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平板探测器升级高频x光机成为DR系统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ANON公司的CXDI一50G平板探测器升级PHILIPSBuckyTs高频x光机,采集的图像信息传避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结果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与医院PACS、RIS系统联网成功。结论基于高频x光机的DR升级系统,提高了影像质量,降低了材料损耗和购机成本,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CAREDose4D)在超重体型患者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行胸部CT检查的超重体型患者(BMI值于24-27.9之间)100例,扫描分低剂量组(A组)和常规剂量组(B组),其中A组扫描运用CAREDose4D技术自动调节管电流;B组扫描运用常规剂量管电流为70mAs扫描。扫描完成后记录加权CT剂量指数(CTDlvol)、有效mAs值、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剂量(ED)及剂量减低比值(DR),并比较两组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与B组相比,A组常规扫描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剂量减低比值(DR)降低约20.84%,而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不影响诊断,在主动脉弓上4cm(肺尖)层面A组图像质量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2,P=0.015)。结论: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既可以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对待超重体型患者个体化、人性化,又不影响影像诊断,是一项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DR摄影系统在新生儿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R系统和DR系统(使用剂量为前者的1/4)分别得到新生儿30幅图像。由6位医生来评价以上两者的影像系统对于导尿管末端的显影的清晰程度。结果二者的图像在诊断质量上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DR有较好的分辨率和低噪声特性,高DQE有助于减少新生儿患者的接受剂量,图像传输速度快,使得临床诊断更为及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全脊柱摄像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和优势。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脊柱侧弯病例88例,应用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对脊柱由上至下进行正位和侧位的扫描,均进行3次曝光,每两次曝光间隔均为9秒,曝光后通过图像拼接技术将患者脊柱图像进行拼接和重叠,形成全景图像,对全部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所有入选病例中有84例患者图像清晰显示了脊柱侧弯的方向和角度、椎体和椎间隙、对称的椎弓根、根间距及对脏器的影响程度。其中1例因运动不合作出现伪影,3例曝光不足。全脊柱图像质量正位优秀率为92.43%,侧位优秀率为85.92%;全脊柱图像拼接正位优秀率为83.44%,侧位优秀率为86.58%。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应用上方便快捷,患者配合时间较短,图像质量较好,能够满足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患者预后康复情况的评估,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16 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CARE Dose 4D)在超重体型患者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行胸部CT 检 查的超重体型患者(BMI值于24-27.9 之间)100 例,扫描分低剂量组(A 组)和常规剂量组(B 组),其中A 组扫描运用CARE Dose 4D技术自动调节管电流;B 组扫描运用常规剂量管电流为70 mAs 扫描。扫描完成后记录加权CT 剂量指数(CTDlvol)、有效mAs 值、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剂量(ED)及剂量减低比值(DR),并比较两组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与B 组相比,A 组常 规扫描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 组剂量减低比值(DR)降低约20.84%,而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不 影响诊断,在主动脉弓上4 cm(肺尖)层面A 组图像质量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2,P=0.015)。结论:自动管电流调节 技术既可以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对待超重体型患者个体化、人性化,又不影响影像诊断,是一项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螺旋CT机的多排多层探测器,提高影像质量。方法将常规多排探测器改进为多排多层探测器,输出端接超高倍光电耦合放大器,可成倍提高探测器与采集系统的信噪比。结果多排多层探测器比同样排数的单层探测器输出的信噪比高、省时、剂量少,且图像质量高。结论多排多层探测器输出的数据量大幅增加,使CT系统的成像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CR影像板感光性能与成像次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P板曝光性能与使用期限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将不同使用期限的三组IP板分别用75KV,40mAs,115cm焦-片距及活动滤线器进行铝梯曝光;并统一选择相同部位及照射等级用CR系统扫描,最后在不经任何后处理的情况于同一时段内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冲洗,分别测量各铅梯密度值,并计算出各组平均值及标准差。结果3组IP板灰度等级平均值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P板在使用近万次时,其感光性能未有明显变化,在这一阶段,影响IP板使用寿命的不是PSL物质的性能衰减,而是实际应用中发生的IP板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乳腺分型(Ⅰ型(脂肪型)、Ⅱ型(致密型)、Ⅲ型(中间型)、Ⅳ型(导管型))、不同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kV、mms)、平均腺体剂量(mGy)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6月间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MAMMOMAT Novation DR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自动曝光控制模式下摄影所获得的2000例头尾位和内外侧斜位乳腺片,分析7840幅Ⅰ级乳腺照片中不同乳腺分型、不同乳腺厚度的曝光条件、平均腺体剂量,以研究乳腺分型及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的关系。结果:当乳腺厚度相同时,Ⅱ型(致密型)乳腺的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最大,Ⅳ型(导管型)次之,Ⅲ型(中间型)再次之,Ⅰ型(脂肪型)乳腺的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最小。无论何种乳腺分型,随着乳腺厚度的增加,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随之增加。结论:乳腺分型及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关系密切,乳腺腺体组织越致密、厚度越厚,其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乳腺分型(Ⅰ型(脂肪型)、Ⅱ型(致密型)、Ⅲ型(中间型)、Ⅳ型(导管型))、不同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kV、mAs)、平均腺体剂量(mGy)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6月间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MAMMOMAT Novation DR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自动曝光控制模式下摄影所获得的2 000例头尾位和内外侧斜位乳腺片,分析7 840幅Ⅰ级乳腺照片中不同乳腺分型、不同乳腺厚度的曝光条件、平均腺体剂量,以研究乳腺分型及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的关系。结果:当乳腺厚度相同时,Ⅱ型(致密型)乳腺的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最大,Ⅳ型(导管型)次之,Ⅲ型(中间型)再次之,Ⅰ型(脂肪型)乳腺的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最小。无论何种乳腺分型,随着乳腺厚度的增加,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随之增加。结论:乳腺分型及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关系密切,乳腺腺体组织越致密、厚度越厚,其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孙韬  葛亮  王伟  李莹 《古生物学报》2016,(2):244-253
在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过程中,为了充分展示化石的细节信息,往往需要拍摄大量的图像。为了实现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数据的完整性,需要对这些大量的图像进行精密的图像拼接处理。基于这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本文在自主研发的Mosaic of Image Program(MIP)图像拼接系统的基础上,对高精度的相机检校、畸变检校及改正和拼接缝的保真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系统的古生物化石彩色合成影像数字化流程。在宜州化石馆的实际处理中,完成了杨氏锦州龙、蜥脚类恐龙、孔子鸟等大型古生物化石的数字化,几何失真小于0.36mm(畸变矫正精度优于1像元,拼接精度优于2像元,像片分辨率0.12mm)。同时采用基于SIFT的自动辐射归一化处理算法对拼接影像进行辐射均衡处理,矫正拼接影像辐射亮度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11.
