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蕨类植物增补(II)(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 8种蕨类植物为西藏新记录 ,并讨论了西藏蕨类植物的区系特点和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藏蕨类植物区系的特点及其与喜马拉雅隆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 言 长期以来,人们对西藏的的蕨类植物区系所知甚少。1949年以前,除东南部和拉萨河谷的蕨类,有过一些零星的报道外(秦仁昌1931—1938),大部分地区属于空白。解放后,特别是1966年之后,我国植物学工作者在西藏的历次考察中均采了不少蕨类标本。1976年起,我们着手编写《西藏植物志》中的蕨类部分,鉴定和研究了历年所采的大量标本,其结果出乎意料地表明,西藏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蕨类植物区系。现知有44个科、  相似文献   

3.
汪书丽  罗建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8):1534-1541
为了摸清色季拉山蕨类植物资源的种类和资源特征,为该区蕨类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通过查阅《西藏植物志》和标本,结合色季拉山多年植物调查名录,对该区野生蕨类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用途进行了描述。结果显示:(1)色季拉山共有蕨类植物资源29科、57属、196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分别占西藏蕨类植物总科、属、种的65.91%、45.24%、41.70%;优势科为鳞毛蕨科(3属/50种)、水龙骨科(9属/31种)、蹄盖蕨科(7属/22种)、中国蕨科(6属/14种),优势属为鳞毛蕨属(27种)、耳蕨属(19种)。(2)色季拉山蕨类植物的地理成分以热带类型的科和属占优势(分别占非世界分布科、属的80.00%、68.18%),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生态分布类型以陆生为主(118种,占60.20%),其次为附生(45种,占22.96%)。(3)色季拉山共有药用蕨类植物66种,且以清热药种类最多(30种);观赏蕨类植物共有71种(其中新增加23种);食用蕨类植物共有14种,且多以嫩叶或嫩茎或根状茎为食;少数蕨类还具有指示、工业原料、饲料和绿肥等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色季拉山蕨类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在西藏蕨类植物区系中占很大比例,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描述发现于西藏拉萨晚中生代林布宗组的种子蕨化石,确定为新种——西藏叉羽叶Ptilozamites tibeticus Yang sp.nov.。该种有别于其它叉羽叶各种:叶二次羽状;末二次羽轴较粗,具斜向纵纹或瘤状突起;末次羽片披针形,在羽轴上互生;末次羽轴的表面具斜的纵条纹;小羽片在末二次羽轴和末次羽轴上互生至对生,排列规则而紧密。中生代种子蕨类植物主要发现于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地层,新种的发现表明种子蕨类植物在青藏高原可一直延续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5.
描述发现于西藏拉萨晚中生代林布宗组的种子蕨化石,确定为新种——西藏叉羽叶Ptilozamites tibeticus Yang sp.nov.。该种有别于其它叉羽叶各种:叶二次羽状;末二次羽轴较粗,具斜向纵纹或瘤状突起;末次羽片披针形,在羽轴上互生;末次羽轴的表面具斜的纵条纹;小羽片在末二次羽轴和末次羽轴上互生至对生,排列规则而紧密。中生代种子蕨类植物主要发现于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地层,新种的发现表明种子蕨类植物在青藏高原可一直延续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6.
