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穗期大螟危害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成玉  李昌华  程建华 《昆虫知识》2010,47(5):1011-1016
于2009年常规中稻的蜡熟前期、中期和黄熟期、枯熟期,分别取样观察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的钻蛀危害习性。结果发现:单株螟害的蛀孔数一般为2~3个,多的达5个,而且表现白穗株>枯穗株>虫伤株。螟害株的蛀孔部位随着稻穗趋向成熟和大螟虫龄的增大,逐渐由稻株的中上部节间向中下部节间转移。其中,白穗株与枯穗株有70%以上的蛀孔分别分布于稻株由上向下的第1~3与3~5节间上;在水稻的这4个生长时期中,虫伤株有90%左右的蛀孔分别分布于稻株由上向下的第1~3、1~4和2~5、3~5节间上,全株虫量有85%以上依次分布于第1~3、2~4和3~5、3~5节间上,单株虫量4个时期最高分别为18、6、3、2头,同一节间内的4个时期最高虫量分别为12、5、1、1头;单个节间有多头螟虫时,80%以上为1~3龄幼虫。随着稻穗趋向成熟,白穗株和枯穗株上的虫量均逐渐下降,而虫伤株上的虫量则相对稳定或有上升的趋势;至枯熟期后,虫伤株的有虫株率和有虫孔率均稳定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 原文中写到红颈天牛幼虫的生物学特性时提出:“幼虫一生钻蛀隧道长可达50—60厘米,隔一定距离于树皮上蛀一通气排粪孔;……。”和“幼虫老熟时于隧道端,木质部内,蛀椭圆形蛹室,头向上化蛹。”的两点生活习性,我们有不同看法。以在安徽合肥地区多年(自1974年起)观察红颈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提供商讨: 一、红颈天牛初龄幼虫绝大部分在韧皮部和木质部间蛀食,于皮层下蛀成弯曲不规则浅沟状隧道,黄褐色虫粪堆积在隧道内,从树皮外不易觉察。初龄幼虫活动时期,有时于树皮外也发现少而细的虫粪从幼虫蛀入孔或通气孔排出,但多半自表层裂缝处排出。1979  相似文献   

3.
1997年春,沙县板栗试验场20hm~2的二年生板栗树开始抽梢展绿,可是还有几百株树却迟迟不见萌芽现绿。我们现场检查发现这些树多已枯死,稍微-推在离地面10-30cmd处的主干即断裂,断裂处均是交错蛀空的虫道、虫室,虫室中有一种甲虫及其幼虫、卵、蛹。把主干纵向剖开,也有众多的虫道、虫室和甲虫的成虫、幼虫、卵、蛹。我们随即对已经萌发抽梢的板栗树进行调查,发现许多树的主干上有数量不等的虫孔,株受害率高达77.6%。该虫的危害特点,是由于成虫蛀空了主干木质部造成水分、养分无法输导,而导致全株枯死。该甲虫…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是京郊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代,近几年为害逐渐加重,蛀孔率一般在15%左右,高的可达90%以上,影响了玉米产量与质量。为了制定其适宜的防治指标,我们对2代玉米螟危害与玉米产量损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984、1987年采用田间玉米螟自然钻蛀,后期按蛀孔部位分类进行收获,测定单株产量,结果所得数据不理想,年度间蛀孔部位受天气条件和农田小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蛀孔部位很难控制,而且玉米螟喜好选择比较强壮的植株钻蛀,所以处理与对照间不好作比较。1989年我们采用了人工接虫强迫钻…  相似文献   

5.
赤足木蜂(Xylocopa rufipes Sm.)属膜翅目木蜂科,群众叫“蛀木虫”。在我国南方蛀害屋檐上的桁梁和栓皮(即瓦下梁上的木板),损失很大。 一、为害情况 此蜂主要钻蛀桁梁和栓皮,并兼食植物花粉折断花柱造成不实。桁梁和栓皮被蛀后,外表有中指大小的圆孔,一般一根桁梁有孔5—10个,多至数十近百。据在奉新县罗坊公社、上付公社和仰山公社六个大队  相似文献   

6.
井上蛀果斑螟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inouei Yamanaka雌雄成虫触角及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类型和分布进行详尽观察。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触角上主要分布有9种类型的感器,其中毛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腔乳头状感器、鳞形感器及Bohm氏鬃毛均1种。其中的腔乳头状感器只在雌虫触角上有分布,雄虫触角鳞形感器及末端毛形感器的数量均多于雌虫。  相似文献   

