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后的数年来,上泥盆纪的陆相地层及植物化石,在中国陆积有所发现,如湖北西南部长阳县及松滋县的黄家磴层,广东花县的打鼓领层,江西安远县的盘古山层以及甘肃天水县的巴都系红层,植物化石经作者的研究,发表于中国古生物志,总号第136册,新甲种第4号及中国科学(外文版)第1卷第2期。在那里对於中国上泥盆纪陆相地层及植物化石和全世界同时代的地层及化石的关系,讨论比较详细。和全世界上泥盆纪相似,中国上泥盆纪植物群最重要的代表,是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介绍的植物化石是一种地理分布很广、地层上的分布则只限於下白垩纪的一种标准化石。它最先发现於欧洲下白垩纪的瓦尔登期(Wealden)的地层中,后来在北美的波托马居(Potomac Formation)及日本的领石统中都有大量发现。此化石除在日本有唯一的例外,一度见於略低的手取统(上侏罗纪)外,其余各处都是出现於下白垩纪的地层中,并且一向被认为是下白垩纪瓦尔登期植物群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份子之一.此种化石过去在中国从无报道,所以此次的发现无论就它的地理分布和封於决定所在地层的时代来说,都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平顶山煤田植物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篇暂定名为“平顶山植物化石的初步研究”,因采集者盛金章同志曾答应继续采集大量材料以供研究。作者拟待此继续采集材料寄到时,再作较详细的报告。对於采集和研究河南中部二叠纪植物的愿望,在过去的十五年中曾不断地盘旋於作者的脑中。在这一带地区,潘钟祥同志曾在1937年描述过两种很有科学意义的植物化石,定名为Pseudorhipidopsis brevicaulis 及P.baieroides。这两种化石发表以后,曾引起古植物学家的注意。德国Gothan 教授在1938年的论文第385页中曾特别指出:“就是在华夏植物群中,也含有若干特别令人惊异的东西,我们可从潘钟祥1937年的论文看出来,他描述了几种从前曾被川崎繁太郎定名为“Rhipidopsis”brevicaulis 等化石。这些化石有一中轴,两旁着生分裂成手指形的  相似文献   

4.
1954年西北石油管理局周和仪同志送来标本一块产甘肃(宁夏)灵武县石滴驿附近的石堂,采集者为王俊民、富堂与同志。此种化石,其身份始终未曾明白,直至今日究系动物或植物化石,亦未能完全决定。其属名应为Spirangium,似系一新种,形态似上三叠纪末期至侏罗纪初期的Spirangium m(?)nsteri Schimper 又颇似下白垩纪初期的Spirangium jugleri Schimper。同样的化石在130年以前已经发现,最初经Brongniart(1828,第133页)定名篇Palaeoxyris 即“古黄眼菜”之意。Brongniart 显然相信,此种化石和现代的黄眼菜属(Xyris)是可以比较的。1852年Ettingshausen 将—部分相同化石另创属名为“古凤棃”(Palaeobromelia)。彼又显然相信此种化石是和现代的凤棃科(Bromeliaceae)植物是相近的。1860年Stiehler(1860,第7页)改其名为Sporlederia,,但彼仍相信是属於凤棃科的。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早已绝灭的裸子植物——科达树(Cordaites)曾繁盛于石炭—二叠纪植物界。由于化石保存条件等限制,古植物学家们以往多以器官属名或限于部分器官的解剖属名作为科达树各组成部分的分类。在众多的古植物文献中,常见的属名主要有: 叶部化石:Cordaites Unger, 1850, Eu-cordaites Grand'Eury, 1877, Dory-cordaites Grand'Eury, 1877, Poa-cordaites Grand'Eury, 1877, Scuto-cordaites Renault et Zeiller, 1885, Dictyo-cordaites Dawson, 1890, Noeggerathiopsis Feistmantal, 1879, Cordaites(Co-  相似文献   

6.
中生代哺乳动物的研究,在了解哺乳类的起源与进化上非常重要。过去美国中亚攷察(?)曾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上白垩纪Djadochta 层内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食虫类(Insectivora)化石,但在我国的中生代地层内,过去尚无哺乳类动物的化石发现。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期间,矢部长克及鹿间时夫曾发表在辽东省南部所采的侏罗纪哺乳类化石一种,定名为满洲兽(Manchurodon)(矢部,鹿间1938);后来鹿间时夫又发表了在东北阜新煤田所采的,时代亦可能为侏罗纪的食虫类化石一种,  相似文献   

