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制备型薄层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三步分离法从王不留行中分离出生物碱物质,鉴定并探讨其抗炎活性。王不留行种子经石油醚脱脂、乙醇回流提取,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萃取,获得水饱和正丁醇相(组分A3)。组分A3经制备型薄层层析分离,展开剂为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上层),于紫外灯254 nm、365 nm下检视,分为7个组分(组分B1~B7)。含量高且峰形简单的组分B2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甲醇-水作为流动相,获得1个单体化合物(样品I)。经HPLC分析,样品I纯度高于98%。通过化学反应、UV、IR、LC-MS、1H NMR、13C NMR多种波谱分析方法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确定其分子式为C14H18N2O2,化学名称为N,N,N-三甲基色氨酸,中文名为刺桐碱(hypaphorine),属于吲哚类生物碱。再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炎症模型,观察刺桐碱的抗炎效果。连续给药6 d后,刺桐碱剂量为25 mg·kg-1时,可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肿胀抑制率为52.02%。与阿司匹林(200 mg·kg-1)的肿胀抑制率(67.4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首次采用一条新工艺路线获得王不留行刺桐碱,并发现其在整体水平上具有抗炎活性,有望成为化学一类新药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聚球藻(Synechococcus)乙醇浸膏进行萃取,获得三种有机相粗提物,其后跟踪检测其抗菌、抗氧化活性,并采用GC-MS分析粗提取的化学组成,确定了石油醚相和正丁醇相的各20种成分.活性跟踪结果显示,石油醚相萃取物的抗菌和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为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水相提取物没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对活性较好的石油醚相依次进行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分离获得一单体化合物,应用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为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王不留行刺桐碱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水浴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对王不留行刺桐碱的提取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王不留行刺桐碱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固比10∶1 mL/g,60%乙醇在350 W功率、80℃下提取4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王不留行刺桐碱含量为0.395 mg/g;水浴回流提取王不留行刺桐碱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5%,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2 h,液固比12∶1 mL/g时,王不留行刺桐碱含量为0.345 mg/g。超声提取王不留行刺桐碱的提取效率、稳定性和重复性都优于水浴回流提取法。  相似文献   

4.
怀山药醇提取物抗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怀山药乙醇提取物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分成极性不同的五个部分,并首次用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方法测定各部分的抗自由基活性,发现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活性最强,氯仿萃取部分次之,再其次是正丁醇和水溶性部分。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部分较强的抗自由基活性主要归因于其中所含的多酚类成分。同时利用薄层层析(TLC)、紫外光谱(UV)、^13C核磁共振(NMR)技术及显色反应对酚性成分进行了定性检验,并用Folin-Denis法测定了各萃取部位中酚性成分含量,发现抗自由基活性与萃取物中多酚性成分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在评价怀山药质量时,其中所含的酚性成分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壮药两粤黄檀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小鼠二甲苯致炎耳廓肿胀法、角叉菜胶致炎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耳廓肿胀度、肿胀率及足肿胀度的影响,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等技术分析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其抗炎活性成分以及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高剂量组(8 g·kg~(-1))可以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角叉菜胶致炎足趾肿胀,其抑制率均高于50%;(2)从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得到60个化合物,包括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血根碱、胡椒碱、β-谷甾醇等多种抗炎活性成分;(3)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两粤黄檀发挥抗炎作用的核心靶点为PIK3CA、EGFR、MAPK、SRC、STAT3、CYP19A1、IL2、MAOA等,涉及c GMP-PKG、cAMP、Focal adhesion、Rap1等信号通路。该研究结果为两粤黄檀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COSY”谱用于昆明山海棠生物碱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的生物碱可从甲醇中结晶析出,是多元混合物。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出现5个峰,用制备性烷化硅胶RP-18薄层层析板分离纯化,5个生物碱逐一分开。用化学和光谱法证明为: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碱乙、雷公藤碱丁、雷公藤碱及卫矛碱(1—5)。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指出,前二者为其中的主要成分。用高分辨核磁共振谱及COSY谱指定了它们的质子及其在分子中的取向,说明了它们之间结构和构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羊耳菊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通过D_(101)大孔树脂吸附法对羊耳菊粗提物进行富集分离,由此制备出不同极性的组分;采用体外抑菌实验对不同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同时建立LPS刺激RAW 264.7细胞模型和小鼠耳肿胀动物模型,对不同组分进行抗炎活性评价。通过D_(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物进行富集分离,制备的五个不同组分:Fr.A、Fr.B、Fr.C、Fr.D和Fr.E。其中Fr.E组(60%乙醇组分)的抗炎效果优于其余各组。抑制NO和TNF-α的释放作用分别为53.32±1.14、56.46±2.02,小鼠耳肿胀实验的肿胀抑制率为54.81%。羊耳菊Fr.E组分(60%乙醇组分)为羊耳菊抗炎的主要有效组分。  相似文献   

