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大熊猫眷恋的地方——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78年,位于秦岭中段腹地南坡的陕西省佛坪县境内,面积292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与北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和古北界与东洋界交汇的动物地理分布区.该保护区地处秦岭保护区群的核心地带,无论从地理位置、生物多样性水平等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是号称"秦岭四宝"的秦岭大熊猫、秦岭羚牛、川金丝猴、朱(睘鸟)聚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95年新建的大熊猫保护区。走进长青自然保护区,那葱郁的绿洲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秦岭中部的南坡。这里山高谷险,群峰对峙;茂林修竹,古木参天;飞瀑高悬,溪流不息;虫鸣鸟啼,异兽逐欢。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贵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被人们称为天然的博物馆,受到世界多国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阳春三月,我们有幸陪同国内外科学工作者来到这里,在这里享受到大自  相似文献   

3.
协调自然保护与当地群众关系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坪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和森林生态类型为主的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它地处秦岭南坡腹地,位于陕西省佛坪县西北部,总面积350平方公里。本区自然地理独特,物种荟萃,有陆生野生动物265种,植物1580余种,是秦岭地区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在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保护区内和毗邻地区共涉及1个乡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有群众100户500余人。为了认真解决好这一地区群众生产生活与自然保护互相矛盾的问题,使区内和毗邻地区群众  相似文献   

4.
秦岭羚牛( 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 )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别名扭角羚,是亚洲特有的偶蹄目牛科动物,主要产于我国,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并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被列入濒危级保护动物.羚牛共有4个亚种,秦岭羚牛(B.t.bedfordi)是其中体型最大的一个亚种.秦岭羚牛只分布于我国秦岭山脉(北纬32~34°,东经106~110°),一般活动在沿秦岭主脊的海1 200~3 500 m之间,但在海拔700 m左右的区域也可能有极少数独牛光顾.目前秦岭羚牛的高密度分布区主要在陕西的太白、佛坪、周至、洋县、宁陕、柞水、镇安等地.与羚牛同域分布的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Pygathrix roxellana)等珍稀濒危动物.  相似文献   

5.
羚牛     
羚牛(Buborcas taxicolor)又称扭角羚,是亚洲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还见于缅甸、印度和不丹,有4个亚种。7—8月发情.2—4月产仔。已经被列为CTFES附录I.是我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为中国所特有,与大熊猫、金丝猴和小熊猫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同域分布。  相似文献   

6.
2007年10月和2008年4月,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和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活动痕迹进行了样线调查,研究了该区内大熊猫种群及其同域主要伴生动物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大熊猫活动分布格局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观音山和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及同域主要伴生野生动物的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大熊猫在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的活动痕迹密度、范围均小于佛坪自然保护区;研究区内2个大熊猫高密度等级的活动中心均分布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大部分地区无大熊猫活动;羚牛、斑羚、野猪等大熊猫主要伴生动物在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活动痕迹数量高于佛坪保护区;人类干扰可能对大熊猫种群活动的分布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保护区名称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背粱国家级自然保护R洋县朱夥白。、‘,:-『蔓府谷杜松自然保护区 主管部门林业部林业部西安市林业局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林业厅洋县县政府府谷县林业局 主要保护对象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第四纪冰川遗迹等大熊猫及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金丝猴及整个生态环境羚牛与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濒危珍禽女鹳’j其栖息地杜松、侧柏、油松等天然次生林神木臭柏自然保护区 神木县林业局 天然臭柏灌丛林及其生境成立时间1965年1983年1985年1985年年年年0 5 7鳃 蛆…  相似文献   

8.
正大家一说到都江堰和青城山,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一说到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许很多人都要想一想:这是哪个地方?因为,保护区远离城市,占据着都江堰1/4土地,却全是原始森林的地方,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荒野秘境。保护区海拔在1196米至4582米,这里常年被一层奶白色的薄雾笼罩着,保护区内万物依然生长,枝繁叶茂。这片原始森林,是大熊猫、金丝猴、黑熊、羚牛等野生  相似文献   

