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额木鼻白蚁Stylotermes planifrons Chen,新种 兵蚁:(图A~Ⅰ) 头壳黄褐色带红,上唇黄褐色,上颚黑褐色。触角窝盖片,触角Ⅰ~Ⅲ节褐红色,向端部渐次变淡。前胸背板黄褐色,腹部淡黄色,头壳被毛稀疏。前胸背板中区刚毛约10根。 头壳近似长方形,两侧中部稍收缩,向后部略扩出,后侧角宽圆。头壳指数约0.59。囟平坦,几无突起。触角12节,节与Ⅰ节Ⅲ几相等,Ⅲ约为Ⅱ的2.5倍。复眼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海南砂(尉虫)Cryptotermes hainanensis,新种 兵(尉虫): 头部额面及上颚黑褐色,额脊缘后由黑褐渐淡至头后缘为黄褐,上唇及触角黄褐色,前胸背板黄褐色,其前缘棕褐色。头壳疏被短毛间有零星刚毛。 头壳近方形,头宽指数0.92—0.94。头两侧缘稍向后鼓出,后缘宽圆。复眼突出,复眼前后缘稍收缢。额脊缘及额面稍粗糙,额脊缘后平滑。头顶中央平坦或稍浅凹。额脊缘明显隆起,背面观呈宽U形,中点平或微低四,前面观,非呈V形,但中点处浅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描述的17个新种,为云南省森林病虫害普查所采集,在此,对参加这一工作的同志表示感谢。 以上模式标本均存云南省林业厅昆虫标本室。1.陆良褐菌瓢虫 Vibidia luliangensis,新种 体长:4.5毫米;体宽:3.5毫米。 头部黄褐色,复眼黑色,唇基,口器及触角黄褐色。前胸背板及鞘翅黄褐色。前胸背板两侧各具乳白色的两个斑,分别位于前角和基角,后者近四边形。小盾片黄褐色。  相似文献   

4.
首次发现并记述大长鼻白蚁Schedorhinotermes magnus Tsai et Chen,1963有翅成虫。大长鼻白蚁有翅成虫头壳近圆形,前胸背板长0.78-0.87 mm,体长7.99-8.54 mm。研究标本采集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保存于南宁市白蚁防治所。  相似文献   

5.
记述采自云南省高黎贡山地区尖顶蚱属 Teredorus Hancock 2 新种,即拟短背尖顶蚱 T. brachinotoides, sp. nov. 及周氏尖顶蚱 T. choui sp. nov.。拟短背尖顶蚱近似于短背尖顶蚱,主要区别为:1)体长为体宽的 2.42-2.70 倍;2)侧面观颜面隆起在侧单眼前略凹陷;3)前胸背板总长超过后足股节顶端部分长的9.35倍;4)后足股节内侧黄褐色,基部黑色;5)后足股节下侧内面黄褐色,具2黑斑,外面黑色;6)腹部腹板黄褐色。周氏尖顶蚱近似于白边尖顶蚱,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后突超过后足股节顶端部分长3.50-4.00 mm(♂)或 2.80-3.00 mm(♀);2)前翅长为宽的2.50倍;3)中足股节宽与前翅等宽;4)前胸背板中隆线黑白相间;5)前胸背板侧面色与背板同色;6)后足股节下侧非黑色;7)后足股节内侧黑色。文中附有尖顶蚱属已知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树螱四新种(等翅目:木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颚树螱Glyptotermes orthognathus Ping et Chen,兵(尉虫) (图1)体小型。头黄褐色,额面稍淡,上颚紫褐色,上唇、触角淡黄褐色,前胸背板和腹部淡黄白色,足腿节、胫节同腹部,跗节黄色。  相似文献   

7.
廉振民 《动物学研究》1982,3(2):215-216
贵州埃蝗(Eoscyllina kweichowensis Cheng)的雌性为郑哲民先生1977年所记述,标本采自贵州省罗甸地区,当时未曾发现雄性。1980年在贵州望谟地区调查时,采到雌雄成虫40头,本文将雄性成虫加以描述。 雄性:体褐色,后头部两侧及前胸背板侧隆线处具暗褐色宽纵纹,头顶、后头及前胸背板沿中隆线处具褐色或淡黄色狭纵纹,有的个体淡色条纹可沿前翅臀脉域延伸至翅顶;后头具有或缺黄褐色“八”字纹;前胸背板侧片褐色或下缘淡黄色,在中后缘具一淡色斑块,或消失不显。前翅黄褐色,在中脉域部分较深,具有5—6个淡白色斑点,前翅其余部分具有细碎暗褐色小斑点。后翅基部淡黄色,端部烟色。后足股节外侧,上侧黄褐色,间有不规则的小黑斑,内侧带橙黄色,下底外侧黄褐色;后足胫节基部橙黄,端部橙红色。后足跗节第一节橙红色,第二、三节褐色。  相似文献   

