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适用于黄麻根部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麻品种'9511'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根部蛋白提取方法的得率及不同的蛋白样品溶解方法、电泳上样量和IPG胶条pH范围对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提取黄麻根部蛋白质,蛋白得率为80 mg/g;蛋白粉末溶解采用两次水化法,裂解液中含有7 mol/L尿素、2 mol/L硫脲、4% CHAPS、65 mmol/L DTT、0.2%载体两性电解质和1 mmol/L PMSF,能够较充分地溶解蛋白质,且制备的样品浓度能够满足双向电泳上样要求;上样量为400 μg时得到的图谱分辨率高、蛋白斑点分布均匀、清晰;等电聚焦(Isoelectrofocusing,IEF)采用pH 4~7、17 cm的IPG胶条时所得图谱质量最佳.研究表明,样品的制备及IEF有效除盐对获得理想的2-DE图谱非常关键;取材、染色等细节对2-DE的重复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适于黄瓜悬浮细胞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对黄瓜悬浮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所采用的胶条pH范围、样品制备方法、裂解液配方及分离胶浓度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H范围为4~7的IPG胶条,直接裂解后丙酮沉淀法制备黄瓜悬浮细胞蛋白质,裂解液为8mol/L尿素、2mol/L硫脲、2%IPG Buffer、4%CHAPS、1%TBP、65mmol/L DTT、2mmol/L EDTA、0.001%溴酚蓝和1%鸡尾酒,分离胶浓度为11%,可获得蛋白质点分离清晰的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热凝胶生产茵土壤杆茵茵体总蛋白的蛋白质提取方法和双向电泳方案,确定了使用蛋白质裂解液(7 mol/L尿素,2 mol/L硫脲,1%ASB-14去垢剂,40 mmol/L Tris,0.001%溴酚蓝,1 mmol/L EDTA,1%TBP和1%两性电解质)结合超声破碎法来提取茵体总蛋白的方案为最佳,选择17 cm...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取结核分枝杆菌菌体蛋白并建立一种利用双向电泳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的方法。方法:分离提取结核分枝杆菌菌体蛋白。样品采用不同pH梯度的鹏胶条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12%SDS—PAGE凝胶进行二向电泳。银染后双向电泳图谱用Molecular Image Fx激光图像扫描仪扫描,PDQuest6.0软件完成配比分析。结果:优化了结核分枝杆菌菌体蛋白的提取方法,用裂解液8mol/L尿素结合2mol/L硫脲,140mmol/LDTT,0.5%biolyte,4%CHAPs,400mg/m1lOG处理,成功提取了蛋白,并通过结核分枝杆菌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建立了结核分枝杆菌菌体蛋白的分解图谱。pH4—7及pH7—10两胶面上共1387个点,占所检测到的蛋白总数的86%,绝大部分(1194个)蛋白位于pH4—7范围内。结论:为进一步开展结核分枝杆菌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发菜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适用于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对发菜蛋白质的提取、裂解、上样量、IEF及SDS-PAGE电泳等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发菜蛋白质主要分布在pH 4~7范围内,采用改良TCA法可提高提取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和双向电泳图谱的分辨率,裂解液含60 mmol/L DTT,24 cm IPG胶条上样量1.5 mg时不仅提高了蛋白质的溶解性,而且改善了双向电泳的分离效果,得到近800个蛋白点,且蛋白点清晰,图谱分辨率较好.采用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提高了发菜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分辨率和重复性,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发菜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态型芦苇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系统的筛选和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优化组合植物蛋白质提取方法及与之匹配的蛋白质裂解液,采用改进的O’Farrel双向电泳系统,以自然生境野生芦苇叶片为材料,筛选出一种适合纤维含量高、革质化明显的4种不同生态型芦苇(水生芦苇、轻度盐化草甸芦苇、重度盐化草甸芦苇、沙丘芦苇)叶片蛋白质分析的双向电泳系统,即以饱和酚-醋酸铵/甲醇沉淀法提取叶片蛋白质样品,经裂解液[8mol/L尿素,2mol/L硫脲,4%CHAPS,65mmol/LDTT,2%Ampholine(pH3.5~10:pH5~8=1:4)]裂解后按80μg上样,银染后获得背景清晰、蛋白质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该系统用于水稻等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同样获得较好的电泳图谱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的分离及其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温度诱导的两相分离萃取技术选择性分离未经机械破碎的大肠杆菌细胞外膜蛋白,研究TritonX.114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对提取外膜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riton X-114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均显著影响外膜蛋白的提取效率.SDS-PAGE结果表明不同Triton X-114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只是影响了外膜蛋白的提取效率而对外膜蛋白提取的种类没有影响.实验发现8%的Triton X-114处理3小时为最佳分离条件,分离得到的样品可用于双向电泳分析.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样品裂解液中包含低浓度的Tris是外膜蛋白双向电泳成功的关键因素,CHAPS与ASB-14或NP-40结合使用可显著提高外膜蛋白的溶解能力,缩短聚焦时间,从而优化了大肠杆茵外膜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建立了其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8.
应用差速离心和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小麦三核期小花线粒体. 在裂解液选择、IPG胶条pH值范围、SDS-PAGE胶浓度及蛋白质上样量等方面对线粒体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进行探索和优化,确立了一套适用于小麦小花高纯度完整线粒体的分离方法及其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技术体系. 结果表明,采用20%、24%和40% Percoll密度梯度和28% Percoll自形成密度高速离心体系,获得了有活性、高纯度且较完整的线粒体;经TCA-丙酮法提取蛋白,以7 mol/L尿素,2 mol/L硫脲,4% CHAPS(W/V),65 mmol/L DTT,0.5% IPG缓冲液(V/V),0.001% 溴酚蓝(W/V)裂解液溶解蛋白,采用17 cm,pH 4~7 IPG胶条和11% SDS-PAGE分离胶,上样量为160 μg,硝酸银染色法,更适合小麦小花线粒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离. 经PDQuest 2DE 8.0.1软件包统计分析,在2-DE图谱上分辨出约150个蛋白点,蛋白点清晰呈圆形,无横条纹干扰,这为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在亚细胞水平对线粒体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与分析奠定了基础,更为进一步分析研究线粒体与雄性不育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优化双向电泳分析柱花草根系蛋白谱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柱花草根系为材料,比较了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和蛋白上样量等因素对双向电泳方法分析根系蛋白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苯酚法提取蛋白中,加入0.7mol·L-1NaCl和20%乙醇,并在蛋白沉淀过程中加入1/10倍体积5mol·L-1NaCl,能够有效去除组织样品中的非蛋白成分,结合使用pH4~7范围的IPG胶条,1mg根系蛋白可以在双向电泳图谱上分辨出较多蛋白点,图谱背景清晰,该体系适合柱花草根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非洲山毛豆叶片蛋白组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洲山毛豆叶片为材料,对非洲山毛豆总蛋白质3种提取方法(TCA/丙酮沉淀法、尿素/硫脲法和酚-甲醇/醋酸铵沉淀法)以及3种蛋白裂解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酚-甲醇/醋酸铵沉淀法提取非洲山毛豆叶片总蛋白,用蛋白裂解液(7mol/L尿素,2mol/L硫脲,4%CHAPS,40mmol/LTris-base,1%Bio-LytepH3.5-10,65mmol/LDTT)裂解蛋白1h,2-DE图谱分离到的蛋白点效果最好。此方法适合于色素、多酚及黄酮类次生代谢物含量较多的非洲山毛豆叶片总蛋白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