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叉孢苏铁茎的解剖结构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叉孢苏铁茎具有发达的皮层,皮层及髓中具有黏液道,有外韧型和周韧型的维管束分布在皮层中,但主要以外韧型为主,在同一切面上能看到横、纵、斜3种不同走向的维管束,所有皮层维官束韧皮部组成成份比较单一。维管组织区由多个生长环组成,每个生长环都具有木质部、维管形成层和韧皮部组成,各生长环韧皮部所占比例均大于木质部,在具4生长环的下部茎的维管组织中,环与环之间间隔2~10层不等的薄壁细胞。从纵向变化上看,从上至下,维管组织区的厚度及生长环数逐渐递增,在同一组织中,含晶及含单宁物质的异细胞呈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2.
彭励  李亭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2429-2437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乌拉尔甘草根和根状茎的结构及其发育进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乌拉尔甘草根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由3层原始细胞组成,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细胞的特征;初生分生组织由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组成;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中柱,初生木质部为4原型,偶见3原型,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次生生长依靠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完成,维管形成层源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而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细胞脱分化产生;次生结构由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共同组成,根中央不具髓.(2)根状茎发育过程与地上茎类似,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生分生组织由原套和原体组成,其衍生细胞分化成由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组成的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外韧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维管束呈环形排列;位于维管束中的原形成层细胞恢复活动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束间形成层产生射线细胞;靠近维管束内侧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脱分化产生木栓形成层,以后形成周皮.周皮、次生维管束、射线和髓共同构成根状茎的次生结构.  相似文献   

3.
田旋花营养器官及不定芽发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田旋花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叶为两面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发达。主脉为周韧型维管束,在其主脉的远轴面,紧领下表皮的为1-2层同化组织细胞。地上茎表皮内具由2层细胞组成的同化组织,维管组织呈连续的环状排列,木质部内外侧都为韧皮部。地下根状茎的结构类似地上茎的结构,维的维管组织发达,在次生生长中,中央初生木质部导管周围薄壁细胞分化产生大量薄壁细胞和韧皮部分子。根状芭茎上的不定芽及不定根由维管形成层活动产生,根上的不定芽也是由根的维管形成层产生。  相似文献   

4.
毛青藤茎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青藤茎顶端的原生分生组织由原套和原体组成,其行生细胞形成初生分生组织──原表皮、原形成层和基本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分化形成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随着茎的继续发育,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由束中形成层产生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分子,而束间形成层仅产生薄壁组织细胞形成宽的射线。在原生韧皮部筛管分化成熟的过程中,韧应部外方仍保留1—2层原形成层细胞,以后,它们分裂为多层纤维原始细胞,在次生结构形成时,这些细胞的细胞壁加厚,形成初生初皮纤维。茎始终未产生用皮。  相似文献   

5.
泽漆营养器官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对泽漆营养器官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同时对3种器官中乳汁管的分布和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泽漆根的发育类似于草本双子叶植物根的一般发育规律。初生木质部为三原型。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维管束环和髓构成,其髓中有空腔,而茎的次生生长过程中维管形成层的活动短暂,仅产生少量次生维管组织,不形成周皮。叶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成熟结构3个阶段,属于异面叶结构。泽漆乳汁管主要分布在维管束韧皮部的外侧。在3种器官中,乳汁管直径差异较大,依次为根>茎>叶。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牛滕根中异常次生结构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药用植物牛滕根的异常次生生长。其初生结构和早期的次生结构类似于一般的草本双子叶植物根。后来,在维管柱的外围以离心的顺序发生多轮异常形成层。第一轮异常形成层起源于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细胞和射线细胞。以后的每一轮由前一轮向外衍生的薄壁组织细胞产生。新的形成层常常以弧状片段与前一轮维管束之间的形成层相连接。每一轮形成层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组成异常维管束。这些束排成不规则的同心环,包埋在薄壁结合组织中。  相似文献   

7.
李金亭  胡正海  高鹏 《广西植物》2008,28(2):173-178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牛膝茎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牛膝茎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次生结构和三生生长5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在茎的发育过程中,初生生长和早期的次生生长是正常的,但在次生生长过程中,次生维管组织仅有束中形成层产生,而没有束间形成层的分化和活动。茎的三生生长是由维管柱外侧保留的原形成层细胞发生的额外形成层的活动产生的。额外形成层开始只向内交替产生三生木质部和其间的结合组织,后来向外产生三生韧皮部,形成一轮三生维管束。牛膝茎内的韧皮纤维来源于原形成层,应属于原生韧皮部性质。牛膝茎中的2个外韧型髓维管束也来源于原形成层,与正常维管束在位置上没有相关性。但其结构类型具有多样性,有时可形成不完全的周木型髓维管束。  相似文献   

