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物经济时代正在引发人类新一波技术和产业革命,并已成为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抢占的制高点。文中从生物医药产业、转基因作物种植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以及生物基化学品产业4个角度分析了全球生物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概括总结了全球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进一步针对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对我国生物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共同编写的《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6》近日出版。全书共7篇20章,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生物产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透视和分析,对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生物经济是指通过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来生产食品、能源、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生物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概述全球生物经济发展现状,梳理世界主要经济体生物经济战略布局,归纳生物经济未来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通过调研统计分析生物制药、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生物农业和未来食品三个生物产业重点领域的投融资数据,预判未来生物产业投融资前景,并针对我国生物产业投融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约3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生物技术产业已不是几个国家的产业,而是一个全球化发展的产业,由于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各国发展的后劲,于是它们纷纷将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与发展战略的需要,其核心是技术创新,提出了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链和区域经济竞争力是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阐述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只有立足现实、谋划长远,紧抓发展优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唐梦  陈静  杨灵懿  贾翔  刘济铭  段劼 《生态学报》2023,(24):10156-10170
生物燃油树种是发展生物质能源,实现化石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明确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下我国生物燃油树种适生区分布,对保护和利用生物燃油树种,促进林业生物能源产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10个主要生物燃油树种的1037条树种分布数据和20个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各树种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2050年和2070年的RCP4.5情景)的潜在适生区,得到了影响各树种分布贡献率最大的环境因子,并对我国各区域主要种植树种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1)MaxEent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各树种模拟结果AUC值均在0.9以上。(2)影响各种分布的贡献率较高的环境因子因树种而异,最暖季度降水量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的相对贡献率较高。(3)10个生物燃油树种极高适生区面积范围在43.38万km2—117.74万km2之间,可根据模拟结果将树种分布划分为北部、中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4个亚区,北部亚区主要树种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和欧李(Cerasus humilis),中东...  相似文献   

6.
日本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生物技术领域居世界前列,生物产业是日本的重点产业,政府通过优化发展战略、完善相关机构、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官产学结合等方式加速发展生物技术与产业。综述了日本生物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日本的国情和优势,对其未来生物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业动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10):99-100
我国确立打造生物技术强国战略科技部提出了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生物产业总产值超过2.5万亿元,占届时GDP的7%~8%。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国将分技术积累、产业崛起、持续发展三个阶段逐步推进。今后我国生物产业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将推进“绿色制  相似文献   

8.
工业酶制剂研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各大工业领域,但中国作为用酶大国、产酶小国面临重大挑战,鉴于以化学催化为核心的基础物质加工业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三大危机,酶工程与生物催化已被列入许多国家的科技与产业发展战略,应用高效、清洁的生物催化技术是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发酵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文中以2017年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杜邦-杰能科中国酶工程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特邀报告为基础整理编写而成,从自主酶库构建、酶分子机器/细胞工厂创制及产业化应用等角度概述当前酶工程与生物催化发展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9.
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生物产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七大战略目标,其中就有生物能源和生物农业,本文从生物能源和循环农业协调发展的角度,以山东龙力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为具体案例作了具体分析,得出一些生物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发展决策,对生物产业相关企业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22年5月,我国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我国生物经济总量达到22万亿元。纵观我国国内生物经济发展赛道已呈现出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和环渤海区域的相较优势,同时川渝地区追赶势头强劲。其中,天津地处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是连接三北地区及东北亚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拥有深厚的工业底蕴,持续保持在全球科研城市及都市圈前50强。综合天津市生物领域的创新要素和禀赋、产业空间和领域分布、政策环境情况等维度深度分析天津生物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态势,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快培育高成长赛道、积极探索科技资本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裕瑞  潘玮  王婧  刘彦随 《生态学报》2022,42(6):2306-2320
高质量发展战略对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侧重经济子系统,对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分析相对薄弱,且缺乏省级以下中微观尺度的分析。从经济质量、创新潜力、环境质量、生态安全、人民生活和城乡协调六个维度解析了高质量发展内涵,搜集了全国306个地级区域2018年的数据资料,构建地级区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地级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揭示了区域格局,考察了影响因素,识别了问题区域,并提出了发展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表明:(1)高质量发展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东北地区和黄河流域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经济质量、创新潜力和人民生活指数的均值相对较低,是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3)高质量发展水平受到自然环境适宜性、城市等级和人口集聚、投资水平、交通区位、数字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4)识别出8大类174个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地市,分布在26个省区,在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相对集中。最后,从制度建设、全国层面和具体区域层面探讨了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路径,可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洁  吝涛  胡灯进 《生态学报》2015,35(3):686-695
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是开展区域生态建设评估以及规划、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目前在生态指标体系构建中仍缺乏对指标内涵的系统研究,同时指标的选取过程不够透明,掺杂诸多主观臆断,损害了生态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针对福建省生态建设实践,将网络分析与量化指标选择过程相结合,(1)根据福建省生态建设规划和目标,建立主题导向的生态省建设评估网状指标体系;(2)从因果联系、生态过程和管理需求三方面分析各个备选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基于主题导向的生态指标网络;(3)根据生态指标应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标准,基于网络分析原理,建立生态建设评估指标选择标准矩阵和备选指标矩阵;(4)构建面向经济社会成本和生态完整性的指标选取模型,定量化选取符合福建省实际发展特征的生态建设评估操作指标体系。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提高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提升生态指标体系在实际生态建设评估、规划和管理应用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some areas have deteriorated, 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balance of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how to formulate scientific partitioning strategies for both region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 key issue. Aimed at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we established a partitioning indicator system of China considering 19 value indicators. We constructed the separate sets of the ecological values and economic-development values layers. Based on these two categories, China is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of functional areas, which are defined as key protected area, development area, low-tension area and conflict area. Finally, the Zonation model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important regions of ecological sublayers, then these regions were overlapped with the conflict area to identify the key regions in conflict status which need more attention for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ecological situation is generally better in southern China, while the development degree is higher in eastern China. The partitioning map shows that key protected are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parts of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existing nature reserves can protect most of the high-value regions of protected areas. In addition, most of the land in southeast China is identified as conflict areas. Though only 12% of high-quality habitats identified by Zonation are located in conflict areas, but nearly one-third of these habitats are in extreme-conflict status.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agencies to optimize regional ecological value and socio-economic benefits for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4.
李玲玲  韩瑞玲  张晓燕 《生态学报》2022,42(10):3919-3932
航空碳排放不仅影响空气质量且可造成温室效应。中国正处于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提高航空碳排放效率是行之有效的航空碳减排手段。运用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对中国2004—2019年航空碳排放总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以探明不同尺度区域航空碳排放的空间差异与空间关联表现;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松弛变量模型(SBM)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SDE)对中国航空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分布与格局演化过程进行判定,以分析各省域航空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并给出有效的航空碳减排方略。研究发现:2004—2019年,中国航空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航空碳排放增长率和航空碳排放强度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四大经济区航空碳排放总量分布总体表现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的格局,东部仍是中国航空碳排放的主要区域;高碳排放区较分散,还未形成省域之间连片的碳排放高值区。2004—2019年,中国航空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M”型波动上升趋势,各省域航空碳排放效率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主要以低效率区、中效率区为主;各省域之间的航空碳排放效率差异性经历了逐渐减小到逐步增大的过程,但总体航空碳...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沿淮地区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根据安徽省沿淮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特点,提出社会经济作为模型组成部分的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了17项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分类建立评价指标数学函数,计算该地区生态安全指数,并与PSR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PSR模型评价结果为0.41,增加社会经济部分后的PSR模型的评价结果为0.34,两种评价结果同属较不安全等级,但相差为20.6%.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当结合区域特点,采用多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差异原因,以确定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要素.  相似文献   

