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3—2017年“一带一路”农业发展研究文献数据,利用内容分析和关键词词频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发展领域的研究文献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领域当前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用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研究了山桃(Prunus davidiana)、杏(P. armeniaca)、青岛“粉红梅”(P.mume cv.'Fenhong Mei,)、“小绿萼”(P.mume cv.'Small Green Calyx')及其种问杂种“小绿萼”梅×山桃、青岛“粉红梅”×杏和杏×青岛“粉红梅”的低温放热(Low temperature exotherm)与冻害关系,以及皮部和木质部的冰冻类型(Freezing pattern)。在差热分析中,观察到亲本和杂种的木质部都有二次放热现象。低温放热后,引起木质部和髓射线薄壁细胞死亡,原生质膜透性急剧增加。在杂种与亲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分离的皮部却只出现一次高温放热(High temperature exotherm)。高温放热是与冻害无关的。文末讨论了梅花及其杂种在北京越冬的主要障碍及有关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影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对保障生态系统安全、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 以CNKI数据库中的284篇中文文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907篇外文文献为数据源, 从发文量、作者、关键词共现等角度进行可视化分析, 梳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相关研究进展与热点。研究结果表明: ①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都在2017年左右开始激增。②国外研究作者之间的合作呈现“大集聚, 小分散”的特征, 国内相关作者之间的合作则呈现“小集聚, 大分散”的特征, 国内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③“生态系统服务”和“供需关系”是贯穿整个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阶段的关键词, “空间流动”“生态足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和“生态系统服务文化”等关键词体现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FAO数据库近年来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和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情况,并运用进出口依存指数对这些国家与我国贸易依赖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进一步开展贸易合作提出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生物技术信息交流、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和生物技术产业信息化,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等单位本着优势互补、资源集成的原则共同组建的“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http:www.biotech.org.cn)”于2003年3月2日正式开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陈竺院士为该网站欣然题词:“跟踪生物技术信息动态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更正     
董艳, 吴媚. 不同检测策略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PD1/PD-L1抑制剂临床疗效中的应用[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9, 35(2):131-139.该文通讯作者单位(131页)“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 临床微生物教研室”更正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7.
生物肥对有机黄瓜生长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曹丹  宗良纲  肖峻  张倩  赵妍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0):2587-259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肥(“中和牌”、“NST型”和“爸爱我”)配合有机肥施用对有机黄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和几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肥配施处理均可显著增加有机黄瓜产量,促进黄瓜根系生长和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单施有机肥相比,“中和牌”生物肥与有机肥配施增产10.4%,“NST型”和“爸爱我”分别增产12.4%和29.2%.黄瓜幼苗期、初花期及采收期,生物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同时,生物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还增强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粮食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以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Web of Science 引文数据库收录的“粮食安全”文献作为数据源,基于数量和关键词从作者、期刊、机构等多维度对“粮食安全”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工具,绘制出“粮食安全”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得出“粮食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气候变化、转基因技术、食物营养与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以期为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砂基培养法,研究了0、0.05和0.5 mg·L-1Zn2+(0.05 mg·L-1为对照,0.5 mg·L-1为锌过量,0 mg·L-1为锌缺乏)处理下“不知火”和“椪柑”叶片的一些生理指标及不同部位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缺锌处理的“不知火”叶绿体色素含量和叶面积均显著低于其对照和锌过量处理;锌过量处理的“椪柑”叶绿体色素含量和叶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2) 3个锌浓度处理间,“不知火”叶片POD、“椪柑”叶片CA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不知火”叶片CAT、SOD活性随着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锌缺乏处理下“椪柑”叶片POD、CAT、SOD活性均显著地高于“不知火”,而锌过量时“不知火”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椪柑”;锌胁迫下“不知火”和“椪柑”叶片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锌过量时“椪柑”叶片MDA含量显著高于“不知火”。3)2品种柑橘不同部位的锌含量随着锌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相同浓度的锌处理下“椪柑”叶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及“不知火”叶锌含量,“不知火”上部叶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下部叶。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生态学会于2003年5月15在被誉为“龙洞琪林”、“万国奇树博览会”的华南植物园召开了五届九次常务理事会(扩大).学会理事长彭少麟主持了会议并讲了话.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社尧传达和学习了广东省科协六届二次全委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就筹备广东省生态学会“六大”暨“生态学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的有关问题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1.