8.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及植物化学方法对白鲜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结构及其生物碱的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白鲜根的次生结构以及茎和叶的结构类似一般双子叶植物;白鲜多年生根主要由周皮、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以及次生木质部组成,根次生韧皮部中可见大量的淀粉、草酸钙簇晶、韧皮纤维以及油细胞;茎由表皮、皮层、维管组织和髓组成;叶由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组成;在茎和叶初生韧皮部的位置均分布有韧皮纤维,在叶表皮上分布有头状腺毛和非腺毛;在茎和叶紧贴表皮处分布有分泌囊。(2)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白鲜多年生根中,生物碱类物质主要分布在周皮、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和木薄壁细胞中;在茎中,生物碱主要分布在表皮、皮层、韧皮部、木薄壁细胞及髓周围薄壁细胞中;在叶中,生物碱主要分布在表皮细胞、叶肉组织和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此外在分泌囊和头状腺毛中亦含有生物碱类物质。(3)植物化学结果显示,秦岭产白鲜根皮/白鲜皮、根木质部、茎和叶中白鲜碱含量分别为0.041%、0.012%、0.004%和0.002%,其中木质部中白鲜碱含量和其他部分地区白鲜皮中白鲜碱含量类似。研究表明,在秦岭产白鲜营养器官中,除根皮/白鲜皮外,在根木质部亦含有大量的白鲜碱,且在茎和叶中亦含有一定的白鲜碱,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远志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石蜡切片法对远志根的发育过程及1~3年生根的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远志根的原分生组织由3群原始细胞组成,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学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分化为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生长是依靠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完成,次生结构从外到内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远志根次生结构特点为:次生韧皮部在次生维管组织中占主要部分,次生韧皮部中以韧皮薄壁细胞为主且其中储存有丰富的内含物,随着根龄的增加,韧皮薄壁细胞中的内含物也随之增加。3年生的主根中次生韧皮部薄壁细胞中的内含物最丰富;不同年份远志的主根随根龄的增加,周皮、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的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其中韧皮部和木质部的面积比值随根龄增长呈由小到大的变化,这是远志根的显著特点;根中的周皮发达,具有较厚的木栓层,次生木质部中导管和纤维发达,导管分布频率较高,并具有较大的口径。周皮和次生木质部的结构特征与远志的抗旱特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牛膝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lume.)根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牛膝根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次生结构和三生生长5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其内皮层细胞上凯氏带明显.初生木质部多为二原型;次生结构从外到内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其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次生结构中,次生维管组织占主要地位;牛膝根的进一步加粗主要是由于三生结构的发生和分化.第一圈额外形成层产生于次生韧皮部外侧的薄壁组织细胞和射线细胞,以后的每一圈由前一圈向外衍生的薄壁组织细胞产生.额外形成层无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之分,在切向纵切面上呈叠生排列.三生维管束以离心方式排列成整齐的同心环状,由薄壁结合组织将其彼此分开,其圈数与额外形成层的圈数是一致的,随着根的个体发育而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刘萍  宋磊  任毅  田先华  张小卉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208-2213
应用解剖学方法,对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Franch.)(毛茛科)营养器官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筷子根的初生结构观察到三原型、四原型和六原型。营养器官中的维管束在横切面上木质部中的导管分子不呈“V”字形排列;根状茎的次生结构由外向内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髓射线发达。茎的初生结构中多个维管束排列成环状,维管束鞘分化不明显,节部为单隙三迹,叶迹分别来自于3条维管束或同一条维管束。叶为两面叶,表皮细胞不规则;气孔器只分布于下表皮,为毛茛科典型的无规则型气孔。从铁筷子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特点来看,与毛茛科其它植物基本相同,但在营养器官中维管束木质部不呈“V”字形、维管束鞘分化不明显、节部具单叶隙等特征上与其它毛茛科植物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无距虾脊兰(Calanthe tsoongiana T.Tang et F.T.Wang)营养器官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距虾脊兰叶为等面叶,与一般植物相比,表皮毛和气孔器较少,均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器稍外凸,叶片维管束分化程度不一,木质部厚度远大于韧皮部。假鳞茎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基本组织发达,含有丰富的内含物。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根主要由根被、皮层和中柱组成,根被通常可见4层,皮层由8~10层薄壁细胞组成,菌丝体通过破坏根被细胞侵入皮层。除正对木质部脊的中柱鞘细胞外,其余中柱鞘通道细胞全面增厚,维管束类型为辐射维管束,中柱中央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髓。无距虾脊兰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表现出阴生植物的特点,引种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适当遮荫和通风。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无距虾脊兰(Calanthe tsoongiana T.TangetF.T.Wang)营养器官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距虾脊兰叶为等面叶,与一般植物相比,表皮毛和气孔器较少,均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器稍外凸,叶片维管束分化程度不一,木质部厚度远大于韧皮部。假鳞茎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基本组织发达,含有丰富的内含物。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根主要由根被、皮层和中柱组成,根被通常可见4层,皮层由8~10层薄壁细胞组成,菌丝体通过破坏根被细胞侵入皮层。除正对木质部脊的中柱鞘细胞外,其余中柱鞘通道细胞全面增厚,维管束类型为辐射维管束,中柱中央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髓。无距虾脊兰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表现出阴生植物的特点,引种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适当遮荫和通风。  相似文献   

