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宜山浅水相区的一个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剖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79年,国际地科联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决定,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应以Siphonodella praesulcata至S.sulcata的连续演化系列中S.sulcata首先出现为准。1983年,西班牙马德里会议上,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推荐如下四个剖面作为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Hasselbachtal(联邦德国1),Kija(苏联),Berchogur(苏联)和睦化(中国)。睦化剖面是熊剑飞、王成源在1980年1月测制的。1983年4月,侯鸿飞等介绍给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时,认为剖面是连续的灰岩沉积。笔者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广西地质局区调队共同研究的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最近在爱尔兰召开的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会议上被选为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这是我国生物地层研究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在爱尔兰召开的界线工作组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泥盆-石炭系  相似文献   

3.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和国际古生物学家协会(IPA)共同资助,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16和303项目工作组(IGCP Working Groups of Projects 216 and 303)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事件国际学术报告会”(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 Bioevents)于1990年9月25—27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召开。本届会议是IGCP 216项目工作组自1984年成立以来召开的第5次会议,同时也是1990年新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侏罗-白垩系界线工作组和苏联地质工作者全国委员会、科学院、地质部、石油工业部,莫斯科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北高加索侏罗-白垩系界线问题野外会议于1987年9月28日至10月4日在苏联北高加索地区举行,有14个国家的近  相似文献   

5.
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的研究,是近十多年来国际地质学界的热门课题之一.很多国家都将界线层型剖面的建立,视为国家的殊荣,因而争夺激烈。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的领导下,1976年成立了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1979年确定了泥盆系石炭系分界的生物地层标准,在牙形刺Siphonodella praesulcota至S.suleata的连续演化系列中以S.sulcata的首次出现作为石炭系的底界.按这一标准,界线工作组参观了许多国家推荐的候选剖面,经过多次会议的讨论和比较,直到1985年,仍没有任何一个剖面能满足  相似文献   

6.
2004年11月25日至26日,中国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国委员会2004年年会在北京香山金源商旅中心酒店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IGCP全国委员会承办,参加人员除中国IGCP全委会全体成员及IGCP各国际工作组、中国工作组负责人、秘书等以外,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罗德隆处长、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李志坚司长、lUGS(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新一届主席张宏仁教授、  相似文献   

7.
第八届欧洲国际牙形刺会议 ( ECOS )于 2 0 0 2年 6月 2 1日— 6月 2 5日在法国南部的 Toulouse市 (法国第四大城市 )和 Albi市先后举行。会前赴西班牙地质旅游 ,重点考察志留系、泥盆系地层剖面 ,会后地质旅游去法国南部 ,主要参观泥盆系、石炭系剖面 ,特别是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和法门阶底界的界线层型剖面。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 1 5个国家的 94位专家。四天的学术报告安排得紧凑有序 ,大会与分会共安排了5 9个学术报告 ,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同时会议还按排了 39个墙展 ( posters) ,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并举行了泥盆系分会工作…  相似文献   

8.
自1979年第9届国际石炭纪会议提出泥盆系石炭系的分界,以牙形刺praesulcata-sulcata为生物地层标准后;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对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作了大量工作,但至今还没发现一个可以作为界线层型的剖面(Paproth,Streel,1982),因为欧洲的所有剖面都缺少praesulcata-sulcata的连续关系。因此,对中国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的研究,不仅对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或许我们可以提供较为理想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9.
由伦敦地质学会、古生物协会和国际岩石圈委员会2B工作组联合发起的“古生代生物地理与古地理学术讨论会”(Palaeozoic Biogeography and Palaeogeography Symposium)于1988年8月14~19日在英国著名的大学城牛津(Oxford)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世界上11个国家约85名专家学者。其中以美国参加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0%以上。而东道主英国只有17人参加,仅占20%左右。中国有3位古生物学家应邀出席了这次盛会,他们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张璐瑾和廖卫华以及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的侯鸿飞。此外目前在英国进修古地  相似文献   

10.
国际会讯     
1979年9月18日—24日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白垩-第三纪界限问题讨论会”。会议是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下设的“白垩-第三纪分会”和协同“白垩-第三纪界限工作组”和哥本哈根大学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的。会议议题:  相似文献   

