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与肠道菌群的变化密切相关。乳酸菌等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发挥降脂功能。【目的】研究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 Lc7对高脂血症仓鼠血脂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饲喂高脂饲料构建仓鼠高脂血症模型,灌胃L. coryniformis Lc7菌悬液,干预6周后检测仓鼠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和脂多糖水平,观察肝组织和附睾脂肪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分析盲肠内容物中的肠道菌群。【结果】L. coryniformis Lc7干预显著降低了高脂血症仓鼠血清总胆固醇(P<0.001)、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的水平、升高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P<0.001)、降低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P<0.05)、白细胞介素-6 (P<0.01)和脂多糖(P<0.05)的水平,减轻了高脂饮食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和附睾脂肪组织脂肪堆积,改善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降低了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的比值(P<0.05),升高了颤杆菌克属和拟杆菌属等肠道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螺杆菌属和Negativibacillus的相对丰度,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总胆固醇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L. coryniformis Lc7可改善仓鼠脂质代谢紊乱,调节肠道菌群,缓解高脂血症。提示L. coryniformis Lc7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菌群在维持能量代谢、营养吸收、免疫系统构建以及病原微生物抵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乳杆菌是胃肠道内常见菌,经常作为益生菌用于抗生素导致的相关性腹泻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然而,近年来乳杆菌致病的病例报道屡见不鲜。有研究表明,胃癌患者中乳杆菌的定植数量明显增多。乳杆菌可以通过增加外源性乳酸、N 亚硝基化合物和活性氧的产生以及促进非幽门螺杆菌的致癌致病菌的定植等一系列机制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乳杆菌的益生作用和非益生作用(包括致炎和致癌),探讨其致病机制,以期为临床上乳杆菌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益生乳杆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禹慧明  林勇   《微生物学通报》2002,29(1):53-56
根据对优良益生菌的要求,从健康乳猪肠道中分离筛选到13株乳杆菌,其中嗜酸乳杆菌3株、干酪乳杆菌1株、链状乳杆菌1株、发酵乳杆菌8株。所选菌株能耐受1.0%的牛胆盐,对 pH3.0的酸度有较强的抵抗力,并能抑制常见致病菌,对小白鼠安全无毒,是制备益生素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健康女性阴道中的乳杆菌并鉴定其益生特性,为开发治疗妇科疾病的复方益生菌制剂提供新型菌株。方法 采集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并分离筛选乳杆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乳杆菌分离株,并对其产酸性能、产H2O2能力、抑菌能力、产生物膜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从50名健康女性阴道内共分离出179株乳杆菌,其中卷曲乳杆菌101株、詹氏乳杆菌42株、格氏乳杆菌26株、植物乳杆菌5株、唾液乳杆菌3株以及干酪乳杆菌2株。179株乳杆菌中有146株具有产酸能力,发酵液pH值的最低的5株菌分别为卷曲乳杆菌J3、卷曲乳杆菌J8、詹氏乳杆菌J87,植物乳杆菌J75以及格氏乳杆菌J35,其pH分别为4.20、4.23、4.24、4.26及4.36;产H2O2弱阳性菌株有87株、阳性有37株、强阳性有9株,这9株菌分别为卷曲乳杆菌J3、卷曲乳杆菌J8、卷曲乳杆菌J20、詹氏乳杆菌J87,詹氏乳杆菌J90、詹氏乳杆菌J15、格氏乳杆菌J11、植物乳杆菌J75、植物乳杆菌J69以及植物乳杆菌J40;能拮抗大肠埃希菌的菌株有115株、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有84株、拮抗白假丝酵母的有52株;经统计,对三者同时有拮抗作用且作用最强的只有6株,分别为卷曲乳杆菌J3、卷曲乳杆菌J50、卷曲乳杆菌J62、詹氏乳杆菌J87、詹氏乳杆菌J16和格氏乳杆菌J66;不同乳杆菌产生物膜能力数值范围在1.0~5.4,卷曲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菌(P<0.05)。在全部179株菌中,卷曲乳杆菌J3和詹氏乳杆菌J87既具有强的产酸能力和产过氧化氢能力,又有较强抑菌活性,同时产生物膜能力也最强。结论 卷曲乳杆菌J3和詹氏乳杆菌J87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微生态制剂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来,弯曲广布乳杆菌的健康益处受到广泛关注;基因组分析结合表型实验的方法为益生菌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目的】探索分离自健康人粪便的弯曲广布乳杆菌HFS9基因组特征及益生潜力。【方法】通过泛基因组分析对弯曲广布乳杆菌基因组特征进行描述,基于功能数据库注释并分析HFS9益生相关基因;通过耐酸耐胆盐实验、自聚集、疏水性和细胞黏附实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自由基清除实验及抑菌试验等对HFS9的体外益生特性进行评估;构建小鼠结肠炎模型初步评估HFS9的体内抗炎作用。【结果】弯曲广布乳杆菌具有开放的泛基因组和保守的核心基因组。HFS9基因组大小为1.97 Mb,GC含量为41.86%,蛋白质编码区数目为2 050个;含乳杆菌噬菌体PLE3编码基因及与细胞黏附、酸耐受、胆盐耐受和抗氧化等相关的益生基因。HFS9在酸和胆盐环境中的存活率分别为62.42%和92.92%;自聚集能力和疏水性分别为63.33%和75.00%,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的黏附率为12.97%;对选用的大多数抗生素敏感;对6种常见人体致病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具有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  相似文献   

6.
