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糖代谢、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DPN患者,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西医治疗)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糖代谢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高切)及全血粘度(低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DPN患者疗效显著,有效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其血糖代谢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和对照组(60例,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丙二醛(MDA)较治疗前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MDA较对照组低,SOD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DPN患者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治疗的1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系统(TCSS)、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5%(61/65),高于对照组的78.46%(51/6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VAS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5%(9/65),对照组为7.69%(5/65),组间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α-硫辛酸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用药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木丹颗粒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P2h BG及Hb Alc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参照TCS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MCV、SCV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片治疗。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糖、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DPN患者4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n=230)和研究组(n=230),对照组患者予以依帕司他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糖、神经传导速度、血清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9%(198/230),高于对照组的69.13%(159/230)(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 MCV) 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及腓总神经MCV、SCV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糖,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危害严重,而大部分患者早期无症状,以致延误了早期诊断,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目前DPN的筛查方法众多,但尚无确定有效的筛查方法.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筛查,但目前国内很少应用.本文旨在探讨VPT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128 Hz音叉检测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36例非糖尿病老年人(对照组)的VPT和音叉震动觉,与神经传导速度(NC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DM组中有周围神经病症状18 人(45%),音叉震动觉减弱17例(42.5%),VPT异常21例(52.5%),NCV异常24例(60%).以NCV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VPT的敏感性79.2%,特异性87.5%.结论:VPT检查是一种特异、敏感、有效、简便的DPN早期筛查方法,能及早发现严重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适合常规的门诊筛查.VPT检测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能更方便、可靠地诊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DPN的疾病风险、早期干预、评价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9例老年DPN患者分为对照组(n=59,步行阶梯训练)和研究组(n=60,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对比两组疗效、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91.67%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2.88%(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MDNS)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COP)曲线异常、全足平衡性曲线异常、全足压力变化曲线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可促进老年DPN患者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恢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肌电图对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42例,根据是否伴随DPN将患者分为DPN组(n=68)与单纯T2DM组(n=74)。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包括神经传导(NCS)、F波、H反射的检测;比较两组各项肌电图参数和NCS、F波、H反射异常率,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CS异常、F波异常、H反射异常及其联合对DPN的诊断效能。结果:相比单纯T2DM组,DPN组正中神经、尺神经等神经的远端运动潜伏期(DML)显著延长(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显著降低(P<0.05);同时DPN组感觉传导参数感觉传导速度(SN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低于单纯T2DM组(P<0.05)。相比单纯T2DM组,DPN组尺神经和胫后神经的平均潜伏期(Fmean)和F波离散度(Fchd)均显著延长(P<0.05)。DPN组胫后神经的最短潜伏期(Hmin)相比单纯T2DM组显著延长(P<0.05)。DPN组NCS异常率、F波异常率以及H反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NCS、F波、H反射诊断DP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9、0.614、0.671,三者联合的AUC为0.753,相比各单一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肌电图对于无症状DPN有着重要诊断作用,NCS、F波、H反射三项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DPN的早期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标本配穴"针灸结合甲钴胺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糖脂代谢、炎性细胞因子和受损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老年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7)、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予以甲钴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标本配穴"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糖脂代谢、炎性细胞因子、受损神经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87.23%(41/47)高于对照组69.57%(32/46)(P<0.05)。两组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SCV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标本配穴"针灸结合甲钴胺治疗老年DPN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糖脂代谢、炎性细胞因子和受损神经传导速度,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调查上海市杨浦区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上海市杨浦区所辖社区中随机选取5个社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每个社区选取100例T2DM患者进行调查,统计T2DM患者DPN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PN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98份,回收率为99.60%(498/500),其中DPN患者222例,DPN发生率为44.58%(222/498),纳为DPN组,276例未发生DPN纳为非DPN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PN组与非DPN组在腰围、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下肢血管病变(PVD)、吸烟史、高血压、脑梗死病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达标时间百分比(TIR)、载脂蛋白B、尿酸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DR、合并PVD、有吸烟史、有脑梗死病史、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丧偶、FPG水平较高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患者中DPN的患病率较高,合并DR、PVD、吸烟史、脑梗死病史以及婚姻状况是DPN发生的影响因素,应重视DPN筛查并进行干预,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对T2DM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减少DP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溃疡创面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间收治的80例DFU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VSD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神经传导速度、溃疡创面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MCV、正中神经SCV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内皮抑素(ES)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VSD应用于DFU患者,可促进其创面愈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生活质量,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水平、促进溃疡创面血管新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及Motomed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内压力及膀胱容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两组均给予间歇性导尿、盆底肌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常规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低频电刺激,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Motomed运动训练,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排尿情况(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尿动力学情况(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力)、LUTS(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及USDS(泌尿症状困扰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力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多,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UTS及USDS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低频电刺激与Motomed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状态及排尿情况,增大膀胱容量及膀胱内压力等,缓解下尿路症状及泌尿症状困扰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到2021年8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化1:1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在4周后记录下肢肌力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的简化Fugl-Meye下肢评分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的120 °/s时膝关节的伸肌与屈肌峰力矩体重比都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后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低于治疗前,波幅高于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改善神经功能与运动诱发电位,从而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与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联合悬吊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背伸肌群功能、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接收的LDH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悬吊训练,n=41)和实验组(龙虎交战针法联合悬吊训练,n=41)。观察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腰背伸肌群功能、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表(JOA)评分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功率、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背屈伸比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均升高,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联合悬吊训练可促进LDH患者腰椎功能改善,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腰背伸肌群功能和腓总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性θ脉冲刺激(iTBS)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糖脂代谢、认知功能和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T2DM合并MCI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有氧运动训练,58例)和观察组(iTBS联合有氧运动训练,59例)。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糖脂代谢、认知功能和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间对比,统计学无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蒙特利尔量表(MoCA)各维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中央区(Cz)潜伏期、组顶区(Pz)潜伏期短于对照组,Cz波幅、Pz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TBS联合有氧运动训练用于老年T2DM合并MCI患者,可有效降低血糖,改善机体认知功能和听觉诱发电位P300。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儿童经有氧运动、低能量平衡膳食联合干预后,机体体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单纯性肥胖儿童93例,将纳入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6例和4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低能量平衡膳食干预,研究组患儿接受低能量平衡膳食联合有氧运动干预。对比两组体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血脂及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12周后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体脂含量、总胆固醇(TC)、体脂率、腰臀比、空腹胰岛素(FINS)、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蛋白质羰基(PC)、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NA-IR)、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12周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能量平衡膳食联合有氧运动可促进单纯性肥胖儿童体脂代谢改善,减轻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反应,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