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F-1管形消化道吻合器是专为消化道多种吻合术,如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直肠等吻合而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手术器械。本吻合器的研制成功,简化了吻合手术,尤其对显露和操作困难的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术,低位结肠、直肠对端吻合术等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2.
手掌分区与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研究手掌血管、神经损伤修复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手掌借5条横平行线和4条纵平行线分为20区,解剖并观察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在手掌的分布及其伴行关系。结果:第一、二指掌侧神经起始处位于7区外上象限,第三指掌侧总神经、小指尺掌侧神经起始处位于4区内下象限。第一、二、三指掌侧总动脉起始处位于7、8区近C线处。小指尺掌侧动脉起始处位于8区内下象限。第一、二指掌侧总神经在7区被掌浅弓骑跨,分弓上、下两段。弓上、下段,分别在13、14区D线处发出指掌侧固有神经。小指尺掌侧神经、第三指掌侧总神经起始处位于同名动脉的近侧,其行程在9、15、20区位于同名动脉的尺侧。第一、二指掌侧总动脉分别在18、19区距E线0.8-1.0cm处发出相应的指掌侧固有动脉。第一、二、三指掌侧总神经及其发出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与同名的指掌侧总动脉的伴行关系有四型:H1、H2、O、V型。结论:指掌侧总神经与指掌侧总动脉在手掌的一定区域内有按规律分布的特点,有助于手掌损伤离断手术修复过程中指掌侧总神经与指掌侧总动脉的寻找和吻合,以及手掌神经阻滞麻醉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3.
“侧5”是“耐高温型侧耳5号”的简称,它弥补了中低型侧耳夏季不宜栽培的欠缺,解决了夏季吃鲜菇难的问题。我校“植物兴趣小组”自1983年开始搞“侧5”菌砖栽培的小面积试验。实践证明,我们的这种做法确实能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现将我们在试验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点整理如下: (一)季节选择春末至夏末均可。温度在15—32℃,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30日,在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采集到5只侧条跳树蛙(Chirixalus vittatus),为广东省两栖动物新纪录.通过对侧条跳树蛙分布区域分析,认为十万大山至云开大山之间的山区是侧条跳树蛙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分布区,侧条跳树蛙的现代分布属中印半岛-中国南部热湿型.  相似文献   

5.
在猫和家兔大脑半球一侧视区17/18交界处施加γ—氨基丁酸(GABA)、荷包牡丹碱和L—谷氨酸钠,以及用氯化钾和冷冻阻遏的方法,记录对侧和同侧皮层相应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变化。讨论了GABA、荷包牡丹碱和L—谷氨酸钠对猫和兔的对侧和同侧PVEP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猫和家兔大脑半球一侧视区17/18交界处施加γ—氨基丁酸(GABA)、荷包牡丹碱和L—谷氨酸钠,以及用氯化钾和冷冻阻遏的方法,记录对侧和同侧皮层相应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变化。讨论了GABA、荷包牡丹碱和L—谷氨酸钠对猫和兔的对侧和同侧PVEP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上海手术器械厂研制的两套新型心血管手术器械(SSX—4型婴幼儿心脏血管手术器械和SSX—5型成人心脏血管手术器械)于1988年5月30日至6月1日在宁通过专家鉴定。 SSX—4型婴幼儿心血管手术器械由15个品种,25种规格共36件组成;SSX—5型成人心血管手术器械由18个品种,29种规格共39件组成。这两套心血管手术器械经沪、京、宁、沈等四城市14个医院的心胸外科临床应用250例手术表明,器械选材精良,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拇指掌侧动脉起源、走行及其共干情况,探讨其分型特征。方法:72例手部血管标本,其中实体标本46例(左27例,右19例),铸型标本26例(左12例,右14例),观察拇指掌侧动脉即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和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其共干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拇指掌侧动脉即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与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共干情况,将其分为2型,分别是Ⅰ共干型(32例,44.44%),Ⅱ不共干型(40例,55.56%)。根据拇指掌侧动脉的血供来源,Ⅰ共干型又分为3个亚型,分别为:a.共干-掌浅弓型(3例,4.17%),b.共干-掌深弓型(26例,36.11%),c.共干-桡动脉掌浅支型(3例,4.17%);Ⅱ不共干型又分为2个亚型,分别为:a不共干-掌浅弓、掌深弓型(27例,37.50%),b不共干-第一掌背动脉、掌浅弓型(13例,18.06%)。