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防治措施,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新生儿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比较护士培训前后新生儿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护士经过培训后采用一系列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明显减少了新生儿静脉炎的发生率.结论 提高护士防治静脉炎的意识并实施各项防治措施,可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5例行输液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发生液体外渗、堵管、静脉炎、针体滑出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经济实惠、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也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持了输液治疗的连贯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对使用阿奇霉素引起的静脉炎的疗效与效果。方法:从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的呼吸内科患者中选择100例使用阿奇霉素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名使用阿奇霉素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普通组使用普通透明贴,对照组患者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对两组患者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50名患者使用普通透明贴,16例未发生静脉炎,发生静脉炎为34例;对照组的50名患者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仅有2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对照组与普通组相比,对照组结果好于普通组,P〈0.05差距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可以有效的减少呼吸内科患者使用阿奇霉素造成的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6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代替头皮针穿刺输液的大熊猫进行临床观察,总结了穿刺前准备、血管的选择、穿刺方法、适合长时间留置的大熊猫及封管液的选择等。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使输液更加方便,提高工作效率,为临床输液、输血提供可靠的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对使用阿奇霉素引起的静脉炎的疗效与效果。方法:从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的呼吸内科患者中选择100例使用阿奇霉素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名使用阿奇霉素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普通组使用普通透明贴,对照组患者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对两组患者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50名患者使用普通透明贴,16例未发生静脉炎,发生静脉炎为34例;对照组的50名患者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仅有2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对照组与普通组相比,对照组结果好于普通组,P<0.05差距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可以有效的减少呼吸内科患者使用阿奇霉素造成的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李丽萍 《蛇志》2012,24(3):297-299
小儿静脉炎多与输液有关,而输液治疗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据文献[1]报道,在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病人中,需要输液治疗者达90%左右,而儿科收治的危重新生儿、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在输液治疗中多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液(如多巴胺、碳酸氢钠、甘露醇、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5,(4)
<正>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1],已逐渐成为手术室护理操作中常用的一项治疗方法。基于手术室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存在的护理风险多。如何有效加强手术室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与护理风险控制是目前临床护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其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和医院的声誉[3]。因此,对手术室  相似文献   

8.
叶秀萱  陈雪玉 《蛇志》2013,25(2):163-164
目的 探讨波谱治疗仪对静脉输液渗漏致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四肢静脉输液渗漏致肿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波谱治疗仪照射,对照组采用土豆片外敷或25%硫酸镁湿敷肿痛部位,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24 h治愈率与总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对四肢静脉输液渗漏致肿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土豆片外敷或25%硫酸镁湿敷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80例儿童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儿童输液护理,对观察组40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输液过程中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40例患儿在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大,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形成差异大(p0.05)。结论:对需要输液的儿童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帮助提高护理的质量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在对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人在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下淤血情况和原因,研究拔针后的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输液的老年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下淤血情况以及按压的方法和时间。结果观察组的72名患者共穿刺464次,其中发生皮下淤血3例(0.65%);对照组的72名患者共穿刺426次,其中发生皮下淤血68例(15.9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要选择科学的按压方式以及控制好按压的时间,提高护理的质量,防止患者出现皮下淤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年老体弱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春萍 《蛇志》2010,22(4):386-387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仃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高低及患者的治疗效果。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尤其是对老年、体弱的病人或应用特殊药物时.运刷常规静脉输液的方法常会出现穿刺失败或引发静脉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张兴蓉  陈雪玉  陈世兰 《蛇志》2015,(2):162-163
目的观察比较新型排气法与传统排气法在临床护理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责任护理组每周一、三、五上午静脉输液患者中抽取80例次为对照组,每周二、四、六上午静脉输液患者中抽取80例次为观察组。对照组静脉输液时采用传统排气法,观察组采用新型排气法。比较两种排气方法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排气时间、排气浪费药液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排气时间、排气时浪费的药液损失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排气法提高了一次性排气成功率,节约了排气时间,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药液损失量,避免潜在的院感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浅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雅裴  黄秀美  刘惠 《蛇志》2006,18(3):239-24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工具的逐渐普及,车祸外伤造成颅脑损伤的事件也日渐增多。因此,静脉输液治疗已成为临床护理治疗与支持的重要手段。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并多伴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症状,大多不配合治疗,导致常规针头输液失败,不但造成患者静脉损伤,而且加重护理工作量。浅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管腔柔软,能较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2岁,头皮红斑、丘疹、鳞屑1个月,加重伴脓疱3周,结痂1周。取痂壳直接镜检发现真菌菌丝,将痂壳接种沙堡弱培养基25℃培养25d见紫色菌落生长,周围有红色色素。提取菌落DNA做PCR扩增后测序为紫色毛癣菌,诊断为老年头癣。经牛奶送服伊曲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洗头后外用萘替芬酮康唑治疗3周后患者头皮痂壳消退,但于右侧头面部出现带状分布簇集张力性水疱,诊断为带状疱疹。服用溴夫定片125mg/d治疗9d后水疱消退。  相似文献   

15.
黎显媛 《蛇志》2004,16(1):52-54
静脉输液是将药液直接滴人静脉的方法.在临床治疗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有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轻者造成病人的痛苦,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和杜绝输液反应,以期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现将有关输液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唐梅珍 《蛇志》2017,(1):61-62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诊疗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行输液治疗的患儿16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穿刺,比较两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儿科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穿刺较传统头皮针穿刺具有优势,临床操作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可有利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如 《蛇志》2002,14(1):77-7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迅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静脉穿刺中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是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为了具体掌握静脉穿刺中的心理护理重点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并加以总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  随机抽出老、幼、中青年静脉输液患者 43例 ,分为无心理护理组 1 7例 ,有心理护理组 2 6例 ,两组对比观察。  有心理护理组按如下 5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1 )希望法。直接向患者介绍通过输液治疗后的效果 ,尤如在患者眼前展现一条通往康复的希望之路 ,可对患者说些“对你来说 ,输液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我国过度静脉输液的现状和危害,结合国外静脉输液管理指南,提出改善我国静脉输液的管控措施,促进我国医疗机构静 脉输液合理使用和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孙平 《蛇志》2004,16(4):67-67
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可靠的给药方法,而输液反应是静脉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副反应,其原因很多,与输入致热原、输液时间过长或药物过敏、患儿体质等因素有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防治工作.本科收治26例输液反应者,均为住院病人,全部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谢巧云 《蛇志》2012,24(2):220-221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补液、给药方法,在病人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静脉输液过程中可偶发不良反应,如晕针、药物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寒颤、发热,恶心、呕吐,出血及血肿,急性肺水肿等,轻者造成患者的痛苦,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