7.
古生物属的命名兼论高级分类群名称结尾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动物和植物命名法规(Stoll et al.,1961;Stafleu et al,1978)中的规则和荐则需要不断修改,因为它们的可行性只能通过实践才能检验。为了避免属名的粗制滥造,本文作者极力主张古生物工作者在提出新属名时应注意以下  相似文献   

8.
四川龙门山晚泥盆世植物的发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四川西北龙门山北段海相泥盆系上统十分发育,化石也非常丰富,尤其腕足类更加丰富多彩.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含植物化石的上泥盆统至今还没有可靠的报道.广元上寺长江沟一带假整合于中志留统之上的一套石英砂岩,历年来都被视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见1978,《西南地区区域地层表》四川分册,地质出版社出版,349页).1974年成都地质学院找矿系地古教研室何廷贵等同志,曾采得一些保存较差的植物化石,由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蔡重阳同志  相似文献   

9.
1956年8月我所中苏合作古生物组项礼文等在苏联三叶虫专家叶戈洛娃的领导下到秦岭中苏合作秦岭地质测量大队工作,并在河南淅川县下石炭纪地层中采集了大量管状珊瑚化石。与这些管状珊瑚化石一起采到的还有Kueichoup-hyllum sinense Yü,Kueichouphyllum sp.,Yuanophyllum sp.,Arachnolasma sp.等,其地层时代当属下石炭纪维宪统。一年来作者在整理这项材料时,发现很多新的种属,其中包括一个新属和三个新种,并系首次发现。因此,提前给予描述和发表,希望对今后秦岭地区地质测量的开展可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赫勒教授在1927年所发表的“山西中部古生代植物化石”一书中曾描述几块楔叶属的子囊穗化石,定为一新种,名Bowmanites laxus,另外一种则定为Bowmanitessp.前者发现于太原附近的下石盒子系,后者则发现于上石盒子系。因为“孢子囊柄”的着生形态,赫勒教授相信他的标本很可能是属于楔叶属的。赫勒当时曾经指出:这些标本暂定其属名为Bowmanites,这个属名是Binney 1870年所创立的,这个属名后来仍被Solms-Laubach 1895年所应用,也曾经被Scott 应用于“Studies in Fossil  相似文献   

11.
川黔地区奥陶纪珊瑚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我国奥陶纪珊瑚化石早在本世纪的初期已有报导。但是,比较大量地报导中国奥陶纪珊瑚化石,则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的末期。1957年俞昌民首先发表新疆中奥陶世一个四射珊瑚的发现及其意义,以后,相继有璕教授的贵州奥陶纪珊瑚化石的新资料,林宝玉的江西玉山晚奥陶世床板珊瑚化石,俞昌民的中国晚奥陶世珊瑚化石。这些资料的研究不仅对阐明古生代珊瑚化石的分类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推动我国奥陶纪珊瑚化石的研究,划分和对比我国奥陶纪地层,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密脉羽羊齿(?)[Neuropteridium? nervosum Halle]是华北区上石盒子组重要代表植物之一。自1927年赫勒[Halle]正式发表以来,它的产地虽有所增加,甚至华南的龙潭煤系也有其踪迹,所在的地质时代均属晚二叠世,说明它是一良好的标志植物化石,在地层对比方面有着一定的意义。但是,五十年以来,有关这种植物的归属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在“中国古生代植物”一书,仍然袭用种名创立者当初加“?”号而暂归于Neuropte-ridium 属名之内。本文提供的新标本是笔者近年在微山湖西侧隐复煤田勘探期间采自江苏沛县召庙  相似文献   

13.
正9月11日,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所在地王家沟被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古生物学会授予"化石村",这是继自贡土柱村后四川省的第二个"化石村"(川中地区第一个)。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邓涛,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姚建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栋,《化石》杂志主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  相似文献   