结论:根据拇指掌侧动脉即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与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共干情况及其动脉来源将其分为2型5个亚型。对拇指掌侧动脉进行分型可以充分了解拇指掌侧动脉的起源及走行变异,丰富解剖学资料,为临床拇指再植再造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黑斑侧褶蛙消化道重量及长度的性别和季节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道是联系脊椎动物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之间关系的纽带,其重量和长度对外界环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弹性(flexibility)。以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山东聊城地区2012年夏季(16只,8♀/8♂)、秋季(19只,9♀/10♂)及翌年春季(17只,8♀/9♂)其体重、体长、胴体湿重和干重系数、总消化道及各段(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的湿重、干重和长度系数的性别和季节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对有性别差异的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了雌、雄蛙的季节差异。结果显示,1)雌蛙的体重、体长均高于雄蛙,都在秋季最高,春季或夏季最低;雄蛙的胴体湿重系数高于雌蛙,夏季高于秋季;胴体干重系数既无性别差异,也无季节差异。2)除食道湿重系数无性别差异外,雌蛙总消化道及各段的湿重系数均高于雄蛙;除胃湿重系数无季节差异外,春季或秋季的总消化道及各段的湿重系数都高于夏季;雌蛙的总消化道干重和胃干重系数高于雄蛙,食道、小肠和大肠的干重系数无性别差异,所有的干重系数均无季节性差异。3)除雌蛙的大肠长系数高于雄蛙外,总消化道及各段的长度系数均无性别差异,春季和秋季的总消化道长、食道长及胃长系数均高于夏季,小肠长和大肠长系数均无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季节更替,黑斑侧褶蛙消化道各段的重量和长度表现出一定的弹性特征,这与各器官的功能及其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0.
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SCRs)是细胞表面的一类跨膜糖蛋白,参与识别多种病原体。中红侧沟茧蜂Micropilits mediator有13个清道夫受体基因,为探究其功能,本文通过系统进化分析,确定与其他物种进化关系,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检测中红侧沟茧蜂不同发育时期SCRs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选取表达水平较高的A型清道夫受体MmSCRA-1基因进行RNA干扰。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蛹期3日龄注射dsRNA后,dsSCRA-1注射组羽化率显著低于dsGFP注射组(P 0. 05),蛹期3. 5日龄注射dsRNA后,两组羽化率都升高,但dsSCRA-1注射组羽化率仍显著低于dsGFP注射组(P 0. 05)。干扰中红侧沟茧蜂MmSCRA-1基因后,其羽化率降低,说明MmSCRA-1基因在中红侧沟茧蜂蛹期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侧金盏花双受精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王蕾  杨雪  王阿香  何淼 《植物学报》2017,52(4):480-486
应用荧光显微镜和常规石蜡切片观察侧金盏花(Adonis amurensis)花粉管生长和受精作用的全过程。结果表明,侧金盏花为湿型柱头,授粉后1–2小时,花粉粒与柱头识别;授粉后2–4小时,花粉粒萌发;授粉后4–6小时,花粉管进入柱头。侧金盏花的受精模式为珠孔受精,授粉后10小时,精子被释放;授粉后30小时,精核与卵核融合;授粉后7天合子形成;授粉后15天合子进入分裂期,合子休眠期为8天。2个极核在受精前不融合,授粉后14–16小时,精核与1个极核融合;授粉后20–22小时,受精极核与另1个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双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型。通过实验确定了侧金盏花受精过程的雌雄性细胞融合形态变化与相应经历的时间及其合子休眠期。研究结果丰富了侧金盏花胚胎学资料,对其今后的育种及转基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上海南洋医学放射免疫检测中心与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技术服务部联合组织的YZ-602型稀释器应用技术交流会于1987年1月20日在上海卢湾区中心医院召开,与会者来自本市各医学院校、市、区医院共64名。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新产品YZ—602型稀释器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作了介绍,南洋医学放射免疫检测中心许叔祥医师和华山医院顾秀宝医师,分别作了YZ—602型稀释器在放射免疫、生化分析及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并进行  相似文献   

13.
