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首次对秦岭地区有毒植物资源情况进行了研究.秦岭地区共有有毒植物85科257属409种1亚种18变种1变型.从本地区有毒植物生活型、分布范围、毒性以及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作了概述,最后对秦岭地区有毒植物资源利用及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厦漳泉地区是福建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识别、预警国土空间生态薄弱区对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MSPA、MCR等模型方法识别2000-2018年动态稳定性与连通性兼具的生态源地,提取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等构建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采用FLUS模型在生态安全格局限制下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划分厦漳泉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区并展开预警。结果表明,厦漳泉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由12个生态源地,66条潜在生态廊道、13条重要生态廊道与若干生态节点等构成,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生态廊道为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部分生境较脆弱的县(区)无生态源地与廊道分布,生态节点集聚特征显著;2030年研究区耕地、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显著,建设用地向四周的耕地与林地呈环状扩张,挤压生态空间,威胁生态源地与廊道。综上,研究划分了1个生态源地保护带、2个生态修复核心区,并明确生态保护空间预警点,可为完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保护与建设等提供基础信息,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治理、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福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藏黑颈鹤的保护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是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主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每年在西藏繁殖的黑颈鹤数量在4000只以上,越冬的数量达6000多只.目前西藏保护黑颈鹤为主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两个,即西藏色林错黑颈鹤繁殖栖息地自然保护区(8936.3 km2 )和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越冬栖息地自然保护区(6143.5 km2),这两个保护区在黑颈鹤的保护工作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本文记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分布在西藏的黑颈鹤研究和保护的成果及其进展,包括黑颈鹤在西藏的地理分布、种群生态、生境现状以及保护管理现状,并对目前黑颈鹤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忍冬科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忍冬科植物是优秀的园林观赏植物,其形态优美,不但可以观花赏果,还具芳香,为园林植物造景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山东省忍冬科植物共有24种、4变种及2变型,但目前在园林应用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文章简要介绍了山东省忍冬科植物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忍冬科植物的观赏特性,探讨了它们的园林用途;最后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云南高黎贡山神山森林及其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参与性农村快速评估(PRA)、田野调查及森林样地调查等方法,对神山森林传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普遍存在传统的村社防护林、传统的村社水源林、汉族的风水林、护寺林、傈傈族的神山、傣族的龙山、傣族的色树(神树)、勒墨人祭天场周围的森林等形式多样的神山森林,作为传统生态伦理的主要载体,高黎贡山地区广泛存在的神山森林传统在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神山森林还可以提供多种非木质林产品,实现多种生态功能,促进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神山森林文化传统的再教育与政策诱导,是弘扬该文化传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四川动物》2015,(6)
由于较难到达等客观原因,以往对高黎贡山中段的鸟类调查比较缺乏。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采用样线法对高黎贡山中段六库-姚家坪-风雪垭口-片马一线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旨在完善该区域不同海拔和生境的鸟类信息。野外共观察到225种鸟类,其中有3个高黎贡山新纪录鸟种。结合以往资料,高黎贡山中段共记录鸟类357种,隶属于18目60科,占云南省鸟类903种的39.53%。其中,留鸟282种,占78.99%。该区鸟类垂直分布呈单峰型,以2300~2800 m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分布的种类最多。该区域鸟类G-F指数高,多样性十分丰富,而且受危和特有现象明显,保护鸟类42种,横断山区特有鸟类57种,分别占所记录鸟类的11.76%和15.97%。结合该区域鸟类的垂直分布特征,提出保护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对该区域鸟类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建议以后也应对该区域低海拔生境的鸟类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孕育了丰富的兰科植物。据调查,保护区有兰科植物43属、134种,约占云南省135属、780种的31.9%和17.2%,是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类最多的科。兰科植物在保护区的各个生态类型中均有出现。保护区134种兰科植物以附生兰占优势,占67.16%(90种);其次,地生兰占31.34%(42种),腐生兰为1.50%(2种)。保护区兰科植物起源于新、旧世界的热带和温带,热带属占70.0%(28),温带属占27.5%(11)。鉴于兰科植物重要的保护价值,应加强保护区兰科植物的保护。首先应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应加强社区经济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实施社区共管以及加大保护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利用聚类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云南哀牢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显著递减趋势,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明显递增趋势。在整个海拔梯度上,东亚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成分始终占主导地位。区系过渡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单峰分布格局,平衡点出现于海拔1700 m左右。基于区系成分比重的聚类分析表明,在海拔1300 m,1900 m和2600 m左右,将海拔梯度上的蕨类植物分为4组,这与各海拔段内的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性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云南易门翠柏和黄彬的群落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翠柏(Calocedrus macroleqis Kurz)和黄杉(Pseudotsugaa sinensis Dode),仅在云南易门有较大面积的纯林分布,是很有保护价值的2个树种和相应的2个森林群落,现已成为全国唯一的翠柏和黄杉自然保护区。本文从群落特征、区系和种群分布格局的角度,首次较全面地分析了翠柏和黄杉极需保护的重要性。结果表明翠柏幼苗的耐阴性及黄杉幼苗的喜光性都是其分布范围受限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化石资料得出翠柏可能起源于滇中南;从分析群落中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得出翠柏的分布地生境比黄杉更趋于热带性。这些研究为翠柏及黄杉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南昆山伯乐树群落特征及其保护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广东省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内调查了中国特有珍稀植物伯乐树种群的分布格局、龄级结构和伴生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果表明:该种群的分布范围狭窄且集中;龄级不完整,Ⅱ、Ⅲ级幼树少见,结构呈衰退型;伴生群落呈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其组成不稳定、优势种不显著.建议将伯乐树幼树作为就地保护的重点,适当去除周围的罗浮槭、羊角杜鹃和黄樟等速生树种,以创造有光照和水肥条件的生境;对于Ⅳ级以上成株,应注意拟赤杨和华润楠等空间生态位相近树种的数量和密度,适当疏剪枝条,以帮助成株占据较好的空间位;同时再积极引入异龄的伯乐树幼苗,促进种群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蔷薇科是云南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第5大科,有41属456种,其属种分别占我国蔷薇科的74.5%和52.2%.云南蔷薇科植物的区系物征:1)云南蔷薇科属种十分丰富,分别占国产属的3/4和种的一半以上;而且该科植物中原始的、中间过渡的和进化的类群在云南均有分布.2)区系地理成份相当复杂,以包括北温带和东亚等分布类型为主的温带成分占优势.3)蔷薇科在云南的地理分布为5个区.该科植物在滇西、滇西北区种类最为丰富,占总种数的65.7%,其次是中部高原区、滇东南区及滇南和滇西南区较少,滇东北区最少.云南是蔷薇科植物的一个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云南新平哀牢山秋季夜间网捕鸟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09-05—2007-11-05和2008-09-03—2008-11-07期间,在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金山丫口(23º57’ N, 101º30’E)对影响秋季夜间网捕鸟类组成因素进行了调查。主要利用温湿度表和定性观察对各因素进行判断。其研究结果表明, 地理特点是影响夜间网捕鸟类种类的主要因素;气象条件是影响夜间网捕鸟类种类和数量的重要因素。气象条件中的风向、风力、雾以及月相周期对夜间网捕鸟类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风向的影响比风力大,其中,在西南风大雾新月或者在西南风大雾残月期间,夜间网捕鸟类数量和种类最多;光也是夜间网捕鸟类的必要条件。然而,温湿度对夜间网捕鸟类数量和种类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