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贝叶螨属Bakerina Chaudhri,1971,雌螨前足体背面表皮纹路呈网状,背毛13对。足Ⅰ跗节背面有2对双毛,足Ⅱ跗节有1对双毛,双毛的前毛细长,刚毛状,后毛短小。内骶毛位于后半体背面的中央部分。爪退化,呈短条状,各生有1对粘毛。爪间突短,呈简单的爪状。 贝叶螨属在我国未曾有过记载,作者(马)在南昌的桑树上采得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1974年在广东省海南岛地区,采到一种为害新会橙的叶螨,确定为一个新属新种。描述如下: 刺爪螨属 Acanthonychus,新属 前足体背毛3对,后半体背毛10对;背毛粗壮,具锯齿,着生于明显的突起上。足Ⅰ跗节具2对双毛,足Ⅱ跗节具1对双毛。跗节爪退化,各具1对粘毛;爪间突呈直角弯曲,  相似文献   

3.
记述中国多足摇蚊属指名亚属Polypedilum (s. str.) Kieffer 1新种——等跗多足摇蚊Polypedilum (Polypedilum) aequabe, sp. nov.,该新种雄虫可借以下组合特征与本亚属其它已知种类相区别:后足第 2 与第 3 跗节等长,肛尖具侧毛,上附器外侧毛位于近端部,下附器端部膨大。模式标本存放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摇蚊研究室。正模:♂,四川乡城硕曲河,2 700 m,1996-Ⅵ-12,灯诱,王新华采;副模:18♂♂,同正模;1♂,云南丽江石鼓冲江河,1750m,1996-Ⅴ-25,灯诱,周长发采。  相似文献   

4.
本种杵蚊(毛跗杵蚊)采自云南勐腊(1976年7月)。它是本亚属中最突出的蚊种,雄蚊跗节和跗爪高度特化,即中跗节Ⅲ基部有一丛毛状长细鳞,节Ⅳ基段有明显的突生鳞,前附爪一大一小,大的有毛,小的简单;前附爪接近等大,略小的一个有毛,另一个中部膨大为一多毛中叶。阳茎中部有明显肩突,前段有几列小齿,腹突无锯齿,也与我国其他种类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采自四川横断山脉的绒茧蜂属一新种。正模和配模标本保存在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副模标本分别保存在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和西昌农业专科学校植保教研 背刺蛾绒虽蜂Apanteles belippicola新种 雌峰 体黑色,有白色微毛。上颚褐色,下颚须乳白色;后足胫距淡黄或灰白色;除前、中、后足基节黑色,后足腿节末端、后足胫节端部三分之一,各足跗节为褐色(跗节基节基部色浅)外,各足其余部分均为黄色;前翅前缘脉、翅痣、痣后脉均为褐色,其余脉为浅褐  相似文献   

6.
记述采自新疆西北部网翅蝗科雏蝗属Chorthippus1新种,即温泉雏蝗Chorthippus wenquanensis sp. nov.。新种近似于黄胫雏蝗C. rufitibialus,与后者的主要区别为(♂):复眼纵径约为眼下沟长度的1.8-1.9倍;前胸背板侧隆线间最宽处为最狭处的2.0倍;后足跗节爪间中垫小,略短于爪长的一半;后足胫节基部黄褐色,非黑色;爪基部淡蓝色。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平背叶蜂族一新属新种暨分属检索表(膜翅目:叶蜂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万大山地区平背叶蜂族1新属:蔡氏叶蜂属Caiina gen.nov.及1新种:短鞘蔡氏叶蜂Caiina brevitheca Wei sp.nov.,该属隶属于叶蜂科平背叶蜂亚科平背叶蜂族歧爪叶蜂亚族,与歧爪叶蜂属Nagamasaia Togashi最近似,但唇基端部亚截形,缺口很浅,爪内齿不显著长于外齿,前翅2Rs室显著短于1R1 1RS之和,后翅具1个封闭中室,Rs室开放,后足跗节明显长于胫节,锯鞘端等长于锯鞘基,锯刃平刃型,具多数微小的亚基齿,锯腹片刺毛带互相连接等,与之显著不同。编制了平背叶蜂族分亚族和属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铗(虫八)亚科Japyginae 多数为中等大小的种类。触角第四至六节上有感觉毛。上颚正常,端部不膨大。胸气门4对。腹部第一至七节腹板上有基节泡囊(基节器)。前跗节有一对侧爪及一个不成对的中位小爪。体毛简单,不呈羽状。 本亚科为铗(虫八)科中最大的一个亚科。全世界已记载的23属244种,中国已记载的3属4种及1亚种。本文记载7属14种,其中有2新属6新种,以及2属1种为中国新  相似文献   

9.
马恩沛  高建荣 《昆虫学报》1991,34(2):241-243
岩螨属(Petrobia Murray,1877)雌螨背面观椭圆形,具3对前足体背毛,9对后半体背毛和1对肩毛。背毛均不着生在结节上。足Ⅰ跗节具2对双毛。跗节爪垫状,具粘毛。爪间突钩状,具2列指向腹侧的粘毛。  相似文献   

10.
游兰韶  罗庆怀 《昆虫学报》1993,36(2):216-218
贵州长柄茧蜂 Streblocera guizhouensis 新种 雌虫 体黄褐色,头部单眼区、上颚端部、并胸腹节两侧和端缘、腹部背板末端、爪、产卵管鞘深褐色至黑褐色。触角第3—21节、产卵管、前缘脉、翅痣(除前缘)、径脉第一段、第一肘间横脉、后足跗节褐色。  相似文献   