浙江北山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北山位于浙江中部,共有野生蕨类植物107种,隶属于56个属30科。论述了北山蕨类植物的组成和分布规律,根据蕨类植物的用途,将北山野生类植物资源划分为8类: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观沉蕨类植物资源,指示蕨类植物资源,化工原料蕨类植物资源,编织蕨类植物资源。食用蕨类植物资源,饲用和肥用蕨类植物资源以及农药蕨类植物资源。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北山蕨类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是维管植物的第二大类群, 其起源可追溯到4亿年前。在被子植物出现之前,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在古地球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 其重要性一直延续到现在。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 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研究就令世界瞩目, 尤其是2017年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中国深圳召开后的5年时间里, 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研究更是面向世界、走向国际, 研究更为广泛的科学问题, 在物种多样性、保护、系统演化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2017-2022年, 多个中国研究团队利用多组学数据构建了世界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科级水平的生命之树并提出了关键性状孢子囊环带演化的新模式; 解决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中目级、科级、属级和种级众多关键的系统分类学等问题, 发表了106个新分类群; 开展了大量的植物区系调查和研究, 出版了6部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专著和1部世界性专著; 对6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了迁地保护, 同时实现了桫椤科、水蕨属(Ceratopteris)、观音座莲属(Angiopteris)和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等重点保护类群的孢子繁殖; 在系统发育框架下, 研究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生态修复功能和生态适应性演化。通过对2017-2022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思考, 本文对未来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中国寡型科属以及世界性大科大属的关注力度; (2)加强西藏、四川等薄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调查研究, 并结合新技术, 如DNA条形码等以提高区系调查中物种鉴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3)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厘清各科、属、种间系统关系的同时, 还应加强系统和生态适应性演化之间的协同研究; (4)关注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位置作为陆生维管植物演化起点的共性科学问题; (5)加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学与生态学、植物化学、保护生物学等学科间交叉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调研,标本采集整理和已有文献资料的查阅。对勐海县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资源进行鉴定分析。目前,已知有蕨类植物33科,55属,118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蕨类植物4种。按用途将保护区蕨类植物划分为药用蕨类植物、观赏蕨类植物、食用蕨类植物、指示蕨类植物、工业原料蕨类植物与饲料和绿肥蕨类植物6种类型,简要分析了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类型,并对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文末附有勐海县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9.
峨眉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2004~2006年的野外调查和标本馆标本以及文献资料,初步分析了峨眉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特征,结果表明:峨眉山共有蕨类植物46科110属425种,优势科为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鳞毛蕨科,共192种,占总种数45.2%,优势属为耳蕨属、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和蹄盖蕨属等;在科、属的水平上,为热带分布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而种的地理分布则以温带分布的中国特有和东亚成分占绝对优势,分别为36.5%和32.0%,揭示了峨眉山蕨类植物区系是以温带性质为主的亚热带类型,具有较强的热带亲缘;与大巴山关系密切,和云南哀牢山有一定的联系,而与秦岭、西藏和陕西天华山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宝华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蕨类植物的研究, 分析了蕨类植物的物种组成、频度、多度、总优势度, 乔木层、灌木层、气候因子对蕨类植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阐明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蕨类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并构建了蕨类植物开发利用潜能评价体系。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该区域有蕨类植物12 科20 属29 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蕨类植物的盖度与灌木层盖度呈显著正相关, 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与灌木层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蕨类植物Margalef 指数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 Simpson 优势度指数与日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掌握蕨类植物基本组成的基础上,对广东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特性及生态分布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生态分布具有以下特征:(1)古老蕨类植物分布广泛;(2)蕨类植物垂直分布较明显;(3)林下植被中蕨类植物优势显著;(4)国家重点保护蕨类植物分布多;(5)蕨类植物敏感指示性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蕨类植物细胞分类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蕨类植物类群十分丰富,由63科230属约2600种组成,其中约有10%的种类为中国特有。迄今为止,中国蕨类植物进行过染色体计数的种类约有395种,仅占中国蕨类植物总数的15%,其中48%为多倍体。本文对中国蕨类植物细胞分类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文中论述了蕨类植物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基数在系统学上的应用以及蕨类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多倍化、无融合生殖、多倍体复合体及网状进化的研究概况。中国20多年的蕨类植物细胞分类学研究表明,蕨类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基数、组型分析、多倍化及其繁殖方式对蕨类植物的分类、起源和演化的研究都有重要作用,对种及种复合体的鉴定、科属的划分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中国蕨类植物细胞分类学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与附载植物的关系,调查了附载植物胸径、树高、枝下高及附载植物种类对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按照径级分别对不周径级下的附载植物的附生蕨类植物的多样性进行偏相关分析,并采用方差分析判断附载植物种类对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附载植物树高和胸径与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附载植物的枝下高与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表明较低的枝下高有利于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增加.附载植物种类对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态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区系有蕨类植物48科、118属、446种(包括变种和变型)。从蕨类植物的垂直分布、东西分布和生态类型的划分等几个方面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态进行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海拔分布上,蕨类植物有着与不同植被相关的生态适应性,2000~2800 m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山顶苔藓矮林地带蕨类植物种类最为丰富,附生蕨类植物占到了该海拔地带蕨类植物总种数的28.5%;(2)东坡有蕨类植物387种,西坡则只有355种,东西坡共有种达295种;(3)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可划分为16个生态类型,本区明显地以阴生植物、亚高温植物和中生植物居多,附生植物种类所占比例大,旱生植物和石生植物种类少等为主要生态特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温度生态类型以亚热带植物种类为主,温带植物和寒温带植物少。  相似文献   

15.
