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壳聚糖涂膜对杨梅品质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壳聚糖涂膜可降低杨梅果实呼吸速率,保持果肉硬度,延缓总酸和总糖含量的下降以及还原糖的上长,贮藏16d仍然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壳聚糖对冷藏(4±1℃)带鱼贮藏期间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选取0、2、4、6、8、10、12 d,以感官评分、pH值、菌落总数为测定指标,同时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提取细菌DNA与PCR扩增,将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10.0 g/L的壳聚糖溶液能明显延缓带鱼鲜度下降,抑制细菌增长,冷藏货架期较对照组延长了4~5 d。对照组样品在腐败末期(10 d)的菌相组成是: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29.5%),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33.4%),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32.0%),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5.1%);处理组(12 d)有: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38.2%),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30.1%),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29.0%),热死环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2.7%)。经壳聚糖处理后的带鱼样品,在其贮藏期间,使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与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p.)的生长受到抑制。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与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为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3.
以‘西州蜜25号’哈密瓜果实为试材,分别进行55℃热水浸渍3min、2%壳聚糖涂膜及两者结合处理(55℃热水浸渍3min+2%壳聚糖涂膜),以不进行任何预处理为对照,再对各处理的哈密瓜接种交链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研究接菌哈密瓜在常温贮藏过程中抗病性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3种预处理均能明显抑制哈密瓜细胞膜渗透率、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上升,显著提高贮藏后期果实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增强了哈密瓜的抗病性,有效降低贮藏过程中接菌哈密瓜病斑直径和病斑深度、防止哈密瓜的腐烂变质,并以55℃热水浸渍3min+2%壳聚糖涂膜结合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涂膜对菜用大豆荚采后衰老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南农二号、菜用大豆(Glycine max)荚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对菜用大豆荚采后衰老、品质和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1.5%壳聚糖处理可显著降低豆荚的呼吸强度、蒸腾失水、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保持较低的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较高的叶绿素、Vc及还原糖含量,提高豆荚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促进本质素合成,减少豆荚腐烂发生,从而处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5.
以"南农二号"菜用大豆(Glycine max)荚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对菜用大豆荚采后衰老、品质和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1.5%壳聚糖处理可显著降低豆荚的呼吸强度、蒸腾失水、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保持较低的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较高的叶绿素、Vc及还原糖含量,提高豆荚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促进木质素合成,减少豆荚腐烂发生,从而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涂膜对果蔗采后的生理和保鲜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皮果蔗(Saccharum sinensis Roxb.)取自桂林市临桂县农业开发中心。选择无损伤、无病虫害的果蔗,去梢和去根,用清水漂洗干净后,切割分段(每段约长20cm),分别浸入:(1)清水(对照)、(2)1.5%壳聚糖(chitosan,CTS)、(3)2%硼酸 4%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涂膜对辣椒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作为辣椒的涂膜保鲜荆,研究其对辣椒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可显著降低辣椒的失水率、腐烂指数、丙二醛含量,抑制叶绿素和Vc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能量25 keV、不同剂量Ar 离子注入甜瓜种子,其发芽率均有所降低,且可不同程度提高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同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下降;剂量过大时,CAT、SOD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9.
经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处理的小麦幼苗中H2O2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以及总酚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低分子量壳聚糖处理的效应高于高分子量壳聚糖的。  相似文献   

10.
1-MCP对梨采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1.0μL·L-1 1-MCP抑制梨品种京白、五九香、锦香果实采后呼吸速率.随着冷藏期的延长,货架期间经1-MCP处理的果实呼吸速率逐渐上升;冷藏后货架期间1-MCP延缓果实硬度下降,梨果实的酸度、淀粉、果皮叶绿素含量得以保持,但作用大小因品种而异;1-MCP还可以抑制锦香梨冷藏和货架期间黑皮病的发生,防止果实腐烂.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提高香蕉幼苗抗冷性的效应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壳聚糖(CS)预处理可降低低温胁迫下香蕉幼苗叶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和膜透性增加的程度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下降幅度,提高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0.3%的壳聚糖的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倍性黄瓜的形态和一些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同一基因型产生的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黄瓜的叶面积和花大小等形态性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表达量等生理生化指标随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随倍性的增加而降低,剂量效应明显;其他形态指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与染色体倍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油菜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考察其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耐盐性的影响,并在不同盐浓度胁迫条件下对种子萌发时的发芽势、发芽率、生物量(鲜重、干重、根长、芽长)等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分析油菜幼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壳聚糖包衣处理可提高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生物量、幼苗的耐盐指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其中浓度为0.25 g·L-1壳聚糖包衣处理对油菜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较好,而浓度为0.50 g·L-1壳聚糖包衣处理对提高油菜幼苗耐盐性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温度对几个干椒品种(系)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不同干椒品种(系)进行15、24、33和42℃温度处理,以适温24℃为对照,结果表明:绿株干椒四川朝天椒及99012的细胞膜伤害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指标增幅与品种对低、高温的耐性有关,前两者呈负相关,后两者呈正相关;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抗逆温性强弱不相关.紫株干椒永宁紫椒和紫茸干椒99007,除MDA含量在15、33、42℃时比24℃下有减少外,其余指标变化规律与绿株干椒相似,但变幅显著增大.具有紫色、茸毛性状品种(系)的抗逆温性在生理上比绿株品种(系)强些.  相似文献   