从实际应用特点出发筛选益生乳杆菌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向东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6):1395-1395
正众所周知,在人的体内和体表生活着大量的各类共生微生物。后者的总数量可达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100倍,编码的基因数量可达人体自身的300多倍,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对保障人体的健康具[1]有重要意义。研发各种益生菌制剂来维持、调整、完善人体,特别是肠道的正常菌群结构,近年来一直[2]是备受关注的热点和前沿。乳杆菌作为公认的益生菌,可有效改善宿主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报告厌氧棒状杆菌活菌制剂的生物学活性毒性低于死菌制剂;抑瘤活性随用量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发酵可赋予茶饮料独特的香气与滋味,且可改变其物质组成,产生益生因子等。目前,针对乳酸菌在不同发酵阶段对茶汤中风味物质形成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从中国传统泡菜中筛选获得的棒状乳杆菌FZU63为发酵菌株,对不同发酵阶段红茶汤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等含量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发酵红茶汤的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棒状乳杆菌FZU63以红茶汤中的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和木糖作为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碳源物质。红茶汤经棒状乳杆菌FZU63发酵作用后,香气成分丰度显著增加,且主要香气组分结构发生改变,发酵红茶汤在花香、坚果香的基础上增添了水果香;此外,部分苦味氨基酸含量下降,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现积累。同时,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棒状乳杆菌FZU63发酵可改善红茶汤的感官品质,且在发酵48h后达到较优。本文系统分析了经棒状乳杆菌发酵不同阶段对红茶汤风味的影响,可为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品质控制与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罗伊乳杆菌LE16的益生特性。方法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评价罗伊乳杆菌LE16的益生特性。结果该菌株对p H 2.5的强酸和0.3%高胆盐环境均有良好的耐受性。对引起肠道感染的几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尤其对枯草芽胞杆菌、伤寒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蜡样芽胞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肠道菌群正常和失调的小鼠均具有调节功能。结论罗伊乳杆菌LE16具有良好的益生性能,可作为益生菌菌株开发应用于食品和保健食品中。  相似文献   

10.
厌氧棒状杆菌和双歧杆菌分别制成死菌苗,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观察两菌对小鼠腹水瘤的抗瘤效果。结果显示,两种菌苗均有显著的抗瘤活性,而厌氧棒状杆菌抗瘤作用更强于双歧杆菌,特别在延长观察期尤为显著。应用两菌苗后,脾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Overwintering population of Cercopagis is represented by resting eggs which hatch generally in May. Although representatives of the first parthenogenetic generation (the spring form individuals) differ morphologically from individuals of the subsequent generations (the summer form individuals) and could be keyed to a separate species – Cercopagis (Apagis) ossiani – our analysis confirm that there is only one Cercopagis species in the Gulf of Riga: Cercopagis pengoi. Notable seasonal dynamics was observed for the gamogenetic mode of reproduction, being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total population density. Gamogenetic females develop since the end of June and reach the maximum absolute abundance in July whereas their proportion is generally the highest in fall. The gamogenetic absolute fecundity drops to the lowest level late July but increased afterwards until the late August. One resting egg was, an average, found in 45.4%, two in 53.4% and three in 1.2% of females. Parthenogenetic fecund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y–June compared to other months studied. Brood pouch of parthenogenetic females was found to contain 11.6 ± 1.0 and 10.2 ± 0.3 embryos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form individuals, respectively. Variation in the two modes of reproduction and fecundity is probably solely not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but also by food availability and population density.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分离自东乡野生稻叶组织的高产吲哚乙酸菌株KlspL18进行分类学鉴定。【方法】采用菌株形态、生理生化指标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以及全基因组测序等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多相分类鉴定,并采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其产吲哚乙酸的产量。【结果】菌株KlspL18为革兰氏阳性、不形成孢子的棒杆状,接触酶实验阳性,其温度、NaCl浓度和pH值生长范围分别为15–40℃ (最适为28℃)、1%–10%(最适为1%)及6.0–11.0 (最适为7.0),能利用多种糖和有机酸作为碳源。菌株细胞壁氨基酸主要为鸟氨酸,细胞壁多糖为半乳糖和甘露糖,极性脂类为二磷脂酰甘油、磷脂酰甘油和2种未鉴定的糖脂,细胞脂肪酸主要为anteiso-C15:0 (30.33%)、anteiso-C17:0 (31.53%)和iso-C16:0 (14.32%),萘醌类主要为MK-10和MK-11。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Microbacterium proteolyticum RZ36T相似度为97.64%;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其G+C含量70.2%,与近缘标准菌株核苷酸同源性(A...  相似文献   

13.
