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外泌体可由多种细胞分泌,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外囊泡,但其在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为探讨经寒冷刺激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分泌的外泌体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1)气道重塑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收集BEAS-2B细胞株培养液提取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进行其大小、形态及标志性蛋白的检测;提取的外泌体与HLF1共同培育,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加入未作干预的BEAS 2B细胞所产的外泌体)及寒冷刺激组(加入经寒冷刺激后的BEAS-2B细胞所产的外泌体)。运用Real-time-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分别检测各组HLF1表达FGF-2、TNF-α、MMP-9的mRNA及蛋白情况。结果显示,提取BEAS-2B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为直径小于100 nm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并表达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TSG101、ALIX;寒冷刺激组24 h后,其FGF-2、TNF-α、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BEAS-2B细胞能够释放外泌体;经寒冷刺激后的BEAS 2B细胞所释放的外泌体可以携带并传递生物信号,诱导HLF1表达气道重塑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来源的外泌体miR-190a-5p对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超速离心获得BMSCs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采用纳米颗粒示踪分析(NTA)检测外泌体粒径,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外泌体上的标志蛋白CD63、CD9及HSP70;选取肺癌细胞系A549、LK79、H1975和HCC827,以及人正常上皮细胞BEAS-2B检测对比miR-190a-5p在这些细胞中和BMSCs衍生的外泌体(BMSC-exosome)中的表达量;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Krüppel样因子15(KLF15)是否为miR-190a-5p的靶基因;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iR-190a-5p对KLF15的表达调控;Transwell法检测外泌体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BMSCs外泌体呈圆形,粒径集中在150~200 nm,标志蛋白CD63、CD9及HSP70阳性表达;BMSCs外泌体中miR-190a-5p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在4种肺癌细胞及正常肺细胞BEAS-2B中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KLF15是miR-190a-5p的靶基因;BMSCs外泌体与miR-190a-5p mimics均能使肺癌细胞中的miR-190a-5p含量升高,并抑制KLF15的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结论:BMSCs外泌体miR-190a-5p通过下调KLF15抑制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取并鉴定膀胱癌5637细胞来源外泌体。方法:收集膀胱癌5637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多步骤离心法提取膀胱癌5637细胞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及颗粒直径。Bradford法定量外泌体蛋白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鉴定外泌体标志蛋白。结果:20 m L 5637细胞培养基可收集约50-80μg外泌体。膀胱癌5637细胞来源外泌体呈典型的茶杯样形态,外泌体颗粒直径大约在30-150 nm。膀胱癌5637细胞外泌体提取物中可检测到标志蛋白CD63、TSG101、Hsp70和Hsp90表达。结论:多步骤离心法可以用于提取膀胱癌5637细胞外泌体,为后续开展膀胱癌5637细胞外泌体作用与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exosome)是直径约30~150 nm的由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囊泡。有些来自癌细胞的外泌体可以将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极化为M2亚型,但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仍缺乏研究。本研究采用超滤法提取前列腺癌细胞PC-3M-2B4和PC-3M-IE8条件培养基中的外泌体(PCa-exo)。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形态、颗粒大小和表面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进行分析鉴定。用PKH67标记外泌体,观察PCa-exo能否被巨噬细胞吸收。免疫荧光分析PCa-exo处理巨噬细胞后,M2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标志CD206的表达差异。用q-PCR观察PCa-exo诱导后的巨噬细胞中IL-10、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电镜、Western印迹和纳米粒径分析的结果显示,PCa-exo形态多为圆形,直径约为40~150 nm,PCa-exo能被巨噬细胞大量吸收。PCa-exo诱导后,巨噬细胞中CD206荧光表达显著增高,IL-10、IL-1β及IL-1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与M2/TAM亚型巨噬细胞的表达谱一致。本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2表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对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本研究从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脂肪干细胞并提取纯化其外泌体。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脂肪干细胞外泌体组和TGF-β阻断剂组。CCK8检测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及TGF-β阻断剂对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活力;流式检测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及TGF-β阻断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及TGF-β阻断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Smad2、p-smad2、Bcl2和TGF-β蛋白表达水平。CCK8结果显示,脂肪干细胞外泌体能够显著增强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的增殖能力,TGF-β阻断剂能够显著抑制外泌体对子宫内膜癌的增殖促进作用,流式检测结果显示脂肪干细胞外泌体能够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的凋亡,TGF-β阻断剂能够显著抑制外泌体对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脂肪干细胞外泌体能够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p-smad2、Bcl2和TGF-β蛋白表达。