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我国林业大省,是林业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基地,黑龙江林业部门应用人工针阔混交林技术,干预林业资源的繁育和利用,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措施和办法,是林业部门和技术人员应牢固掌握的基本技术和技巧。本文在说明人工针阔混交林适生条件的前提下,提供了黑龙江省林业部门营造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技术标准,提出了黑龙江省范围内培育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模式,为人工针阔混交林营造和培育工作起到技术参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是暖温带植被与寒温带植被的交错区,是研究第四纪气候变化对遗传格局影响的关键区域。古植被重建研究显示,在末次冰盛期时,针阔混交林向南退缩至25°–30°N之间。然而,谱系地理研究则表明针阔混交林植物在末次冰盛期时可在35°N以北的一个或多个避难所中原地存活。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针阔混交林植物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在其他区域还可能存在多个避难所,最北可达小兴安岭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避难所种群间冰期或冰期后发生扩张的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模式。单个避难所向北扩张的种群历史并不一定导致种群内遗传多样性随纬度升高而显著降低。在多个避难所模式下,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一般呈均匀分布。以往研究揭示了第四纪,尤其是末次冰盛期对针阔混交林植物进化历史的影响,但仍主要是乔木成分,且集中于单一物种。因此,东北和南方地区近缘种或姊妹种的适应性进化比较及针阔混交林的群落构建机制检验是未来研究的两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广东小良水保站三种生态系统地表侵蚀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系统地研究了广东小良水保站的混交林,桉树林,裸地等三种生态系统类型的水文效益以后,本文着重探讨了它们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裸地的降雨侵蚀率分别是桉树林的5.2倍,是混交林的228.1倍;径流侵蚀率裸地是桉树林的11.3倍,是混交林的31.9倍。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降雨侵蚀率还是径流侵蚀率都是混交林的最小,而且从侵蚀物的组成来看,混交林地表径流中的悬浮物占较大的比重。侵蚀物与降雨量存在x=f(PA)的相关关系,A的大小反映了降雨对侵蚀的影响程度,不同的土壤是不同的,混交林A<1,桉树林A=1.48,裸地A=1.85,侵蚀率的年间变化以混交林的最大。用灰色系统的GM(2,1)模型,本文较为成功地预测了年际间的侵蚀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最大熵原理,针对目前对混交林测树因子概率分布模型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联合最大熵概率密度函数,该函数具有如下特点:1)函数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最大熵函数,故可以综合混交林各主要组成树种测树因子的概率分布信息;2)函数是具有双权重的概率表达式,能体现混交林结构复杂的特点,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混交林每一主要树种测树因子概率分布信息的同时,还能精确地全面反映混交林测树因子概率分布规律;3)函数的结构简洁、性能优良.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混交林样地对混交林测树因子概率分布模型进行了应用与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精度(R2=0.9655)与检验精度(R2=
0.9772)都较高.说明联合最大熵概率密度函数可以作为混交林测树因子概率分布模型,为全面了解混交林林分结构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杉木光皮桦混交林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桂西北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对比研究表明,35年生杉桦混交林的立木蓄积量为441.087m  相似文献   

