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胶囊、干扰素α-2b栓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R-HPV)的疗效。方法选取84例就诊的CIN伴HR-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于月经后5~7d行LEEP术,观察组于LEEP术后3d予以乳杆菌活菌胶囊[阴道放置,每次1粒(0.25g),每晚1次]联合干扰素α-2b栓[阴道内放置,每晚1枚(10万IU),隔日1次]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用的干扰素α-2b栓治疗,两组连用3个月经周期。两组术后观察其阴道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流液时间及并发症,术后6个月比较CIN治疗效果及HRHPV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及阴道流液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出现并发症2例和8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09,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CIN病变治愈率高于对照组,CIN病变持续或残存率低于对照组(χ~2=3.98,P0.05),HR-HPV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3,P0.05)。结论乳杆菌活菌胶囊、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术治疗CIN伴HR-HPV感染可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流液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可提高CIN病变治愈率,更有效清除HR-HPV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疗效.方法 15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治疗组79例.治疗组患者在LEEP术后于阴道内放置保妇康栓,对照组未放置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宫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CIN消退及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官颈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消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CIN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疗效满意,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而液基细胞学检查阴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8例)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观察组(52例)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HPV转阴率及阴道微生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69%)高于对照组(6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7,P=0.026)。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阴道菌群密集度及多样性显著低于治疗前,其微生物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乳杆菌定植率高于对照组,病原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能明显提高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转阴率,其中促进阴道微生态恢复平衡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LEEP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CIN合并HPV感染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LEEP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给予保妇康栓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阴道排液量及时间、宫颈创面愈合时间,并对术后3个月、6个月CIN治疗效果及HPV清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阴道排液量及时间、宫颈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t=13.29、6.61、11.46、6.01、4.78,P0.05),且盆腔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6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宫颈细胞学检查CIN治愈率为86.7%、96.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1.7%、81.7%(χ~2=4.09、6.9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HPV转阴分别为36例、47例,转阴率分别为60.0%、78.3%,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HPV转阴分别21例、28例,转阴率分别为35.0%、46.7%。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HPV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64、12.84,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单一基因型及混合基因型HPV转阴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6,P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LEEP术可显著改善CIN伴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提高CIN治愈率和HPV转阴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阴道乳杆菌胶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而液基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均阴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6例,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观察组74例,予以阴道乳杆菌胶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90 d。比较两组HPV转阴率和阴道微生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对照组为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结论 阴道乳杆菌胶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能明显提高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转阴率,阴道微生态恢复平衡的恢复有助于HR-HPV持续感染的转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择宫颈HPV亚临床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阴道内放置,每晚1枚,隔日1次,10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予以双唑泰栓阴道塞入,每晚1枚,隔日1次,10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X^2=4.11,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不良反应4例和2例,均为阴道瘙痒,症状较轻微,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较肯定,具有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干扰素针肌肉注射协同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高危型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方法选择妇产科门诊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4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结束后3 d予以重组干扰素α-2b栓阴道内放置,1枚/晚,连用10 d,下次月经后开始下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α-干扰素1 000 000U肌内注射,1次/隔天,连用10d,下次月经后开始下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随访半年和1年后HPV的转阴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76.47%)(χ2=4.22,P0.05)。对照组和联合组治疗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4例和10例,症状均较轻微,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P0.05)。治疗后随访半年和1年后,联合组的HPV的转阴率分别为96.88%和90.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和65.38%(χ2=4.98或5.57,P0.05)。结论α-干扰素针肌肉注射协同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安全性较佳,且其中远期临床效果亦较佳,能更有效提高HPV的转阴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膦甲酸钠氯化钠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宫颈HPV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人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治疗组给予人重组干扰素α-2b栓联合膦甲酸钠氯化钠静脉滴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V转阴率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治愈率为6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V转阴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未见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膦甲酸钠氯化钠治疗宫颈HPV感染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在宫颈糜烂患者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后的应用。方法选取宫颈糜烂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8例)和对照组(n=38例)。两组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3-7 d行LEEP术,观察组患者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阴道放置,每晚1粒,连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术后8周复诊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阴道流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χ2=7.54、5.65和8.49,P〈0.05或P〈0.01);术后8周复诊,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74%vs.78.95%,χ2=4.15,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在宫颈糜烂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应用具有明确的效果,能明显减少阴道出血量和出血持续时间,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在宫颈癌前病变LEEP术后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8例研究对象,按照试验组和对照组1∶2的比例随机分配,试验组56例,对照组112例。两组对象的平均年龄、孕次和产次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0.05)。两组对象在LEEP术后第1、2、3月在非经期用阴道内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80万IU每晚一粒,阴道用药,连用10天);试验组在术后第4、5、6月在非经期用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0.25g每晚一粒,阴道用药,连用10天),对照组在术后第4、5、6月不用任何药物,LEEP术后第7月两组研究对象在月经干净后3~7d内复查。