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山东青州玉米田蜘蛛群落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州地区玉米田蜘蛛群落结构和组成有13科,21属、30种,其中微蛛科的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和狼蛛科的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优势种。空间优势位于玉米植株的中、下部,8月下旬蛛量达到最高峰。间作田蜘蛛群落的种类丰富度、个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参数均高于净玉米田。用药田的蜘蛛种类和数量明显低于非用药田。并且间作田用药后蜘蛛群落的恢复速度快,所以,间作田蜘蛛群落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2.
2007年5月对河北唐县大茂山国家森林公园蜘蛛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样方与随机扫网相结合的方法,共采集标本728头,隶属25科63种(属)。运用群落多样性指数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茂山地区蜘蛛物种多样性丰富,不同生境中蜘蛛群落的种类和结构差别较大。落叶层的蜘蛛种类最多,个体密度最高,群落结构稳定;灌木丛的蜘蛛均匀度最高,结构比较稳定;而草丛中的蜘蛛种类少,个体密度较低,优势种明显。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次生演替中昆虫群落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滔  扈克明 《生态学报》1995,15(4):373-377
通过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砍伐后4块处于次生性演替恢复阶段,不同年代林中,所设固定样地中昆虫群落的定时、定点和定量采集观测,对群落中昆虫的数量、种类、群落的多样性、优势度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从年度变化看:昆虫个体数和植食性昆虫数在雨季是最大的。优势度在演替阶段后期是雨季大于旱季,而在前期则是旱季大于雨季。多样性和均匀性在演替后期是旱季大于雨季,而演替前期则是雨季大于旱季。从演替年代变化看:随着演替年代的递增,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有增加的趋势,而昆虫数量和植食性昆虫数量减少的趋势。对昆虫群落稳定性的讨论,试引入“变异系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蜘蛛在茶园的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不同生境条件和管理方式的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差异和多样性变化,于2011年3月份—2011年10月份,运用振落承接和过筛法对3种不同类型茶园的蜘蛛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组成: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在科、属、种的组成及个体数量上,均表现为有机茶园高,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低,且在物种数和个体数存在显著差异。管巢蛛科和狼蛛科是3种类型茶园的优势类群,球蛛科、跳蛛科、狼蛛科、皿蛛科的物种优势度大于10%。(2)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多重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的个体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普通茶园最低,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3)多元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组成与普通茶园差异较大,无公害茶园与普通茶园蜘蛛群落组成差异较小;3种类型茶园的茶丛蜘蛛群落个体数、物种数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地表,且表现为机茶园多,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最少。蜘蛛的功能群采集发现,在3种茶园中结网蜘蛛少,而主要是游猎蜘蛛。(4)不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园,因其周边生境结构复杂(竹林、小灌木及杂草),植被丰富,形成植被缓冲带,改善了茶园小气候环境,增加了茶园土表覆盖度,可明显提高茶丛和地表游猎蜘蛛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条件好、干扰少的有机茶园中的蜘蛛物种数量、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受损生态系统和人为干扰强的普通茶园。  相似文献   

5.
农田蜘蛛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张永强 《生态学报》1989,9(2):157-162
本文对南宁地区农田自然蜘蛛群落和旱地狼蛛亚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1.农田区蜘蛛群落有14科、41属、80种。主要成分是食虫瘤胸蛛、拟环纹狼蛛、拟水狼蛛、奇异獾蛛和豹蛛属种类,个体数以食虫瘤胸蛛最多。旱地狼蛛亚群落主要成分是奇异獾蛛和豹蛛属种类。 2.稻田区蜘蛛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田埂杂草群落最高,早稻田群落最低。多样性、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时间格局是早、晚稻皆随时间序列增加。平均多样性、均匀度和个体数,晚稻均高于早稻。狼蛛更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以草地最高。 3.应用群落比例相似性和聚类分析表明,拟环纹狼蛛与拟水狼蛛和奇异獾蛛与豹蛛属种类是组成当地农田区的水田和旱地生境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狼蛛亚群落主要成分。 本文试图揭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稻田蜘蛛,在不受化学农药干扰下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并以狼蛛亚群落为代表,比较农田区内不同生境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生境生态特征的关系,为害虫防治和动物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蜘蛛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消费者,对维持干旱、半干旱地区杨树(Populus spp.)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干旱荒漠地区杨树人工林内的蜘蛛多样性特点,本文在克拉玛依市碳汇人工林基地选择3种不同林分类型(片林、林带和农田防护林),设置126块固定样地,在调查其林下植被的基础上,采用陷阱法和扫网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蜘蛛多样性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e,NMDS)和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比较不同林分类型的蜘蛛物种组成相似性及其多样性,并结合相关性分析探讨了林下植被结构对蜘蛛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的蜘蛛个体数量最多,但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林分类型;片林和林带的蜘蛛群落组成相似,但与农田防护林的蜘蛛群落有一定的差异。结网型蜘蛛的数量在林带中最少,但多样性高于其他林分类型,农田防护林中的游猎型蜘蛛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林分类型。林下草本及灌木的密度、覆盖度及多样性对蜘蛛数量具显著影响,其中结网型蜘蛛群落结构主要...  相似文献   

7.