“人类基因组计划”自启动至“后基因组计划”的转折杨焕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重大项目秘书长)今年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正式提出十周年。对这一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创举作一历史性的回顾,纵览十年来这一计划的成果、瞻望这一计划的前景,对于我国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木下土壤“肥岛”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世界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逐渐被灌木生态系统取代,这种取代过程的发展是由灌木冠幅下土壤中“肥岛”的形成和灌木的扩散相互作用直接造成的,这种“肥岛”的形成和灌木的扩散之间的反馈作用能够改变该系统中的植被组成、结构和土壤养分分布格局,从而改变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文中从“肥岛”的概念和形成机制出发,对“肥岛”现象形成的原因、“肥岛”现象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灌木扩散与“肥岛”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生物对“肥岛”的响应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肥岛”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域土地退化的成因和过程以及植被恢复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再论可持续性科学: 新形势与新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可持续性科学蓬勃发展,已成为21世纪全球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新科学领域.然而,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可持续性科学尚未引起科学家和实践者的足够重视.为促进可持续性科学在中国的发展,2014年邬建国等曾撰文介绍什么是可持续性科学.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一问题,并补充阐述了可持续性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系、可持续性科学的科学范式及其8个基本论题.基于对可持续性科学发展动态的分析,作者认为,一方面,可持续性科学已进入系统推进的成熟发展期;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实践与教育的热情高涨,但在可持续性科学领域起步较晚,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南非.为此,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发展可持续性科学的“三位一体”策略:一是“请进来”以服务中国实践;二是“走出去”以贡献中国智慧;三是“中西医结合”以引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的NES—PSR模型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并结合GIS技术平台, 分析了阿克苏河流域1999—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警情格局变化和区域差异特征, 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索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 (1)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变好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级别由“较不安全”提高至“较安全”, 警度亦由“重警”降至“轻警”。(2)生态安全格局差异明显。研究期间流域生态安全高水平区呈东部—西部—南部—北部顺序变化的空间演变特征。(3)生态环境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流域依然处于“轻警”和“较安全”状态, 流域内生态环境改善任重道远。(4)影响阿克苏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是多方面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造林面积占地区面积比重、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新疆GDP比重、水利环境和公共管理设施业投资是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改善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可能为阿克苏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改善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人类活动尤其是大型工程、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是国际上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领域。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遥感数据等, 结合InVEST产水量模型、CASA模型和RUSLE模型, 对石羊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期间的生态系统产水、净初级产品生产和土壤保持服务进行精准测度, 分析其演变特征, 并进一步细化对比了工程实施区与非工程实施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 (1)石羊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期间(2000—2015年), 林、草地面积有所增加, 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面积变化比例最大的土地转化类型为“未利用地—草地”、“未利用地—林地”、“耕地—草地”和“耕地—林地”。(2)石羊河流域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期间整体生态系统产水服务和土壤保持服务有不同程度衰退, 但是NPP有较为明显增加; 各服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 均呈现出南高北低, 由西南向东北阶梯递减的趋势。(3)石羊河流域“退耕区”产水、NPP和土壤保持总量和平均量均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 而“非退耕区”除了NPP总量和平均量有所增加以外, 其余两类服务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各退耕模式中, “荒地造林”区对各类服务的提升最为明显, “退耕还林”区产水总量和平均量均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6.
万峻  刘红艳  张远  马淑芹  孟伟 《生态学杂志》2013,24(10):2933-2940
在河段尺度下,采用指标评价法对太子河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持、生境维持、水环境支持和水文支持4项生态功能进行评价,排序求和得到河流的主导功能和综合功能评分. 结果表明:全部河段可评定为4个综合生态功能等级,整体上呈现由山区向平原区递减的趋势. 结合综合生态功能和主导生态功能评价结果,提出了6项河流生态管理策略.其中,对于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和生境维持功能的河段,管理策略以生态管理为主,即“生态保护”、“生态维持”和“生态修复”;对于水环境支持功能和水文支持功能的河段,管理策略则以开发管理为主,即“限制开发”、“优化开发”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耐旱型鸭茅品种(系)“01998”(敏感型)和“宝兴”(耐旱型)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方法,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鸭茅幼苗根系生长、生理特性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探讨不同品种耐旱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耐旱型鸭茅幼苗的根系活力和根系数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降到30%时,根系活力和根数显著增加并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降低了两个品种鸭茅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提高了电导率和胞间CO2浓度.干旱胁迫降低了两个品种鸭茅的单株叶面积,品种“01998”的地下及地上生物量下降,而“宝兴”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正值《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创刊35周年,在主编周春燕教授倡议下,特别开设“教育与教学”栏目。这是一项新举措。作为学报的副主编以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育分会的现任主任委员,我热烈支持。 我们将这个栏目叫做“教育与教学”,这是经过周密考虑的。“教育(education) ”涉及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态度等诸方面;“教学(teaching)”涉及具体的有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研究等比较专业的方面。这个新栏目关注上述两个方面,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对于教师的职责,我国唐朝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做了精辟的描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角色的总结,成为身为师者的我们需不断自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正值《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创刊35周年,在主编周春燕教授倡议下,特别开设“教育与教学”栏目。这是一项新举措。作为学报的副主编以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育分会的现任主任委员,我热烈支持。 我们将这个栏目叫做“教育与教学”,这是经过周密考虑的。“教育(education) ”涉及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态度等诸方面;“教学(teaching)”涉及具体的有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研究等比较专业的方面。这个新栏目关注上述两个方面,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对于教师的职责,我国唐朝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做了精辟的描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角色的总结,成为身为师者的我们需不断自省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2010年5-10月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了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氮(N)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早稻-鸭”共生系统N输出是239.5 kg·hm-2,其中鸭产品N是12.77 kg·hm-2.“晚稻-鸭”共生系统N输出是338.7 kg·hm-2,其中鸭产品N是23.35 kg·hm-2.在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系统在目前的N养分投入水平下,土壤均存在N亏缺;鸭子系统N输入主要来自系统外投入的饲料N;鸭粪N作为系统内被循环利用的养分,早、晚稻两季循环率分别为2.5%和3.5%.两季稻作后,土壤截存的N量是178.6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