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DNA指纹分析技术 ,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DNA量少、可以在不知道基因组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 ,现已广泛用于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研究、系统进化及分类学、遗传育种和品质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该文介绍了AFLP标记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AFLP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DNA指纹分析技术,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DNA量少,且可以在不知道基因组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现已被广泛用于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研究、系统进化及分类学、遗传育种和品质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介绍AFLP技术的原理以及AFLP技术基础上条件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AFLP标记的特点及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张民照  康乐 《昆虫学报》2002,45(4):538-54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一种新兴的很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 它通过对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进行选择性扩增而揭示多态性,具有快速、经济简便、不需要预先知道模板DNA的信息、模板需要量少、重复性高、结果可靠及具有很高的信息含量等优点。AFLP也具有缺点,主要是标记是显性的,同其他显性标记一样,不能区分杂合体和纯合体,因而不能更好地估算种群遗传的变异,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不能提供更多的统计信息;AFLP技术较复杂,而且经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模板DNA质量要求也较高。为了克服AFLP的这些缺点,人们又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其他相关技术,例如AFRP、SAMPL、DALP和TE-AFLP等。目前AFLP在昆虫方面的应用还不是很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应用在生态型鉴定、种群遗传分析、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相信随着其技术的发展完善,必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昆虫学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AFLP(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是一种新的DNA分子标记。与RFLP、RAPD相比,AFLP具有在一次试验中可同时观察到大量的限制性片段的优点。本文阐述了AFLP的原理和方法,综述了AFLP目前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AFLP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AFLP(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是一种新的DNA分子标记。与RFLP、RAPD相比,AFLP具有在一次试验中可同时观察到大量的限制性片段的优点。本文阐述了AFLP的原理和方法,综述了AFLP目前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AFLP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AFLP技术的限制性内切酶组合进行了改进。以两个低频酶组合代替传统的高频酶与低频酶组合进行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采用低频酶组合(EcoRⅠ PstⅠ)产生的条带比传统酶切组合(EcoRⅠ MseⅠ和PstⅠ MseⅠ)要少且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150~800bp之间,条带信号强度要大,多态性明显得到提高,分子标记筛选成功率也得到了提高,而且其成本更低的特点有利于AFLP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
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基于选择性扩增完全酶切消化后的基因组DNA片段,包括酶切与连接、选择性扩增、检测分析等3个步骤。该技术的运用不需要预知基因组的序列特征,具有较高的多态分辨力,产生的标记是显性标记,可适用于任何来源和各种复杂度的DNA。自AFLP技术问世以来,在酶切、扩增体系、检测和分析方法等方面不断得到改进。本文将以线虫、昆虫、鱼类、鸟类、家畜、鼠、人等为例,介绍近年来AHLP技术在动物或人的遗传图谱构建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生物多样性、性别决定和繁殖行为研究、疾病及疾病诊断研究等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AFL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简述AFLP分子标记的原理、方法与特点,并综述其在植物遗传多态性及系统发育学研究、基因定位及高密度遗传图谱(或物理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及抗性育种特性性状的分子标记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及其在昆虫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分子遗传标记是随着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和Sou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遗传学标记技术 ,它突破了以往形态标记 ,细胞学标记和同工酶标记等表达型标记的局限性 ,在揭示物种的遗传变异性研究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分子遗传标记目前已出现了几十种 ,可依其涉及的位点和反映的多态性的基础分为多位点分子标记和单位点分子标记 ,多位点分子标记反映核苷酸序列的多态性 ,单位点分子标记反映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本文对一些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和它们在昆虫系统进化、昆虫分类、昆虫生态、生物防治和特定基因标记等研究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AFLP标记及在微生物和动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FLP是在PCR和RFL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分子标记技术,具有稳定好、分辨率高和效率高等特点。AFLP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和动物方面的研究,在构造遗传图谱、遗传多态性研究、育种辅助选择等多领域中有着其它分子标记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和动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AFLP标记鉴定小豆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对AFLP引物对106份小豆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03条清晰可辨的带型,其中208条具有多态性,比例为34.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8.9条多态性带.