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是细胞膜中的一种磷脂类信号分子,其在细胞膜中的含量处于动态变化之中.PIP2可以被PLC(phospholipase C)分解为IP3(inositol trisphosphate)和DAG(diacylglycerol),这两者作为信号分子又可以与胞内或细胞膜上的许多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很多种离子通道被认为和PIP2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TRP(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家族就是其中一类.有一些TRP通道需要PIP2来行使功能,而PIP2对另外一些TRP通道却起抑制作用.Ca2+经由激活的TRP通道进入细胞后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到细胞膜上的PIP2水平.本文着重回顾PIP2和TRP家族的离子通道之间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磷脂酰肌醇 4,5二磷酸 (phos phatidylinositol(4,5 ) bisphosphate,PIP2 )仅占膜磷脂的不到 1 % ,功能却非常复杂。这种低丰度的多磷酸肌醇脂 (polyphospho inositides)可被激素或细胞因子受体介导活化的磷酸脂酶C(phospholipaseC ,PLC)水解为第二信使分子肌醇三磷酸 (IP3)和二酰基甘油 (DAG)参与信号传递。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表面 ,即质膜 ,是PIP2 功能表现的主要场所 ,参与了细胞膜上许多重要生理过程 ,如膜转运、膜与细胞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  相似文献   

3.
多磷酸肌醇磷脂(Polyphosphoinositides,PPI)在细胞跨膜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并与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有密切关系.PPI包括磷脂酰肌醇-4-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4-phosphate,PIP)和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PIP_2),目前国內无生产,产品依赖进口,价格  相似文献   

4.
多磷酸肌醇磷脂(polyphospholnositides,PPI)包括磷脂酰肌醇-4-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4-phosphate,PIP)和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PIP_2)。近年来发现它们在细胞跨膜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其代谢及生理作用,有必要把它们分离纯化。前人报道过几种纯化方法,但操作复杂。目前国外仅几家公司生产,价格昂贵;国内仍无生产,也未见类似报道。本文主要报告一种分离纯化兔脑中PIP_2的新方法及用硅胶板薄层层析法(TLC)分离鉴定兔脑中PIP和PIP_2。  相似文献   

5.
信号分子磷脂酶C-γ(PLC-γ)被蛋白酪氨酸酶(PTK)激活催化水解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生成第二信使分子肌醇三磷酸(IP3)和二酰基甘油(DAG),参与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介导的细胞分列、抗原与免疫细胞受体结合引起免疫反应及卵细胞受精等过程中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6.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PIP2)是细胞膜上一种重要的磷脂酰肌醇,通过作为第二信使前体及自身信号分子的作用,控制其效应物的靶向定位和活性从而调节细胞迁移、囊泡运输、细胞形态发生、信号传导等过程.细胞迁移异常会导致人类多种疾病包括神经发育异常、阿尔茨海默病、癌症和纤毛疾病等.作为细胞骨架的调节剂,PIP2在细胞迁移的关键作用已经被广泛证实,本文将从由PIP5KIs介导的PIP2产生与踝蛋白、Rho家族小GTP酶等效应物关联调节黏附作用和肌动蛋白聚合的角度,讨论PIP2在细胞迁移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7.
肌醇磷酸脂代谢的中间产物1,4,5-三磷酸肌醇在细胞内外的信号转换系统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各种不以cAMP 为第二信使的细胞外激动剂作用于靶细胞的相应受体时,首先激活细胞膜上特异的磷脂酶C,使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水解,释出1,4,5-三磷酸肌醇,后者进一步使细胞内Ca~(2 )贮释放,从而激活钙/钙调蛋白系统,引起细胞的各种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8.
G蛋白偶联的雌激素受体(G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1,GPER)曾被命名为G蛋白偶联受体30(Gprotein-coupled receptor30,GPR30),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有别于雌激素经典核受体的功能性膜性受体,该受体广泛表达于海马、下丘脑、子宫、卵巢、乳腺、骨和心血管等全身多个系统、器官和组织,在细胞内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GPER与雌激素结合,通过激活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 inositol 3 kinases/phosphorylated proteinkinaseB,PI3K/AKT)、Ca2+和环磷酸腺苷(3'-5'-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等第二信使途径发挥快速非基因效应,在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PIP2)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膜内侧面的微量磷脂。虽然含量很低,但PIP2在细胞信号转导以及膜蛋白功能调节等方面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细胞膜中PIP2的含量水平呈动态平衡,在其代谢调节改变时,PIP2局部浓度的变化可影响特定蛋白的功能。该文就近二十年来针对PIP2信号和PIP2代谢调节相关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一类脂质与蛋白激酶家族,其主要通过在磷脂酰肌醇的肌醇环三位进行磷酸化产生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phosphatidyl inositol 3,4,5-trisphosphate,PIP3)而发挥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γ/δ(PI3Kγ/δ)是I类PI3K家族中的成员,其主要表达于免疫相关细胞中,这2种PI3K亚型参与先天性与获得性免疫应答.因此,PI3Kγ/PI3Kδ被视为因免疫反应调控异常导致的炎症疾病的治疗药物靶点.目前,利用特异性抑制剂靶向干预PI3Kγ和/或PI3Kδ,成为炎症相关疾病治疗的新策略.本文简介了PI3Kγ与PI3Kδ在不同类型免疫细胞中的功能;并就采用小分子特异性抑制剂,靶向抑制PI3Kγ和/或PI3Kδ在各类炎症相关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和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代谢稳态对维持动物健康水平至关重要。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和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共同调控的下游效应因子。它能够磷酸化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PI)上肌醇环的D3羟基,生成第二信使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PI-3,4,5-P3, PIP3)。PIP3的生成可以促使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KB)在细胞膜处募集并诱导其变构激活,活化的AKT可以通过调节下游靶标的活性来调控机体的葡萄糖代谢过程和其他生物学功能。鉴于PI3K/AKT信号通路在动物机体葡萄糖代谢以及人类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等疾病中的重要调控作用,该文就PI3K/AKT信号通路及相关重要调控因子的生物学功能与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介体-肌醇磷酸多糖,被认为是胰岛素的第二信使,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糖肌醇磷脂是产生该介体的前体,经胰岛素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的磷脂酶C(PIPLC)水解,产生介体和二酰甘油(DG)。本实验以人红细胞为材料,用^3H同位素标记、有机溶剂提取、薄层层析及放射性自动计数等方法,分析胰岛素或PIPLC作用于红细胞后前体和DG的变化情况,以推测介体的产生机制。结果显示:胰岛素使红细胞膜上及释放至胞外上清的前  相似文献   