初步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外泌体通过促进TGF-β/smad通路促进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慢性苯暴露损害造血系统,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膜泡,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苯及其代谢产物对外泌体分泌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苯的活性代谢产物1,4-苯醌(1,4-benzoquinone,1,4-BQ)能否引起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外泌体分泌量的变化以及外泌体释放在1,4-BQ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应用不同浓度1,4-BQ处理细胞24 h,超高速离心法提取细胞培养基中的外泌体,结果发现1,4-BQ能促进外泌体分泌,呈剂量反应关系。进一步应用外泌体抑制剂GW4869抑制外泌体分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抑凋亡蛋白质Bcl-2、凋亡通路关键蛋白质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探讨外泌体分泌对1,4-BQ所致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4-BQ单独处理组的凋亡率、Bcl-2、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而1,4-BQ+GW4869组的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均显著高于1,4-BQ单独处理组(P<0.05),表明抑制外泌体分泌可增加1,4-BQ诱导的细胞凋亡。综上表明,1,4-BQ能促进外泌体分泌,并在1,4-BQ诱导的细胞凋亡中起保护作用。本研究为了解苯的毒性效应和毒性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E6癌蛋白对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外泌体中β-联蛋白(β-catenin)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建立HPV16 E6敲低细胞模型(shE6组),通过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仪、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特征进行检测,发现shE6相对于对照组(NC组),细胞增殖速率减慢、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向S期的过渡阶段,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侵袭能力下降。同时提取细胞上清液中外泌体,利用Western印迹对β-联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1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相对于NC组,shE6组细胞内β-联蛋白表达量减少,但外泌体中β-联蛋白量增加,紧密连接蛋白-1在细胞内和外泌体中均增加。上述结果提示,HPV16 E6促进细胞恶性表型可能与E6蛋白能够抑制β-联蛋白以外泌体形式释放,从而增加其在细胞内的积累,以及抑制紧密连接蛋白-1在细胞内和外泌体中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正常培养和氧糖剥夺再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差异微小RNA(microRNA,miRNA)。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正常组和OGD/R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的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到提取的外泌体呈典型囊泡状,包膜完整,含有低电子密度的物质;纳米颗粒追踪技术(NTA)检测到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大小为100.5±31.1 nm,占比为 96.8%;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提取物中有外泌体标志性蛋白肿瘤易感蛋白(tumour-susceptibility protein, TSG101)、热休克蛋白60 (heat shock proteins 60, Hsp60)、ALG-2相互作用蛋白X(ALG-2-interacting protein X, ALIX)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OGD/R组共有41个miRNA发生显著改变,其中20个miRNA显著升高,21个miRNA显著降低(P<0.05)。基因本体功能(GO)分析显示,差异靶基因主要参与蛋白质糖基化、脂质代谢过程、磷酸化作用、高尔基体、内质网、内吞体、细胞质囊泡和细胞突起等生物学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靶基因主要与丁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脂肪酸降解、线粒体自噬和P53信号通路等代谢途径和信号通路有关。通过对正常组和OGD/R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NA测序并进一步施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为后续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对氧糖剥夺再灌注神经元发挥的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是指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中的直径约50~130 nm的纳米级的膜性囊泡。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作为一类新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许多疾病中均具有治疗作用,且其内在机制与其旁分泌的外泌体密切相关,但OM-MSCs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OM-MSCs培养液中的外泌体,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进行细胞鉴定后,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形态、颗粒大小和表面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增殖实验,Western印迹和划痕实验,分析其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电镜、Western 印迹和纳米粒径分析的结果显示:OM-MSCs来源外泌体形态多为圆形,直径约为40~150 nm;表达外泌体标记物CD63,CD81;CCK-8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OM-MSCs源外泌体可提高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其增殖促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Western 印迹检测结果显示:相比空白对照组,OM-MSCs源外泌体可显著提高内皮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质水平表达(P<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OM-MSCs源外泌体可增强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且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表明:通过超速离心法可以分离纯化获得OM-MSCs源外泌体,且该外泌体具有促进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活化的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心肌梗塞后心脏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超高速离心分离提取溶血磷脂酸作用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将其与心脏成纤维细胞共同孵育48小时,利用Edu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实验及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溶血磷脂酸刺激(LPS)下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分化的影响。