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化石》2015,(4)
<正>禄丰古猿产地位于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村北面的庙山坡南坡。从地貌上看,禄丰一带是一个南北延伸的断陷盆地,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北面最窄处不到半公里。盆地内有三条河流:西河、东河与南河。在禄丰西北大约1公里处,西河与东河相汇合然后转向西流,在禄丰县西大约1公里处又汇合南河,汇合后称星宿江。盆地的东面和西面由中生代(三叠~侏罗纪)的红色岩层组成,北部石灰坝村一带出露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产出古猿及哺乳动物的是一  相似文献   

2.
禄丰古猿幼年下颌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庆五 《人类学学报》1995,14(2):93-100
本文记述了1980年在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村禄丰古猿地点发现的最晚中新世禄丰古猿的幼年下颌骨PA869。作者将此标本与西瓦古猿的,南方古猿的和现生大猿的幼年下颌进行了对比,记述了禄丰古猿幼下年颌的若干特征,这些特征表明禄丰古猿幼年下颌体各部主要尺寸的比例关系本种成年的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3.
《化石》1992,(2)
禄丰是一个小的红色盆地,在昆明市两北102公里处。盆地中发育着的中生代陆相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1938年,古生物学家卞美年和王存义在禄丰盆地首次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批化石经畅钟健教授研究后开始享誉世界。禄丰被人们称为恐龙之乡。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古生物学家络绎不绝地相继来到禄丰盆地进行恐龙化石考察。目前禄丰恐龙动物除了恐龙化石外还有两栖类,龟鳖类、觚类,似哺乳爬行类和原始的哺乳类,共有6目30余种。  相似文献   

4.
曹幼枢 《化石》1999,(2):22-23
中国的第一副恐龙骨架是许氏禄丰龙。许氏禄丰龙亦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今年,是许氏禄丰龙研究者杨钟健院士逝世20周年纪念。许氏禄丰龙采掘于云南禄丰县沙湾东山坡。由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卓越的地质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研究,定名...  相似文献   

5.
《化石》2015,(4)
<正>禄丰古猿是1975年发现的,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石灰坝化石产地已经过了多次发掘。有关古猿、地层及动物群的研究不断有所报道,特别是1978和1980年相继发现了两具禄丰古猿的头骨,更使禄丰的工作举世瞩目。中、美学者对野外产地的互访1981年6月,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皮尔比姆(D.Pilbeam)前来我所访问,因为他领导的一个团队,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巴基斯坦北  相似文献   

6.
云南禄丰,过去以“恐龙之故乡”闻名世界,而今又将以“人类之摇篮”名传全球。重大的发现云南禄丰位于昆明西北60公里,在它的县城北面9公里的唐山坡上,有一个小煤窑叫石灰坝煤场,这就是禄丰腊玛古猿化石的产地。 1975年5月,禄丰县文化馆王正举同志根据当地群众的反映到石灰坝煤窑调查时,发现了一颗第三纪古猿的下臼齿化石,以及一些哺乳动物化石。这一新  相似文献   

7.
消息与动态     
《人类学学报》1984,3(2):182-184
从1983年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禄丰古猿考察队在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村古猿化石地点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了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残缺的颌骨6件,牙齿近百枚。还发现许多“似长臂猿”等灵长类化石及大量的动物化石。 在这次发掘中,我们加强了对小动物化石的重视。用筛洗的办法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标本。经初步鉴定,约有30种之多。这对探讨禄丰古猿的地质时代和生活环境无疑地是很有意义的。 此外,我们还对周围地区的地质地貌和一些出露褐煤的地点进行了考察,并讨论了古猿生存时期禄丰地区的沉积环境和气候条件。 (徐庆华)  相似文献   