6.
以固氮树种刺槐与绒毛白蜡、榆树、臭椿三树种的混交林及其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刺槐与不同树种混交对土壤水分、盐分年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刺槐与3个树种混交,刺槐臭椿混交林生长最好,均高于各自纯林。(2)混交林一定程度改善了土壤含水量及层次分布,土壤含水量整体趋势均表现出0~60 cm表层土中含水量高于各自纯林,而深层土壤含水量低的特点,只有8月份纯林和混交林的土壤含水量没有显著差别。不同树种在具体层次上略有差异;(3)混交林降低了土壤含盐量,改变了土壤盐分层次分布和年变化规律。不同月份间土壤含盐量随土壤深度、混交树种的变化而变化。深层土壤含盐量高,表层土壤含盐量低,混交林含盐量低于纯林且存在树种差异。混交林与纯林含盐量均雨季低,旱季高;但在某一具体月份各层次含盐量差别不大;不同土层含水量、含盐量与天然降水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天然降水是混交林及纯林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北坡针阔混交林土壤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笔者于1983年夏,对长白山北坡针阔混交林不同生境中土壤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目的是了解原生动物在针阔混交林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生态条件的关系,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楠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的地下茎具有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当楠竹蔓延至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时,即形成竹针、竹阔和竹针阔混交林。过去,本县竹林绝大部分是混交林,天然的混交林是竹针阔混交林,即楠竹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木荷(Schima superba)及槠栲类(Castanopsis spp.)常绿阔叶树的混交。半天然混交林是竹针混交林,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有植物银杉林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仅在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四省区残存。其地理分布可归结为大娄 山、越城岭、八面山和大瑶山等4个集积地。现有的银杉林全部为混交林.主要有7个类型:银杉-甜槠混交林、银杉-石栎混交林、银杉-亮叶桦混交林、银杉- 广东五针松混交林、银杉- 长苞铁杉混交林、银杉- 大明松 混交林及银杉- 南方铁杉- 福建柏混交林。银杉处于优势地位、群落相对稳定,但银杉更新不良。在自然演替 中,阔叶树种的入侵对银杉构成严重威胁,最终将会取代银杉。为了保护银杉,在林地对阔叶树进行透光伐,在林窗人工移植银杉幼苗幼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毛竹入侵邻域林分过程中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的影响,以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集纯毛竹林、竹针混交林和常绿针叶(马尾松)混交林3类样地的混合土样,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共得到细菌类群39门88纲134目160科511属;在门的分类水平上,与竹针混交林、常绿针叶混交林相比,纯毛竹林酸杆菌门所占比例显著较低,而放线菌门、拟杆菌门、TM7和衣原体门所占比例较高;在属的分类水平上,相对于纯毛竹林,竹针混交林和常绿针叶混交林均有多属表现出所占比例显著上升或下降,单独出现在竹针混交林或常绿针叶混交林且所占比例在0.005%~0.1%的非优势属有130属;α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常绿针叶混交林>竹针混交林>纯竹林,且纯竹林与两者均有显著差异,而常绿针叶混交林和竹针混交林之间差异不显著.PCoA分析表明,毛竹入侵对土壤细菌的种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产生了影响;所占比例小于0.1%的非优势菌群门分类水平的百分比特征与土壤环境梯度(水溶性有机氮和硝态氮)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两者对毛竹入侵马尾松林后土壤细菌群落的非优势种群影响巨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人工阔叶红松林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Shah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研究了辽宁东部山区人工营造20年生5种阔叶树水曲柳、刺愀、紫椴、色赤汤、白桦与红松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内各层次高等植物物种多佯性,并对该6种林分的垂直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内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数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的42%~52%,植物总数量只有混交林的11%~37%。人工阔叶红松林各层次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均好于人工红松纯林,但与原始阔叶红松林相比。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物种多样性还较低。在林分垂直结构方面,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的成层现象明显,层次结构复杂,垂直多样性丰富;红松纯林只有1个主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较矮,林分垂直结构单一。  相似文献   

12.
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林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对人工营造20年生阔叶红松林典型样地的调查,分析了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生产力、植物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营造的20年生红松-白桦、红松-色赤杨、红松-水曲柳混交林林地生产力分别达.529、4.9和5.82 t·hm-2·yr-1,高于同龄人工红松纯林(3.812 t·hm-2·yr-1);而红松-刺楸、红松-紫椴混交林分别为2.945和2.84 t·hm-2·yr-1,低于人工红松纯林.人工阔叶红松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高于红松纯林;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数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的42%~52%,植物总数量也只有混交林的11%~37%.人工营造阔叶红松林是迅速恢复、发展顶极阔叶红松林的一种有效措施,但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和人为的不断调控.  相似文献   

