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聚集信息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姜勇  雷朝亮  张钟宁 《昆虫学报》2002,45(6):822-832
昆虫聚集信息素是昆虫重要的信息化学物质之一,对昆虫的聚集行为有重要意义。近三十年来,国外鉴定了多种昆虫聚集信息素,主要成分为一些烃、醇、醛、酮、酯、酸、酸酐、胺以及腈类化合物,但其在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中的应用潜能尚未充分利用;昆虫聚集信息素的来源多样,除蛹外,多个虫态均有聚集信息素释放,有些学者甚至把一些寄主释放的挥发物作为聚集信息素的组分;同种昆虫,不同生理状态,其聚集信息素可以完全不同或同一信息化学物质的功能不同;但是,并非所有昆虫的聚集行为均为聚集信息素调节,利他素、性信息素以及报警信息素等其它信息化学物质均能导致一些昆虫的聚集。本文综述了5目17科55种昆虫的聚集信息素。  相似文献   

2.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昆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峰 《昆虫知识》2011,48(5):1117-1122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温度上升、降雨分布不均、灾害性天气出现频次增加等全球气候变化,深刻改变着农林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替,使昆虫分布区域扩大、发生世代增多、生态适应性变异,从而影响了原有的植物-害虫-天敌间内在联系和各营养层间的固有平衡格局,最终导致一些害虫暴发成灾,一些昆虫种群数量下降,甚至一些昆虫物...  相似文献   

3.
昆虫抗菌肽结构、性质和基因调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昆虫抗菌肽是昆虫先天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效应分子。昆虫抗菌肽带正电荷,分子量小,大多数少于100个氨基酸残基。根据结构可以将昆虫抗菌肽分为一些不同的家族。昆虫抗菌肽不同的抗菌谱表明,它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以果蝇为模式生物研究表明,昆虫抗菌肽的基因调控涉及到多个信号通路及大量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4.
草坪地下害虫蛴螬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蛴螬是草坪上最重要的一类地下害虫 ,对草坪的危害极大。文章综述了应用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细菌、昆虫病原真菌、原生动物、昆虫病毒和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等生防因子防治草坪害虫蛴螬的研究进展 ,并对未来草坪害虫蛴螬防治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明 《生态学杂志》1989,8(5):37-42
河西走廊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是甘肃省的粮棉基地。河西走廊的昆虫分布,前人已做过一些调查、采集以及分析工作,发表过一些见解。作者现根据在河西走廊采集、鉴定的昆虫标本和该区植保部门提供的农业昆虫名录,取其中分布资料比较完整的491种,并参考当地的地势地形、气候状况、植被和农业昆虫的发生特点,对河西走廊农业昆虫的区系结构和生态分布进行了分析,籍此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该区农业昆虫的区系结构概貌、生态分布特点和不同分布区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昆虫的人工饲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人工饲料饲养昆虫,已有30余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在昆虫生理、毒理、病理、辐射不育、化学不育,引诱剂及外激素等研究上需用大量昆虫,以人工饲料饲养昆虫,便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配制昆虫人工饲料的一些基本原则,加以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与植食性昆虫防御与反防御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植物与植食性昆虫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双方形成了一系列的防御与反防御策略。本文将这些策略归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起始于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并由此激活植食性昆虫分子模式相关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对于不能产生效应子的植食性昆虫种群是有效的;第二层次是一些植食性昆虫种群可以通过释放特异性效应子抑制植物产生的植食性昆虫分子模式相关的免疫反应,从而在植物上正常生长与繁衍;第三层次是一些植物基因型可以通过特异抗性基因识别植食性昆虫的效应子,进而激活效应子诱导的免疫反应,表现出特异的抗虫性。深入揭示植物与植食性昆虫间的这种分子互作机制,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理解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机制,而且在实践上可为作物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昆虫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的基因表达过程十分复杂,受多种调控因子的调节,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新技术在昆虫学上的应用,昆虫基因表达的调控也取得了较快进展,本文以一些特征清楚的系统为例,讨论昆虫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其它昆虫表达的调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辛蓓  党英侨  王小艺  杨忠岐 《生态学报》2019,39(24):9379-9386
生物都有一定的适生区,低温导致其分布北界的形成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一些种类还存在分布上的南界。昆虫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研究其分布南界的形成原因对预测昆虫种群的扩散和暴发具有重要意义。从环境、寄主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总结了北半球昆虫分布南界形成的机制及影响因素。低纬度地区夏季高温引起昆虫死亡率上升、生殖率下降、昆虫体内共生菌解体和冬季低温过高导致昆虫滞育节律被破坏等是昆虫分布南界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寄主的分布和人类活动也对昆虫分布南界存在一定影响。气候变暖对不同种类昆虫的分布南界影响不同,大部分昆虫的分布范围会扩大,但一些受环境限制的昆虫分布南界往往北移。建议今后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昆虫分布南界的变化、检疫性害虫在其原产地和入侵地分布南界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研究,以期为分析昆虫分布的变化提供依据,也为害虫防治提供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植物-昆虫间的化学通讯及其行为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植物与昆虫间的化学通讯中植物气味物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调控着昆虫的多种行为,诸如引诱昆虫趋向寄主植物,刺激昆虫取食,引导昆虫选择产卵场所,进行传粉和防御昆虫等。有些植物则当受到食植性昆虫危害时会释出一些引诱害虫天敌的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号是一些挥发性萜类混合物,天敌昆虫就以此来区分受害和未受害植株。尽管目前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昆虫信息素的应用越来越显得比天然植物气味源更受重视,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昆虫信息化合物首次成功地使用于植物保护的却是天然植物气味源。在利用植物气味源作害虫测报和防治中,近年来一种简单价廉的粘胶诱捕器己成为多种害虫的标准测报工具。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利用植物气味源的技术显然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文中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造植物,使植物能释放特定的驱避剂或其它控制昆虫行为的特殊气味物质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