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HGVNS5特异的2对引物,对两个香港株和一个广东株HGVRNA进行逆转录套式PCR扩增,PCR产物克隆入pUC19,重组质粒转化DH5α和JM109菌株。PCR和酶切法鉴定阳性克隆,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核苷酸变异呈散在分布,三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3%~94%及97%~99.2%,与已报道的中国株(CN)相比,则同源性分别为90%~91.2%和94%~96.3%,与美国株(PNF2161及R10291)相比,为87.1%~89.5%和95.2%~97%,而与西非株(GBVC)相比,则达91.4%~93.8%和97%~97.9%。提示HGVNS5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不同HGV株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
参考已发表的猪瘟病毒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应用RTPCR 技术,扩增了猪瘟兔化弱毒(Hog cholera virus lapinized Chinese strain , HCLV) 和石门强毒株的E0 糖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 载体中,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并推导了其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我国这两株强弱不同毒株E0 糖蛋白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0 % 和94-3 % ,有13 个氨基酸的差异,HCLV 比石门株多了一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将我国这两株病毒与国外已报导的HCV 毒株E0 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发现石门株与日本的两株毒株ALD 和GPE- 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4 % 和96-5 % ,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4 % 和96-0 % ,而与欧洲Brescia 株和Alfort 株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2-2 % 和86-5 % ,氨基酸同源性为95-2 % 和92-5 % , HCLV 与ALD、GPE- 、Brescia、Alfort 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6 % 、94-9 % 、91-3 % 、85-5 % …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HDV毒株的感染分子特征,从我国河南、内蒙、北京、四川、广西、西藏、新疆、辽宁、上海等地的HDV健康携带者、慢性丁肝病人与重症肝炎病人中筛选获得10余份HDV-RNA阳性血清。经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交叉扩增获得HDV抗原编码区的cDNA片段并克隆到PGEM-3Zf(-)或PGEM-T载体上,经序列分析研究其基因结构特点,结果表明:中国的HDV毒株基因型均为Ⅰ型,但至少存在ⅠA、ⅠB两个亚型,HDV毒株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异质性,其中河南-1、-2、-3株及新疆株与台湾株同源性较高(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大于92.1%与86.9%).当为ⅠA型;内蒙-1、四川、广西、西藏-1、辽宁、北京株与美国-1株同源性较高(核苷酸与氨酸同源性分别大于94.3%与88.8%),当为ⅠB亚型;上海株与意大利株的核昔酸同源性最高,为98.1%。研究证明我国新疆、内蒙、西藏等地区抗HD阳性率比其他省市高并不是由于存在其他基因型所致。  相似文献   

4.
利用逆转录套式PCR扩增Ⅲ型中国株HCVE2/NS1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cDNA3载体上.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并与已知分离株的相应区域进行同源性比较.首次克隆出Ⅲ型中国株HCVE2/NS1基因(HC-W14),其核苷酸序列与Ⅲ型日本株HCV(HC-J6)该区域同源性为88.37%,其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9.29%.而与已知的非Ⅲ型株HCV该区域相比,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均相对较低.Ⅲ型中国株HCV与Ⅱ型中国株HCV在E2/NS1区域有较大的变异,揭示研制我国的HCV疫苗应该考虑这种基因型之间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HMGR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表达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RT-PCR技术,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幼叶中克隆了一个约1.0kb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与忆报道的马铃薯HMGR基因家族的三种类型基因具有较高核酸序列同源性,与HMGRⅠ基因同源性为77.0%,HMGRⅡ基因为93.2%,HMGRⅢ基因为77.1%。其中3’端非翻译区序列与HMGRⅠ、HMGRⅡ、HMGRⅢ三种基因同源性分别为50.2%,8  相似文献   

6.
中国河南株丁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河南-抗丁型肝炎病毒抗原(anti-HDAg)及丁型肝炎病毒(HDv)RNA双阳性的HBsAg携带者血清中提取RNA,采用人工合成的引物进行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了贯穿HDV全基因组的6个相互重叠的cDNA片段。经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得到了长度为1674bp的我国人河南株HDVcDNA全序列。计算机分析表明,该株与我国台湾株(HDVIA型)、美国-1株(HDVIB型)、日本-1株(HDVⅡ型)和秘鲁-1株(HDVⅢ型)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的94.3%、86.8%、75.4%和66.3%,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9.7%、85.1%、71.9%和64.6%,并在核苷酸和推导的HDAg氨基酸序列中分别发现了5个和2个集中保守的区域。这些区域均与HDV的某些重要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钱爱东  侯世宽 《病毒学报》1998,14(3):262-267
对我国不同来源的狂犬病病毒野毒株8202、BRV、MRV的G基因405 ̄1146位核苷酸序列,进行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应用计算机对这3个毒株的测定序列和已发表的中国人源毒株(CGX89)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这4个中国不同来源狂犬病病毒的G基因同源性较低,8202与BRV的核苷酸同源性只有79.5%,与MRV的氨基酸同源性亦只有82.2%;同  相似文献   

