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古“名家必有名园”,清代南京随园因其主是文坛大家袁枚而名声大噪,对当时江南的文人园林甚至后世私家园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之乱。通过史料搜集,对园文、园诗、园图等资料进行解读,从“三境合一”出发,结合袁枚自身的性格特点,对随园植物景观进行探讨,梳理总结出随园的植物景观特色:1)植物品种丰富,配置方式多样;2)植物功能多样;3)植物经营体现“生态学”思想;4)利用植物自身人格寓意,传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5)造景的同时传达生活情趣。一方面可通过植物景观窥探当时随园的盛况,饱览秀美的风光,另一方面也对江南文人园林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山茶花     
刘金 《生命世界》2003,(6):48-48
古人云:“无水不成园”。在“中国式”的园林中,园内都有水,其中包括大小的池塘、湖沼、河川、溪流等。如今,我国保留完整的帝王园林有:颐和园、避暑山庄和北海等;私家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和扬州的个园等,在这些园林里都以一泓湖池为中心、山石亭阁罗列四周,欣赏水景已成为人们游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杨晓东 《生物信息学》2019,26(4):116-119
中国古典园林中竹文化的研究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现代园林中竹景观的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竹的空间营造、种植形式等方面,而从品题学角度对传统私家园林中的竹文化系统研究得还比较薄弱。以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景点题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询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江南园林中的竹景点、常见题名意象及其所表达的精神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清时期竹在江南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应用非常普遍,常见的题名意象主要表达了道家的隐逸思想、儒家的比德思想、佛教的心无思想和民俗吉祥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文人阶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三教并存的宗教观和雅俗共赏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无水不成园”。在“中国式”的园林中,园内都有水,其中包括大小的池塘、湖沼、河川、溪流等。如今,我国保留完整的帝王园林有:颐和园、避暑山庄和北海等;私家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和扬州的个园等,在这些园林里都以一泓湖池为中心、山石亭阁罗列四周,欣赏  相似文献   

5.
徐颂军  邱彭华  谢跟踪  刘浩  胡碧燕 《生态学报》2007,27(10):4045-4056
从微观和中观尺度探讨了广东省古兜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对区内植物生态和景观生态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1)10个样地的植物生态影响度指数有3个为一般级,5个为较严重级,1个为严重级,1个属极严重级。全区平均植物生态影响度指数呈较严重级。这表明旅游开发已给保护区的植物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旅游开发与活动对植物生态的影响在游径两侧和景点、服务点周围2~4m范围内较显著,4~6m范围有一定程度影响,但6m以外的区域影响较小。处于多条通道交叉处的三角区,近通道的植物生态影响度指数值较中央区的影响值大,影响曲线呈双峰型;(3)不同景观类型的植物受旅游影响的强度和范围不一样。影响强度的变化总趋势为:山地草甸>山地灌丛>森林景观,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沟谷雨林,人工林>天然林;(4)植物生态影响指标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从旅游活动对保护区植物的负面影响来看,阴生种数量、乔灌幼苗量、凋落层厚度、物种多样性指数4个指标具有较好的表征作用,草本层盖度表征作用不太好;(5)景观生态指标值和影响度指数显示旅游工程建设和森林工程对景观破坏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林木间伐、修路及建筑选址、配色、数量控制等方面;(6)从景观生态影响水平看,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受到的影响较大;就景观生态受影响难易程度而言,服务区南侧、喃呒山等地是区内景观生态敏感地带,服务区、喃呒庙、瓶身阁等旅游景点或设施具有较强的景观醒目度;(7)多指标定量化评价指数具有较好的环境预警作用,能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者提供有用的环境生态信息,以便及时做出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6.
