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全国大气孢粉调查的统一布署和要求,以及防治上海地区花粉症的需要,作者于1985年4月1日起至1986年3月31日止,在上海华山医院附近收集大气中的孢粉,现把结果初报如下。上海地区一年中以3—11月大气中孢粉含量较高,1—2月及12月含量很少。一年中共收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国大气孢粉调查的统一布署和要求,以及防治昆明地区花粉症的需要,作者于1986年12月3日—1987年12月2日在昆明医学院附一院住院部大楼平台上设点收集大气中一年四季飘散的孢粉,现把结果初报如下。在昆明市全年大气中均有孢粉飘散,一年中共收到孢粉21048粒,比我国其它地区(如北京、上海、南宁、呼和浩特、沈阳等地)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多。其中裸子植物计9678粒,  相似文献   

3.
黄海大气中的孢粉及其对海底沉积物中孢粉组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8—1979 年在黄海上空共收集到孢粉321 粒,属23 个属种。春季大气中所含孢粉数量最多,秋季次之,夏季和冬季较少。大气中木本花粉含量达74% ,草本花粉23% ,孢子3% 。通过大气中孢粉与1990 年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孢粉组合的对比,反映出大气中孢粉与海洋沉积物中孢粉属种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海洋沉积物中的孢粉分布显现近岸草本花粉含量高,远海木本花粉含量高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孢粉学学术交流会于1988年10月27至3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50人。大会收到论文156篇。会议采取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形式,就代表们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大会反映了我国孢粉学的研究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的许多方面,如,地质、石油、煤炭、水文、海洋、考古、农业、食品、医疗、保健、化装等。研究的对象不断扩大,从研究化石孢粉、现代孢粉,到研究原油、大气、海洋中的孢粉;从研究孢粉形态、孢粉成分,到研究孢粉的光性特征、破壁技术、超薄切片技术等,且都取得进展。尤其是近几年对现代孢粉成分的研究,为食品、医疗、保健、化装等方面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优质原料;化石孢粉成分的研究,为石油形成与  相似文献   

5.
2000年第十届国际孢粉会议将在中国召开──关于第九届国际孢粉会议的报道第九届国际孢粉会议于1996年6月23日至6月28日在美国休斯敦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500位孢粉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按不同主题在七个会议厅举行学术报告、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三月一、二日,在北京由理事长徐仁教授主持召开了中国孢粉学会第二届理事会议,理事们回顾了自中国孢粉学会成立近六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我国孢粉学的展望,还讨论了今后几年学术活动的安排和创办“孢粉学报”等有关事  相似文献   

7.
《Acta Botanica Sinica》1988,30(2):222-222
中国孢粉学会与华北油田于1987年9月24—28日在河北任邱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孢粉形态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100名,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下列五个专题进行大会报告及小组讨论:1.孢粉形态研究的进展;2.孢粉形态与进化;3.新技术在孢粉形态研究中的应用;4.常见和有争议的孢粉鉴定问题;5.常见和有争议的孢粉形态名词的统一问题。通过学术交流,代表们认为:1.孢粉形态的研究是孢粉学研究的基础,必须重视和加强。2.地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孢粉学会第一次孢粉教学讨论会于1985年6月23日至3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综合大学地质、地理、生物等系、各地质、石油、煤炭院校以及师范院校的地理系、生物系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孢粉学会主持召开的“晚古生代、中生代孢粉学术会议”于1982年11月30日—12月4日在西安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石油、地质、煤炭、科学院和有关院校等80多个单位的孢粉工作者,13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76篇,全文6篇。大会一天,宣读论文12篇,其余在分组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孢粉学会与华北油田勘探研究院于1987年9月24—28日在河北省任丘市的华北油田联合召开了全国孢粉形态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石油、煤炭、地质矿产、高校及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代表共100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孢粉形态学家王伏雄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路安民教授,植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大气中孢子和花粉为对象的学科和(为大气孢粉学。包括孢子花粉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存在条件,大气中孢粉的数量和种类调查统计,并用以探讨大气孢粉学与医学、环境科学、农业、法学等的关系及其理论和实际意义。 1.大气中的“花粉雨” 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中,空气是任何生物都离不了的,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因此对大气环境保护是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孢粉-植被-气候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 ,第四纪孢粉学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近些年来 ,孢粉 植被 气候关系研究已成为世界孢粉学界的热点之一。空气孢粉学的研究在大气环境污染监测、花粉过敏症、农业收成预报和第四纪植被与环境重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不断发展 ;近年来 ,为开展全球范围的古环境研究 ,各大洲相继建立了孢粉数据库 ,大量开展表土孢粉研究。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的建立 ,汇集了我国近半个世纪积累的孢粉资料 ,并利用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 ,系统开展了中国现代表土孢粉、6kaBP(中全新世 )及 1 8kaBP(末次盛冰期 )的生物群区模拟及重建 ,建立了花粉 气候转换函数和响应面模型 ,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冲积物孢粉学和环境考古孢粉学研究 ,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研究还有待于深入 ;特征指示种花粉雨研究 ,对古生态环境重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潘燕芳  阎顺  穆桂金  孔昭宸  倪健  杨振京 《生态学报》2011,31(23):6999-7006
对中国东天山天池自2001年7月至2006年7月连续5a收集的雪岭云杉大气花粉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一年四季大气中都有雪岭云杉花粉,但花粉数量变化比较大,超过全年90%的大气花粉集中在5、6月份的花粉高峰期,之后花粉浓度逐渐下降,至翌年1月份浓度降至最低,2月开始花粉浓度有升高的趋势;2)5a平均花粉浓度是42.66粒/m3,最高年是2005年,花粉浓度可达99.54粒/m3,最低年2003年,仅为2.13粒/m3;3)雪岭云杉大气花粉高峰期出现在5月22至6月2日,高峰日出现在5月28至6月6日,结束日是在6月18至6月25日,平均持续时间为27 d.观测时段雪岭云杉大气花粉高峰期出现日、高峰日逐年提前,2006年出现日期比2002年提前了7d、高峰日提前9d,结束日期滞后,2006年比2002年滞后6d,花粉高峰期持续时间逐年延长,2006年比2002年延长了12d.分析显示,影响雪岭云杉大气花粉高峰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春季气温的升高;4)粗略估算每年新疆的雪岭云杉林带内由大气中降落到表土的花粉量达61 kg/hm2,新疆现有雪岭云杉52.84×104hm2,全年由大气降落到林带内表土的花粉多达3223 t,一部分降落到戈壁、荒漠以及沙漠等一些极端气候区的花粉为一些先锋种植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五年三月一、二日在北京由理事长徐仁教授主持召开了中国孢粉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副理事长宋之琛传达了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精神,由出席第六届国际孢粉会议的代表钱丽君、茅绍智、孙湘君和侯静鹏分别向会议汇报并介绍了去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二日在加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全新世花粉记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全新世青藏高原的花粉记录,反映高原东南部和西北部截然不同的孢粉类型。东南部主要国常绿硬叶种类及潮湿亚热带成分。而西北部几乎没有乔木树种花粉,主要为干旱灌丛和草原成分。文中根据青藏高原20个湖沼孢粉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全新世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植被史及古气候状况。由于高原的特殊大气环流形势,夏半年受西南季风控制,由东南向西北,水份逐渐减弱;冬半年高原面受干冷西风环流影响,致使气候寒冷干燥。全新世植被  相似文献   