棉田蜘蛛群落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李代芹  赵敬钊 《生态学报》1993,13(3):205-213
本文对武汉地区棉田蜘蛛群落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棉田蜘蛛种类较多,有30种;优势种为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蛛、八斑鞘蛛和棕管巢蛛;2)控制打药区群落的多样性高于常规打药区;棉花生育后期群落的多样性高于生育前期。蜘蛛群落的多样性曲线由结网型蜘蛛亚群落的多样性曲线决定;3)棉花生育前期影响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是种类丰富度,后期影响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是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2004~2005年,对珠海市斗门区有机、常规和天然荔枝园的蜘蛛群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荔枝园蜘蛛群落丰富度S值天然>有机>常规荔枝园;多样性指数H'值有机>天然>常规荔枝园;均匀度E值有机>天然>常规荔枝园.说明进行有机管理的荔枝园对蜘蛛群落的多样性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护和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力.有机、常规荔枝园的优势类群均为园蛛科、皿蛛科和球蛛科,而天然荔枝园除这三者外,跳蛛科也明显增加.除天气因素外,更重要的还与人为农事活动干扰程度直接相关.有机荔枝园不使用化学农药,蜘蛛种类多,个体数也较多.而常规荔枝园由于频繁地使用了化学合成物质,蜘蛛种类和数量较少.说明施用大量的化学农药,对蜘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吡虫啉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利用群落参数分析了吡虫啉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及其各亚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的物种数有一定的影响,对天敌昆虫和蜘蛛亚群落物种数的影响不明显。5月23日施药后至6月13日施药区(Ⅱ)和对照区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个体数均下降,下降程度施药区大于对照区。6月14日施药后施药区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个体数下降,对照区显著上升。两次施药对天敌昆虫和蜘蛛亚群落个体数的影响不明显,施药后一段时间内优势种烟蚜种群个体数量显著下降,使节肢动物群落和害虫亚群落优势集中性下降,多样性指数和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河北嶂石岩风景区蜘蛛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锋  朱立敏 《生态学杂志》2008,27(11):1937-1940
2007年7月对河北赞皇嶂石岩国家级风景区蜘蛛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局地取样与随机扫网相结合的方法,共采集蜘蛛标本1 226头,隶属于24科61属81种.嶂石岩风景区蜘蛛物种多样性丰富,漏斗蛛、蟹蛛、皿蛛和狼蛛是该地区的优势类群.不同生境中的蜘蛛种类和个体密度均有差别,其中,灌木丛生境中蜘蛛种类(54)、个体密度(20.9头·m-2)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3.264)均明显高于森林落叶层和滩涂生境;森林落叶层生境中蜘蛛分布的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0.116),导致其种类分布均匀性指数(0.749)最低;滩涂生境中种类分布均匀性指数最高(0.853),这与其种类多为游猎型有关.对该地区蜘蛛物种和多度关系分析表明,嶂石岩风景区蜘蛛群落结构与Fisher对数级数分布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11.
九华山森林土壤蜘蛛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4年初在九华山8种生境土壤有机持层中获蜘蛛标本265头,分别隶属于18科67种(属),平均密度6.6头/m^2。不同生群落组成成分差异很大,优势种不同;同一林型相邻5个样方中组成成分也很不相同。种、数组成以双阔混交林最丰富,人工阔叶林贫乏。混交林及阔叶林凋落物层蜘蛛的种、数多质层(A0),而针叶林中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2.