8.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一 对引物,应用PCR从疑患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症(PMWS)的死亡仔猪组织病料中扩增出ORF 2全基因(702bp)。将此片段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TORF2,并对此质 粒中的插入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克隆的ORF2与美国PCV-2分离株AF264039 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100%,与其他PCV-2毒株同源性分别为92.3%~98. 6%和 92.3%~96.6%。重组质粒pTORF2经 Bam H I、Eco R V双酶切,回收ORF2基因,转 移入真 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B的相应酶切位点之间,构建成重组质粒pSecTagORF2。此重组表 达载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ORF2编码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建立PCV诊断试剂盒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来自哈尔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强毒株(Harbin 毒株,H) 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 的方法得到了其A 节段的全长cDNA 片段,分5'端(1 659bp) 和3'端(1 444bp) 上下两段分别克隆到pGEMB○R - T 载体上,测定了其核苷酸顺序,在长为3 101 bp 中含有两个阅读框ORFA1 和ORFA2 ,分别编码1 012 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VP2 - 4 -3) 和145 个氨基酸的VP5,ORFA1 和ORFA2 有部分的重叠。将核苷酸序列及推测出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IBDV 血清Ⅰ型和Ⅱ型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 毒株与其它血清Ⅰ型毒株之间,在核苷酸水平上存在25bp - 267bp 的差异;在氨基酸水平上存在17 ~40 个氨基酸的差异。在VP2 - 4 - 3 内比较显示,H 毒株与P2 、Cu- 1 之间氨基酸的差异最小为1 .7% ,H 毒株与UK661 之间氨基酸的差异最大为3 .9 % 。变异主要发生在VP2 的可变区(206 - 350 位氨基酸) ,在H 毒株所特有的12 个氨基酸当中,该区就占5 个,代表1 .76 % 的变异。VP4、VP3 和VP5区各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特征是否与基因变异有关,对北京、广州、长春和河北四个地区不同流行特征中分离的RSV毒株的G蛋白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G蛋白基因同国外A型亚原型株(A2株)间存在显著差异,A2株同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2.7-93.6%,氨基酸同源性只有88.3-89.9%。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湃性为96.0-98.9%,氨基酸同源性92.6-97.7%。氨  相似文献   

11.
研究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eV)疫苗株S191毒种和传代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稳定性及其遗传与变异特点;对该序列一些重要位点的氨基酸进行比较,探讨其功能结构及生物学活性变化以及S191疫苗株的保护效果。利用RT-PCR方法扩增S191减毒株23、26、27、29、32、37不同代次N基因,测序进行比对分析。S191传代病毒N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99.7%~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9.6%~100%;S191株与7个疫苗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1%~99.4%;S191和中国流行代表株序列同源性在95.0%~95.4%;S191与世界流行代表株同源性达94.7%~99.4%;S191疫苗株和中国流行代表株CHN93/7(H1a)的4个重要T细胞表位氨基酸保持一致。S191各传代病毒基因具有较高稳定性,该疫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解戊型肝炎病毒 (HEV)在上海部分地区流行的基因型 ,采用RT nPCR的方法检验 35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中HEVRNA ,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 ,然后对其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 35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中PCR阳性为 9例 ,测序证实 8例为HEV的基因序列 ;其中 1例为HEV 1型 ,7例为HEV 4型。提示在上海部分地区的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中以HEV 4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戊型肝炎病毒基因组cDNA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毕胜利  曹学义 《病毒学报》1992,8(3):271-279
  相似文献   