16.
云南亚热带南部孢粉空间组合特征及其与环境分异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云南亚热带南部野外调研孢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7个样地的35个表土样品以及28个剖面样品孢粉组合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发现:(1)表土孢粉无论是在科属种类、数量及优势科属还是在科属植物区系上,哀牢山山脉东西两侧的样地均具有较大的差异.孢粉科属种类和数量方面,哀牢山西侧样地要较东部丰富;优势科属方面,哀牢山山脉西侧植物群落的优势科属不明显,且较东部要复杂,而东部地区植物群落的优势科属则较为集中和突出;植物区系分布方面,世界广布、泛热带、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以及北温带分布等4个植物区系,其数量和所占比例东西差异都很大.(2)剖面孢粉的分析结果显示,其空间变化趋势与表土孢粉基本一致,同样反映了孢粉组合的东西空间差异.(3)孢粉组合的空间组合与区域的地形、气候分异特征有关.纵向排列的山系对大气环流的"阻隔"作用,以及哀牢山东西侧不同的季风环流系统导致的水热组合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孢粉组合空间分异格局的主要原因.云南亚热带南部孢粉空间组合反映了区内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浙江长兴龙潭组孢子花粉组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绪言孢粉分析在我国的普遍开展仅仅是晚近六、七年的事。解放前记载我国孢粉化石的资料极少,几乎没有正式的研究报告,古生代方面亦是如此。1926年,日人赤石(Y.Akasegwa)报导我国山东、河北及吉林三省少数煤样的显微结构时,曾略为提到其中的孢粉化石,并认为我国古生代煤样中所含孢子颇少。稍后,中国地质学家谢家荣(1931)在“中国煤的植物细胞组织与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一文中却指出,我国各时代的煤样都合有大量的小孢子。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证明:我国晚古生代合煤地层确合有大量孢粉化石,值得我国孢粉工作者从多方面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0月16日至19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在贵州贵阳成功召开了第九届二次学术年会暨理事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承办,参加会议的代表人数共计150余人,代表单位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石油、花粉资源开发等各种部门和单位,充分展现了我国孢粉学界百花齐放、百舸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七届二次学术年会于2007年6月5日—8日在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石油、花粉资源开发、出版行业等系统的10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67篇,学术报告55个。内容涉及早期生命、几丁虫、生物地层、孢粉相、古植被与古环境、第四纪孢粉与环境、考古、表土花粉、空气孢粉、花粉形态学与系统演化、埋藏学、花粉营养学、数据库、植硅体和硅藻等众多方面。反映了中国孢粉学在近年所取得的丰硕成绩。朱日祥院士和郑卓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早期人类与环境”和“中国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莫莫格泡人工剖面14个样品的孢粉分析笔者划分了3个孢粉带:孢粉贫乏带、蒿-藜麻黄孢粉带和蒿-藜孢粉丰富带,根据孢粉组合,HC测年和沉积相的综合分析认为莫莫格泡是1500aB.P.由古河道洼地为砂丘所堵塞形成的,它经历了河湖转换期、湖泊发育早期和湖泊稳定期,其周围植被由菊科-蒿藜草甸草原逐渐过渡为蒿藜为主的疏林草甸草原和草甸草原,古气候由冷干、温凉偏干向温凉转化,近50年来有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