9.
<正>甘肃裕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岷山生态廊道的关键位置,有"秦岭-岷山的绿色咽喉"之称。此地拥有许多野生金丝猴,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很高的保护价值。保护区建于2002年,以川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高正文是保护区余家河村的支书,接触的外界人多,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2005年,我们因调查农村能源使用情况进了他家的厨房,惊奇地发现炉灶是超级"巨无霸":近半圆形的灶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 200~2 500 m的57条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活动频繁的巡护样线上,布设130台红外相机。累计红外相机有效工作日100 685 d,共拍摄到大熊猫有效独立照片1 831张。将红外相机拍摄的有效照片和相机工作日依据不同竹种类型及保护站归类,对大熊猫季节性空间分布与活动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熊猫春季活动最为频繁,在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林和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林中相对多度分别是2.89和3.72;其次是冬季,在巴山木竹林和秦岭箭竹林中的相对多度分别是2.95和2.74。3月份是其活动高峰,巴山木竹林和秦岭箭竹林中的相对多度指数都是最高;11、12和1月份,大熊猫在巴山木竹林中相对多度指数高于秦岭箭竹林;2至10月份,大熊猫在秦岭箭竹林中的相对多度指数都要高于巴山木竹林。(2)大熊猫在佛坪保护区各个保护站均有分布,且存在季节性空间分布差异。三官庙和西河保护站全年的12个月都能够捕获到大熊猫的身影,是大熊猫分布相对多度最高的两个区域,大古坪、岳坝和龙潭子3个保护站海拔较低,大熊猫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活动;凉风垭保护站海拔较高,主要分布的是秦岭箭竹林,大熊猫主要在夏季活动。(3)干扰活动主要包括采集、放牧、旅游、家犬活动和监测5种类型。干扰活动类型在各个保护站存在差异,且多为零星干扰,对大熊猫的活动和分布存在一定影响。本研究较为全面地调查了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季节性活动动态和区域性分布状况,调查结果可为后期的保护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羚牛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马亦生 《兽类学报》1999,19(2):155-157,149
羚牛(Budorcastaxicolor),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羚牛秦岭亚种为我国特产亚种,分布于甘肃、陕西两省。在陕西省内分布于秦岭中、西段。羚牛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迄今仅见一些零星报道[1,2]。1996年6~9月,作者在太白山自然...  相似文献   

12.
区域自然保护区群规划——以秦岭山系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卫华  罗翀  欧阳志云  张路 《生态学报》2010,30(6):1648-1654
自然保护区群的构建对于优化我国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大熊猫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秦岭山系为研究区域,以生境评价与通达性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群合理布局与功能区优化的程序、内容与方法。研究表明,目前秦岭山系已建与筹建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7个,自然保护区群初步形成,保护了50%的大熊猫生境,但东部的3个自然保护区尚未全部相连,且整个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被隔离为20部分,大大影响了自然保护区效果的发挥。为优化自然保护区的布局,建议新建湑水河与锦鸡梁两个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居群为基本单位将核心区调整为4个,并且通过3个连接区的建设加强各大熊猫居群的连通性,以促进大熊猫种群间的交流与迁徙。研究结果可为秦岭山系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思路与依据,对其它地区自然保护区群的建立及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的优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佛坪自然保护区食竹鸟兽种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2004年采用检查死亡个体的胃或嗉囊内容物、新鲜粪便和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采食的3种方法,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食竹的鸟兽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巴山木竹和秦岭箭竹是大熊猫采食的主要食物资源。除大熊猫外,采食这两种竹的鸟兽有38种,隶属6目14科,其中鸟类9种,兽类29种。大量采食、中等采食和少量采食竹类的物种分别为1种、5种和33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6%、12.8%和84.6%。39种鸟兽均采食竹笋,其中32种只采食竹笋。黑熊和野猪是食竹笋量比较大的大型兽类,羚牛、鬣羚和斑羚3种牛科动物全年都采食竹类,其中以羚牛对竹叶的采食量最大。这些食竹鸟兽一方面直接与大熊猫竞争食物资源,特别是竹笋,另外也会间接地影响大熊猫对竹类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集群是有蹄类动物的社会行为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增加种群适合度的重要生存对策。有蹄动物集群机制的研究集中在食物资源和捕食者风险等因素,就栖息地景观特征对集群影响的研究开展较少。本研究以陕西桑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种群为对象,通过布设红外相机采集羚牛群的空间位置、年龄结构等信息并统计羚牛群个体数量,开展羚牛集群与坡度、海拔等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羚牛集群机制的主要地形因子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坡度因子与集群大小显著相关(r=0.336,P=0.006),而羚牛集群大小与海拔、坡向因子之间均不相关。(2)坡度对7只及以下和7只以上的羚牛群的影响差异显著(P=0.015)。(3)7只及以下的羚牛群为以成体羚牛为主的混合群,雄性个体占比较高,喜选择坡度较小的环境(12.42°±0.21°),该区域物种间竞争大、植被组成相对丰富。7只以上的羚牛群为幼体比例较大的家群,雌性个体占比较高,喜选择坡度值较大的环境(22.02°±0.95°),所在区域种间竞争相对较小、植被组成相对简单。研究表明,坡度是影响秦岭羚牛集群规模、...  相似文献   