重庆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重庆地区蕨类植物从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将该区区系特征与其它几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蕨类植物389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109属, 43科。(2)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十分明显,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耳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凤丫蕨属。(3)从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其中热带分布科22科,占总科数的75.00%;热带分布属有60属,占总属数的64.52%(剔除世界分布)。(4)本区区系成分古老,古老孑遗的科属较为丰富,但特有现象不明显。(5)该区地形、气候条件对于蕨类植物的散布和充分发育比较适宜,为其在该区的充分发育创造了极为有力的条件。(6)经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该区与临近的几个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很高,特别是与西南地区的西藏、横断山区的属相似性系数较大,表明区系上与这些地区有着广泛的联系;而与华北的内蒙古,东北的辽宁等相距较远的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较低,表明区系上联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6.
刘建武  刘宁 《植物学报》2001,18(2):149-157
作者概述了蕨类植物生活周期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并着重介绍了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水和温度等因素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影响以及成精子囊素、光、钙离子和其它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性器官形成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作者对蕨类植物性器官分化的不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目前蕨类植物性器官分化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说明蕨类植物作为研究系统在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鉴于我国出版的有关蕨类植物书籍从未记载过宁夏回族自治区产蕨类植物,因此,很有必要弄清该自治区有无蕨类植物? 作者在编写《中围植物志》蕨类植物时,趁机查阅了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植物标本室珍藏的该自治区产的蕨类植物标本,经鉴定后,知该自治区现有蕨类植物33种,隶属13科19属,现按秦仁昌教授1978年发表的蕨类植物科属系统排列于下,供编写全国或地方植物志以及工农医药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秦仁昌系统(蕨类植物门)总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洪   《广西植物》1984,(4):289-307
<正> 在讲述秦仁昌系统之前,想先简略讲讲中国蕨类植物学研究历史的概况。 中国远在周秦时代,已有蕨、绵马羊齿等蕨类植物名称的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也收入一些蕨类植物,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1848)记载了三十多种蕨类植物,并绘图说明。但我国的蕨类植物真正的科学研究则始自林奈,在他的《植物种志》(1753)一书中,包括了中国的蕨类植物10种,这些植物系由瑞典商船上的牧师Peter Osbeck在澳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地理若干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功锡  杨斌  邓涛  夏石头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10):2130-2136
在简述蕨类植物系统发生关系、传统分类系统与基于分子系统学的现代分类系统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根据分子系统学研究,传统的蕨类植物门以及一些蕨类植物类群并不是自然类群。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及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东南多、西北少,华南、西南极为丰富,西南地区是许多温带属的分布中心。分析了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研究的主要问题,指出关于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特殊生境研究、数值分析方法在蕨类区系地理中的应用,区系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是今后可能的热点与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  相似文献   

20.
张建新 《广西植物》2008,28(2):230-236
浙西南山地蕨类植物十分丰富,区系有46科99属396种(含变种及变型)组成。优势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等;优势属是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毛蕨属等。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亚热带性质,但兼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区系起源古老,不乏古老的科、属及孑遗种;区系具有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该区系与邻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关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西南、华南、日本、华中、台湾、华北、西北、西藏和东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