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述了吴氏角叶蚤Ceratophyllus wui Wang et Liu 的幼虫形态,并与同属三种蚤幼虫作比较,标本采自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海拔2 300 m 短嘴金丝燕四川亚种 Collocalia brevirostris innominata巢窝内。  相似文献   

2.
报道采自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锥蚤属1929一新亚种,即河北大锥蚤神农架亚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媒介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在野外调查中,发现角叶蚤属(Ceratophyllus Curtis,1832)一新种,现记述如下。青海角叶蚤,新种 Ceratophyllus qinghai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青海省贵南县角叶蚤属 Ceratophyllus Curtis,1832 一新种,命名为贵南角叶蚤Ceratophyllus (Ceratophyllus) guin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5.
张荣广  吴德强 《昆虫学报》1995,38(2):234-236
单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角叶蚤科)张荣广,吴德强,李宝肃(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兰州730030)在鉴定甘肃省单蚤属Mo。op。yllu。Kolenati,1857的跳蚤时,发现在形态上与花鼠单蚤Monopsyllu。。ndag。sRotlischl...  相似文献   

6.
报道采自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Ewing,1929一新亚种,即河北大锥蚤神农架亚种Macrostylophorahebeiensisshennongjia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媒介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1972年8月,从青海省玛沁县的喜鹊Pica pica巢中采得一种跳蚤,经鉴定属于角叶蚤属Ceratophyllus Curtis,1832一新种,现记述如下。 喜鹊角叶蚤,新种Ceratophyllus picatilis sp. nov. 鉴别特征 本新种两性变形节的基本形态与梯指角叶蚤海岛亚种Ceratophyllus vagabundus insularis Rothschild, 1906接近,但♂抱器可动突端缘圆凸,无后端角,♀第7腹板端缘宽圆,易与梯指角叶蚤海岛亚种相鉴別。  相似文献   

8.
吴文贞  李超 《昆虫学报》1990,33(2):247-249
角叶蚤属(Ceratophyllus Curtis,1832)原只有两个亚属,Smit在1983年将角叶蚤科有关属和亚属与角叶蚤属合并,同时建立两个新亚属,现包括下列几个亚属:(1)Amonopsyllus Wagner,1938,(2)Celeophilus Smit,1983,(3)Ceratophyllus Curtis,1832,(4)Emmareus Smit,1983,(5)Monopsyllus Kolenati,1857,(6)RosickyianaSmit,1972,本属共计有72种和亚种。亚属Emmareus计载有9种,近来又发表Ce-ratophyllus(Ceratophyllus)chasteli Beaucournu, Monnat & Launay,1982应归到此亚属中。本亚属青海只有粗毛角叶蚤(C.(Emmareus)garei Rothschild,1902)和北方  相似文献   

9.
鞋形共系蚤Syngenopsylluscalceatus(Rothschild,1905)自发表迄今85年以来为一独模属。在峨眉山发现的一新种,是本属首次有了第二种。共系蚤属的地理分布也因新种的地理位置向北推到了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新种雌蚤(配模)盲管的末端具一受精囊的雏形,认为这一结构在角叶蚤科的共系蚤属中的出现是一个返祖遗传性质的畸形。  相似文献   

10.
卷带倍蚤(Amphalius spirataenius Liu,Wu et Wu,1966)从1966年发表以来,其分布地区现已遍及西藏、云南、青海、四川等省区。除了指名亚种(A。spirataenius spiratae-nius之外,1981年又报道了采自湖北省神农架地区的卷带倍蚤巴东亚种(Amphalius spi-rataenius badongensis),本文再报道采自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黑水县的另一新亚种。  相似文献   

11.
共系蚤属一新种及雌蚤一例畸形(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鞋形共系蛴自发表迄今85年以来为一独模属,在峨眉山发现的一新种,是本属首次有了第二种,共系蚤属的地理分布也因新种的地理位置向北推到了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新种雌蚤(配模)盲管的末端具一受精囊的雏形,认为这一结构在角叶蚤科的共系蚤属中的出现是一个返祖遗传性质的畸形。  相似文献   

12.
曲扎角叶蚤幼虫的形态描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5,38(2):188-190
本文对曲扎角叶蚤Ceratophyllus chutsaensis Liu & Wu,1962的幼虫形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木文记述了1975年9月采到的角叶蚤属(Genus Ceratophyllus)一新种。由于采自共和县境内的青海南山,故命名为南山角叶蚤Ceratphyllus nanshanensis新种。 本新种在形态上较近燕角叶蚤(C.hirundinis Curtis,1826),但新种有不少独特征状,易于鉴别:(1)第Ⅷ腹板端部具12—14支成簇的鬃,其中有3-4支为亚棘鬃;(2)可动突端缘斜凹,后缘稍圆凸,端缘显著短于后缘;(3)可动突后端角有一支大鬃;(4)不动实端部无一支较大的鬃;(5)第Ⅸ腹板后  相似文献   

14.
1953年8月10日于西藏从一种鼠兔(Ochotona sp.)的洞穴内检获蚤类标本一批共86个,其中有83个为角叶蚤属(Ceratophyllus Curtis,1832)一新种。根据其最初采集地名而命名为曲扎角叶蚤(Ceratophyllus chutsaensis sp.nov.)现将其形态记述于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栉叶蚤属一新种,永登栉叶蚤Ctenophyllus(Ctenophyllus)yongdengisp.nov.标本采自甘肃省永登县,宿主为达乌尔鼠兔。  相似文献   

16.
1973年我们在陕西省卫生防疫站所收藏的一大批蚤类标本中,发现一个新属新种,它属于蚤目角叶蚤科,兹记述如下。 巨胸蚤属Megathoracipsylla,新属 此新属较近单蚤属Monopsyllus Kolenati,1857,但有不少属征易于区别。 鉴别特征 主要是前胸背板特长,其长连同前胸栉在内约等于中胸背板(包括颈片),远较窄短的后胸背板为长;无额突,额除眼鬃列和后头除后缘鬃列外,各具1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Ewing,1929-新种,木鱼大雄蚤Macrostylophoramuyuensissp.nov,采自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的棕足鼯鼠窝(Petauristaclarkei)和岩松鼠(Sciurotmiasdavidianus)体上,模式标本分别存放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和福建医学院医学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8.
朝鲜叉蚤湖北亚种的雌蚤描述(蚤目:多毛蚤科)刘井元(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武汉430070)马立名(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白城137000朝鲜叉蚤湖北亚种DoratopsylacoreanahubeiensisLiu,WangetYang...  相似文献   

19.
角叶蚤科(Ceratophyllidae)中的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是东洋区树栖松鼠类的典型寄生蚤,迄今已知有十六个种和亚种,分布于中国南部、越南、缅甸、锡金、印度、锡兰、马来亚和婆罗洲。其中我国现有三种,即无值大锥蚤(M.euteles J.& R.,1911)、三宗大锥蚤(M.trispinosus(Liu),1939)和李氏大锥蚤(M.liae Wang,1957)。晚近,浙江温州崔秀亭同志曾从浙江庆元采得另一种大锥蚤,经过比较研究,其形态与国内外已知各种均有区别,鉴定为一新种,为了纪念其采集者起见,特命名为崔氏大锥蚤。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一新种,木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muyuensis sp.nov.,采自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的棕足鼯鼠窝和岩松鼠体上,模式标本分别存放湖北省科学学院寄研究所和福建医学院医学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