15.
为测定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生产株LR1株的全基因组序列 ,了解该株分子基础 ,从提取的细胞总RNA逆转录PCR扩增 ,产物纯化后克隆T载体纯化后测序 ,结果证明 ,LR1株全基因组序列由L6 5 33、M36 16、S片段的16 92个核苷酸组成 ,依各自读码框架分别编码 2 15 1、1135、42 9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比较分析表明 ,LR1毒株与国外HTN型毒株高度同源 ,属同一亚型 ,尤其与HTN代表株 76 - 1183个片段同源率高达 99 3%~ 99 8% ,而与国内的HTN型病毒差异较大 ,同源率仅为 79 4%~ 84 6 %。氨基酸比较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of PRRSV in the Ningxia Hui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 (Ningxia) of China, the nsp2 genes from a series of PRRSV strains collected from the region in 2007 were partially sequenced. These sequences were then analyzed along with the classical strain (ch-la) and two other epidemic strains SD (3) and SD2006. Comparison of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with ch-la indicated that nsp2 genes of seventeen Ningxia isolates (NX strain) have deletions of 87 nucleotides.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homology between the Ningxia strain and ch-la was 60.3%-79.9% i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and homology between the NX strains and SD strains was 80.3%-98.8% i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The nsp2 genes of the seventeen isolates had 74.9%-100% nucleotide sequence identities with each other.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regional variation of prevalent PRRSV and to establish a sequence database for PRRSV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7.
从新疆两个奶牛场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抗体检测阳性的奶牛中分别采集牛粪便或肛拭子样品,利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所采集样品中的HEV RNA,结果来自第一个奶牛场的7份牛粪便样品为阳性,阳性率11.67%,来自第二奶牛场的1份肛拭子样品为阳性,阳性率为3.23%。将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对应于HEV ORF2 189bp核苷酸序列的8个牛源HEV基因组扩增片段的同源性为96.3%~100.0%,应当属于相同的基因型;它们与HEV 1、2、3和4型ORF2 189bp核苷酸平均同源性分别为78.5%~86.4%,81.7%~83.8%,79.1%~85.3%和84.3%~95.8%,与4型的同源性最高达93.2%~95.8%。基于这些已测序核酸片段绘制的基因进化树显示:本研究中的8株牛源HEV ORF2 189bp核苷酸序列与HEV 4型人源C5株、猪源swC3与swXJ株位于同一进化枝上,同属HEV基因4型,提示新疆奶牛中可能存在HEV感染,并且奶牛可能是人类HEV传染源中除猪之外的新宿主。  相似文献   

18.
用鹅副粘病毒WF01G分离株进行9-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接种,成功增殖了该病毒,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扩增WF01G病毒的F基因,获得了1条长约1.7 kb的特异性条带。对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大小为1782 bp,含有1个1662 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554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F01G株与其他7株鹅副粘病毒的同源性为84.8%-98.8%,与国内外其他NDV F基因的同源性为84.7%-93.8%,其中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6.8%,说明WF01G与国内外的传统毒株有较大变异。与Tai-wan95株的同源性为93.8%,说明WF01G与Taiwan95株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Arg-Arg-G ln-Lys-Arg-Phe117,表明为副粘病毒强毒株。蛋白疏水性和抗原性分析表明与标准强毒F48E9株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 E蛋白基因稳定性,将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在原代地鼠肾细胞(PHK)上传至18代,应用RT-PCR分别扩增PHK6代、PHK7代、PHK8代、PHK13代、PHK18代E蛋白基因并测序后,与Genebank中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D90195)进行比较分析。PHK6、PHK7、PHK8代病毒与D90195 E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PHK13、PHK18代病毒与D90195E蛋白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99.7%,与D90195E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6%、99.4%。各代次病毒E蛋白与减毒相关氨基酸未发生改变,同时所有突变的氨基酸均非SA14原有的,故不是恢复性突变。结果表明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的遗传学特性稳定,从分子水平证明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及其生产的疫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用Rr190.70p-602n引物扩增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fevergrouprickettsiae,SFGR)中国分离株(BJ-90株、Ha-91株和HLJ-054株)及SFGR国际标准株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sibiricu)246株和派克立克次体(R.parkeri)的rOmpA基因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入pGEM-T载体中,用双脱氧法进行序列测定,并与SFGR的rOmpA基因已知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FGR国际标准株间rOmpA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06%~96.62%,推定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3.05%~94.35%,中国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及参考株rOmpA基因片段比较的结果发现:BJ-90株及Ha-91株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标准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06%和98.31%,推定氨基酸的同源性则为98.87%和96.61%,HL-93株和HLJ-054株与日本立克次体(R.japonica)核苷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6.62%和95.68%,推定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2.09%和89.27%。在中国分离株内,BJ-90株和Ha-91株的核昔酸同源性高达9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