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王頠  莫进尤 《人类学学报》2004,23(2):130-137
广西扶绥县南山洞发现人类化石及哺乳动物化石。人类化石包括2枚智人牙齿化石,分别是左下第三臼齿和右下第二臼齿,其形态特征与广西其他山洞发现的智人化石相似,归入晚期智人。哺乳动物化石多为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员,时代属更新世晚期。该地点新发现的蒙古野驴化石属华南晚更新世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南山洞所有化石发现于洞内浅褐色砂质粘土中,堆积物第二层钙板层的铀系年龄为30—40ka。蒙古野驴的出现暗示中国南方大陆可能在末次冰期出现过干冷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2.
鸽子洞遗址经过1973和1975发掘,发现大量石制品、用火遗迹和动物化石。笔者在鸽子洞所出的动物碎骨中拣出三件人类化石,它们的形态特征及尺寸都和现代人没有区别,属发展阶段的晚期智人,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3.
刘武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2022,41(4):563-575
近年对许家窑、许昌、华龙洞、澎湖、夏河、哈尔滨等人类化石开展的系统研究,引发了学界对中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分类的不同认识。基于对相关中国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的分析,作者提出这一时期中国人类化石形态特征表现为四种类型:1)以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共有特征为主;2)以原始特征为主;3)以现代特征为主;4)独特形态组合。多数化石形态特征表现为前三种类型,而许昌和许家窑这种以硕大的头骨和巨大颅容量构成的独特形态组合在其他同时期化石还没有发现。化石形态的多样性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对现代人的形成贡献不同。作者认为在该时期的人类化石形态多样性规律还未阐明的情况下,将具有混合或镶嵌特征的相关人类化石归入分类地位不确定的人群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福建清流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福建省境内首次发现的出自地层的古人类化石。标本为晚期智人的一枚左下第一臼齿。根据对化石产地的地质、地貌以及伴生哺乳动物化石种类的分析,表明其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5.
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探讨柳江人化石形态特征的表现特点、进化程度及其与其年代数据的吻合性,本文对柳江、山顶洞、资阳、丽江等主要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化石及1 114例全新世以来不同地区现代中国人头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柳江人头骨绝大多数特征的出现情况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只有极个别特征与现代人不同;柳江人头骨具有的低眶等特征也可见于其他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说明柳江人化石上保留有少量常见于更新世晚期人类的原始特征,但与其他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尤其是山顶洞人头骨相比,柳江人显得要现代的多;柳江人与山顶洞人之间头骨形态特征的差异以体现头骨原始性及粗硕强壮程度上的差别居多,而个别特征差异或许与气候环境适应有关。我们认为:柳江人在形态进化上与现代中国人已经非常接近,他们之间的差别非常小;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特征表现上的差异主要反映了他们之间在演化程度上的差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自的生存环境;现有的形态学证据不大可能为柳江人较早的时代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1989年在福建清流狐狸洞发现的五枚人类牙齿化石,全部出自晚更新世地层,伴生的动物群表明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这五枚晚期智人的牙齿在形态上无异于现代人.  相似文献   

7.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遗址2006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4—2005年,在湖北省郧西县境内的黄龙洞的两次发掘中,发现了5枚人类牙齿化石、20余件石制品及大量的动物化石。初步分析显示这是一处重要的更新世晚期的人类遗址。我们在2006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又发现了2枚人类牙齿化石、11件古人类打制的石制品与6件骨制工具、1500余件动物化石以及其它古人类活动证据。野外工作期间我们还对黄龙洞洞穴堆积及山体地貌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该洞穴发育及古人类在洞穴内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初步推测。本文介绍了2006年的野外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8.
湖北郧西黄龙洞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4—2006年在湖北省郧西县黄龙洞发现的7枚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进行了观测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与相关的化石人类及近代现代人类标本进行了对比。本研究发现:黄龙洞人类牙齿总体特征与现代人接近, 同时也保留部分可能属于更新世晚期人类的特点, 包括前部牙齿(侧门齿与犬齿)尺寸及粗壮程度都明显大于现代人。黄龙洞人类牙齿呈现的铲形门齿、双铲形门齿及臼齿釉质延伸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具有了东亚人群的典型牙齿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山顶洞人化石是迄今在东亚地区发现的数量最为丰富、保存状态最为完好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多年来,山顶洞人作为东亚地区更新世晚期人类的代表,在研究东亚地区现代蒙古人种及美洲印第安人起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对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现代人群形成过程的许多细节及演化机制予以了越来越多的注意,提出了现代人群出现时间及现代人群分化时间的概念。一些研究对山顶洞人的演化程度及其在东亚地区现代人群形成上的作用也提出了不同看法。为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本文对12项颅骨非测量特征在山顶洞人与现代中国人的表现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有8项特征在山顶洞人与现代中国人之间具有不同的表现,作者认为山顶洞人在颅骨特征表现上较现代中国人具有更多的原始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就更新世晚期人群内部变异、现代人群特征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五常学田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6年在黑龙江省五常县学田村附近发掘两个含化石地点,出土了人化石2件、骨器2件、石制品3件、有打击痕迹的碎骨多件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依初步研究,其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1.
山西垣曲河堤组寨里段的低等四足类动物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记述了我国晚始新世的一低等四足类动物群,包括三种蜥蜴和两种鳄类.其中的宽额半鳄蜥(Hemishinisaurus latifrons gen. et sp. nov.)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异蜥科化石;垣曲响蜥(Tinosaurus yuanquensis sp. nov.)是响蜥属在我国的最晚代表.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贵州毕节麻窝口洞发现了3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和伴生的哺乳动物群。其中,古人类牙齿经初步研究可归入解剖学上的现代人,而与古人类相伴的大、小哺乳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共计8目20科43属53种。本文系统记述了该动物群中大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长鼻类化石,共2属2种: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和亚洲象(Elephas maximus)。麻窝口洞的长鼻类缺失我国南方早更新世的典型种类——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和华南剑齿象(Stegodon huananensis),具有从典型的中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Ailuropoda-Stegodon fauna)向晚更新世亚洲象动物群(Asian elephant fauna)过渡的特征。依动物群的性质和地貌地层的特征,毕节麻窝口洞的智人及伴生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很可能为中更新世晚期或晚更新世早期,这与堆积物的光释光年代测定的初步结果(距今约11.2-17.8万年)基本吻合。麻窝口洞东方剑齿象与亚洲象的组合明显具有东洋界亚热带动物群的特点,指示温暖潮湿的气候,这些长鼻类与智人等生存于近水的森林和灌丛中,并镶嵌了一些草地。  相似文献   