14.
爬树蕨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玉源  周厚高  黎桦  周琼   《广西植物》1994,14(3):241-245
本文对爬树蕨(Arthropterisobliterata(R.Br.)J.Sm)孢子体各主要器官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及对孢子进行了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茎的中柱具有两个新月形的维管束;幼茎的中部有髓.在较老的茎,髓部及中柱周围的细胞均特化为厚壁细胞.根属二原型中柱.木质分化方式是外始式;在对正后生木质部的两侧的皮层有几层特化为厚壁细胞。叶的叶肉细胞不分化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为等面对。孢子囊具有纵向环带,孢子的形状、外壁的纹饰和裂缝情况均与以前的研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Arabidopsis inflorescence stems develop a vascular pattern similar to that found in most dicots. The arrangement of vascular tissues within the bundle is collateral, and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stele are arranged in a ring. Although auxin has been shown to be an inducer of vascular differentiation,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controlling vascular pattern formation. By screening ethyl methanesufonate-mutagenized populations of Arabidopsis, we have isolated an avb1 (amphivasal vascular bundle) mutant with a novel vascular pattern. Unlike the collateral vascular bundles seen in the wild-type stems, the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avb1 stems were similar to amphivasal bundles, i.e. the xylem completely surrounded the phloem. Furthermore, branching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avb1 stems abnormally penetrated into the pith, which resulted in a disruption in the ring-like arrangement of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stele. The avb1 mutation did not affect leaf venation pattern and root vascular organization. Auxin polar transport assay indicated that the avb1 mutation did not disrupt the auxin polar transport activity in inflorescence stems. The avb1 mutation also exhibited pleiotropic phenotypes, including curled stems and extra cauline branches.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avb1 mutation was monogenic and partially dominant. The avb1 locus was mapped to a region between markers mi69 and ASB2, which is covered by a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 clone, CIC9E2, on chromosome 5. Isolation of the avb1 mutant provides a novel means to study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controlling the arrangement of vascular tissues within the bundle,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s controlling the arrangement of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stele.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掌叶大黄茎和叶中大黄多糖的分布特征和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掌叶大黄茎和叶内的分布各有特点,在茎中大黄多糖分布于靠近维管束外方的皮层薄壁细胞、维管束的韧皮薄壁细胞、靠近皮层的髓射线细胞和少数髓细胞,皮层和髓射线是茎中大黄多糖贮藏较集中的部位,且随着茎的成熟其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中不同程度地分布着较少量的大黄多糖;大黄多糖在叶柄维管束外围的基本组织细胞中不同程度地分布较多,而维管束中分布较少.茎和叶中大黄多糖的含量每年在植物生长的前期逐渐增高,后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桂南爬树蕨的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玉源   《广西植物》1998,18(4):337-342
本文对桂南爬树蕨的主要器官进行了解剖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茎的中柱为仅有两个新月型的维管束,中柱内及其周围的机械组织形成“8”字形。与爬树蕨相同,为新的中柱类型,中柱周围的几层皮层组织特化为机械组织的起始位置为对正维管束长轴的中央。而髓部的机械组织分化的起点是在中轴的中间位置,呈线形,同时向两侧分化。木质部分化为沿圆周线方向两端式,为新的分化方式。叶为等面叶,与爬树蕨相比,叶的厚度小,叶肉细胞层数少且细胞排列紧密,机械组织明显少。叶缘近圆形。根为二原型,直径比后者略小些。孢子类型与爬树蕨相同,孢子囊群无囊群盖。  相似文献   

18.
五爪金龙茎的解剖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显微观察及显微照相的方法,对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茎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五爪金龙茎的解剖结构以初生结构为主,维管形成层已经形成,但次生结构尚不发达。通常具3~6个空腔,初步推断其为裂生式分泌道;表皮外弦向壁增厚,具角质层,具气孔及气室;紧贴表皮内方的1~3层和皮层最内1~3层的细胞可能为分泌细胞;具双韧维管束,木质部极为发达,导管细胞紧密排列,围绕内韧皮部和中央的髓而成一圆周;形成层位于外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茎中央是大型薄壁细胞构成的髓,具簇晶。  相似文献   

19.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显微观察及显微照相的方法, 对五爪金龙( Ipomoea cairica) 茎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五爪金龙茎的解剖结构以初生结构为主, 维管形成层已经形成, 但次生结构尚不发达。通常具3~6 个空腔, 初步推断其为裂生式分泌道; 表皮外弦向壁增厚, 具角质层, 具气孔及气室;紧贴表皮内方的1~3 层和皮层最内1~3 层的细胞可能为分泌细胞; 具双韧维管束, 木质部极为发达, 导管细胞紧密排列, 围绕内韧皮部和中央的髓而成一圆周; 形成层位于外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 茎中央是大型薄壁细胞构成的髓, 具簇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