8.
1978年12月16日,在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古猿化石产地,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察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800万年前的古猿头骨化石。消息一发表,立即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反响。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它的发现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呢?大喜日子云南禄丰吉猿化石产地发现于1975年,我们先后于1975年冬和1976年春、冬组织过三期发掘,采集到两个古猿下颌骨和一百多颗牙齿,以及丰富的哺乳动物群化石。对于这两个古猿下颌骨的研究表明,它们是不同的两个属的新种,分别订名为云南西瓦古猿和禄丰腊玛古猿。论文发表以后,引起了国际上学术界很大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云南禄丰上新世哺乳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云南禄丰在地质古生物方面以发育有巨厚的中生代地层和盛产恐龙、似哺乳爬行动物化石而著名,但是在新生代地层及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方面几乎是个空白。1975年5月,禄丰石灰坝村的群众在挖褐煤时发现了一些动物的化石牙齿,后来由禄丰县文化馆的王正举同志送交云南省博物馆。在初步鉴定中发现其中有第三纪古猿的化石牙齿,此事立刻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同年冬,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野外队,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和发掘,此项工作于76年春、冬一直连续进行。大批古猿及哺乳动物化石采自褐煤层中,哺乳动物化石的数量和代表的种类都较丰富,是我国华南第一个比较完整的上新世哺乳动物群。  相似文献   

10.
太原北郊新化石地点太原向阳店农具修造厂郭福厚同志在太原北郊北山头西沟中发现了一个化石地点。为了查明这一化石地点的情况,我奉派前往进行了工作。北山头西沟南距太原约18公里,在向阳店东北方向9公里、阳曲镇西北方向2.5公里的地方;东边紧傍阳兴河和北同蒲铁路。向阳店向西是汾河,向东是形成两个阶地的土状堆积。向阳、新城及太原市区所在地为第一阶地;东崖、北山头西沟所在地为第二阶地。第一阶地由黄砂土组成;第二阶  相似文献   

11.
当你步入博物馆大厅,参观璀灿的中华民族古代文化时,都会被那尊尊栩栩如生的不同时代的远古人类塑像所吸引。正是因为这些,才使我们一睹几百万或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的尊容,从中探知人类体质的进化历史。然而,这些复原像又是怎样制作的呢?让我扼要地将禄丰古猿的复原过程加以介绍。禄丰古猿化石发现于我国云南省禄丰县,这是生活在距今800万年前的、向南方古猿和非洲大猿方向进化的一种猿类。丰富的头骨和下颌骨化石提供了可靠的复原依据。有关学者对这些化石进行过十余年的  相似文献   

12.
《化石》2015,(4)
<正>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首次发现于1975年,对它的研究始于1977年,到2006年研究工作最终完成。2008年徐庆华和我发表了《禄丰古猿——人科早期成员》的研究专著,前后经历了近30年的时间。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禄丰石灰坝产地不断有新的、更关键部位的古猿化石发现、对其形态特征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与国际古人类学界在世界其他地区同类古猿的不断发现以及在理论方面的不断更新有关。  相似文献   

13.
《化石》2015,(4)
<正>共同发现于禄丰古猿遗址的伴生动物中,有两个禄丰古猿的"小兄弟"——池猿和中国兔猴,在分类学上,它们同归于灵长目,但一经复原后,它们的相貌却迥然不同,大小各异。池猿大小和现生的黑长臂猿接近,而中国兔猴的形体像小猫或大老鼠一样,若不是依它的生物学特性归于灵长目,真的很难相信它也是小猴子。逛动物园时,面对活蹦乱跳的猴子、像荡秋千似的长臂猿,还有体型更大的猩猩、黑猩猩、大猩猩,人们都会停步好奇地多看两眼,因为它  相似文献   

14.
禄丰蜥龙动物群的组成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在对禄丰蜥龙动物群的组成进行分析的同时,修正了部分化石产出层位.分层列出了迄今报道过的采自禄丰盆地下禄丰组的脊椎动物化石名单;并以此为依据,倾向于下禄丰组深红层,更确切地说是表4的第"8"层中所含化石,代表里阿斯期.  相似文献   