7.
荔枝两种茎蛀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庭玉 《昆虫学报》1964,(2):159-171
本文记载两种钻蛀荔枝树茎的害虫,荔枝拟木蠹蛾及相思拟木蠹蛾。它们是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的荔枝和其他热带、亚热带果树及林木的常见害虫,而我国大陆过去尚未有记载。已查悉寄主植物有无患子科的荔枝、龙眼,芸香科的柑桔类等24科42种类。 这些害虫的幼虫钻蛀树茎成坑道后,匿居其中,夜出食害树茎韧皮部,并以虫粪、木屑等在树皮上缀成隧道,以循避敌害;它们一年皆发生一代,只幼虫在坑道中越冬,4-5月间相继化蛹,4月下旬至7月上旬有成虫出现。卵块生于树皮上。幼虫多于树茎分叉处蛀害。 以666及DDT粉剂或油剂滴注坑道,以及以该药剂较高浓度的水悬液,于7-8月间喷布树茎虫害处,皆有甚好的防治效果。 华南各地荔枝产区,蠹害荔枝树茎的害虫,主要有隶属于鳞翅目,拟木蠹科(Metarbelidae)的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 Swinhoe)及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barana Mats.)等两种。这些害虫发生普遍,被害的植株往往导致风折或严重削弱树势,尤以幼树受害更显著,需要加以防治。 鉴于这些害虫除致害荔枝外,尚加害其他多种热带、亚热带果树及林木,而我国大陆过去缺乏记载,为此,笔者将近十年(1952-1962)来累积的一些资料整理报导,冀供昆虫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桔绿天牛是为害柑桔枝条的重要害虫。6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于一年生枝条,7月上旬孵化,幼虫为害顺序为小枝→侧枝→大侧枝→副主枝→主枝,在枝条内出上往下进蛀,每隔一定距离开一小圆孔(直径1—3毫米)排粪,蛀食速度很快,蛀道长的可达一米以上。 为了消灭它,我们采用虫孔注射法,对六年生温州蜜柑处理了16株受害树,效果均达100%。具体作法: 1.先找到受害枝上的最下一个孔(一般新鲜虫粪  相似文献   

9.
<正> 电缆斜坡长蠹Xylopsocus capucinus(Fabri-cius)属鞘翅目长蠹科,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四川都有发生。据调查,广东海南岛有一条电缆因虫害严重而整条更换,广西北海市珠海路40多米的电缆就有虫孔近40个,广西梧州市东正路150米的电缆就有虫孔40多个。邮电部门反映,因电缆斜坡长蠹蛀孔,雨水和潮气进入虫孔,引起短路和串音,给通信事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我们对它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现整理如下,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笃兵 《昆虫知识》1994,31(2):108-108
棉铃虫Heliothioarmigera(Hubner)在果树上属偶发性次要害虫,近几年随着我县棉花面积的减少,种植结构的改变,在苹果上的危害有上升趋势。笔者1993年5月15日在旧县乡大峨山村苹果园发现该虫猖撅为害苹果,苹果幼果受害率高达52%,尤其在5~7年生结果较多的大果树上受害更重,平均每株果树有幼虫34头。幼虫主要在幼果上钻蛀为害,往往从幼果的中部钻入,幼虫虫体往往一半在果内,一半附着在果面上,果表面附着许多虫粪。一个幼果可被一头幼虫钻2~5个孔洞。幼虫还可以转移到附近幼果上钻蛀为害。有的幼果被钻蛀后又被病菌侵害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1.
黄斑星天牛成虫下颚须和下唇须的化学感受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新岗  张克斌 《昆虫知识》1991,28(6):357-358
<正> 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是我国西北地区,尤其是陕、甘、宁三省(区)杨树的毁灭性蛀干害虫。由于该虫成虫对寄主树有着明显的选择性,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该虫成虫下颚须和下唇须在寄主选择(取食和产卵)上起着重要作用。另  相似文献   