选取正常C57雄性小鼠32只,根据其是否结扎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及是否进行心脏原位外泌体注射,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心梗+空白外泌体组及心梗组+LPS刺激外泌体组。手术完成4周后行心脏超声、Masson染色以检测各组实验小鼠心功能状态及心脏纤维化程度。结果:在细胞实验中,LPS刺激的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显著增加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分化能力;在动物实验中,相对于正常组、假手术组及心梗+空白-外泌体组,心梗+LPS-外泌体组小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收缩率显著下降,左心室舒张末及收缩末内径显著增加。Masson染色检测提示心肌梗塞+LPS-外泌体组小鼠心脏纤维化程度显著高于其余三组。结论:活化的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显著加速心梗后心脏重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从大容量细胞灌流液中提取外泌体的方法,并进行外泌体的鉴定。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是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杂交成的永生化细胞株,因其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广泛用于内皮细胞相关研究。本研究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培养,利用Flexcell STR-4000平行板流室系统对EA.HY926施以振荡剪切应力。收集流体剪切应力处理后的细胞灌流液,去除细胞碎片后冻成干粉,脱盐、提取纯化外泌体。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检测外泌体大小、PKH26染色检测外泌体膜性结构、BCA蛋白定量法检测外泌体的蛋白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特异性蛋白CD9和CD81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检测内皮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该方法提取的外泌体,大小均一,结构完整,呈典型囊泡样结构;粒径集中在30~150 nm,多数粒径为97.63 nm;表达外泌体特异性蛋白CD9和CD81;PKH26染色阳性,并可被细胞摄取;EA.HY926分泌的外泌体表达内皮细胞相关的CD31、vWF等mRNA,以及miR-126、miR-21、miR-155等microRNA分子。结论: 本方法能够有效从大容量细胞灌流液中提取到结构完整的、高浓度、高质量的外泌体,为开展以流体力学干预细胞为基础的外泌体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表达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 3-dioxy genase, IDO)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 mal stem cells, BMSCs))分泌外泌体(exosome, ES)的免疫抑制调节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IDO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泌的外泌体做为实验组,将空载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做为对照组,将实验组及对照组分泌的外泌体分别与树突状细胞(DC细胞)、T细胞体外共培养48h后采用流式细胞检测DC细胞表面免疫调节分子表达及T细胞亚群分子标志物表达,同时采用RT-PCR检测DC细胞中IDO表达量。结果过表达IDO的BMSCs分泌的外泌体与DC细胞共培养使DC细胞CD40、CD86、CD80、MHCII、CD45RA+CD45RB、OX62等免疫促进分子表达率降低,而CD274表达率升高,同时DC细胞中IDO表达量增多;而过表达IDO的BMSCs分泌的外泌体与T细胞共培养组使T细胞亚群中的Treg细胞数量增加,CD4阳性T细胞变化无规律性,但CD8阳性T细胞减少。结论过表达IDO-BMSCs分泌的外泌体可通过抑制DC活性和上调Treg细胞数量,产生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PM2.5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分泌IL-8的影响。方法:BEAS-2B细胞传代培养,分别加入丹皮酚(15μmol/L、30μmol/L)预处理1 h,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M2.5悬液(25μg/m L、50μg/m L、100μg/m L)对BEAS-2B细胞分泌IL-8蛋白的影响。结果:随着PM2.5悬液浓度的升高,BEAS-2B细胞上清液中IL-8水平逐渐增高;丹皮酚干预后能够显著降低BEAS-2B细胞上清液中IL-8水平(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丹皮酚具有抑制PM2.5诱导的BEAS-2B细胞分泌IL-8蛋白表达的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TOPO TA克隆技术构建及鉴定人CC10基因表达载体,并在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初步探讨CC10在呼吸道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提取人下鼻甲组织的总RNA,逆转录反应生成c DNA,再用PCR方法扩增出含人CC10编码区全长的DNA片段,将PCR产物直接连接到pc DNA3.1/V5-His TOPO TA载体中,转化至大肠杆菌后经筛选鉴定出CC10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CC10质粒转染到BEAS-2B,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C10蛋白的表达。随后用促炎细胞因子IL-1β刺激转染空质粒和CC10质粒的BEAS-2B细胞,用实时定量RT-PCR和ELISA检测炎性趋化因子RANTES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目的基因与TOPO TA载体在室温下5 min的连接反应效率91.7%,用酶切法鉴定质粒并测序,人CC10基因成功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 DNA3.1中,CC10蛋白在BEAS-2B细胞中无表达,但在体外转染CC10质粒后CC10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转染CC10质粒的BEAS-2B细胞可抑制IL-1β诱导的RANTES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利用TOPO TA克隆技术可高效、快速的构建人CC10基因表达载体,并能够在BEAS-2B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CC10蛋白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可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细胞上清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HSC)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超高速离心结合过滤法提取和纯化CRC细胞上清外泌体,然后以透射电电子显微镜(TE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NTA)和蛋白免疫印迹(WB)实验鉴定所提取的外泌体的形态、大小、粒径分布,以及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HSP90和TSG101。