15.
《化石》2015,(4)
<正>1976年是个多事之秋,三大伟人相继去世、唐山发生7.8级特大地震。前一年根据当时的"斗批改"形势提出科研室要"掺砂子",我们这些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在技术室作为工人编制的人员进了研究室。我原是技术室的负责人之一,到了人类室仍被安排到室领导小组。进禄丰队当队长完全是一种巧合。1975年由徐庆华、陆庆五、彭春等同志组成的发掘队在禄丰石灰坝发现了一具古猿下颌,在中国古人类学界掀起了一次不小的波澜。由于在1975年的野外  相似文献   

16.
《化石》2018,(4)
正八十年前,"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在云南禄丰被发现,随后的十余年间杨钟健杨老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对禄丰发现的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禄丰蜥龙动物群"。云南禄丰及其周边地区的下侏罗统红层也成为了世界上保存同期古脊椎动物化石最好的产地之一,为研究恐龙,尤其是基干蜥脚型类  相似文献   

17.
不出名的“名城”提起云南的昆明,大家都比较熟悉,那里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是我国名城之一。但如提到云南的禄丰,那就较少人知道了。可对古生物学者来说,这也是一座名城,因为这里“出产“许多珍贵的生物化石,吸引着许多国内外学者前来探索。禄丰县位于昆明的西北,距昆明只有60公里,有公共汽车可达。县城四周山梁纵横,山不很高,多为褐红色的岩石,光秃秃的,很少植被。可你别以为这里“其貌不扬”,那些闻名中外的龙骨就是从这里发现的。真可谓“山不在高,有‘龙’则名”。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早期分化的蜥脚型类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云南省禄丰市早侏罗世地层。本文描述的是一件产自禄丰川街盆地禄丰组的早期分化蜥脚型类恐龙新材料, 包括较完整的颈椎、背椎以及破碎的肩胛骨、耻骨和脚趾骨骼。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骨骼形态学描述, 并与其他早期分化蜥脚型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在禄丰组发现的所有早期分化蜥脚型类中, 该标本与禄丰龙(Lufengosaurus)在形态上相似程度较高。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 该标本与ColoradisaurusGlacialisaurus构成一个多分支, 该分支又和禄丰龙一起被归入大椎龙科。由于颈椎和背椎的椎体与椎弓未完全愈合, 推测该标本的个体发育阶段为幼年—亚成年。该标本的发现提高了大椎龙科在亚洲的属种分异度, 进一步扩充了对禄丰早侏罗世恐龙动物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早期分化的蜥脚型类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云南省禄丰市早侏罗世地层。本文描述的是一件产自禄丰川街盆地禄丰组的早期分化蜥脚型类恐龙新材料, 包括较完整的颈椎、背椎以及破碎的肩胛骨、耻骨和脚趾骨骼。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骨骼形态学描述, 并与其他早期分化蜥脚型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在禄丰组发现的所有早期分化蜥脚型类中, 该标本与禄丰龙(Lufengosaurus)在形态上相似程度较高。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 该标本与ColoradisaurusGlacialisaurus构成一个多分支, 该分支又和禄丰龙一起被归入大椎龙科。由于颈椎和背椎的椎体与椎弓未完全愈合, 推测该标本的个体发育阶段为幼年—亚成年。该标本的发现提高了大椎龙科在亚洲的属种分异度, 进一步扩充了对禄丰早侏罗世恐龙动物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1960年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云南武定,采集了一对下颚骨和其他一些保存不好的骨骼。地点是武定火烧房西南距禄丰约100公里,按照标签所示,为上三迭统的下禄丰系。陈列号 PZGR 74及75。两下颚只有前部保存,从前端到破裂处长短差不多,属于一个个体。左边者作紫红色,右边者绿灰色,可能由于风化,故在内侧仍可看出一些深紫的岩层。两者所代表的均为齿骨部分,无其他骨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