植物寄生线虫体形较小,长度一般不超过1—2毫米,宽度约为0.03—0.05毫米。线虫体外皆具有一层非细胞结构的弹性角质膜,其上常有纵纹和环纹,以及其他形状的花纹。在线虫两侧常有数条由虫体前端直达后端的纵纹组成的侧带(Lateral field)。这些角质膜上的花纹  相似文献   

14.
由上海医用光学仪器厂研制的国家医药管理局科研试制项目——CH—1型纤维胆道镜,日前通过由上海市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CHS—1型纤维胆道镜成像清晰,操作性能良好,能进行检查、活检采样、取石、送液、  相似文献   

15.
黑侧沟姬蜂的生物学及种群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侧沟姬蜂(Casinaria nigripes Gravenhorst)是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otus Walker)的主要寄生天敌,它主要寄生1—4龄松毛虫幼虫,其最高寄生率达66.64%。 黑侧沟姬蜂的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0±0.6℃,有效积温446.9日度,在湖南浏阳县每年发生6—7代,以幼虫在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幼虫老熟时钻出寄主,爬至松针或松枝上结茧化蛹。在不同的生境中,该蜂对松毛虫的寄生率有明显差异,以在松阔混交林中寄生率最高,对各代松毛虫的年平均寄生率可达36.58%,而在植被稀少的疏残松林中寄生率最低,仅11.66%。其寄生率还随寄主世代不同而异,一般以对第3代松毛虫的寄生率最高,第1代次之,第2代最低。该蜂种群数量逐年波动与全年霜冻日数成负相关,与当年7、8月份降雨量和10月份平均气温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2009年4月,利用分时段采样法对广州暨南大学明湖内食蚊鱼在秋季(11月)、冬季(12—2月)、春季(3—4月)3个季节的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其与湖内浮游动物群体数量动态、光照和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食蚊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对枝角类和桡足类有较强的选择性;明湖日平均水温与浮游动物日平均丰度在3个季节间有显著差异,而食蚊鱼消化道饱满指数的差异不显著;食蚊鱼消化道饱满指数在这3个季节的变化与浮游动物丰度、水温、光照在这3个季节的变化无明显的相关;无论哪个季节,食蚊鱼在白天时段(10:00—18:00)的消化道饱满指数均高于夜间(22:00—6:00),表现出白天高峰型的摄食节律;光照是影响食蚊鱼昼夜摄食节律的主要因素,而水温、浮游动物丰度的昼夜变化与食蚊鱼的昼夜摄食节律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仁  李昊 《人类学学报》1999,18(4):320-321
蝶窦的感染、肿瘤都会危及垂体,波及视神经孔和眶上裂引起眶尖综合征,以及球后神经炎(黄选兆1993)。蝶窦壁及其侧面积也势必在X片上出现改变。蝶窦面积有多大,目前报道甚少。为了临床医学、人类学、法医学的应用,为积累国人资料,健全国人正常值,我们用放射测量和电子计算机对正常成人蝶窦侧面积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推算国人正常蝶窦侧面积的多元回归方程式。1 资料和方法按照常规X线拍片要求和X线测量方法(吴恩惠1987),对18—76岁102例(男67,女35)正常人颅五官侧位片进行了蝶窦前后径、高径和侧面积的测量。1)前后径,为蝶窦前后壁的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银鲳(Pampus argenteus)消化道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及食性的相关性, 采用解剖、石蜡切片、AB-PAS染色及酶活性检测技术对银鲳消化道的形态、组织结构、黏液细胞分布及消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银鲳的消化道由口咽腔(舌)、食道侧囊、食道、胃及肠构成, 胃肠交界处有很多幽门盲囊。