14.
前言中国晚奥陶世至志留纪的四射珊瑚十分丰富,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先后组织编写了各地区地层古生物图册和地层表,并作了断代地层的初步总结。作者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过去有关志留纪四射珊瑚的研究资料,提出中国晚奥陶世后期至志留纪的7个四射珊瑚组合,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部早二叠世皱纹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言 《古生物学报》1982,(2):249-264
中国早二叠世皱纹珊瑚的研究迄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地质先辈做了大量工作.1932年,乐森(王寻)、黄汲清就完成了有关中国南部早二叠世珊瑚化石的论著,为后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其后,计荣森、曾鼎乾、王鸿桢等也相继做了许多工作.近年来,各地区古生物化石图册陆续发表,又增加不少新的内容.到目前为止,共描述过二叠纪皱纹珊瑚40属左右,约占二叠纪皱纹珊瑚属的总数2/5.除描述工作外,黄汲清(1932)还依据珊瑚的地层分布,建立过4个珊瑚化石带;吴望始(1975、1979)对珊瑚动物群的分区,作过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1952年盛金章同志曾至山西隰县调查煤田地质,仅采得植物化石三种,经研究结果其时代当属於上石炭纪,兹分别述之於下:Lepldodendron oculus-felis(Abbado)Zeiller(图版Ⅰ,图1—2)这一种鳞木系莘夏植物群中最有代表性的重要份子之一。正如种名 Lepido-dendron oculus-felis 所表示,此种鳞木,以其猫睛状的叶痕为其特徵。当前的标本,保存异常佳美,叶痕中的三点(当中的一点代表维管束,两旁的两点代表Parichnos 痕)亦甚为明显。日本学者松泽动将此种化石定为 Lepidodendron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部石炭纪及二迭纪若干床板珊瑚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本文描述的石炭纪及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是我院地层古生物研究室清理1956—1960年地质部各野外地质队送来鉴定的珊瑚化石的一部分。描述标本大部分采自广西僮族自治区,小部分采自贵州、广东和四川;地质年代以早石炭世为主,少数为中石炭世、晚石炭世及早二迭世。这些资料有两个特点:一是很零散,对详细划分地层有一定困难;但是,正由于零散,分布在全国各地,对了解床板珊瑚在我国地层上的分布及对比有所帮助。一是这些床板珊瑚的多数属羣在国内已有报导,但种羣则是新的;还有一部分是新属,或国外已有报导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研究员?杨小菊研究员?吴向午研究员等耗费十余年时间编著的《银杏植物》专著(图1)于2020年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中国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的一系列分册中的一册, 这是第一本编著完成并出版的古植物志书。 中国的古植物研究始自十九世纪后半叶,早期的论著都是由西方国家的学者发表, 直到二十世纪20年代以后才有中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植物化石, 迄今为止也已过去近一个世纪。在过去的百余年里, 中国的古植物学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关于中生代银杏目化石的系统研究被誉为是该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本文所描述的珊瑚化石,系卢衍豪教授于1942—1943年在陕西南部汉中梁山上二叠纪地层中采得。梁山区的上二叠纪,根据卢氏最近发表的论文,可以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石灰岩夹层燧石,厚约400余米,下部为页岩,厚仅2米,卢氏分別名其为吴家坪石灰岩和王坡页岩,相當于中国南方的乐平统。页岩中未曾发现动物化石,只有不能鉴定的植物化石碎片,而珊瑚化石则全部产在吴家坪灰岩中,它们和(?)科Codono-fusiella,Reichelina 及绿藻共生。吴家坪灰岩中的珊瑚化石,根据已知材料,包括下列种属:(其中最后三种,已为曾鼎乾先生描述。)  相似文献   

20.
1955年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穆恩之教授及李积金同志等至甘肃西北部酒泉盆地研究地层,在南山系中采集了一些令人异常注意的珊瑚化石,并(?)赠作者予以鉴定。由于对南山系中珊瑚化石以往知道得很少,因此将这些经鉴定过的化石标本作一简单的描述和报导还是完全有其必要的。南山及其邻区的地质,曾经中外许多地质学家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但是由于变质程度很深,化石稀少,南山系的地质时代及其上下界限很久未得解决。就作者目前所知已故计荣森先生曾经描述过南山系顶部石灰岩中采得的二块床板珊瑚化石,但因标本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