12.
关于(虫非)蠊分布的广泛性,早有资料证明,不论是城市和农村,不论是商店、工厂、机关、学校、居民住宅和交通工具等,都有它的存在。为了更彻底地消灭(虫非)蠊,防治(虫非)蠊受到交通工具的传带,作者着重对大型的交通工具——火车和输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探讨了(虫非)蠊的分布、危害,交通工具对(虫非)蠊的传布作用及如何防治等问题,提出如下报告。一、分布情况1.火车 我们曾对上海、广州、南昌铁路局的14列长途列车及1列短途列车进行了调查,包括餐车、卧车、硬、软席、邮政及行李货物等车廂,列车有南行及北行之分。调查结果表明,(虫非)蠊在火车内的分布,以餐车为多,检出率为42.9%,查获(虫非)蠊数:成虫183只,若虫50只,卵鞘39个,虫种鉴定均为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另抽查的23节硬软席车廂,仅发现一列有2个卵鞘,系凹绿大蠊(Perrplaneta emargmata)。而行李货物车廂9节及邮政车1节尚未发现(虫非)蠊(见表  相似文献   

13.
并殖吸虫虫种繁多,我国已发现26种。一般皆以形态学分类为主。由于寄生的宿主及分布地域、孳生环境的不同,致使形态上也有差异。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探讨虫种间差异是研究分类问题的另一途径。本文在同等条件下比较研究湖北两种并殖吸虫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同时与王芄芄(1982)报道的卫氏、李树华(1983)报道的斯氏进行了同一虫种间的染色体组型比较。材料和方法自通山及神农架并殖吸虫流行区溪蟹中分离出并殖吸虫囊蚴,经喂食或腹腔注射法感染家犬,于120—136天剖杀,从肺囊肿取出成虫。刘囊蚴及成虫进行了测量和形态学观察、鉴定。从成虫体内取…  相似文献   

14.
在发生松树蜂的林场利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调查,调查样方内树木种类、胸径大小、生长情况、蛀干害虫种类和在树干上的分布情况;同时,选取虫害木,解剖并统计不同蛀干害虫的羽化孔数量和特点,幼虫钻蛀特征和危害特点;研究松树蜂自然种群的寄主选择规律和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松树蜂在我国仅危害衰弱的樟子松,30-40年生的中龄林受害最严重,平均有虫株率为10.94%±8.67%。松树蜂产卵后的树皮表面有流树脂现象,呈点状或流泪状。同松幽天牛和吉丁危害状不同,松树蜂羽化孔呈正圆形,直径大小约为7 mm,分布在树干0-4.20 m的高度,其中90%的集中分布在0-3 m范围内。松树蜂幼虫坑道横截面为正圆形,无排粪孔,虫粪和蛀屑都呈粉末状,紧实堆满蛀道,颜色和蛀道周围颜色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论文提要     
1.杀虫剂对昆虫生物群落关系的影响35(10):1441—9,1956.近年来化学治虫方面发展很快,不论在有高度杀虫力的药剂(223、666)的普遍应用上.或其使用方法上(航空治虫等)都有显著的进步。本文作者列举许多由于化学治虫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例如杀虫效力的下降、药剂处理后害虫数量的回复与增长、一种害虫由另一种害虫所取代。以上各种  相似文献   

16.
藏北中侏罗世窗孔类的发现和唇口类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新科Fenestraporidae及其一个新属Auiculofenestella和它的两个新种A.triapertalis,A.que-napertalis被建立和描述了,它们发现于藏北羌塘盆地中侏罗世巴柔期的地层内,新属和限于北美和中亚高加索地区早泥盆世晚期和中泥盆世的已知的窗孔苔虫(Fenestrapora)。都显示了似鸟头体的构造,然而,新属中所有的这种似鸟头体构造,只分布于横枝上,本文也讨论了窗孔苔藓动物和其它各类苔藓动物之间可能的亲缘关系,作者推测,窗孔苔藓动物是由隐口苔藓动物的叶孔苔虫(Parachasmatopora)经中奥陶世的原始的窗孔苔藓动物Moore-phylloporina发展来的,新属的发现更进一步提供了支持这样一种假设,即:“唇口苔藓动物是由窗孔苔虫经新属乌头窗格苔虫(Auiculofenestella)发展来的”假设的重要证据 。  相似文献   