15.
对盆栽十二叶龄的3个烟草近等基因系进行淹水处理后的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细胞质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升高;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株高、叶片数及生物量均下降.各种指标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者根本不能恢复.3个品系抗涝性强弱依序为:转基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高表达品系>转Mn-SOD基因叶绿体高表达品系>非转基因品系.  相似文献   

16.
对玉米耐盐系和盐敏感系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生理变化研究的结果表明,与盐敏感系相比,玉米耐盐系叶绿素含量高,脯氨酸、MDA含量及组织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低,且变化幅度小。随盐浓度的增加,玉米耐盐系和盐敏感系的SOD、POD活性均先增加后降低,但玉米耐盐系峰值出现较晚。耐盐系的CAT活性明显大于盐敏感系;地上部分Na/K值小于盐敏感系,且增加的幅度小,而地下部分正相反。  相似文献   

17.
采后红毛丹(品种‘粉红’)果实贮于10℃下时呼吸速率下降、细胞膜透性减小、多酚氧化酶活性(PPO)下降、病害少;4℃下贮藏至第4天时即发生冷害;采后用3%抗坏血酸溶液、2%柠檬酸溶液和1%NaCl处理的红毛丹果实中含糖量和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均不减小,其中以10℃下用化学药品处理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乙醇对‘木纳格’葡萄采后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葡萄采收后分别用不同浓度乙醇处理放在低温下贮藏,测定其品质指标的结果表明:40%的乙醇能有效控制葡萄果实的腐烂,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无影响,还可减缓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以及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增加,从而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9.
低温下壳聚糖处理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50 mg/L的壳聚糖处理减轻了低温对黄瓜幼苗膜的伤害,低温(6℃)处理4 d后,幼苗膜透性和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并且显著减缓了低温导致的光合速率、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 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1光系数(F’v /Em’)的下降;同时,处理使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和脯胺酸含量增加.因此,壳聚糖处理增强了黄瓜幼苗的抗冷性,保护了膜系统,提高了活性氧清除能力,减轻了低温对光合机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Passe Crassane梨果实采后需经过 6 0~ 80d的低温处理才能正常后熟。为了明确低温促进果实成熟的机理 ,对果实进行了低温和低温结合 1 MCP(1 甲基环丙烯 ,乙烯作用抑制剂 )和丙烯 (乙烯类似物 )处理。研究发现 :果实经低温处理后 ,乙烯合成前体———ACC含量大幅度升高 ,而未经低温处理的果实 ,无论贮藏在空气中或用丙烯 1 0 0 0μl/L处理 ,果实中ACC、M ACC含量均保持较低水平。但冷藏前用 1 MCP处理可抑制冷藏果实或冷藏后升温的果实ACC含量的增高。这说明果实的后熟过程与低温和依赖乙烯的ACC合成酶的活性和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未经冷藏的果实于 2 0℃下用丙烯处理 ,果实不能自发合成乙烯 ,但当果实经过冷藏后再用丙烯处理 ,则果实对丙烯的反应能力随冷藏时间延长而增强。为了进一步了解低温诱导的乙烯反应过程。我们对乙烯受体基因进行了研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 ,与拟南芥ETR1同源的基因的表达不受低温的调节。但冷藏后升温 ,或在升温后用丙烯处理时 ,mRNA含量降低。这些结果说明 ,低温可能是通过影响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下游的其它因子而调节依赖乙烯的ETR1基因和ACC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从而影响果实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