林俨  刘玉军  汪婷  陈名君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2):4555-4563
【背景】粉棒束孢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全球广泛分布且寄主多样。然而,棒束孢属许多种形态学特征相似,仅根据经典形态学鉴定容易出现错乱现象。长期以来依据形态特征鉴定为粉棒束孢的菌株,其准确的分类地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最近,该属起源被确定是多系发生的。【目的】明确粉棒束孢的分类沿革并探究先前被鉴定为粉棒束孢菌株的准确分类地位。【方法】选取6株先前被鉴定为粉棒束孢的菌株,对其进行经典形态观察,并扩增5个基因位点(nrSSU、nrLSU、TEF、RPB1和RPB2)的基因序列,进行多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验研究,明确了粉棒束孢分类研究的历史沿革;供试的6株不同来源的菌株与粉棒束孢模式种亲缘关系较远,而与新成立的组合种Samsoniella hepiali完全一致。【结论】利用经典形态学特征和构建5个基因系统发育树,重新修订6株类棒束孢菌株的正确分类地位为Samsoniella hepiali。为该类昆虫病原真菌正确分类提供合理的方法,也为开发和利用该类菌株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刘胡林  徐兴然  凌开建  邹祥 《微生物学报》2022,62(11):4141-4154
【目的】分离筛选人阴道环境中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杆菌,探索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的益生菌疗法。【方法】利用含1%碳酸钙的de Man,Rogosa and Sharpe (MRS)培养基从无症状育龄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乳酸杆菌,采用共培养方法评价其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抑制作用,通过对乳酸杆菌的耐酸性能、体外聚集特性和黏附能力测试考察其益生特性,并进行乳酸杆菌株功能化组合。通过构建小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模型,初步探索乳酸杆菌株组合对C. albicans的抑制作用。【结果】从53个样品中分离得到19株乳酸杆菌,筛选获得4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 ZH08、L. fermentumZH09、L. fermentum ZH11和L. crispatus ZH17)具有较强抑制C. albicans生长的能力。4株乳酸杆菌均能耐受低pH环境,能快速降低培养液pH。其中2株L. fermentum具有更强的抑制活性,能在24 h内快速抑制C. albicans生长,抑制率可达到95%以上;另2株L. crispatus具有更强的聚集特性和...  相似文献   

15.
16.
该研究以中国产芸香科广义吴茱萸属18种3变种为材料,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叶结构特征。结果发现:(1)吴茱萸属叶脉为羽状脉。(2)二级脉有花环状弓形脉和简单弓形脉两种类型,极少数存在内二级脉,间二级脉存在或缺失。(3)三级脉不规则网状或极少数弱贯穿,边缘三级脉环状。(4)四级脉不规则网状或自由分支。(5)五级脉不规则网状或自由分支,脉间区发育差或中等,游离端小脉末端简单或管状异形,边缘末级脉大多数不完整,极少数环状。(6)基于重要的外部形态学特征和叶结构特征观察结果,编制了广义吴茱萸属植物的分组检索表。研究表明,吴茱萸属这些类群的二级脉与更高级脉序形成的结构极为稳定,同时又存在种间差异,故广义吴茱萸属植物叶结构特征可以为更准确地鉴定一些疑难种和混淆种提供佐证,具有重要的系统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促进胃肠道健康的机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体胃肠道内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影响着宿主的健康.益生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对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和促进营养物质的代谢吸收等具有重要作用;对肠道菌群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肠胃炎、腹泻、便秘、肠绞痛、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肠道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本文对益生菌与胃肠道健康的影响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在形态和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金黄衣属地衣进行了分类订正。将《中国地衣综览》中微孢衣属的3个种——黄微孢衣、枝瓣微孢衣和戈壁微孢衣正式归入金黄衣属,并分别命名为多孢金黄衣、枝瓣金黄衣和戈壁金黄衣(新拟),并增补散瓣金黄衣(新拟)。至此,中国金黄衣属包括了4个种。该文详细记述了每个种的表型特征和地理分布,并提供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背景】昆虫是生物种类最多的类群,是地球上尚未被充分开发与利用的巨大生物资源,昆虫来源真菌能产生结构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目的】以金环胡蜂虫草来源短密青霉属(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 VMFST24为研究对象,分离鉴定其次级代谢产物并进行抗炎活性测试。【方法】首先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对P. brevicompactum VMFST24的水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抗炎活性检测。再以活性为导向,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P. brevicompactum VMFST24乙酸乙酯萃取的中等极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测试;最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技术对小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通过抗炎活性检测发现P. brevicompactum VMFST24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好活性,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共鉴定5个化合物:mycophenolic methyl ester (1)、α-acetylorcinol (2)、3-methoxy-6,8-dihydroxy-3-methyl-3,4-dihydroisocoumarin (3)、3,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4)和苔色酸(5),其中化合物24具有抗炎活性;通过GC-MS技术对P. brevicompactum VMFST24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小极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其富含大量的脂肪酸及其酯和酚类成分。【结论】金环胡蜂虫草来源真菌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具有产生抗炎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能力,本研究为胡蜂虫草真菌活性天然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