11.
系统研究了龙州蝗属,共记述10种,其中包括1新种,即贵州龙州蝗Longzhouacris guizhouensis sp.nov.,该新种近似于斑角龙州蝗L.annulicornis Lu,LiYou,2000,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沟前区长为沟后区长的2.16倍;2)前翅到达第3腹节背板中部;3)后足跗节爪间中垫长为爪长的1.5倍;4)雄性尾片三角形,顶尖;5)触角基半黄褐色,端半暗褐色;6)前翅前半黑褐色,后半淡褐色;7)后足胫节黄绿色。文中附有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姜胜巧 《昆虫学报》1990,33(4):455-456
宽缘萤叶甲Pseudosepharia Laboissi(?)re是萤叶甲亚科中的单模属,目前全世界仅知产于四川的Pseudosepharia dilatipennis(Fairmaire)一种。本属鞘翅强烈膨阔,侧缘近圆形,翅端平截,缘折甚宽;前足基节窝开放;后足胫节端部有一较长的刺,第1跗节颇长,长于其余三节之和。 作者在整理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个新种,是借南开大学的标本。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王淑芳 《昆虫学报》1986,(2):214-217
辅齿姬蜂属Yamatarotes Uchida主要特征是:唇基端半部平坦,且薄,端缘不具齿;盾纵沟强壮,且平行地伸展至中胸盾片中部消失;肘间横脉位于第2迴脉内侧,两者间距小于肘间横脉长;后足跗爪内侧具小齿;腹部第1节腹板隆肿具直立的毛。  相似文献   

14.
中国长管蚜亚科新种及新亚种记述(Ⅰ)(同翅目:蚜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长管蚜亚科9新种及1新亚种。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文中所用量度单位为毫米。中华忍冬圆尾蚜Amphicercidus sinilonicericola Zhang,新种(图1) 本种与日本忍冬圆尾蚜 A.japonicus(Hori)近缘,但触角与足灰黑色(日本忍冬圆尾蚜淡色,仅鞭部及股节端、胫节端及跗节黑色);头背毛短,为触角Ⅲ基宽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绒茧蜂属二新种(膜翅目:茧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ixon(1965)分类系统报道采自江西和湖南的绒茧蜂属二新种。新种模式标本存湖南农学院昆虫学教研室标本室。长尾绒茧蜂Apanteles longicaudatus You et Zhou,新种(图1-3) 雌 体黑色,大型;唇基、上颚、触角柄节基半部、足(除后足腿节端部、胫节端部及跗节色稍深外)均为红黄色;翅乳白透明,前缘脉、翅痣边缘及痣后脉深褐色,翅痣(除缘)及其余脉黄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叶螨科一新属新种(蜱螨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大理的竹子上采到一种叶螨,经鉴定是叶螨族Tetranychini Reck,1950的一新属新种。描述如下(文内量度单位为微米)。 云爪螨属Yunonychus新属 前足体背毛3对,后半体有肩毛1对,背中毛3对,背侧毛2对,骶毛2对,臀毛1对;第一对背侧毛缺如。腹面有肛毛和肛侧毛各2对,爪间突粗壮,开裂为二,爪状。足Ⅰ跗节有双毛2对,足Ⅱ跗节有双毛1对。  相似文献   

17.
文春根  吴浩彬  胡宝庆 《昆虫知识》2011,48(5):1465-1470
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6种蚌螨的腺毛和足爪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蚌螨的腺毛是由腺体、围腺片、刚毛和腺毛板共同构成的复合结构;对弯弓蚌螨的连续切片的观察表明,腺体是从体表延伸至体腔的消化道附近,由此认为蚌螨的腺体是由体壁皮层细胞演化而来。蚌螨足末除了爪外,还观察到跗节端部背面或腹面有体壁突及刚毛,因此,蚌螨足的步行结构不是仅由爪形成的简单结构,而是由爪、跗节末端背突或腹垫和刚毛组成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8.
副铗亚科Parajapyginae的种类多数为小形的种类。触角上没有感毛;上颚的端部扩大;下颚内叶的第一瓣尖细呈钩状而不刻裂;没有下唇须。胸部有2对气门。腹部第二、三节有泡囊或没有。前跗节有2爪及1中爪。尾左右略对称,其内缘通常有5齿。 本亚科全世界已记载的3属48种,中国已知的为1属2种及1变种。本文记述1属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泥蜂科沙泥蜂亚科Ammophilinae中国1新纪录属:异足沙泥蜂属Parapsammophila Taschenberg,1869,及该属的1个新种,无脊异足沙泥蜂Parapsammophila vecarinata sp.nov..新种与P.foleyi(de Beaumont)相似,但前者雌性的唇基前缘中部具凹缺,唇基中部无中纵脊;中胸腹板前面正常;前足跗节不对称性较后者强;中足胫节具1距;上颚基半部、唇基前部、触角柄节、鞭节Ⅰ节基部内侧、3对足除基节基部外、前胸背板侧叶、翅基片、腹部除背板Ⅰ基部外为红黄色;雄性触角鞭节Ⅶ~X节内侧为暗红色;外生殖器阳茎端突外缘无齿等特征与后者明显有别.模式标本均采自我国新疆.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正> 作者于1980年5月26日,在我县中条山中,采到一头存疑豆芫菁Epicauta dubia Fabr的雄史。它的后足左右不对称(见图)。左足的腿节和胫节比右足的粗短;左胫节端部明显膨阔,具5根端刺,外侧2根,内侧3根;左跗节成双,外侧的跗节正常,内侧的跗节第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