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0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而观察组则以强化心理护理及出院前健康宣教进行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1个月及2个月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及2个月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及出院前健康宣教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较大,为治疗效果的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52例给予传统宣教。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造口袋更换次数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健康锻炼、饮食调理及自我防护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但自我护理时间长、更换造口袋频次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疗效,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SBH思维模式对出院后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追踪指导、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运用PSBH思维模式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选择本科室出院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不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实施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跟踪指导。出院后半年,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疗效、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再住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能帮助出院后哮喘患者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降低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构建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就诊后进入稳定期的COPD患者104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干预组采用授权式教育模式,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教育,在出院前以及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COPD自我管理行为、慢性疾病自我效能感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使用授权式教育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在入组前后以及干预前后均有提升(P0.05),慢性病自我效能评分在出院时以及出院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授权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应用充分体现了其长效性,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宣教对HIV/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治疗的140例HIV/AIDS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出院后跟踪随访督促。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病情控制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HAART服药依从性,从而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陈雪 《蛇志》2014,(1):68-69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4~9月QCC活动开展后住院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QCC活动开展前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相关知识、危害性认识、饮食知识、用药知识、康复知识掌握率分别为91.67%、97.92%、83.33%、85.42%、87.5%,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有利于增强护士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对提高前列腺增生症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钱琨  曲学华  张妍  刘敏  程丽梅 《生物磁学》2013,(27):5367-5369,5347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需求,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方法,分析其临床效应。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入院后给予健康教育知识评估,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针对健康知识评估给予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健康知识的掌握及实际临床效果。结果:①住院期间,观察组对冠心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教育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各项临床指标得到了改善,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8.
噻托溴铵治疗老年稳定期COPD 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吸入剂对老年吸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各46例,观察组予噻托溴铵吸入剂18微克每日一次,对照组予缓释茶碱0.1克每12小时口服,两组均按需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随访2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t George评分明显下降(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EV1/FVC、FEV1/Pred、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能显著改善老年吸烟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杨金玲 《蛇志》2016,(3):328-32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健康教育,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的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温敏 《蛇志》2017,(2):217-218
目的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呼吸肌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肺病科治疗的COPD患者68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联合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肌力、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在基础护理上联合中医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呼吸肌力和肺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狂犬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因动物致伤至我院犬伤处置重点门诊就诊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狂犬病预防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开展前后患者对狂犬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经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狂犬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对狂犬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对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依从性,并可获得确切的防控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90 名肺心病患者按出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对照组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组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6 个月后评 价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并采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CPHD)于患者出院时及6 个月后进行生活质 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具有很好的遵医行为,对照组遵医行为较差,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模块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各模块明显降低,与观察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地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弥补传统健康教育的不足,提升 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恒灿 《蛇志》2016,(4):405-406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与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COPD稳定期患者,根据心脏彩超检查明确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单纯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心脏彩超检查两组患者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主肺动脉宽度、肺动脉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主肺动脉宽度、肺动脉压明显升高(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肺动脉压成明显正相关(r=-0.284,P0.01)。结论 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有助于评估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design of new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health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requires knowledge about what patients with an acute exacerbation experience as important and useful.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patients' experiences of an early discharge hospital at home (HaH) treatment programme for exacerbations in COPD. METHODS: Six exacerbated COPD patients that were randomised to receiving HaH care and three patients randomised to receiving traditional hospital care were interviewed in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Four spouses were present during the respective patients' interviews. The interviews were audio-taped, transcribed and analysed by a four-step method for systematic text condensing. RESULTS: Despite limited assistance from the health care service, the patients and their spouses experienced the HaH treatment as safe. They expressed that information that was adapted to specific situations in their daily lives and given in a familiar environment had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self-management of COPD. CONCLUSION: The results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about what the patients experienced as important aspects of a HaH treatment programme. How adapted input from health services can make patients with exacerbation of COPD feel safe and better able to manage their disease, is important knowledge for developing new and effective health services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哮喘儿童父母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儿童的服药依从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哮喘儿童的控制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支气管哮喘儿童93例,调查其哮喘控制情况、哮喘服药依从性和父母基本情况与相关知识。依从性与知识知晓率的比较采用双向有序的检验,影响因素采用有序结果的累积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93例哮喘儿童中,哮喘完全控制率为23.7%,儿童服药依从性好的比率为25.8%,哮喘儿童父母相关知识知晓率高的比率为25.8%,儿童哮喘控制率与服药依从性之间存在相关性(P=0.029),哮喘儿童服药依从性与哮喘儿童父母相关知识知晓率之间存在相关性(P=0.035)。哮喘儿童的服药依从性受到儿童性别(OR=1.153,95%CI:1.04-1.96)、家族史(OR=1.402,95%CI:1.20-2.33)、知识知晓率(OR=1.828,95%CI:1.05-3.17)和病程(OR=0.758,95%CI:0.35-0.97)等因素的影响(P0.05)。结论:哮喘儿童的服药依从性受到儿童性别、家族史、知识知晓率和病程等因素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儿童父母的作用,从医院内干预逐渐进入家庭干预,通过对父母或者监护人的认知或用药知识的提高,切实提高哮喘儿童的用药依从性和哮喘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胰岛素样生长 因子-I(IGF-I)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 年12 月-2014 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 急性加重患者100 例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 例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稳定后及对照组外周血IL-8、TNF-alpha及IGF-I水平。结果:观 察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IL-8、TNF-alpha及IGF-I水平显著高于治疗稳定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稳定后外 周血IL-8、TNF-alpha及IGF-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 急性加重期外周血IL-8、TNF-琢及 IGF-I水平显著增高,治疗稳定后其水平显著降低,IL-8、TNF-alpha及IGF-I水平对COPD 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