13.
广东封开县罗沙岩洞穴遗址第一期发掘简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封开罗沙岩第一期发掘,出土了一些打制石器,它们有明确的地层,并有绝对年代测定数据,有助于解决广东是否有旧石器文化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2月在贵州毕节团结乡首次发现麻窝口洞化石点,经2009年、2012年和2013年3次发掘,在麻窝口洞上部砂质黏土地层中共发现了四千余件哺乳动物牙齿化石。2013年7月发现的3枚古人类牙齿,分别为左上犬齿、左上第一臼齿和右上第二臼齿。人类牙齿尺寸偏小,臼齿咬合面沟纹简单,没有复杂的咬合面皱纹和附尖齿带结构,牙根短而不显粗壮,上述特点有别于我国已经发现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可归入解剖学上的现代人。与人类相伴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共计8目20科43属53种,动物群组合反映出亚热带森林生态环境。根据动物群的时代特点,地貌地层及堆积物的光释光年代测定,指示毕节麻窝口洞古人类的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晚期,或者晚更新世早期,毕节古人类牙齿的发现为东亚地区现代人的起源及演化增添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桂林宝积岩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桂林宝积岩灰黄色堆积物中发现了与更新世晚期“含真人化石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伴存的两枚人牙、12件人工打制的石器。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一起发现打制石器在广西尚属首次。这对于研究广西的旧石器文化序列关系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嶂山化石地点位于淮河下游、马陵山南端的人工河——新沂河的河床上。该化石点最早报道于1953年,是淮河下游为数不多的更新世化石点之一。本文报道了嶂山化石点近年新出土的一批动物化石,动物群包括:龟鳖类、扬子鳄(相似种)、虎、淮河古菱齿象、蒙古野驴、梅氏犀、李氏野猪、河套大角鹿、葛氏斑鹿和草原野牛。嶂山的扬子鳄(相似种)是该物种在更新世化石记录中分布最北的,而草原野牛则是该物种最靠南的化石记录。嶂山的古菱齿象被归入淮河古菱齿象,因其齿板数多于纳玛古菱齿象,而牙齿尺寸大于诺氏古菱齿象。嶂山河套大角鹿的下颌提供了该物种仅有的下颊齿列长度数据,证明晚更新世的河套大角鹿具有相对弱的角枝、纤细的下颌和延长的齿列,支持了中国大角鹿属(Sinomegaceros)在角枝粗壮度、下颌肿厚度和齿列长度之间的演化关联性。嶂山动物群中蒙古野驴、河套大角鹿是典型的晚更新世物种,且成员多为绝灭种,推断年代很可能为晚更新世的早段。嶂山动物群组合反映了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显示当时的骆马湖一带兼有湿地、森林和草地。嶂山化石点也为马陵山地区旧石器遗存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地层学参照。  相似文献   

17.
周口店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点的无颈鬃豪猪(Hystrix subcristata)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周口店田园洞位于北京猿人遗址西南6km处,是新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地点。该地点是迄今我国北方地区第四纪化石地点中含豪猪材料最丰富的。从头骨、牙齿、头后骨骼的形态特征及大小判断,田园洞的豪猪应归入我国现生无颈鬃豪猪(Hystrixsubcristata)。14C测年表明,含豪猪化石的地层时代为3.05~0.467万年,为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中期,是目前所知豪猪化石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最晚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