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是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是表达在树突状细胞上的一种PRRs,主要功能是通过识别病原体微生物所携带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激活DC,使其分泌各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从而启动免疫应答。在肠道免疫中TLR信号的激活为肠道提供保护作用。本文简述了树突状细胞的生物特性、不同亚型。重点阐述了Toll样受体在肠道免疫中的作用及益生菌对肠道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与肠道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肠道防御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持肠道黏膜自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持续不断的与来自外界的食物抗原和病原微生物及自身长期共存的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刺激机体对有害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诱导机体对无害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最强有力的一种专职抗原递呈细胞(Profession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A缺乏影响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A(vitamin A,VA)在维持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调节黏膜免疫反应以及抗感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肠道相关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可表达合成视黄酸(retinoic acid,RA)所必需的酶(retinal dehydrogenase,RALDH),合成RA。RA通过诱导T、B细胞产生整合素α4β7、CCR9,使其归巢到肠道,并提高肠道黏膜sIgA的水平。RA可增强天然CD4+T细胞分化为Foxp3+Treg细胞,抑制Th17细胞的生成。当机体VA缺乏时可降低肠道屏障功能,下调肠道黏膜免疫反应,增加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容易导致腹泻。针对维生素A在肠道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介导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耐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用携带目的基因的病毒载体转染树突状细胞已广泛应用于抗肿瘤和诱导耐受等方面的治疗。但在病毒载体转染树突状细胞过程中,病毒本身常能影响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因此,了解各种病毒载体的特点和对树突状细胞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并选用合适的病毒载体,成为针对DCs进行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调节免疫应答与诱导免疫耐受的能力。而树突状细胞所发挥的功能与其是否成熟有很大的关系,未成熟状态的树突状细胞具备致耐受性,而成熟状态的树突状细胞则对肿瘤免疫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将对DC的免疫学特性及Dc与肿瘤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主要作用于靶mRNA的3′-非翻译区,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miRNA可调控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免疫系统的内环境稳定,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细胞,是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证据显示,miRNA也参与了树突状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的调控,本文将综述miRNA与树突状细胞的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一群具有抑制其它免疫细胞功能的起负性调控的细胞群. Treg细胞能抑制多种免疫细胞,如CD4+T和CD8+T淋巴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体内维持免疫系统稳定,防止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因素.最新研究表明,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通过扩增或招募Treg细胞,抑制机体对肿瘤的免疫作用,由此可知,Treg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抑制Treg细胞的活性和数量是包括胶质瘤在内的肿瘤免疫治疗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肺部损伤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其抗原性易发生变异,所以疫苗难以进行全面防护。而肠道菌群具有促进免疫系统正常发育及调节免疫细胞内稳态的功能。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流感病毒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肠道菌群提高人体固有免疫反应、减轻肺部免疫损伤、促使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形成同源异型交叉保护等方面,探讨肠道菌群对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旨在为将肠道菌群作为预防治疗疾病手段和潜在的药物靶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余邹邹  李云  宋银宏 《病毒学报》2018,34(4):586-59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CD4~+T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均发生异常。肠道是人体重要的CD4~+T细胞库,因此,肠道也是病毒感染的主要目标,此外,人肠道内居住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近年来发现这些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中起关键作用。HIV感染除了直接改变肠道CD4~+T细胞组成,也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本文综述了HIV引起的肠道微生物改变,并探讨这些改变在HIV感染个体中产生的局部及系统效应与相关的系统病理损伤,以及用肠道微生物进行靶向调节HIV感染和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既能启动免疫应答,又能诱导免疫耐受。目前对树突状细胞外周耐受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抑制因子处理的树突状细胞及转基因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外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这可能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