉果蛋白质组图谱有明显差别,与30d罗汉果蛋白组图谱比较,随果实发育、成熟,60d罗汉果有29个新的蛋白产生,30个蛋白消失,16个蛋白表达3倍升高和15个蛋白表达50%下调。结论:罗汉果生长、发育和成熟的不同阶段受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d the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32 accessions distributed to 14 species and one variety by using ISSR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enetic variation was relatively higher among the accessions.A total of 593 bands were amplified by 12 ISSR primers,of which 535 bands (90.2%) were polymorphic.Eleven to 80 polymorphie bands were amplified from each prime,with an average of 44.6 bands.The interspecies GS (genetic similarity)value ranged from 0.430 to 0.866,and the average was 0.620.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accession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4 groups by ISSR markers.The different accessions in a species were clustered together,but they had genetic variation in molecular levels.There was obvious interspecies genetic variation.Species with simi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rom the same areas or neighboring geographical regions were clustered together and had close relationships.ISSR markers are useful in analyzing interspecies variation in Kengyilia. 相似文献
17.
18.
罗汉果生长动态与叶片矿质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年生罗汉果种薯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植株体内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6~9月 为罗汉果植株生长速度最快时期,叶片中的N、P、K等矿质营养元素浓度的月变化则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而 变化,其中N的浓度变化有两个峰点,分别在5月、7月,P、K的浓度变化最高点分别在6月、7月,N、P和K 的浓度变化最低点分别在11月、10月。相关分析表明,罗汉果植株的月生长总量及各级侧蔓的月生长量与叶 片中的N、P、K含量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要提高罗汉果产量,施肥的重点应放在5~9月。6月 以前以有机肥、磷肥为主,施以适量速效性氮肥,10月以后应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和叶片中N、P、K含量,施 用适量的N、P、K肥,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