17.
一、引 言 麦茎谷蛾(Ochsenheimeria sp.)属鳞翅目谷蛾科,是为害三麦的一种新害虫,俗名麦螟、钻心虫或蛀茎虫。幼虫钻蛀麦茎,造成白穗。据初步了解,在苏北平原的阜宁、滨海、建湖、射阳、大丰等县及淮阴、徐州、南通等地均有发生,但在苏南尚未发现。我们从1963年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殖异育银鲫寄生黏孢子虫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湖北洪湖地区一养殖池塘的异育银鲫开展了黏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以利于黏孢子虫病的综合防治。发现异育银鲫中寄生了4种黏孢子虫, 分别为多涅茨尾孢虫(Henneguya doneci Schulman 1962)、住心碘泡虫(Myxobolus hearti Chen, 1998)、瓶囊碘泡虫(Myxobolus ampullicapsulatus Zhao 2008)和尾孢虫未定种(Henneguya sp.)。鳃寄生的多涅茨尾孢虫在不同月份中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 0.05), 在46月未见包囊, 79月感染率突增, 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多涅茨尾孢虫包囊的平均丰度与其感染率的变化趋势相同, 不同月份间, 多涅茨尾孢虫平均丰度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 0.05); 多涅茨尾孢虫平均包囊直径从7月至12月逐渐增大, 随后月份逐渐减小, 不同月份间, 多涅茨尾孢虫平均包囊直径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 0.05); 在不同的鳃片之间, 多涅茨尾孢虫平均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P 0.05), 但第四片鳃的平均感染强度明显要高于其他鳃片。鳃寄生的瓶囊碘泡虫只在36月发现感染, 感染率6月最高; 心脏寄生的住心碘泡虫全年都发现感染, 在不同月份中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 0.05); 膀胱寄生的尾孢虫未定种除了8月, 其他月份均有感染, 14月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 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松梢隐翅虫Placusa pinearum林间种群分布及年消长动态,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载体昆虫携带天敌开展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4年,对江苏、安徽地区4个林分进行调查,比较林分、树种、虫害梢直径、蛀道长度、微红梢斑螟虫态对松梢隐翅虫分布的影响,分析其年消长动态。【结果】松梢隐翅虫在不同林分中的分布率:安徽明光老嘉山林场>江苏句容下蜀林场>安徽明光管店松林>安徽明光张八岭松林;在不同树种虫害梢内分布率: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火炬松P.taeda>黑松P.thunbergii。松梢隐翅虫在虫害梢蛀道内的分布与虫害梢直径与蛀道长度显著相关(P<0.01),与微红梢斑螟虫态相关不显著(P>0.05)。松梢隐翅虫主要分布于虫害梢直径4.22~15.36 mm、蛀道长度23.2~354.6 mm的蛀道内,随着虫害梢直径和蛀道长度的增加,虫口密度、分布率呈上升趋势;松梢隐翅虫在各龄微红梢斑螟幼虫及蛹的蛀道内均有分布,3龄幼虫蛀道内的虫口密度及分布率较低。成虫几乎全年可见,盛期为5—7月和9—11月,幼虫盛期为5—8月。【结论】松梢隐翅虫林间种群分布以及年消长主要受微红梢斑螟幼虫数量及其特定生境(微红梢斑螟蛀道)的影响,成虫采集宜在5—7月和9—11月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松梢隐翅虫Placusa pinearum林间种群分布及年消长动态,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载体昆虫携带天敌开展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4年,对江苏、安徽地区4个林分进行调查,比较林分、树种、虫害梢直径、蛀道长度、微红梢斑螟虫态对松梢隐翅虫分布的影响,分析其年消长动态。【结果】松梢隐翅虫在不同林分中的分布率:安徽明光老嘉山林场江苏句容下蜀林场安徽明光管店松林安徽明光张八岭松林;在不同树种虫害梢内分布率: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火炬松P.taeda黑松P.thunbergii。松梢隐翅虫在虫害梢蛀道内的分布与虫害梢直径与蛀道长度显著相关(P0.01),与微红梢斑螟虫态相关不显著(P0.05)。松梢隐翅虫主要分布于虫害梢直径4.22~15.36 mm、蛀道长度23.2~354.6 mm的蛀道内,随着虫害梢直径和蛀道长度的增加,虫口密度、分布率呈上升趋势;松梢隐翅虫在各龄微红梢斑螟幼虫及蛹的蛀道内均有分布,3龄幼虫蛀道内的虫口密度及分布率较低。成虫几乎全年可见,盛期为5—7月和9—11月,幼虫盛期为5—8月。【结论】松梢隐翅虫林间种群分布以及年消长主要受微红梢斑螟幼虫数量及其特定生境(微红梢斑螟蛀道)的影响,成虫采集宜在5—7月和9—11月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