13.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PIP2)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膜内侧面的微量磷脂。虽然含量很低,但PIP2在细胞信号转导以及膜蛋白功能调节等方面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细胞膜中PIP2的含量水平呈动态平衡,在其代谢调节改变时,PIP2局部浓度的变化可影响特定蛋白的功能。该文就近二十年来针对PIP2信号和PIP2代谢调节相关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痴呆与信号转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翠风 《生命的化学》2000,20(6):278-281
近年来发现 ,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sdisease,AD)脑的信号转导系统功能失调 ,特别是肌醇磷脂 (PI)信号转导系统的严重损伤和Tau蛋白的超磷酸化对AD脑的病理改变有重大影响。因此 ,深入探讨信号转导与AD的关系对阐明AD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1 .AD脑肌醇磷脂信号转导系统功能损伤最近几年 ,由于一些新方法和技术的建立 ,使人们能成功地测定人死后短时间内脑细胞膜受体与G蛋白的偶联活性及PI第二信使系统中各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 ,AD脑中胆碱能激动剂诱导的PI信号系统严重损伤 ,包括受体功能、G蛋白…  相似文献   

15.
磷脂酰肌醇系激素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AMP作为“第二信使”的激素简称CAMP系激素。激素的作用与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代谢循环密切相关。以cGMP、Ca~(2 )为“第二信使”的激素简称为PI系激素。PI系激素有独特的作用方式,存在DG-C激酶系、Ca~(2 )-CDR系和cGMP-G激酶系三种传递机理,具有调节各种细胞机能的作用。两类膜受体激素的作用互相拮抗,互相制约,有可能以磷脂酰丝氨酸为交接点互相沟通。  相似文献   

16.
肌醇磷脂依赖的磷脂酶C(PLC)是经典肌醇磷脂信号系统的重要组分,它分解二磷酸磷脂酰肌醇分子(PIP2)产生双信使IP3和DAG分子。动物细胞中DAG激活蛋白激酶C(PKC)参与调节多种细胞功能。植物基因组中缺乏PKC的同源序列,DAG被二酰甘油激酶(DGK)进一步磷酸化形成磷脂酸(PA),形成新的植物特有的第二信使分子。酶蛋白PLC和DGK及其作用的底物和产物形成植物特色的信号途径,该信号途径在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从蛋白信号分子的表达特征和脂质信号分子的含量变化等两个方面综述了植物特色的肌醇信号途径PLC-DGK/PA在应答渗透胁迫反应中的作用。除了PLC-DG活性外,PA也可由磷脂酶D(PLD)产生。该文还对两种途径产生的PA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肌醇磷脂代谢与V-mos癌基因转化细胞的相关性,迄今为止未见报导。本文用6m2细胞(Moloney鼠类肉瘤病毒(含V-mos)温度敏感突变株(MoMuSVts110)转化的NRK细胞)为模型,探讨了肌醇磷脂代谢与细胞转化的相关性。在33℃ (转化型温度)时,细胞内PIP(磷脂酰肌醇-4-磷酸)含量明显高于39℃(正常型温度),显示出转化型6m2细胞中存在一个提高的PI激酶活性。同时可见DG(二酰甘油)和IP_3(肌醇三磷酸)含量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型细胞。当细胞由39℃转至33℃10min,PIP、DG、IP_3含量和PKC活性均明显增加,并伴随有PKC活性由胞质向质膜上的转移。实验结果表明肌醇磷脂代谢参与了6m2细胞转化过程。文中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环核苷酸和血管平滑肌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MP在β受体激动剂及其他物质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诱发的血管平滑肌松弛中起“第二信使”的作用。cGMP 可能介导外源性的含氧化氮的化合物和内源性的内皮细胞松弛因子的扩血管作用。它们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可能包括直接抑制收缩系统,降低细胞内 Ca~(2+)浓度,影响细胞膜成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抑制肌醇磷脂水解。  相似文献   

19.
磷脂酰肌醇(PI)约占细胞总磷脂的5~10%,其代谢十分活跃。近几年来,人们发现PI代谢是许多膜受体信号跨膜转导的重要途径。乙酰胆碱等多种神经递质激动其受体后,经三磷酸鸟苷结合蛋白转导激活细胞膜磷脂酶C,催化PI水解生成两种信使物质:1,4,5一三磷酸肌醇(IP_3)及二酰基甘油,其中IP_3经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细胞膜相联钙结合蛋白(PCaP)是定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类新的Ca2+结合蛋白。简要综述了PCaP的蛋白结构、调控Ca2+/磷脂酰肌醇3-磷酸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调节微管微丝稳定的能力,以及其在植物顶端生长极性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