8.
1.那大树白蚁Glyptotermes nadaensis,新种 兵蚁(图1.A—E,表1)体型较小。头部黄色,前额黄褐色,上颚黑褐色,上唇、触角和前胸背板黄色,腹部和足淡黄色。头部很少具毛,上唇前缘有几根长毛,前胸背板周缘有稀疏长短毛。 头部长方形,两侧平行,后缘稍平。前额中间两侧稍呈“V”形隆起,中央略有浅  相似文献   

9.
大峪长柄茧蜂Streblocera dayuensis,新种 雌性:体褐黄色。头部褐黄色,单眼区有黑褐色斑;触角基部8节褐黄色,其余各节灰褐色。前胸背板淡褐黄色,中脑背板及小盾片黄褐色,后胸背板及并胸腹节暗褐色;足黄色;翅透明,前缘脉及翅痣下缘为浅烟褐色;腹柄节赤褐色;第二腹节背板褐黄色,以后各腹节烟褐色。  相似文献   

10.
自从Redtenbacher 1908年建立瘤胸(虫脩)属Trachythorax以来,至今该属已记载了8个种,它们均分布在东洋区,其中六斑瘤胸(虫脩)T、sexpunctatus Shiraki分布于我国台湾(Shiraki, 1911、1935)。本文报道在四川省发现的一个新种和在云南省采得的一个国内新记录种。作者采用Bradley & Galil(1977)的竹节虫分类系统。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长翅瘤胸(虫脩)Trachythorax longialatus新种 雌虫:体较粗壮。褐至暗褐色,头前部、前胸背板中域、中胸背板中央及各足为黄褐色;前胸背板前缘及后缘棕红色;眼间一模糊斑纹、触角基部背腹两面及前胸背板后缘中  相似文献   

11.
榆木蠹蛾幼虫龄数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弄清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幼虫的发育情况及预测其发生时间, 通过测量榆木蠹蛾幼虫的头壳宽、 体长、 体宽、 前胸背板宽、 上颚长和上颚宽, 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来找出判定幼虫龄数的最佳形态指标, 推断其幼虫的龄数。结果表明: 各龄幼虫头壳宽平均值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最小, 其他5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较大, 头壳宽为最佳分龄指标。根据头壳宽将榆木蠹蛾幼虫分为20龄, 不同龄幼虫头壳宽值符合Dyar定律提出的幼虫头壳宽增长规律, 头壳宽和龄数的回归方程为y=0.233+1.686x+0.127x2-0.005x3 (R2=0.996)。榆木蠹蛾幼虫龄数的确定为研究其发生规律、 生物学习性及进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孟定地白蚁 Hypotermes mengdingensis Zhu et Huang,新种兵蚁(图Ⅰ:1—8) 体中型。头深黄褐色,前半部较浅;上颚赤褐色,上唇、触角黄色;前胸背板浅黄褐色,腹、足浅黄白色。头背面散生长毛,上唇自端至中部各排列6根长毛,中部另具2根对称长毛。  相似文献   

13.
双条杉天牛幼虫龄数的划分(鞘翅目:天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条杉天牛 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 是危害我国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和圆柏 Sabina chinensis 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其幼虫龄数及最佳分龄指标的确定是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木段饲养法获取不同发育阶段的双条杉天牛幼虫,分别测量幼虫的前胸背板宽、头壳宽和上颚宽3项形态指标.采用频次分析法确定幼虫龄数,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幼虫有5龄,其前胸背板宽符合Dyar氏法则和Crosby生长法则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可作为幼虫龄数划分的重要指标.1~5龄幼虫前胸背板宽分别为0.574±0.012 mm、1.162±0.013 mm、1.738±0.027 mm、2.760±0.011 mm 和3.492±0.015 mm.前胸背板宽(Y1)和幼虫龄数(X)的最佳线性回归方程为lgY1 = 0.185X-0.340(r =0.9647).本研究明确了双条杉天牛幼虫龄数及最佳分龄指标,为深入研究该虫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萨哈林瓢虫Coccinella sachalinenis Ohta是1928年日本的Ohta在他的著作中首次记戳,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萨哈林岛。著者在甘肃送鉴的标本中,发现此种标本1头,在中国为新记录。下面为本种特征的重新记载: 体长4.1mm,体宽3.0mm。虫体卵圆形,扁平拱起。黄褐色额斑小形,外侧几与复眼内缘相接,亦不与黑褐色复眼内突相接。口器及触角黑褐色。前胸背板前角的黄斑近于三角形,前胸背板缘折的外上方有一细窄黄条斑。  相似文献   