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微生态指标的阳性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LEEP术后第7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R-HPV阳性率(19.64%和37.50%),细菌性阴道病(BV)阳性率(0.00%和12.50%),微生态四项指标(pH值4.5、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和白细胞酯酶)全部异常阳性率(0.00%和9.82%)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在宫颈癌前病变LEEP术后,可以应用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改善阴道微环境,减少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促进阴道内微生态平衡,以降低HR-HPV的持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方法在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102例患者采用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作为治疗组;98例患者采用传统冷刀宫颈锥切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了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病理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疗效相当,治疗组手术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出血量少,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法术中出血量较少,优于冷刀宫颈锥切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扰素阴道胶囊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炎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微波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HPV转阴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Th17和Treg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为41例,占91.1%,对照组为7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带量改善率、白带脓性改善率、高危型HPV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白介素23(IL2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7、TNFβ、IL23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reg细胞、Th17细胞水平,Th17/Treg比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滴虫、真菌、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阴道胶囊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轻体内炎症反应,增加HPV转阴率,调节Th17和Treg细胞,对预防宫颈癌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行LEEP(96例)与冷刀锥切术(78例)治疗的CINⅡ-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LE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3.5±2.6 mL)、手术时间(12.8±1.9 min)分别少于或短于冷刀宫颈锥切组(26.4±3.7 mL;24.9±2.5 min)(P0.01),两组患者脱痂期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EEP治疗CINⅡ-Ⅲ级患者较冷刀锥切术治疗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509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CKC治疗的患者318例记为CKC组,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的患者191例记为LEEP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缘阳性率以及复发率,根据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切缘阳性组和切缘阴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IN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CK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LE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LEEP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缘阳性率、复发率均低于LEEP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切缘阳性组的手术方式、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CIN病变分级、有无宫颈上皮腺体受累与切缘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为LEEP、HPV感染呈阳性、CIN病变分级为Ⅲ级、有宫颈上皮腺体受累是CIN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CKC治疗CIN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和复发率,安全可靠。手术方式为LEEP、HPV感染呈阳性、CIN病变分级为Ⅲ级、有宫颈上皮腺体受累是CIN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以上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CIN术后切缘阳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患者的病毒载量及HPV转阴率的影响,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112例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患者自愿选择进入治疗组或观察组,治疗组患者随机分成膦甲酸钠组和干扰素组。最终分组情况为:观察组43例,膦甲酸钠组34例,干扰素组35例。观察组患者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仅随访观察,治疗组患者分别予以膦甲酸钠静脉滴注3.0 g/次,1次/d,连用14 d;重组人干扰素a2b肌肉注射300万U/次,隔日1次,总共10次。于治疗后第1、3、6个月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术(HC-2)对患者进行HPV DNA半定量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病毒载量的变化及HPV转阴率。结果第1、3、6个月治疗组患者HPV病毒载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PV转阴率显著高于观察组;膦甲酸钠组患者HPV病毒载量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干扰素组;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HPV病毒载量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第1、3、6个月,膦甲酸钠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47.06%、61.76%、79.41%,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及干扰素组(P0.01)。在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未发现HPV转阴病例,治疗组转阴率为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膦甲酸钠组患者转阴率为35.29%,干扰素组为25.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27)。结论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患者自然清除率低,建议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膦甲酸钠能降低HPV病毒载量,促进HPV转阴,对持续性高危HPV感染患者有一定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陆珏瑾 《蛇志》2014,(2):176-177
目的探讨LEP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2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86例应用LEEP刀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以及术后2年的预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预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LEP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反应小,见效快,患者预后好,是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二妙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门诊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加味二妙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CD3~+、CD4~+、CD8~+、NK细胞水平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3%,明显高于对照组(74.67%,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67%,P0.05)。结论: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相比,加味二妙颗粒联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疗效及对阴道微生态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94例宫颈HR-HPV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7)。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结束后的疗效、阴道微生态、炎症因子、HPV-DNA病毒载量、HPV-DNA转阴情况,观察两组的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9.36%)高于对照组(6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阴道分泌物pH、Nugent评分则低于对照组,阴道微生态正常或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HPV-DNA病毒载量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HP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颈HR-HPV感染患者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基础上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可促进阴道微生态恢复,有效控制HR-HPV感染,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及宫颈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临床研究资料。方法选择286例连续2年同一型别hr-HPV阳性女性患者为观察组,124例hr-HPV阴性女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阴道乳杆菌、支原体、衣原体、霉菌检出情况及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感染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宫颈分泌物物CD~+_4 T、CD~+_8 T细胞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单一型别感染214例(74.83%),2种及2种以上hr-HPV型别复合感染者72例(25.17%)。观察组患者中检出HPV16型165例(45.21%)、HPV18型36例(9.86%)、HPV31型31例(8.49%)、HPV33型22例(6.03%)、HPV51型12例(3.29%)、HPV52型75例(20.54%)、HPV53型15例(4.11%)、HPV58型9例(2.47%)。观察组患者阴道乳杆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CD~+_4 T细胞水平(%)及CD~+_4/CD~+_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HPV病毒持续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发生改变,导致宫颈微环境稳态被打破,宫颈局部免疫防御能力降低而成为宫颈癌变的主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道镜活检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诊治宫颈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54例宫颈病变患者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后行LEEP术治疗,并做病理组织学诊断,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效果,比较两种方法取材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结果:LEEP术的平均手术时间长约6.76.7± 3.5 min,术中出血量<20 mL.2个月后患者复查,成功率为93.8%(332/354例),经二次手术全部治愈,并发症少.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来看,与LEEP术相比,阴道镜下活检的炎症检出率高,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低,但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阴道镜活检结果,针对性使用LEEP术,密切随访,是诊治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