确立了滨河河道硬度与滨河土地硬度两个指标,用以研究城市化地区河岸带的植物构成、多样性与均匀度、优势植物等特征与河岸硬度的关系。选定晋江市都市区12条主要河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相应指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河流的河岸带植被物种共计70科143属159种,其中乔木20科30属41种,灌木15科15属20种,草本35科98属98种,草本居主导地位,河流间种类分布不均衡;(2)河岸带植物乔灌草区系均以广义热带性成分居多,其次为世界性成分、温带性成分,无中国特有分布类型,乔木中广义热带成分占绝对主导,直观反映地带性特征,灌木与草本中的温带成分多于乔木中的温带成分,类型趋于多元,种类更丰富;(3)从河岸植被优势植物构成来看,主要优势乔木与灌木基本为本土植物,而主要草本中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对地带性植物景观的指示显然不及乔木与灌木;(4)从河岸植被的人工美学属性来看,灌木优势植物中园林观赏植物的种类数显著多于乔木、草本优势植物,反映出晋江人工审美主导的滨河景观空间主要改变与塑造了灌木层植被景观;(5)从河岸植物的人居需求属性来看,龙眼、杨桃等多见于庭院林、水岸林的水果树种也在河岸植被中频繁出现,反映出人口密集区由于对植物生产用途的重视而对河岸植被产生的影响;(6)滨河土地硬度与河道硬度对河岸带灌木植物的影响最强烈,二者均对河岸带植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且前者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后者直接影响了河岸植物的分布形态,出于生产与审美目的的人为干扰对河岸带植物优势种的影响力随滨河硬度的增加而加强,低滨河硬度有助留存原生植被群落;(7)天然弯曲的河流形态对河流植被特征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保留更多本土植被类型,并能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乔灌草的植物种类,但这种缓和作用无法根本扭转河岸硬化对植物多样性的胁迫影响。研究表明,城市化地区河流的岸带植被特征与沿线人为干扰类型和强度密切相关,恢复与塑造河岸生态景观要以乡土植被为主,通过乔木景观塑造地带性景观,并以灌木与草本丰富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7.
董靓  张米娜 《生物信息学》2018,25(10):32-37
自然河流经过人工水网重塑与城市产生紧密联系,促进了沿岸城市功能区域的生长,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具有独特风貌的沿岸景观。以六朝(222—589年)和明代(1368—1644年)的秦淮河水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图解分析梳理其沿岸景观的要素构成、分布特征,包括桥梁、里坊、市肆、楼馆、文教建筑等功能建置,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园林景观和表现公共景观的景观文化3个层面;通过比较分析探究其背后的形成原因,把握水城共生的互动关系,以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河流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公园植物景观特色与品种配置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植物调查和拍摄植物景观照片,采用风景质量评价方法,对广州市公园植物景观特色与品种配置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筛选能体现岭南园林风格及南亚热带植物景观特色的最佳植物配置模式,为植物造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棕榈科植物在园林上的应用已形成多种类型的植物景观。本文运用BIB-LCJ审美评判法评价七种类型的棕榈科植物景观,研究公众对各种棕榈科植物景观的审美趋向,从而讨论如何配置棕榈科植物来营造符合公众审美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交流我国近年来在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结合,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决定举办"第四届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大会"。一、会议主题植物生物技术及产业化。二、中心议题(1)植物细胞工程及产业化;(2)作物基因工程育种及产业化;(3)花卉、果蔬、林草、中药材的生物技术改良;(4)经济植物重要功能基因发掘;(5)植物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1.
肖遥  朱强  卓康夫 《生物信息学》2018,25(8):110-115
园林的管理与经营是清代皇家园林存续的重要支撑。本研究结合清代宫廷文献,以记录内务府规章制度的《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为主要依据,探讨清代管理机构职责、收入来源与经营方式、支出与盈余管理,归纳出一个以种植生产为核心的管理经营框架。认为清代皇家园林在多次改革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管理范围清晰的部门划分。各部门除对园林进行日常维护外,主要承担各园以植物生产为核心的经营任务。通过对资源的精细利用以及种植—租赁相结合的土地管理模式,基本实现皇家园林“以园养园”的收支平衡体系。而这种经营方式造就了园林沿水源布局的大面积的作物景观背景以及园林中点缀的生产性植物景观。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清代皇家园林植物景观不仅具有观赏功能,更是支持园林存续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然河流经过人工水网重塑与城市产生紧密联系,促进了沿岸城市功能区域的生长,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具有独特风貌的沿岸景观。以六朝(222—589年)和明代(1368—1644年)的秦淮河水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图解分析梳理其沿岸景观的要素构成、分布特征,包括桥梁、里坊、市肆、楼馆、文教建筑等功能建置,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园林景观和表现公共景观的景观文化3个层面;通过比较分析探究其背后的形成原因,把握水城共生的互动关系,以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河流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桂林漓江沿岸植物区系特点及其与景观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韦毅刚 《广西植物》2004,24(6):508-514
