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BLy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新成员,对于B细胞的发育增殖具有重要的作用。狼疮小鼠及系统性狼疮患体内BLys水平增高,阻断BLys的作用可以使使狼疮小鼠的病情缓解,存活时间延长。因此,BLys拮抗剂可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牙鲆淋巴细胞转化和细胞免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淋巴转化实验测试了抗原和有丝分裂原对牙鲆T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内,低温延缓或阻止牙鲆细胞免疫应答的发生,导致淋转水平下降。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非特异性淋转水平较前肾高,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的淋转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和外周血、脾和前肾中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有关。外周血较脾和前肾特异性淋转水平高,而前肾的淋巴细胞转化水平较脾高,注射引起牙鲆应激反应导致淋转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3.
T、B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是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它凋控着淋巴细胞的成熟、受体组分的选择及内环境的稳定。其中T、B淋巴细胞在各自的发育过程中都发生大量的细胞凋亡。Fas/FasL信号途径、NoTCH信号途径是免疫系统细胞凋亡的两条最主要的途径。此外,一些共刺激分子(如CD40)在T、B淋巴细胞存活及凋亡的选择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凋亡同细胞的生长、分化一样,对免疫细胞发挥正常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免疫系统细胞凋亡的脱轨势必会给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一系列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有关T细胞共刺激分子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远落后于其功能研究,为探讨T细胞活化后诱导表达的共刺激分子ICOS(induciblecostimulate)维持T细胞存活、抑制活化后T细胞凋亡的作用是否与survivin相关,利用survivin重组腺病毒感染活化但不提供共刺激信号的T淋巴细胞,或者在活化后提供ICOS信号的条件下人工给予优势抑制survivin突变基因,CCK-8及TUNEL法分别检测活化晚期上述T细胞存活及凋亡情况.结果显示,T细胞活化后2~6天,ICOS抗体刺激可以明显增强survivin表达,survivin可维持无ICOS信号的T细胞存活减少其凋亡,突变型survivin在ICOS信号存在下抑制T细胞存活使其凋亡增加.结果提示,活化后表达的共刺激分子ICOS通过survivin维持T细胞分裂和存活.  相似文献   

5.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比研究了纯系615鼠和L615可移植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同工酶(ECl.1.1.49,D-葡萄糖-6-磷酸:NADP氧化还原酶,G6PD)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ECl.1.1.27,L-乳酸:NAD氧化还原酶,LDH)。并应用定量细胞化学法对LDH和6PD全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在L615白血病鼠胸腺淋巴细胞中(白血病细胞占40%),G6PD同工酶谱显示异常,全酶活性明显增高、LDH同工酶谱及全酶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L615白血病鼠脾脏淋巴细胞中(白血病细胞占84%),G6PD和LDH同工酶谱均显示异常,同时全酶活性也明显增强。提示:G6PD对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殖和浸润似乎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摘要: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THs)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Hs异常分泌所致的免疫功能失调被认为参与了格雷夫斯病和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THs在固有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中的作用已得到了较好的阐明,但THs对适应性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研究从适应性免疫细胞的角度出发,重点讨论了THs对这些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THs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 W  Chang Y  Wu YJ  Wei W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3):175-18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病因尚不明确,且缺乏针对其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由于B淋巴细胞在RA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不断有针对B淋巴细胞上不同靶点的治疗药物推出.这些B淋巴细胞靶向生物制剂包括针对CD20分子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如rituximab、ocrelizumab和ofatumumab等;针对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及其受体的belimumab和atacicept等以及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的抗CD22单克隆抗体和B、T淋巴细胞之间CD40/CD40L共刺激反应阻断剂等.上述靶向制剂的疗效在对RA及其动物模型的治疗中得到了证实,提示将B淋巴细胞作为RA治疗靶点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它存在多种类型。已鉴定了人、小鼠和大鼠的TSLP受体,属于造血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功能性TSLP受体复合物是由TSLP受体和IL- 7Rα组成,与配体相互作用能活化Stat3和Stat5,发挥着多种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淋巴细胞的粘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0.
11.
12.
王金桥  张道远 《蛇志》1999,11(4):58-59
急性脑血管病(CVD)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居我国各种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免疫功能的异常是CV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1~3],为探讨Svate对脑梗死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我院于1998年6月至1999年1月对脑梗死病人的脑脊液(CSF)中激活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脑梗死病人均为1998年6月至199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病人。治疗组(Svate0.75IU加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0天为1疗程)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在45~8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神经病学教材(第3版)规定的CVD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淋巴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的机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癌症患者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活性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晓  周焕庚 《遗传学报》1990,17(5):335-338
应用银染-G带复合显示方法研究了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患者的外周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NOR)活性。与正常对照相比,肺癌第15号染色体的Ag-NOR频率及Ag-NOR总频率增加,乳腺癌第14号染色体的Ag-NOR频率减少,胃癌第14号染色体Ag-NOR频率减少而第22号染色体的Ag-NOR频率增加。肠癌未见明显变异。结果提示不同部位的肿瘤具有不同的优势银染型,rRNA基因的表达可能存在肿瘤部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多糖调控T/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淋巴细胞是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多糖对其刺激作用在生物医药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大部分的相关研究仅限于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或抗体表达水平的调控,系统的分子机制解析少见报道。综合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活性多糖可同时刺激T/B细胞、也可选择性刺激T细胞或选择性刺激B细胞;多糖刺激T细胞免疫应答的信号通道主要为TCR/CD3→PTK→PI3-K→PKC/PLCγ→Ca2+→calcineurin→NFAT和TCR/CD3→PTK→MAPKs→AP-1;而刺激B细胞的信号通道主要包括TLR2/4→TRAF6→IKKc→NF-κB、TLR2/4→PTK→MAPKs→AP-1和IgM/CD79→PTK→MAPKs→AP-1。同时,归纳多糖刺激淋巴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α4β7是一种整合素分子 ,主要介导淋巴细胞向粘膜部位的迁移和归巢 ,同时参与一些炎症反应 ,并对肠相关淋巴组织 (GAL T)的发育、粘膜部位的免疫应答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模拟固壳未破损失事潜艇环境条件暴露对人体血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500m饱和潜水居住舱系统模拟失事潜艇固壳未破损舱室环境条件,控制舱内温度、PCO2、PO2,于进舱前、暴露第2、4、8d采晨空腹血,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测定红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表面CD55和CD59的分布变化。结果:红细胞膜表面CD55的分布在8d有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膜表面CD55的分布在暴露的初、中期显著下降(P〈O.01),后期明显恢复,与温度、PO2呈正相关(P〈O.01),与PCO2呈负相关(P〈O.01),CD59分布的变化与CD55变化类似。结论:氧分压和环境温度过低、二氧化碳分压过高都是诱发免疫活性细胞激活的有效因素。此环境暴露对血细胞自身保护作用有随时间累积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应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211—1)和幼兔补体,体外处理骨髓细胞对GM-cFuc生成率无不良影响,并能清除骨髓中98%以上的T细胞。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也证明,211—1单克隆抗体可以清除骨髓中T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IL-2对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旋毛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方法小鼠感染旋毛虫后,分别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不同时期外周血中IL-2含量、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取小鼠不同部位肌肉观察旋毛虫的发育和分布。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5周IL-2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6周,CD4^+T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CD8^+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旋毛虫幼虫主要分布在小鼠的膈肌,其次为咬肌,舌肌最少。结论IL-2对感染旋毛虫小鼠早期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1d即可检出旋毛虫,35~42d密度达最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