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评价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3年2月45例行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开放组)与33例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78例手术均取石成功,腹腔镜组2例分别因结石逃逸入肾盂和输尿管炎症水肿粘连明显改行开放手术。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总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方面均显著优于开放组,而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显著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尿瘘、伤口愈合不良、严重血尿等并发症。结论:两组术式治疗输尿管结石均能有效取石,腹腔镜术式在很多方面拥有一定优势,传统切开取石也有自己的特点。临床上应综合考虑患者意愿、病情特点、术者操作水平、患方经济条件等一系列因素决定最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程广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5,5(2):28-29
目的:探索腹膜后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的方法。方法: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中上结石患者15例。结果:13例成功,2例失败改为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约97分钟,术中出血约12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1天。结论: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输尿管中上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取代部分开放手术,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SL)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1例采用输尿管镜术治疗,44例采用后腹腔镜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后腹腔镜组的手术成功率(97.7%)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组(83.1%)(P<0.05).输尿管镜组和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3.2± 14.7)min和(79.6± 24.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8)ml和(36.4± 3.7)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3±2.1)d和(6.7±1.3)d,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输尿管镜组均优于后腹腔镜组.输尿管镜组手术后并发症6例,后腹腔镜组5例,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X线平片(KUB),输尿管镜组17例有结石残留,后腹腔镜组均无结石残留,输尿管镜组的结石残留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各有其优缺点.RLU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而USL相对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清石率低,需其他辅助方式治疗结石.因此,泌尿外科医师应根据结石大小、位置、有无炎性息肉包裹、梗阻程度、肾积水量等术前检查结果及所拥有的设备与技术熟练程度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炎性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RLU组(n=44)和经输尿管镜取石术(URL)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炎性因子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术后并发症。结果:RLU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均高于URL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 IL-6、TNF-α、ET-1以及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RLU组低于URL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 BUN、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 NGAL水平较术前升高,但RLU组低于URL组(P0.05)。RLU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URL组(P0.05)。结论:RLU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炎症刺激和肾功能影响更小,且可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我院外科自 1 986年 9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对经中西医久治不愈的 2 0 0例复杂性肾结石 ,采用肾实质切开术治疗。其中肾背侧实质切开取石 1 5 3例 ,肾下极切开取石 2 0例 ,肾下极切开取石并肾部分切除 2 7例。 2 0 0例均获良好效果并保存了患肾 ,无 1例发生出血、尿瘘、感染等并发症 ,现将术后护理介绍如下。1 一般护理 肾脏是一质脆、血液循环极为丰富的器官。肾实质切开取石术中在肾盂内留置有肾盂造瘘管 ,肾切开处放置有一多孔橡胶引流管和烟卷引流 ,因此患者术终回病房后 ,应将各引流管接于无菌袋中 ,严防脱落与扭曲 ,并须保持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腹膜后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的方法。方法: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中上结石患15例。结果:13例成功,2例失败改为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约97分钟,术中出血约12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1天。结论: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输尿管中上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取代部分开放手术,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肠又称结肠无神经节细胞,是小儿常见消化道先天性畸形。近年来,我院采用腹腔镜下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腹腔镜在妇科领域发展迅猛,从最初单纯的检查诊断发展到广泛的手术治疗,使大部分需开腹手术的妇科病患者可用腹腔镜手术代替。我科于2011年2月开始广泛开展腹腔镜手术的诊治,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雪群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10,(4):226-22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干预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出血以及胆漏、放射痛、肠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取系列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按不同治疗方法将80例胆囊结石合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腹腔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切开胆囊胆总管取石术.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93.7±17.0 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18.7±10.6 min(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91.7±27.3 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42.7± 17.0 mL(P<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4.3%明显小于对照组17.6%(<0.05);观察组的结石复发率2.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4.7%(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良好,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大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阑尾炎的疗效确切,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固手术期系统综合护理对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手术及常规治疗,但观察组围手术期配合综合系统护理,对照组不配合,连续观察至出院并随访6个月,比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及疾病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均较前好转,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8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明显低于对照组44%(P〈0.05);术后疾病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系统护理有助于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术后恢复,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疾病恢复时间,临床值得应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系统综合护理对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手术及常规治疗,但观察组围手术期配合综合系统护理,对照组不配合,连续观察至出院并随访6个月,比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及疾病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均较前好转,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8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明显低于对照组44%(P<0.05);术后疾病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系统护理有助于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术后恢复,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疾病恢复时间,临床值得应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内镜取石失败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3年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患者共89例,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患者在内镜取石失败后再行LCBDE术(n=47),B组为诊断胆总管结石后立即行LCBDE术(n=42),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率(包括胆瘘、胰腺炎以及其他)、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结果:A组和B组相比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内镜取石失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外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临床常见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目前该病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往的手术方式主要以剖腹胆总管切开取石为主,但创伤较大,恢复较慢,后遗症较多。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等微创治疗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越来越多的被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也日趋多样化,如经消化内镜治疗,经腹腔镜治疗,腹腔镜联合消化内镜治疗及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等。本文就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各种微创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其中腔镜甲状腺手术组102例(腔镜组),传统开放手术组98例(传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及6个月美容效果评分(numerical score system,NS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00例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引流总量,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则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腔镜组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及颈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而皮下积液和皮下气肿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腔镜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NSS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临床疗效较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出血较少,神经损伤率低以及美容效果优异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需严格按照其适应证对患者进行选择,尊重患者自主选择权,增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