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黑孢霉属和沃德霉属2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湖北和四川省的土壤标本中分离到2个中国新记录种——球孢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和膨梗沃德霉(Wardomyces inflatus),并对二者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绘图。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标本与活菌种均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2.
报道分离自中国云南、青海、福建3省土壤的单格孢属(Monodictys)3个新种:珠芽状单格孢M.bulbiliformis、黄河单格孢M.huangheensis和厦门单格孢M.xiamenensis,并对其进行了形态描述和讨论。文中提供了中国土壤中单格孢属16个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不同地区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 4个新种:阿克苏葡萄穗霉S.aksuensis、两形葡萄穗霉S.biformis、海滨葡萄穗霉S.littoralis和玉树葡萄穗霉S.yushuensis。对新种与各自相似种的区别进行了讨论。文中为中国土壤中已知的24种葡萄穗霉菌提供了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藏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采自陕西安康的一个簇孢霉属 Sporothrix 新种:安康簇孢霉 Sporothrixankangensis M.Z.Fan,C.Guo et T.Y.Zhang。该种与本属绝大多数已知种的区别在于其初生分生孢子可产生次生分生孢子。与其相似种菌生簇孢霉 S.fungorum de Hoog et Vries的区别,在于其分生孢子呈短棒状或长椭圆形,而不为近球形、短圆柱状或椭圆形。而与链生簇孢霉 S.catenata de Hoog et Constantinescu 的主要不同点为本种的分生孢子链很短,一般二孢,极少数三孢。主模式标本及干制培养物存放于西北林学院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报道5个中国土壤中齿梗孢属新种:细基齿梗孢Scolecobasidium acutimum、不等齿梗孢S.anisomerum、弯孢齿梗孢S.curvularioides、近球齿梗孢S.spheroideum和浙江齿梗孢S.zhejiangense。对新种与各自相似种的区别进行了讨论。文末附有中国土壤中已知22种齿梗孢属真菌的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藏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6.
从重庆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土壤样品56份,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法,从中分离出75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属于21属,32种。其中,重庆粘鞭霉Gliomastix chongqingensis为新种;脊节孢属Arthrocristula和脊节孢A.hyphenata,分别为中国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新种的主模式标本、所有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均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分离自中国土壤中的丝孢纲粘鞭霉属3个新种:短梗粘鞭霉Gliomastix brachypodi、瘤孢粘鞭霉G. tuberculatum及浅绿粘鞭霉G. virescens。对新种与各自相似种的区别进行了详尽讨论。新种的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保藏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8.
杨斌  姜于兰 《菌物学报》2010,29(4):472-474
报道了贵州省腐殖霉属Humicola Traaen真菌的两个新种:贵州腐殖霉Humicola guizhouensis和土栖腐殖霉H.terrestris,对二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照相。两种均分离自贵州省贵阳市土壤。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标本与活菌种存放在贵州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GUP)。  相似文献   

9.
刘会梅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7,26(4):484-489
报道从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诸省(市)土壤中分离到的皮司霉属Pithomyces真菌的两个新种:长棒孢皮司霉Pithomyces longiclavisporus和淡色皮司霉Pithomyces pallidus,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卡罗皮司霉Pithomyces karoo和帕夫皮司霉Pithomyces pavgii;对另外三个已知种亦作了分离地点和生境的引证。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0.
姜于兰  王勇 《菌物学报》2010,29(6):783-785
在对贵州省土壤暗色丝孢真菌进行调查研究中,分离获得2个瓶霉属新种:土壤瓶霉Phialophora subterranea和光滑瓶霉P.levis,对二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绘图。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均存放在贵州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GUP)。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不同地区的土壤中分离获得3个帚霉属新种及一个中国新记录种:长梗帚霉Scopulariopsis longipes sp.nov.、青霉状帚霉S.penicillioides sp.nov.,具瘤帚霉S.verrucifera sp.nov.和雪白帚霉S.nivea。对新种作了详细的描述。主模式、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均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提供了已知中国土壤中帚霉属真菌13个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从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根据不同生境,采集混合土样48份。分离获得44个菌株,经鉴定分别隶属于暗色丝孢真菌18属27种,其中包括4个中国新记录种:外来漆斑霉Myrothecium advena、卡氏漆斑霉Myrothecium carmichaelii、橙色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aurantia和加拿大短梗蠕孢Trichocladium canadense。除对中国新记录种作了简要描述和绘图外,对23个国内已报道种亦作了分布和生境的引证。所有供研究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均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3.
太白山及其周围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4.
A new species and two new Chinese records in the genus Ulocladium from soil are reported. New species is Ulocladium leve, and the new records are U. alternariae and U. consortiale. Latin diagnosis of the new species is presented. Holotype specimen (dried culture) of the new species and dried cultures of two new records are deposited in the Herbarium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lant Pathology (HSAUP).  相似文献   

15.
刘会梅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6,25(3):386-388
报道分离自土壤中的齿梗孢属 Scolecobasidium 二新种:椭圆齿梗孢 Scolecobasidium ellipticum 和小孢齿梗孢 Scolecobasidium microsporum。椭圆齿梗孢与亚马逊齿梗孢 S. amazonense、粗腐植齿梗孢 S. crassihumicola 和倒卵齿梗孢 S. obovatum 形态近似,区别在于 S. amazonense 的分生孢子倒卵形,常在分生孢子基部形成一横隔膜,同样 S. crassihumicola 的分生孢子也仅具一横隔膜;S. obovatum 的分生孢子(10-25×4-6μm)明显地较新种的大,且表面光滑,因此容易区分。小孢齿梗孢与嗜粪齿梗孢 S. coprophilum、腐植齿梗孢 S. humicola 和小疣齿梗孢 S. verruculosum 分生孢子形态有些相似,但新种的分生孢子明显小于 S. coprophilum(6-12.5×2.8-4.2μm)和 S. humicola(7-13×2.8-4μm, Matsushima,1971)的,分生孢子梗也明显较后两者的短;此外,新种的分生孢子密生刺突,而 S. verruculosum 分生孢子表面遍生小疣,使它们陪此易于区分。二新种的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6.
刘会梅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6,25(4):513-515
报道分离自土壤中的小镰孢属Fusariella二新种:棘柄小镰孢Fusariellaechinulata和中华小镰孢Fusariellasinensis。棘柄小镰孢与坎斯小镰孢F.kansensis、间型小镰孢F.intermedia和侧弯小镰孢F.obstipa形态近似,它们的如下区分:新种的分生孢子明显要比F.intermedia的宽,比F.kansensis的小,其产孢瓶体具棘刺与F.obstipa光滑的产孢瓶体可以区分。中华小镰孢与F.obstipa近似,但其产孢瓶体色泽较暗且明显粗糙,而后者的产孢瓶体无色,光滑,另外,新种的分生孢子较后者的要小,二者容易区分。二新种的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7.
耿月华  吴悦明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16,35(11):1310-1316
从中国西藏土壤中分离到3种节格孢属Scytalidium真菌,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系统学分析,他们不属于该属中任何已知种,遂在本文中作为新种加以描述和发表,它们是:具有多纵隔膜的中国节格孢S. chinense、能产红色色素的西藏节格孢S. tibetense和孢子与菌丝均具瘤突的具瘤节格孢S. tuberculatum。新种的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分别保藏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和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