食道侧囊呈椭球形, 食道粗短, 胃呈U型, 肠有多个盘曲, 肠指数为2.03。舌上皮内有少量味蕾及较多黏液细胞。食道侧囊、食道、胃及肠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组成。食道侧囊内皱襞较发达, 被覆复层扁平上皮, 内含较多黏液细胞, 且以Ⅳ型为主, 皱襞顶端及侧面有内含角质刺的次级突起; 黏膜下层及肌层中有固定皱襞的骨质脚根; 侧囊内胃蛋白酶活性较高。食道内皱襞较高, 被覆复层扁平上皮, 内含较多黏液细胞, 且以Ⅳ型为主。胃内皱襞发达, 被覆单层柱状上皮, 未见黏液细胞分布; 胃腺发达, 胃内蛋白酶活性较高。肠道内褶襞多, 高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黏液细胞密度前、中肠较高, 后肠较低, 且均以Ⅰ型为主; 肠道内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幽门盲囊组织结构与肠相似。银鲳的消化道结构特点、黏液细胞分布及消化酶活性与其功能及偏肉食的杂食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新疆维吾尔族手掌侧投影面积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WT-2型数字图像处理仪测定了123名维吾尔族青年手的掌侧投影面积。各指掌侧投影面积的平均值,以中指最大(15.32平方厘米),食指(13.72平方厘米)及环指(13.16平方厘米)次之,拇指再次(12.11平方厘米),小指最小(9.36平方厘米)。全手掌侧投影总面积平均156.97平方厘米。指掌侧投影总面积平均63.67平方厘米,占全手掌侧投影总面积的40.67%。手掌投影面积平均93.30平方厘米,占全手掌侧投影总面积的59.33%。按照Stevenson(1937)公式,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出体表面积的估计值,进而求得全手掌侧投影面积占身体表面积的1.008%。经计算机处理,求得手长、手宽、身高、体重与手面积的相关系数,并建立了由手长和手宽推算手掌侧投影面积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中红侧沟茧蜂对烟草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董文霞  胡保文  张钟宁  韩宝瑜 《生态学报》2004,24(10):2252-2256
中红侧沟茧峰 Microplitis mediator是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的主要内寄生蜂 ,是优良的蜂种 ,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迄今 ,有关中红侧沟茧蜂的化学生态的研究甚少。利用触角电位技术 ,测定了中红侧沟茧蜂对烟草叶片粗提物和烟草中 10种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反应 ,并测定了中红侧沟茧蜂的触角电位反应随日龄的变化。以嗅觉仪测定了中红侧沟茧蜂对烟草粗提物、烟草中 4种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利用烟草释放的气味向烟草定向 ,进而找到其寄主——棉铃虫 ,也佐证了烟草同样是棉铃虫的重要寄主植物的论点。雌蜂对脂肪族化合物反应最强 ,对芳香族化合物和糠醛 (杂环化合物 )的反应居中 ,对萜类化合物反应较弱或者不反应。表明烟草挥发性物质在中红侧沟茧蜂寻找寄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挥发物各组分的作用存在着差异。雌性中红侧沟茧蜂对顺 - 3-己烯醇的触角电位反应随日龄的增加而变化。 1日龄的雌蜂的反应较弱 ,2日龄、3日龄的雌蜂反应较强 ,4日龄、5日龄的雌蜂的反应又减弱。这与该蜂产卵习性相符 :羽化当天的雌蜂产卵较少 ,羽化 2~ 3d之后的雌蜂产卵量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