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梁勇东 《蛇志》2013,(4):392-393
目的总结头皮式静脉留置针静注甘露醇的护理措施,提高头皮式留置针在静注甘露醇的有效留置率。方法对静脉留置针静滴甘露醇的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要因进行整改,观察整改前、后静脉留置有效率。结果护理措施整改后头皮式静脉留置针静注甘露醇的有效留置率显著提高。结论加强头皮式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可有效提高头皮式静脉留置针静注甘露醇的有效留置率。  相似文献   

2.
刘璞 《蛇志》2009,21(3):207-208
目的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方法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z例,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韦春萍 《蛇志》2014,(3):353-354
目的:探讨头皮式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对我科2013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12例术前患者,采用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穿刺,同时给予相关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显著减少了静脉穿破的几率。结论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可有效的减轻反复穿破血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唐梅珍 《蛇志》2017,(1):61-62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诊疗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行输液治疗的患儿16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穿刺,比较两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儿科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穿刺较传统头皮针穿刺具有优势,临床操作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可有利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雪云  吴娓星 《蛇志》2014,(4):427-428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率明显提高,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5例行输液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发生液体外渗、堵管、静脉炎、针体滑出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经济实惠、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也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持了输液治疗的连贯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贺晓  高峰  冯秉华 《蛇志》2007,19(3):227-228
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静脉炎的发生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通过对174例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并发静脉炎进行分析,为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和并发静脉炎后的护理提供了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8.
韦玉琴  梁勤艳 《蛇志》2014,(2):258-259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防范护理措施。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常见原因加以总结分析,并对其防范与处理对策加以探讨。结果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固定松动、堵管、药液外渗和静脉炎等。其防范与处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健康教育、防止脱管与堵管、加强看护、改进封管方法、防止药液渗漏和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等。结论提高医患双方对留置针脱落的防范意识,合理选择留置部位与穿刺血管,运用正确的固定及封管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及陪护家属的看护,可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卢艳如  黄艾芬 《蛇志》2013,25(2):161-162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肥胖危重儿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98例肥胖危重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留置针组(42例)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56例),观察两组患儿的首针穿刺成功、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腋静脉组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患儿首针穿刺成功率较高,脱管、堵管、静脉炎、渗血和外渗发生率均较外周静脉留置针组低.结论 在肥胖危重婴幼儿救治中,选择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肿瘤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本研究选取博习诊疗中心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别。研究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无差别;干预后,研究组带管日常生活、带管运动、日常导管观察等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本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实施PICC留置导管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PICC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顾琦云  潘习桃  孙金芳 《蛇志》2009,21(1):50-5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是儿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普通的静脉穿刺,每日需要穿刺1~2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减少患儿的痛苦,还能有效保持静脉通路,提高了救治效率,而且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然而应用中不同年龄对留置效果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成功率。现就我院儿科病房的240例住院患儿留置针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4年12月接诊的132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儿提供常规儿科护理服务;观察组患儿,则在接受儿科护理服务的同时,另给予静脉留置针护理。统计两组患儿留置针成功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留置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儿科护理水平,在儿科护理减少患儿痛苦,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目前小儿与成人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成本投入。方法 根据项目综合评估和核算方法,分别核算小儿与成人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成本投入情况。结果 小儿与成人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的平均护理成本已分别达到77.84元和25.62元,与现行收费标准存在巨大差异,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成本远远高于成人。结论 全面客观地核算了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成本投入,为体现护理技术的价值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卢梅兆  李清香 《蛇志》2014,(3):309-310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输注肠内营养液对胃残留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鼻胃管管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持续泵入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借助重力调节滴速持续滴入营养液。结果观察组胃残留量过多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泵入肠内营养液可降低鼻胃管管饲患者胃残留量的发生率,对降低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韦玉芬 《蛇志》2013,25(1):77-78
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液体,在静脉输注时一旦药液外渗,不易被组织吸收,严重者可致静脉炎及局部皮肤、组织坏死。静脉留置针可避免输液时的重复穿刺,而且对血管刺激小,输液速度快,保证了甘露醇的有效快速输入,及时发挥脱水消肿的作用。我院对骨折患者早期及术后运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甘露醇进行脱水消肿治疗,以减轻压迫,改善局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防治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疼痛、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长期中心静脉留置患者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5例是慢性肾病原发病中糖尿病肾病,3例是恶性肿瘤导致肾功能衰竭,5例为慢性肾炎,7例为高血压肾病,所有血液透析患者都采用双腔导管进行治疗,20例均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20例材料均采用美国Quinton公司Permcat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长36cm,涤纶距导管19cm。结果:长期留置导管患者有1例局部形成血栓,有1人发生感染,无一人拔管,最长1例长期留置导管已经使用48个月。结论:在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中,采用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教育,以及对痛疼、脱管、血栓等的细致护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减少感染率的发生,并延长留置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彩色超声引导与盲探穿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情况。方法将我院拟择期(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23~81岁,体重32~81kg。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彩色超声组(C)和盲探穿刺组(M)各50例。记录两组病人黑色细针试穿中静脉时次数、薄壁蓝空针穿刺中静脉时次数、穿刺点的数目、导管置入失败的次数,并记录病人由于穿刺引起的机械并发症及术后留置导管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机械并发症,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误穿动脉、血气胸及心律失常或心脏损伤的情况。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较盲探穿刺高,盲探穿刺刺破颈内静脉后壁概率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组高,其余机械并发症及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临床留置针使用中的效果。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科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00例,年龄60—80岁,中位年龄73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自粘性弹力绷带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这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炎及穿刺点渗液等情况,结果发现应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呼吸科老年患者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和穿刺点渗血渗液情况。  相似文献   

19.
浅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雅裴  黄秀美  刘惠 《蛇志》2006,18(3):239-24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工具的逐渐普及,车祸外伤造成颅脑损伤的事件也日渐增多。因此,静脉输液治疗已成为临床护理治疗与支持的重要手段。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并多伴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症状,大多不配合治疗,导致常规针头输液失败,不但造成患者静脉损伤,而且加重护理工作量。浅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管腔柔软,能较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对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科2018年2~3月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30例患儿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对我院2018年3~4月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30例患儿为实验组,使用规范化管理。观察比较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使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患儿的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0.00%,实验组为9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留置针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浅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