基于AFLP标记,把106份小豆种质聚类划分为4个组群,该组群的划分与小豆的生态地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详述了扩增片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的原理及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此项技术在植物检疫中应用的可通用性和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应用植物形态学和AFLP分子标记鉴别陕西漆树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形态学和AFLP分子标记,对陕西8个漆树栽培品种和6个野生居群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从26个形态性状中筛选出3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指标7个(第5小叶长/宽、花瓣长、花瓣宽、花丝长、花丝直径、花药长和宽)贡献率为30.383%;第2主成分指标5个(小叶数、复叶长、复叶柄长、第5小叶叶柄长、顶端小叶叶柄长)贡献率为19.321%;第3主成分指标2个(第5小叶顶角角度、顶端小叶顶角角度)贡献率为13.777%.筛选的8对AFLP引物组合,均可将漆树14个样品完全区分开.植物形态学和AFLP分子标记相结合,不仅可用于漆树不同品种及野生居群间的鉴别,而且可反映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AFLP引物组合数量对准确研究竹子系统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AFLP技术对26个竹子种类进行了多样性分析,以探索引物组合数量对准确研究竹子类群系统关系的影响。实验共随机选取10对AFLP引物,并对所得10组AFLP标记数据随机组合后进行Nei氏遗传距离/UPGMA聚类分析。每对AFLP引物扩增数据为一组,随着用于聚类统计的AFLP标记数据随机组合数量的增加,26个竹子种类的聚类关系趋向一致。这提示我们,在系统学研究中,足够数量的引物组合是获得供试材料间准确聚类关系的基础,应采用对各AFLP引物组合数据随机累加后进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聚类关系为标准来确定用于分析供试品种的最少引物组合数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AFLP技术分析丹顶鹤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丹顶鹤(Grus japonensis)AFLP分析体系,经筛选,利用2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构建了5对丹顶鹤AFLP亲缘关系分析图谱,共得到1 114个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51条,多态性比例为49.5%。每个引物组合扩增的条带数为20~66条,其中,引物E4M1扩增的条带最多,为66条;引物E6M1扩增的条带数最少,为20条。经统计分析,计算了各样品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71~0.88之间,得到5对丹顶鹤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UPGMA聚类图,结果1号与2号、3号与4号鹤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余3对鹤(自然配对)亲缘关系较远。表明丹顶鹤具有识别亲缘关系的行为机制,丰富了丹顶鹤繁殖行为机制的研究内容,并为深入研究建立合理的散养丹顶鹤繁育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国霞  褚栋  高长生 《昆虫知识》2010,47(5):877-880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由多种生物型或物种组成的复合种。Q型烟粉虱在我国部分地区正在取代B型烟粉虱成为优势生物型。烟粉虱Q型与B型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为解析这2种生物型入侵的遗传学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AFLP技术研究了Q型(包括Q1型、Q2型)、B型烟粉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遗传多样性高于B型烟粉虱;Q1型烟粉虱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接近于Q2型。最后探讨了AFLP与SSR分子标记的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17.
黄瓜霜霉病抗性相关基因的AFLP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FLP技术,采用集群分析法研究与黄瓜霜霉病抗性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在F2群体中E25M63-103标记与霜霉病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0.337)和回归分析的F值(20.98)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用E25M63-103标记对国内外的其它27份黄瓜材料进行检测,该标记与霜霉病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555,也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进一步证明该标记与控制黄瓜霜霉病感病的相关基因是连锁的.E25M63-103片段长度为103 bp,通过BLAST查询,该片段的同源性较小,表明E25M63-103标记可能是黄瓜基因组特有的一段DNA序列.  相似文献   

18.
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对二色胡枝子14个居群的161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5对引物共扩增出253条带,多态带百分率(P)为96.8%,二色胡枝子种群的平均位点等位基因数(Ao)为1.96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6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6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44。14个种源的平均多态性条带数为159条,平均多态带百分率为62.9%,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57,I=0.373。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的76.68%分布于种源内(Φst=0.233 2),各种源间的差异显著。聚类结果表明,二色胡枝14个种源可划分为三个大类,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与其地理、生态因子均不显著相关,遗传多样性无明显地域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9.
利用AFLP技术鉴定凤凰单丛古茶树种质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AFLP技术对34个凤凰单丛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种质鉴定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5对引物中,引物组合E41M42、E41M39和E41M33可鉴别出供试的全部资源,鉴别效率为100%;有23份资源具有特异带,占供试材料的67.6%.由此研究表明,AFLP技术可以通过特异带、特异的谱带类型、不同引物提供谱带的组合将风凰单丛古茶树资源区分开来,这对保护凤凰单丛古茶树资源的育种产权、登录新品种、鉴定和检测其种子与苗木的真实性和纯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红豆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5份红豆杉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探求各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了3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将扩增出的条带作为原始矩阵,用NTSYS-PC软件计算并分析了红豆杉种质间的相似度,构建了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1)SDS法提取的红豆杉基因组DNA质量较佳,能够满足AFLP分析的要求;(2)从3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强、带型较好、分辨率较高的组合;(3)构建了红豆杉AFLP指纹图谱,将5个红豆杉种质全部区分开来;(4)通过构建进化树,把5个种质分成3类。结论:红豆杉种质资源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