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路达 《化石》2014,(3):78-80
正中国古动物馆重新开馆啦!中国古动物馆是介绍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演化知识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1994年创建,今年恰逢建馆二十周年。馆内按照古脊椎动物的演化序列划分为两馆(古脊椎动物馆和树华古人类馆)五厅(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古人类与旧石器展厅、特展展厅),依托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20余万件标本,展出了自5亿多前的寒武纪至距今1万年前史前时代地层中产出的各门类化石标本和旧石器标本及模型,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化石证据,在距今4亿多年前以前的泥盆纪,脊椎动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鱼类特别繁盛,可称为鱼类时代。但是,辽阔的南美大陆却与其他各个大陆不同,已经找到的泥盆纪的脊椎动物化石廖廖无几。这些动物化石中,最令人信服的是在巴西的泥盆纪地层中找到的一个两栖类的足迹化石;在玻利维亚的下中泥盆世中找到的无颌类的鳞片化石,鲨鱼和棘鱼类的棘刺与鳞片,以及盾皮鱼的头甲和骨片。  相似文献   

3.
《化石》2016,(3)
正奇异滤齿龙(Atopodentatus unicus)是一种具有特殊牙齿形态的滤食性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2014年初发现于我国西南腹地。在早先的研究中,由于化石保存原因,其特异的头骨形态并未得到正确认识。近期,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淳研究员等通过两件保存完美的化石标本重新复原了这种动物的头骨结构,其夸张的横向加宽现象此前仅在极少数鱼类和史前两栖类中偶有出现,这是爬行动物中的首次记录。国际期刊Science Advance5月6  相似文献   

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有颌脊椎动物中发现的编码免疫球蛋白受体的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因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脊椎动物不同支系间MHC的结构和演化差异较大。尽管MHC基因特征在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鱼类中已被较好地描述,但对爬行动物MHC的了解仍较少。鉴于爬行动物对于理解MHC基因的演化占据很重要的系统发育位置,研究其MHC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爬行动物MHC的分子结构、多态性维持机制、功能和主要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化石》1993,(3)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是中国唯一从事古脊椎动物研究的专门机构,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心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是该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该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担负着该所研究、对比标本的收藏、保管和陈列的使命,同时担负着国外珍贵标本及馆内缺失门类标本的采集与交换工作,是进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宣传普及的阵地。标本馆收藏着本世纪20年代初至今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领域各种标本20余万件。其中化石正型标本1600余件,国外赠送的标本模型2000余件;同时,还收藏着中国唯一一套最为齐全的现代脊椎动物剥制骨骼2000多件。馆内收藏标本的数量居亚洲之首。它们来自全国各地,种类十分丰富。如:生活在距今4亿多年前的早期鱼形动物——盾皮鱼类;脊椎动物由水向陆过渡的疑源类;古海洋水生爬行动物幻龙类;陆地上  相似文献   

6.
我国内蒙中侏罗世道虎沟生物群是古生物学的热点之一,报道了种类繁多的脊椎动物化石如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等,特别是有尾两栖类热河螈和初螈在道虎沟数量丰富。一些学者曾经报道过道虎沟生物群中的蝌蚪化石,经过重新分析这块标本并不具备脊椎动物的骨骼构造,跗骨特征与脊椎动物差别很大而符合昆虫的跗节构造,其身体部分具有一些骨板缝,所谓的"蝌蚪"尾部其实是昆虫的喙,因而这是一块残破蝉类化石的虫体前部。虽然蛙类化石在我国下白垩统地层中并不少见,但道虎沟生物群迄今并未报道过真正的蛙类。  相似文献   

7.
张建军 《化石》1992,(2):20-21,3
在自然历史博物馆、脊椎动物化石陈列馆等展厅内,高大的化石骨架令观众叹为观止,一些人更会饶有兴致地驻足在栩栩如生的古生物生态复原像前,细心地对照化石标本观祭,认真的品味。这正是展览设计人员和展品制做者的苦心所在。著名科学家茅以升曾指出:“好的展出方法要通俗化,趣味化。加深对展品的感性认识,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  相似文献   

8.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16,24(5):495-1212
正《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编研过程中汇集了全国200多位专家的智慧,覆盖了中国除海洋鱼类外的全部4,357种脊椎动物,是迄今为止评估对象最广、信息最全、参与专家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国脊椎动物生存状况评估。《生物多样性》本期的7篇文章论述了中国内陆鱼类(曹亮等,2016)、两栖类(江建平等,2016)、爬行动物(蔡波等,2016)、鸟类(张雁云等,2016)和哺乳动物(蒋志刚等,2016b)红色名  相似文献   

9.
小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干制标本制作新法小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干制标本制作较困难。鱼类皮薄难剥离,稍不慎鳞片就会碰掉,鱼体整型难度也大;两栖类皮肤薄.弹性大,透性强不易定形;爬行动物如晰蜴和蛇,末端尾椎易断裂,不易剥制。而且这些标本易干燥变形,不...  相似文献   

10.
总鳍类的鱼类,在脊椎动物进化观点上来看,是很重要的一类,古代的总鳍鱼类不仅具有肺,它们的偶鳍也由肌肉和硬骨组成的,并且鳍骨的基本排列与原始的两棲动物的肢骨比较起来已很接近,也可以推想古代的两栖类是由古代的总鳍鱼类演化而来的;具有四足的高等动物也应从这种鱼类进化而来的。可是到了近代这种鱼类已趨绝跡了。最近十多年来,科学家却两次发现了活着的现代的总鳍鱼,这是值得注意的事情。现代总鳍鱼的发现第一次是在1938年12月6日,於印度洋的南非洲东海岸,离海岸约3哩,水深约37(?)(约80米),获得一个鱼类标本,当时放在甲板上,活了3小时,这个标本经过了一些时间,以致所有的内部器官,全部损坏了,只保存了外面的皮肤。经史密斯  相似文献   