山东鲁山侧柏、油松混交林混交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武汉天河机场地区蜘蛛群落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家武  王国秀 《蛛形学报》2000,9(2):107-111
1999年7月-10月对天河机场地区4种生境的蜘蛛资源进行了调查,蜘蛛群落有12科34属52种。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的优势种为三突花蛛、锥腹肖蛸、茶色新园蛛、斜纹猫蛛、食虫沟瘤蛛、纵条蝇狮;不同生境、不同季节,群落结构组成不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不同;4种生境中的蜘蛛群落相似性很小。这主要与植被类型、密度等直接有关,另外也受农事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坝上地区农田及两种恢复生境中蜘蛛多样性与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蜘蛛是农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自然天敌,其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直接决定了农田的害虫控制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农田及其周边的恢复生境是蜘蛛重要的栖息地。本研究采用陷阱法,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871、1360、1635 m 3个海拔农田、自然恢复草地及人工修复林地的蜘蛛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恢复生境中蜘蛛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生境蜘蛛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人工修复林地蜘蛛的多度为124.3只,显著高于自然恢复草地(70.1)及农田(38.6)的蜘蛛多度;人工修复林地(16.3)与自然恢复草地(21.4)的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别,但均显著高于农田(8.9);人工修复林地(2.04)及自然恢复草地(2.05)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高于农田(1.55)。3种生境的蜘蛛群落组成均具有显著差异;蜘蛛体长与蜘蛛捕猎类型呈正相关,大型蜘蛛倾向于通过捕猎获取食物;自然恢复草地与农田蜘蛛以游猎型为主,而人工修复林地倾向于拥有更多的结网型蜘蛛,高海拔地区的蜘蛛体积通常较小。自然恢复草地与人工修复林地均可以提升蜘蛛群落多样性,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生境蜘蛛群落组成出现了显著分化,即蜘蛛群落总体的功能特征发生改变和保留了部分生境特有种。2种恢复生境蜘蛛多样性指标优于农田生境,且2种恢复生境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均具有保护特有种的功能,研究结果对农田及区域尺度蜘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封山育林对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12,他引:60  
  相似文献   

16.
姚润枝  周在豹  闫国增  田作宝  王朔  李凯 《生态学报》2016,36(22):7393-7400
为探究退耕还林对地面蜘蛛群落的影响,分别于2014和2015年3月—9月期间,采用陷阱法对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退耕还林已2a和3a的林带及相邻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2014年在调查区域共采集地面蜘蛛1465头,隶属8科18属32种,2015年共收集地面蜘蛛2186头,隶属10科25属45种;退耕还林以后蜘蛛类群发生改变,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而部分农田蜘蛛消失;2014年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都极显著高于退耕还林林带(P0.01),均匀性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2015年两个林带的多样性指数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匀性指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退耕还林以后第3年新建林带和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近。研究结果表明:顺义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3a以后,新建人工林仍处于生境重建阶段,未完全达到稳定状态,退耕还林以后第3年新建林带中地面蜘蛛群落的稳定性高于第2年。退耕还林通过改变原有农田生态系统的植被种类、结构、人为管理等方式,使原有农田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持续研究退耕还林对地面蜘蛛的类群变化的影响对生境受到干扰后生物群落变化过程的认识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Cloud forests (CF) are disappearing due to anthropogenic causes such as cultivation. A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the CF is that a high proportion of its biomass occurs in the form of epiphytes, which are vital microhabitats to canopy dwelling arthropods. Coffee plantations overlap with CF and replace them. Epiphytes are abundant in shade coffee (SC) plantations and therefore these plants are an appropriate background for comparing the diversity between these systems. Spiders are understudied in canopies, and since they are major predators and their communitie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ey can be used to test the similarity between habitats. We conducted a diversity assay of spiders living in epiphytes in cloud forest fragments and SC plantations,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SC plantations function as refugia. We manually sampled epiphytes within the canopy of two coffee plantations and two fragments of cloud forest in central Veracruz, Mexico. Our results show that SC plantations account for higher spider abundance and species richness than cloud forest fragments, there is little overlap between the species found in both systems, and the range of distribution and the guild structure of the spider assemblages between both systems is similar. A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loud forest fragments and SC plantations in terms of spider species assemblages,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guild structure the epiphytes from the SC plantations can be consider a refuge for the spider fauna from the surrounding cloud forest fragments. Epiphyte load and tree height are important factors driving the differentiation at community level, between sites and habitats. Bromeliads harbored more spiders than the other types of epiphytes, and since these plants are frequently removed by farmers or extracted for commercial and religious purposes, we suggest that preserving epiphytes in coffee plantations and cloud forest fragments could aid in the conservation of spiders.  相似文献   

18.
李新荣 《生物多样性》1999,7(4):291-296
俄罗斯平原针-阔林过渡带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类同于许多类型的过渡带,即群落的过渡带(针阔混交林)比相邻群落(针叶林和阔叶林)具有更高的多样性。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较好地反映了其特殊的过渡性。在该过渡带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并不证明群落稳定性的增加。因此,在探讨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关系时,综合包括均匀度在内的多个指数才可能作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平原针-阔林过渡带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类同于许多类型的过渡带,即群落的过渡带 (针阔混交林)比相邻群落(针叶林和阔叶林)具有更高的多样性。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较好地反映了其特殊的过渡性。在该过渡带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并不证明群落稳定性的增加。因此,在探讨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关系时,综合包括均匀度在内的多个指数才可能作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