15.
川,滇蚱科的新属和新种:(直翅目:蚱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记载采自四川、云南二省蚱科2新属3新种。驼背蚱属Gibbotettix,新属,近似于Cladonotella Hanc.及Potua Bol.,其区别于后两属为前胸背板后突顶端平截,中央略凹;触角细长,中段节长为宽的7~9倍。峨嵋驼背蚱Gibbotettix emeiensis,新种,体暗褐色。红河驼背蚱G.hongheensis,新种,近似于峨嵋驼背蚱G.emeiensi,主要区别为头顶宽为一眼宽的2倍;头顶侧缘隆线明显片状突出;触角着生于眼下缘之下不远;前胸背板前缘平截;背板驼背向后渐低。二齿蚱属Bidentatettix,新属,近似于Falconis Bol.,其区别为头顶前缘具2向前的锐齿;前胸背板侧片后角具5个锐齿;各足股节下、上缘均具1列大刺突。云南二齿蚱B.yunnanensis,新种,体暗黄褐色。  相似文献   

16.
我国蝗虫的新种(直翅目:蝗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80,(2):191-194
在整理云南、广东、宁夏以及西藏(江苏农学院1975、1976年在西藏自治区考察时所采)的蝗虫标本时,发现有三新种,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无脊椎动物标本室及江苏农学院植保系。 边坝金蝗Kingdonella pienbaensis Zheng新种(图1,2) 雄 体粗短,褐色。前胸背板侧片下半部黄褐色。中、后胸腹板黄褐色。前、中足股节黄褐色;胫、附节淡红褐色。后足股节外侧上半部暗褐,下半部黄褐色;上侧及内侧黄褐色,在中部及近端部具二黑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对长足大竹象成虫前胸背板和鞘翅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前胸背板和鞘翅表面均不光滑,前胸背板有零星分布的芽型感器和大量的凹陷;鞘翅上肩部有毛,在点刻沟部位遍布大量芽型感器。  相似文献   

18.
王岩  刘小宁  马纪 《昆虫知识》2011,48(2):447-451
荒漠拟步甲科鳖甲族昆虫的幼虫具有相似的圆柱状体形,从形态上不易区别。以往对荒漠拟步甲幼虫的形态研究注重于上唇和足等部位的刚毛和小刺的特征,少有对头壳颜色的记载。通过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室内饲养的鳖甲族昆虫(鞘翅目:拟步甲科)小胸鳖甲Microdera punctipennis Kaszab、光滑鳖甲Anatolica polita borealis Kaszab和细颈露颚甲Colposcelis microderoides microderoides Reitter的大龄幼虫,发现它们的头壳色素区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可方便地用于区分这3种幼虫。同时,测量结果显示幼虫头壳宽与前胸背板宽之比在这3种幼虫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1973年4月间在四川康定地区调查农林牧害虫时,采得为害峨眉蔷薇Rosaomeiensis和梨树Pyrus sp.的两种异蝽,经鉴定,发现其中一种系异蝽亚科Urostylinae壮异蝽属Urochela Dallas的一个新种,现记述如下。污壮异蝽 Urochela sordida,新种 长椭圆形。暗黄褐色,头和小盾片的凹陷部分褐色;头胸腹面黄褐色,腹部下方具污褐色斑纹。从头的端部一直贯通小盾片端半部的中央具一条黄褐色纵线,在前胸背板和  相似文献   

20.
红缘突额盲蝽,新种Pseudoloxops marginatus sp. nov.(图1—5) 黄褐色,身体两侧具血红色宽边。头顶平,额的前部向前突出成瘤状,具稀疏黄褐色直立毛,唇基明显突出,并向后倾斜,额唇基沟宽而深,侧叶(jugum)较平,舌侧片(lora)成圆锥状突出,唇基、头侧叶和舌侧片多为红色或具红色色彩。小颊细长,喙伸过中足基节。触角第1节粗,香蕉形,血红色,内侧黄褐,具褐色斜立长毛,第2节细长,基部红,(深色个体第1节黑红,第2节淡红),触角瘤大,明显可见;眼红,与前胸背板相接,头后缘具横隆脊,但直立长毛不显著。前胸背板平,前缘和后缘弯曲,侧缘直,前缘具隆脊,胝椭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