11.
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属无颌类脊椎动物,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物种之一。其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志留纪及寒武纪,有现存的"活化石"之称,它印记了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史,同时作为脊椎动物的祖  相似文献   

12.
温血的起源     
刘俊 《化石》2016,(4):29-33
正话说温血脊椎动物依据自己的活动的需要,需要保持合适的体温。哺乳类和鸟类的静息代谢率高,通过代谢产热使它们能够维持一个通常高于环境的恒定的体温。它们被称为温血动物或者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则基本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着环境波动。这两类代谢方式消耗的能量差别很大。在实验条件下哺乳动物的基础代谢率是同等大小和体温爬行动物的6~10倍,而鸟类可以达到15倍;在野外,哺乳类和鸟类的代谢率推出超过同等大小外温动物  相似文献   

13.
鳄鱼史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动物被称为鱼,例如:墨鱼、章鱼、甲鱼、鳄鱼等,其实它们并不具备鱼类的特征。象鳄鱼属于爬行动物,是从古代两栖类的坚头类演化而来的。地质资料证实,石炭纪末,地球上的气候曾经发生剧变,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沙漠,使原来温暖而潮湿的气候变为大陆性气候,致使古代两栖类绝灭或再次入水,而成为今天的  相似文献   

14.
迄今爬行动物胚胎化石中被详细描述过的还只有唯一的一个例子,即鱼龙的胚胎。最近,瑞士苏黎世大学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幻龙的胚胎化石,地点在瑞士南部和意大利北部,地质年代属于2.3亿年前的三叠纪。幻龙是一种小型的肿肋龙,成体总长只有230至370毫米,外形象蜥蜴,栖息于温暖的沿海浅水中。幻龙是该地区最多的化石爬行动物。目前大约有800号标本保存在苏黎世大学古生物学研究所和博物馆内。在97具制备好的标本中,24具属于幼年标本,它们从小到大,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长序列。其中大的标本已经达到性成熟。这些标本中最小的一个,体长只有51毫米,只有成体平均体长的22%,可能为已知的最小的爬行动物化石。现在这样大小的爬行动物在达到成体体长30%  相似文献   

15.
鱼类和两栖类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和两栖类在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两个类群,人们对于这两类动物性别决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进展不仅对动物性别决定演化的研究有基础性贡献,而且对发展养殖业也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化石两栖类和有鳞类研究进展:过去15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过去15年中,我国的化石两柄类和有鳞类研究取得了加速进展。共报道了16种两栖类和22种有鳞类,其中15种两栖类和11种有鳞类为新种,包括我国最古老的四足动物宁夏晚泥盆世的潘氏中国螈,湖北中三叠世的大型全椎两栖类宽头远安鲵,东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多种滑体两栖类(如无尾类三燕丽蟾和北票中蟾,有尾类奇异热河螈和东方塘螈),华北占近纪的蜥蜴类(如淅川短齿蜥和垣曲响蜥),以及内蒙古晚白垩世的多种蜥蜴类等。部分旧属种被修订,多与热河生物群的种类有关,如细小矢部龙过去依据幼年个体被认为是一种小型细弱的蜥蜴,新材料显示它实为大型强壮的种类。一批新的两栖类和有鳞类重要化石点被发现,如辽宁北票市四合屯、陆家屯和葫芦岛市水口子,河北丰宁县炮仗沟以及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和乌拉特后旗巴彦满达呼。我国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两栖类和有鳞类对研究滑体两栖类和有鳞类相关类群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但系统发育研究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7.
蚂蚁能“生产”化石吗? 回答是:能。事情发生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地方。在那里,一种被称之为“收获蚁”的小动物,帮助人们找到并且连续“生产”出许多微小的动物化石。被这种蚂蚁找到的化石虽然很小,可是花样却真是不少: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以及哺乳类,其中以哺乳类化石的种类为最多:有有袋类、兔类、啮齿类、肉食类、奇蹄类、偶蹄类等等。在这些化石里面,有小小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在山西地质博物馆众多藏品中,位于古生物展厅中由中三叠世爬行动物组成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些珍贵的化石标本,均是山西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山西榆社、武乡、吉县等地发现的,这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又当属由11条择义王氏鳄组成的一幅生动的画卷——"最后的晚餐"。这是一块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岩板,上面密集地布满了择义王氏鳄化石,仔细一数竟能辨认出11条个体,更难得的是每一条都栩栩如  相似文献   

19.
李娜 《化石》2009,(2):80-80
3月26日,Nature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家在云南曲靖志留纪地层中发现的一件近乎完整的硬骨鱼标本,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领导的早期脊椎动物课题组将其命名为“梦幻鬼鱼”。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古老、保存完整的硬骨鱼及有颌脊推动物化石。也是志留纪唯一保存完不足的有颌类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科学家们在苏格兰发现了距今约三亿三千八百万年前的爬行动物化石。这是迄今所知道的最古老的爬行动物遗骸。在此以前,被视为最古老的爬行动物出自新苏格兰上石炭系的Hylonomus。这些加拿大沉积物大约有三亿年之久。化石收藏家斯坦利·伍德在苏格兰的东基尔克通下石炭系石灰岩层中发现了一些骨骼遗骸。经英国剑桥地方学院的史密森确认,它们是最古老的爬行动物,大约生存在三亿三千八百万年前。这个个体较小的爬行动物化石约长18—20厘米,骨架和头骨保存完好,肢体也能清晰地辨认出来,所以将其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