16.
魏超  叶属峰  过仲阳  刘汉奇  邓邦平  刘星 《生态学报》2013,33(18):5893-5904
借鉴"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控制力"概念模型,依据数据可获取性,构建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江苏省南通市海岸带为例,利用状态空间法开展研究区2005年、2008年和2009年综合承载力评估,五县(市)陆域、滩涂、海洋和区域的综合承载力基本处于可载状态,部分县(市)出现满载。从2005年至2009年,滩涂、海洋和区域综合承载力基本呈上升趋势,海门市海洋和区域的综合承载力上升分别为124.61%和142.98%;而陆域综合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如东县下降达22.42%。基于指标承载力贡献率分析,污染物及能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压力是影响综合承载力关键因子。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的评估与分析,可作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陆域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工作,评估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其损失的影响因素,是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措施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在陆域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围绕《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借鉴国际上生物多样性评估新趋势,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框架,构建了我国陆域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了22项评估指标,其中状态指标8项,压力指标7项,响应指标7项,并对指标相关性和可获得性进行分析。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对陆域生物多样性基本状况、受威胁程度、保护成效进行单独定量评价,还可以用于陆域生物多样性综合定量评估,以优化调整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和保护措施。本研究可以为管理部门核算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DP)、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政策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China is making effort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from the building industry, and carrying out an allocation and trading system for building emissions. However, to date, methods for using existing statistical data to assess the emiss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and to make decisions affecting permit allocation are still unclear. In this context, a process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o calculate the life-cycle emissions of regional construction sectors in China, and a multi-criteria Gini coefficient is introduced as an indicator for emission permit allocation.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for 2004–2013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an overall trend of increased emissions from China’s construction sector, of which the production phase of buildings was shown to be the largest contributor.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for different life-cycle sub-processes were also discussed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Finally, a case study of emissions from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wa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a multi-criteria Gini coefficient. Relevant analyses revealed the major regions in carbon reduction practices from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efficiency and equality. In addition,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allocating emissions for regional construction sectors. Overall, the present study would be helpful in the calculation, assessment, and allocation of emissions from China’s construction sector. It should also provide insight into decision-making about low-carbon development policy of the building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服务于区域植被历史、演化规律、生物多样性保护,盐生植物作为区域植被演化的独特类群和未来农业种质资源开发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区域系统发育多样性对于揭示区域环境变化、盐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区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匮乏。本文应用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理论和方法,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系统评价中国盐生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差异性,构建65科484种,17变种,8亚种盐生植物系统发育树;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大于0的只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科、属、种级物种丰富度相关性依次为67.01%、91.20%和96.99%;根据盐生植物分类学组成相似性和系统发育组成相似性把中国盐生植物分为4大区域。本文结果对于省级行政区域盐生植物资源评估、盐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和中国盐生植物分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