桂林漓江沿岸原生植被受破坏严重 ,植物区系为次生性质 ,其特点 :( 1 )种类丰富 ,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 80 8种 ,隶属于 1 5 6科、483属 ;( 2 )植物区系的地理成份复杂 ,可将 45 4个种子植物属归为 1 4个类型 ,以热带、亚热带类型为主 ,温带类型次之 ,中国特有属 6个 ;( 3 )植物区系岩溶特性明显 ,属于东亚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岭南山地地区的一个小区。植物景观是桂林漓江沿岸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表现在各类植物群落的外貌和一些重要植物种类的花、果和叶色的季节性变化上。现存的主要植物群落以次生藤刺灌丛为主 ;少见尚存的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独有的喀斯特硬叶常绿阔叶林 :以乌冈栎为建群种的山顶矮林 ,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地区罕见的残遗植被类型 ,在构成景观和科研上均有特殊意义。沿河岸分布的植物是最吸引游人注意的重要景观 ,形状各异的灌丛、杂木林、竹林和农田植被等都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悠久的中国园林历史极具艺术魅力,集文学、建筑、雕刻、书画、工艺等艺术为一体,文化内涵丰富,重视植物景观艺术美,植物题材与意境美营造独具特色,在世界园林史上自成一家。植物造景作为其中一大侧重点,主要应用草本、灌木、乔木、藤本植物营造景观空间,从而形成一幅错落有致的景观画面,以供游人观赏。本文主要立足于传统园林植物造景角度,深入探究其对当代园林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的方法,对香港的公园和主要街道展开植物资源调查和编目,共记载香港观赏植物约70科260种,分析其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探讨观赏植物园林应用的不足之处,提出香港地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为香港园林建设中的植物景观改良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市16个公园滨水植物景观实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记录广州公园滨水植物材料的种类、景观特征、生态特征、种植方式、滨水植物景观空间特点,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广州市主要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评判者打分导致评分偏高或偏低的主观影响较小,专家、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三类人群对滨水植物景观的评分结果较为一致,有着相同趋势的审美取向。在景观类型上,与建筑小品结合式水景和可亲水式水景获好评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兰科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该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具有如下特点:(1)物种多样性丰富,居群数量大,共有兰科植物44属113种(含5变种);(2)分布广泛,生境复杂多样;(3)地理成分兼备热带和亚热带性质,生活类型齐全;(4)垂直分布格局呈现一定规律性。文章最后提出了该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景观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为研究异质性系统中的进化生物学问题提供了新颖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以电路理论(circuit theory)在植物景观遗传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系统解析理论框架,明确其核心概念和生态学过程间的映射关系,从研究主题、方法和模型验证3方面综述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该理论的优势和局限性。其优势主要为:(1)可对多条潜在传播路径进行通盘考察并予以比较,有助于鉴别影响连接度的关键区域或廊道;(2)对哈迪-温伯格平衡假设和栅格大小不敏感,保证了模型的适应性;(3)模型要求物种对生境无明显经验积累,特别适合分布区形状不规则,以及连续广泛分布的物种,与许多植物的生物学特点相契合。该理论要求物种具有随机漫游和传播各向同性2个前提条件,限制了生物媒介类植物的适用度。在传播过程具有方向偏好的生态系统中,其应用也需慎重考虑。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本文认为电路理论在植物景观遗传学研究中具有很好的潜力,但还需要依据具体的研究问题、物种习性、空间尺度和系统性质来进行科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晓东  许婷 《生物信息学》2019,26(12):109-114
中国传统松柏文化源远流长,蔚为大观。深入挖掘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松柏文化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现代园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松柏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诗词、绘画、民俗等领域,在园林品题领域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以历代私家园林中的景点名称为研究对象,采用古籍文献查询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历代私家园林中的松柏景点、景点题名中的常见意象、松柏景题所表达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唐代及以前私家园林中的松柏景题记载较少,题名意象也非常单一;2)宋元时期虽然记载的松柏景题仍然不多,但是题名意象已经非常丰富;3)明清时期松柏景题的数量最多,题名意象也最为多元;4)历代私家园林松柏景点除直接以松柏名称题名外,以松风意象题名最多,其次是数量意象、岁寒意象、松阴意象等;5)松柏景题的精神内涵主要表达了历代文人对隐逸理想的寄托、高洁人格的追求、佛理禅思的寓意和对健康长寿的企盼。  相似文献   

20.
色叶植物因其色彩绚丽,且易于形成大面积的群体景观,已广泛用于园林绿化美化中,丰富了城市的色彩。目前我国色叶植物种类的开发及园林应用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本文以银川地区色叶植物资源为主要对象,对色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景观价值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评价,并就色叶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配置提出几点建议,为银川地区色叶植物的引种、驯化、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