11.
四年一次的国际孢粉学和古植物学联合大会(IPCXIII/IOPCIX2012)于今年8月23日到30日在日本东京中央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环境世纪中的孢粉学和古植物学(Palyonlogy and Palaeobotany in the Century of the Environment)"。会议报告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大会主题报告、专题分会报告以及一般会场、公众会场、午餐研讨会和专题研讨会。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共514位会议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中国大陆参会代表有69人,主要来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参与人数名列第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相似文献   

12.
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的研究在国际上是令人瞩目的地层问题之一。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在1979年确定了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定义,即以牙形刺由Siphonodella praesulcata到Siphonodella sulcata的演化系列中S.sulcata的首次出现作为石炭系的底界。这一定义得到多数工作组成员的赞同。泥盆系石炭系  相似文献   

13.
1985年7月14日到17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召开了国际寒武-奥陶系界线工作组全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卢衍豪、陈均远同志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分四个阶段进行:推荐和介绍候选型剖面;专题性学术交流;拟订选择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的标准;对各国推荐的候选型剖面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一到二个全球候选层型。向这次国际界线工作组全会推荐参加筛选的候选剖面有六个国家的八条剖面:我国吉林  相似文献   

14.
国际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CMS)第一次成员国会议于1985年10月21—26日在波恩召开。该公约的19个成员国(包括欧洲共同体)参加了这次大会,45个国家及31个其他国际组织派观察员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生物学会介形类专业委员会和甘肃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古生代介形类、地层讨论会”于1986年8月29日至9月2日在兰州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地质、煤炭、科研、石油、高等院校五大系统28个单位,共60人,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杨敬之应邀出席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和论文摘要30篇,其中大部.分文章除广泛而深入地论证了石炭系上、下及其内部界线外,还结合介形类等化石的特征探讨了沉积  相似文献   

16.
曹流 《古生物学报》1992,(5):584-584
为期6天的第6届国际南极地球科学讨论会1991年9月9日-1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为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共同组织,由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原苏联等21个国家300多名代表.我国由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组织了以上海中国极地研究所副所长颜其德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12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其成员一半来自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另有金庆民、匡福祥和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位研究生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学术气氛浓厚,讨论热烈.代表提交的论文计276篇,安排在会上作口头报告的167篇,展览109篇.  相似文献   

17.
应第三届国际水蛭科学家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耶路撤冷希伯莱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系教授里格比(M.Rigbi)的邀请,我于今年5月上旬途经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前往耶路撒冷出席了第三届国际水蛭科学家会议。会议从5月6日至11日在耶路撒冷南郊俯伯利恒(Bethlehem——耶稣降生地)的Mitzpeh Rachel Kibbutz会议中心举行,到会的有美国、苏联、中国、东德、西德、加拿大和英国等13国近40位水蛭科学家和医学临床学专家,中国仅我一人出席。会议中心的门口插有包括中国国旗在内  相似文献   

18.
范滋德 《昆虫学报》1988,(3):317-317
第一届国际双翅目学会议(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Dipterology)于1986年8月17—24日在布达佩斯召开,大会学术报告有二:加拿大G.C.D.Griffiths博士讲了“双翅目内的大群分类评述”,捷克M,Chvala博士讲了“双翅目的婚飞是有效的行为隔离机制。” 参加会议的正式成员248人,来自35个国家或地区,出席人数最多为匈牙利(44人)、顺次为美国、捷克、西德、英国、苏联、波兰、加拿大,我国有3人出席。大会通过下列决议: 1.本会议对匈牙利科学院生物学部,Tibor Jermy 博土及组织委员会的所有成员给予第一届双翅目学会议的款待和有效率的组织工作表示真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9.
第十届国际贝类学会学术讨论会,已于1989年8月27日至9月3日在西德大学城、美丽的吐宾根(Tübingen)城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约有380余人,来自美、英、法、意、德、瑞典、瑞士、荷兰、苏联、中国、日本和香港等44个国家和地区。 1989年9月27日下午国际贝类学会理事会听取了西德Senckenberg Museum.R.Janssen博士做的会议筹备经过报告,以及国际贝类学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后加工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st Procession of Pro-teins,ISPPP)于1989年5月3日至6日在杭州举行。会议出席者共60名,其中中方出席者30名,日本8名,美国15名,英国和苏联各2名,西德,瑞士,法国各1名。会议共有38个报告,还有墙报6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