8.
生物碱成分常用显色剂及一种检测内酰胺的特效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薄层层析 (TLC)中 ,碘化铋钾和改良碘化钾试剂常作为生物碱成分 (天然和合成化合物 )的显色剂。本文对它们进行综述、分析 ,以期对生物碱成分的薄层层析提供参考。同时提供一种检测γ 内酰胺的特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液-液分配萃取方法,从大豆荚壳甲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的萃取物,测定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J2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物比其它4种萃取物有更高的杀虫活性,24和48 h对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7.76%和67.72%.将正丁醇萃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得到8个组分,通过杀虫活性试验,得到组分2和7为主要的杀虫活性组分,24和48 h对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93%、66.65%和69.25%、68.51%.进一步就组分2和7对J2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组分对谷胱甘肽转硫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两种组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差异不显著,组分7对谷胱甘肽转硫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24和48 h的抑制率分别可达72.36%和50.21%.说明大豆荚壳的杀线虫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影响虫体内的氧化代谢,使线虫体内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失衡,最终导致线虫死亡.  相似文献   

10.
海洋真菌能够产生大量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为了探明海绵共生真菌产黄青霉LS16发酵液中抗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活性物质,本实验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抑菌活性进行跟踪,采用VLC(vacuum liquid chromatography)、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海绵共生真菌LS16乙酸乙酯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进一步实验证明,化合物2具有抗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活性。根据该化合物的波谱数据(1H NMR、13C 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确定其分子式为C15H15NO3,为生物碱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研究玉郎伞水提物及从玉郎伞中提取纯化的三种活性成份—黄酮、皂苷、多糖的抗炎作用。以巴豆油致炎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诱发小鼠足跖肿胀及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分别观察玉郎伞水提物及三种成份对小鼠耳廓肿胀、足跖肿胀及棉球肉芽肿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玉郎伞水提物及三种成份可抑制小鼠耳廓炎症、足跖肿胀及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因此,玉郎伞水提物及三种活性成份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九、薄层层析法(味试9) 薄层层析法,是对混在样品中其他物质的检验法之一。展开剂: 展开剂A:混合2体积的正丁醇,1体积的冰醋酸和1体积的水。展开剂B:混合4体积的正丁醇,1体积的冰醋酸和2体积的水。展开剂C:混合5体积的正丁醇,3体积甲乙酮,1体积氨水和1体积水。  相似文献   

13.
<正> 九、薄层层析法(味试9) 薄层层析法,是对混在样品中其他物质的检验法之一。展开剂: 展开剂A:混合2体积的正丁醇,1体积的冰醋酸和1体积的水。展开剂B:混合4体积的正丁醇,1体积的冰醋酸和2体积的水。展开剂C:混合5体积的正丁醇,3体积甲乙酮,1体积氨水和1体积水。  相似文献   

14.
龙柏枝叶水浸提液及其萃取物除草活性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以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生菜(Lactuca sativa L. var. ramosa Hort.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为供试植物,对龙柏(Sabina chinensis 'Kaizuca')枝叶水浸提液的除草活性进行了生物测定,并以番茄为测定对象,对水浸提液的不同溶剂萃取物的除草活性也进行了生物测定;另外,采用薄层层析法对乙酸乙酯萃取物的除草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在0.05~0.2 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龙柏枝叶水浸提液对5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长和茎高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质量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其中0.2 g·mL-1水浸提液对5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长和茎高的抑制率均在80.00%以上, 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长和茎高的抑制率最高, 均达到100.00%.在龙柏枝叶水浸提液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萃取物中,0.01、0.02和0.04 g·mL-1石油醚或乙酸乙酯萃取物以及0.02和0.04 g·mL-1水萃取物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长和茎高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质量浓度的降低,抑制率逐渐降低;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水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最低.薄层层析显色结果表明,龙柏枝叶水浸提液乙酸乙酯萃取物的主要除草活性成分为酚类成分.  相似文献   