13.
辽西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通过分析比较油松纯林和油松-固N树种混交杯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油松生长量,结果表明,油松-固N树种混交杯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全P、速效P和水解N含量都比油松纯林显著提高,土壤容重减小,硬度降低,初渗速度增大.油松胸径和树高生长量也有较明显提高,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比油松纯林效果更加显著.通过土壤酶活性和固N树种固N活性的测定,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土壤肥力状况作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利用PVC顶盖埋管原位培育法测定了北京东灵山地区一个油松纯林和一个油松-辽东栎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无机氮库、氮素净矿化/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以及年度净矿化/硝化量。结果发现:1)两个生态系统的土壤无机氮库和氮素净矿化/硝化速率都存在比较明显且比较一致的季节动态,但个别时期也存在较大差异;2)纯林与混交林土壤NH+4-N浓度在各月都没有显著差异,而NO-3-N浓度,除了1995年11月和1996年8月纯林显著高于混交林外,其它月份也都差异不显著;3)无论是年度净矿化总量(纯林,22.7kg.hm-2;混交林,55.5kg.hm-2)及其占总全N量的百分比(纯林,0.694%;混交林,2.128%),还是年度净硝化总量(纯林,26.7kg.hm-2;混交林,44.6kg.hm-2)及其占总全N量(纯林,0.815%;混交林,1.707%)的百分比,油松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均显著大于油松纯林,高达后者的两倍左右,而净硝化氮占净矿化氮的百分比则相反,油松纯林(100%)显著高于油松-辽东栎混交林(80.2%)。上述结果表明: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的氮素有效性(即土壤的供氮能力)以及维持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氮素的能力都显著高于油松纯林。物种构成及在其影响下所产生的林下微生境和人为干扰活动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陈晶亮  杨慧  刘超  王博  黄磊 《生态学报》2023,43(19):7987-7997
森林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是森林生态水文效应中的主要贡献层,对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和水源涵养能力有重要影响。对比宁夏罗山自然保护区3种典型林分类型凋落物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的变化规律和水源涵养能力大小,为该地区的森林生态水文、水土保持和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该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纯林、油松纯林和青海云杉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称量、室内浸泡、环刀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凋落物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进行测定和拟合,并使用熵权法对二者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油松混交林凋落物的总厚度和总储量显著高于青海云杉纯林和油松纯林(P<0.05),3种林分类型的半分解层的厚度和储量高于未分解层。(2)凋落物层最大持水量范围为63.29-95.08t/hm2,最大持水率范围为335.97%-353.85%,有效拦蓄量范围为34.09-63.92t/hm2,三者均为青海云杉油松混交林>云杉纯林>油松纯林。(3)3种林分类型的凋落物持水量(Q)与浸泡时间(t)呈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V)与浸泡时间(t)呈幂函数关系。(4)从3种林分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持水特性得出,3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层水文效应的等级排序为云杉油松混交林>油松纯林>青海云杉纯林。(5)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大小为青海云杉油松混交林(0.43)>油松林(0.3)>青海云杉林(0.27)。综合来看,青海云杉油松混交林的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最优,其次是纯林,说明混交林在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方面比纯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相的松针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混交林中松树对害虫的生态调控作用机制,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下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马尾松针叶的马尾松毛虫与取食湿地松针叶的相比,其发育历期缩短,死亡率降低,幼虫及蛹(雌、雄)重增加,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量均提高;且其幼虫的代谢量(取食量与排泄量)更大,对食物的利用与消耗的各项指标均高。取食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同一种松树(马尾松或湿地松)针叶的马尾松毛虫,以取食纯林松针的幼虫生长发育更快,死亡率更低,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量更高,对食物的利用、转化和消耗率更强。混交林中的松针不利于马尾松毛虫的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辽西地区油松针阔混交林生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辽西地区位于北纬40°20′—42°20′,东经119°—122°之间,处于大小凌河流域地区,包括建平、建昌、凌源、朝阳、北票、喀左、义县、锦西、阜新等市县,主要由努鲁儿虎和医巫闾等几条山脉构成西部山地,地势起伏,多为低山丘陵,海拔高度一般在400—1,200米之间。气候属大陆性,冬季漫长,夏季炎热,春秋温和而短促,年平均气温7.0°—9.1℃,绝对最高温42℃,绝对最低温-31.1℃,绝对年温度变化振幅剧烈,可达70℃以上,年平均降  相似文献   

18.
多样化松林中昆虫群落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兴平  刘向辉  王国红  韩瑞东  戈峰 《生态学报》2005,25(11):2976-2982
马尾松和湿地松是我国南方的2种主要松树。通过对6种不同林分结构下的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内昆虫群落调查与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2种松树内的昆虫种类和数量无显著差异,混交林中的昆虫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比纯林多,尤其以捕食天敌类群的种类和数量更为明显。整个昆虫群落和植食类群多样性指数以湿地松林内较大,而天敌(捕食类群和寄生类群)多样性指数则以马尾松林较高。从不同林分结构下昆虫多样性的比较来看,混交林内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波动较小,明显地高于纯林。但不同林分结构下昆虫多样性随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层格局而变化,松树北面和东面各样地之间的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而南、西面之间差异较小;树冠层各样地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枯枝落叶层和树干层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还进一步讨论了混交林中昆虫群落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造辽西山地人工油松纯林为混交林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改造辽西山地人工油松纯林为混交林的探讨雷启迪刘明久刘景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辽宁省喀左县林业局,122300)AnApproachofTransformingtheArtificialForestofChinesePine...  相似文献   

20.
马泽清 《生态学报》2011,31(6):1525-1537
基于树干解析和树轮分析,结合野外调查,揭示了我国主要外来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的生长规律,从而为人工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了依据。2005年调查了1948年江西吉安青原山引种后存留的564株湿地松(1954 1958年生)。胸径(DB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平均值为34.2 cm(18.4-58cm),树高平均值为19.5 m(9-33m)。青原山湿地松树轮分析结果显示:52年间,年树轮宽度增长量平均值为0.32 cm,最大年增长量不超过1.14 cm。胸径年生长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直径生长高峰出现在10a左右;林龄达到20a左右时,直径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林龄40a后,生长变得极为缓慢。距青原山西南100km的千烟洲湿地松林(20年生)胸径和树高平均值分别为15.9 cm和11.0 m;20a的胸径生长量平均值为0.86 cm;材积方程为V= 0.0000213 D2.9870924(V为带皮材积,D为胸径)。千烟洲湿地松林生物量低于同期营造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生物量,也明显低于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的生物量。经比较发现,引种营造的湿地松林,其生长量远不如原产地美国佛罗里达州湿地松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