15.
唐家河自述     
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东端摩天岭南麓,属广元市青川县辖区,面积4万公顷,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植被保存完好,有野生植物2642种,野生动物1062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73种,野生动物遇见率在国内保护区名列前茅。2014年11月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首批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2015年,被评为首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基地,被国家林业局表彰为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2016年,被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羚牛(Budorcastaxicolor),别名扭角羚,隶属偶蹄目牛科,有4个亚种,分别为指名亚种(B.t.taxicolor)、不丹亚种(B.t.whitei)、四川亚种(B.t.tibetana)和秦岭亚种(B.t.bedfordi),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为中国所特有(吴家炎,1986;吴家炎等,1990)。羚牛四川亚种(简称四川羚牛)分布于甘肃东南部、四川盆地西缘和西北缘的中高山地带,其分布区跨越岷山山系、邛崃山系、相岭山系、凉山山系、大雪山和沙鲁里山系(吴家炎等,1990;胡锦矗、魏辅文,1993;魏辅文、胡锦矗,1993);秦岭亚种(简称秦岭羚牛)仅分布于秦岭山脉的山地森林中(吴家炎等,1983,1990;吴家炎…  相似文献   

17.
马家山自然保护区(105°28′~105°40′E,32°50′~32°56′N)属秦岭西段的南坡山地。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于2004年10~11月,对该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包括灵长类、食肉动物和偶蹄动物)的资源、区系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该保护区共有23种大中型兽类,其中属我国Ⅰ级、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兽类分别有5种和9种。它是秦岭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金丝猴和猕猴在此同域分布,大熊猫和羚牛四川亚种也分布于此地,该保护区是这4个珍稀濒危物种的一个新分布区。区内的23种兽类中没有古北界的区系成分,而属于东洋界成分的兽类有17种,占73.9%;其余6种为广布种,占26.1%。分析该区域23种兽类的生态分布发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别有16种、20种和12种动物活动。这些物种的垂直分布幅度有很大的差异。垂直分布幅度在海拔高差1000 m以上、500~1000 m、500 m以下的物种分别有5种、13种和5种。区内不同海拔带的兽类物种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比较平稳,没有表现出明显上升或下降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开展不同地区的灵长类种群研究,是进一步进行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类、行为和认知等比较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秦岭陕西省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大坪峪的川金丝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随机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收集猴群的种群结构数据收集。结果显示秦岭南坡的猴群基本社会结构组成和秦岭北坡基本一致,但秦岭南坡佛坪的川金丝猴种群显著小于秦岭北坡周至的川金丝猴种群(Z=-2.741,P0.01),且经常发生分群和合群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可能是秦岭南坡的大坪峪栖息地破碎化。  相似文献   

19.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的容纳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坡的中段 ,1998~ 1999年冬季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 ,测定了保护区内羚牛秦岭亚种 (Budorcastaxicolorbedfordi) 10种栖息地类型的单位面积食物资源量和含有的能量 ,估计了越冬区可以利用的总能量。结果表明 ,羚牛越冬区提供的可供羚牛和其它草食动物利用的能量为 (9 877±5 173)× 10 12 J,每只羚牛平均每天需要的能量为 2 6 4 8± 11 88kJ ,整个冬季需要的能量为 4 82 0± 2 16 3× 10 6J ,保护区的羚牛容纳量为 2 0 4 9± 10 37只。考虑到羚牛对空间的需求、保持最佳繁殖状态、其它草食动物种群的需求和保护当地植被等因素 ,建议保护区将羚牛种群的数量控制在 10 0 0只左右.  相似文献   

20.
秦岭羚牛的生态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岭羚牛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是中国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于中国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大巴山地区.从分布、栖息地、种群状况、集群特征、活动规律、食性、季节性迁移行为、繁殖生态和防御行为等方面概述了秦岭羚牛的生态习性,并提出了对该物种的保护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