15.
炭团菌提取物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抑菌活性及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获得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中高效抑制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活性物质。【方法】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中活性物质的提取采用水提和酯提2种方式。水提方式采用直接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2种方法,酯提方式选择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醇3种萃取剂。各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选用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2个指标,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采用悬滴法。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稳定性的研究选用紫外线、温度、pH值、氧化剂与还原剂以及贮存时间5个因子。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采用柱层析、纯化采用薄层层析、结构鉴定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气质联用(GC-MS)和核磁共振(NMR)等分析测试技术。【结果】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5种提取物对樟子松枯梢病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73.20%;乙酸乙酯提取物、超声波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超过90%。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自然环境下的紫外线、温度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还原能力和良好的耐热性,长期贮存不影响其抑菌活性。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有3个组分,组分I的抑菌率最高(72.94%)。组分I含3种化合物,其中得率最高(57.952%)的为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化学式为C11H12O3。其他两种化合物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本研究首次发现上述3种化合物的天然存在。【结论】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樟子松枯梢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在自然环境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其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作为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化妆品中,作紫外防护吸收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均是聚氯乙烯最常用的增塑剂。上述3种化合物天然存在的发现,对于医药工业和化学工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发现红花石蒜中的石蒜西啶类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开展了对红花石蒜化学成分的研究。从红花石蒜中共分离的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1H NMR、~(13)C NMR、2D NMR、HR-ESI-MS)分别鉴定为pancratinine D(1)、小星蒜碱(2)、8-O-去甲基高石蒜碱(3)、6α-O-甲基石蒜伦碱(4)、力克拉敏(5)、水仙花碱(6)、石蒜碱(7)、力克拉敏N-氧化物(8)、去甲基加兰他敏(9)、二氢石蒜碱(10)、文殊兰碱(11)。采用半叶枯斑法,对其中的三个化合物1、3、10进行了抗TMV活性筛选,发现均有一定的抗TMV活性。其中化合物3的抑制率超过阳性对照宁南霉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云参和党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薄层层析图谱。结果表明,云参、党参的脂溶性成分(乙醚、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溶性成分(95%乙醇、水提取物、糖类成分)均基本相同,为云参代替党参使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桐子提取物除草活性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全面了解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 )提取物的除草活性,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苋(Amaranthus tricolor L. )、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Piper) Stapf]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 )为实验材料,对小桐子果壳和枝叶的水、乙醇(体积分数95%)、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粗提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了生物测定,并从中筛选出抑制作用最强的水粗提物进行进一步的活性组分分离及其除草活性的生物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小桐子果壳和枝叶的6种溶剂提取物(10 g·L~(-1))对供试的4种植物幼苗的根长和茎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水粗提物和乙醇(体积分数95%)粗提物的抑制作用较强,且水粗提物对供试的4种植物幼苗的根长和茎高的抑制作用均在7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溶剂粗提物(P<0.05);石油醚粗提物的抑制作用最小,均在10%以下.小桐子果壳和枝叶水粗提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10 g·L~(-1))对萝卜和苏丹草幼苗的根长和茎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水、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氯仿和石油醚萃取物,抑制率均在70%以上;水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均在80%以上;石油醚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小,抑制率均在10%以下.研究结果表明,小桐子果壳和枝叶的水粗提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其有效成分为极性较大的组分.  相似文献   

19.
紫菀中一个新单萜甙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gao等(1988)报道了紫菀(Aster tataricus L.f)中两个新单萜甙的结构。本文报道另一新单萜甙(1)的结构(图 1)。 4.5kg紫菀根的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苯、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物(40g)上硅胶柱。氯仿-甲醇(4:1)洗出物再经硅胶柱及制备薄层层析,得无色针状结晶(1)120mg。结晶(1)mp 68—70℃,Molish  相似文献   

20.
对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中药山豆恨的原植物)中的生物碱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根茎中的生物碱含量为1.86%;地上茎中的含量为0.47%.叶中的含量在0.1%以上.根茎和地上茎中的生物碱的薄层层析谱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