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荧光标记的外泌体被HSC细胞摄取的情况。以WB实验验证CRC细胞上清外泌体处理后的HSC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TEM显示结直肠癌细胞外泌体呈"茶托样"杯型或类圆形囊泡样结构;NTA分析发现结直肠癌细胞外泌体直径峰值和大小分布范围分别为57 nm和30-150 nm;WB显示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HSP90和TSG101均为阳性。LSCM观察发现Di O标记的外泌体(绿色),能够被Dil标记的HSC(红色)摄取。CRC细胞上清外泌体处理后的HSC中FAP和α-SM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HSC与CRC细胞上清外泌体共孵育后能够被激活成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透射电镜观察、Western blot、质谱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技术检测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DF-1细胞的情况、感染细胞分泌外泌体(exosome)的形态大小、标志蛋白质水平以及REV对外泌体蛋白质组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接毒成功的DF-1细胞胞质中有明显的绿色荧光出现。提取的外泌体呈杯状,平均直径大小在50~100 nm,表达标志蛋白质Hsp70和Tsg101。与正常未感染细胞相比,REV感染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共存在58种表达水平差异的蛋白质。其中上调的46种,包括REV的env蛋白gp90和gag-pol在内的4种蛋白质,下降的12种。这些外泌体同时具有明显的促进脾细胞分泌IL-10的作用;对CD4+T和CD8+T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性。REV感染改变了外泌体的蛋白质组成,尤其是携带了REV的重要成分,该成分与引起的外泌体抑制性免疫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研究胶质瘤来源外泌体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胶质瘤干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使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原代胶质母细胞瘤来源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电位仪和Western blotting对外泌体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泌体中HMGB1的表达量;通过qRT-PCR、Western blotting、克隆球计数检测外泌体对胶质瘤干细胞形成的影响;siRNA敲低HMGB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qRT-PCR、Western blotting、克隆球计数检测外泌体中HMGB1对胶质瘤干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原代胶质瘤细胞可以分泌外泌体到肿瘤微环境并且外泌体中存在HMGB1;原代胶质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上调邻近胶质瘤细胞干性相关分子CD133、OCT4、NANOG、SOX2的表达并促进干细胞克隆球的形成;通过siRNA敲低原代胶质瘤细胞HMGB1的表达后,外泌体中HMGB1的含量降低并且外泌体促进胶质瘤干细胞形成的作用减弱。结论:胶质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通过HMGB1促进胶质瘤干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结构,不仅介导正常生理过程的调节(如细胞间的交流),还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多种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已经发现,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内含有的蛋白或miRNA等分子的作用不同,可以作为肿瘤患者预后的标志物,但详细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窖蛋白-1作为胞膜窖的标志性蛋白,可作为肿瘤调控因子行使多种细胞功能。近年来发现,多种肿瘤的外泌体有窖蛋白-1的表达,且窖蛋白-1作为重要的功能蛋白调控外泌体的内化过程。我们简要综述了肿瘤细胞外泌体与窖蛋白-1之间的联系,以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貌;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的标志蛋白;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检测外泌体水合粒径;通过CCK-8法检测外泌体对HUVECs增殖的作用;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外泌体对HUVECs迁移的影响;通过血管生成实验评估外泌体诱导HUVECs生成血管的能力。[结果]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平均水合粒径约为151.9±12.3 nm,含有外泌体的标志蛋白CD63、TSG101。外泌体浓度为30μg/mL时,共孵育48 h后,EXO组HUVECs的增殖率高于NC组14%;划痕实验中NC组的平均迁移率约为0.45±0.05,EXO组约为0.63±0.05,EXO组的迁移率显著高于NC组约为0.18±0.07,而Transwel中48 h时NC组的单位面积平均转移细胞数约为167±24,EXO组约为728±49。4 h的成血管实验显示外泌体组管的NC组平均结点数约为495±52,EXO组约为658±76;NC组单位图像平均分支...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至胞外的囊泡,生物发生主要涉及细胞质膜的两次内陷、多囊泡体的形成以及外泌体的释放。外泌体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含物,包括一些标志性膜蛋白、可溶蛋白、各类RNA分子和DNA片段等。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和接受外泌体来实现细胞间的信号交流,外泌体通过膜上携带的配体分子与其他细胞质膜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激活细胞的信号转导或与受体细胞质膜发生融合释放内容物进入胞质来发挥调节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及各类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神经外泌体可以介导布线式的突触信号传递,但主要还是以容积传递的方式发挥类似神经调质的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外泌体的生物发生过程及部分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就神经外泌体在发生、内容物分选和受控释放三个方面的特性与突触囊泡进行比较,总结了神经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抑郁症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外泌体在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