在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过程中,为了充分展示化石的细节信息,往往需要拍摄大量的图像。为了实现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数据的完整性,需要对这些大量的图像进行精密的图像拼接处理。基于这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本文在自主研发的Mosaic of Image Program(MIP)图像拼接系统的基础上,对高精度的相机检校、畸变检校及改正和拼接缝的保真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系统的古生物化石彩色合成影像数字化流程。在宜州化石馆的实际处理中,完成了杨氏锦州龙、蜥脚类恐龙、孔子鸟等大型古生物化石的数字化,几何失真小于0.36mm(畸变矫正精度优于1像元,拼接精度优于2像元,像片分辨率0.12mm)。同时采用基于SIFT的自动辐射归一化处理算法对拼接影像进行辐射均衡处理,矫正拼接影像辐射亮度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 GSI扫描模式在上腹部检查中降低辐射剂量和优化图像质量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40例拟行上腹部三期增强的患者,根据扫描模式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用宝石能谱CT常规扫描模式行螺旋扫描,管电压120 Kvp及自动毫安管电流,确定NI值为10。B组患者采用GSI模式行三期增强扫描收集门脉期图像。回顾性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70kev单能量图像,应用ASIR Review工具收集0到100%ASIR的CT值、噪声值,计算图像信号噪声比(SNR)。记录各组剂量报告中CT剂量容积指数(CTDI 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采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B组CT值、噪声值及SNR均高于A组(P0.05),B组CTDIvol、DLP和ED均显著低于A组(P0.05);随着ASIR升高,SNR升高,但是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先升高后降低。当ASIR为50%时,图像质量最高,不同ASIR的CT值、噪声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石能谱CT GSI扫描模式的效果明显优于螺旋扫描,同时在降低图像噪声的前提下选择50%ASIR,可保障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DR-70~(TM)和CA50肺癌免疫测定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DR 70 TM和CA5 0两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DR 70 TMELISA和CA5 0IRMA对77例肺癌患者 ,42例健康者及 48例其它肺癌者进行对照检测。结果 :各组DR 70 TMCA5 0测定值比例显示肺癌组平均值显著其它两组 (P <0 .0 1)。DR 70 TM检测的敏感性和有效性高于CA5 0检测 (83.1%比 6 6 .2 % ,85 .7%比 75 .6 % )。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 ,有效性分别为 96 .1% ,93.1% ,优于单项DR 70 TM 检测的 83.1% ,85 .7% ,及CA5 0的 6 6 .2 9%、75 .6 %。结论 :DR 70 TM在肺癌检测中有较大应用价值。DR 70 TM 和CA5 0两项联合检测是较理想的肺癌检测组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门子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对放疗剂量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固体水模固定在治疗床中心处,改变加速器机臂的角度,从不同角度照射并用剂量仪进行比对测量,计算出治疗床不同床板对放疗剂量的衰减因子。结果西门子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中有机玻璃床头板对剂量的衰减在1.5~20.5%,有机玻璃床体板对剂量的衰减在1.9—38.6%,有机玻璃网状窗体板对剂量的衰减在0.18~12.3%。结论放射治疗时正后野180。左右时应选用网状板或有机玻璃床头板,在后侧斜野110。~130。和230。~250。区间最好用床尾板,并对相应剂量做出修正与补偿,而治疗床的主支撑架及金属边柜对剂量的衰减高达12.3~38.6%,而床头延伸板对剂量的衰减在1.1~5.5%之间,因此头部的肿瘤应选此延伸板治疗。因此在治疗计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避免射线束直接穿过主支撑架与金属边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管电压对下肢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下肢CT血管成像的患者102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管电压取120kV,观察组管电压取80kV,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分别比较两组辐射剂量情况、客观图像质量以及主观图像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CT剂量指数(CTDIvol)、计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CT值以及图像噪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阶段显示评分、血管细节分支显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管边缘锐利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CT血管成像采用80kV管电压扫描可有效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且能获取较为满意的图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模型,以辅助牙体解剖学数字化教学和指导临床根管治疗术。方法:对人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通过Conebeam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影像,将获得的影像定位后利用Mimicsl0.0三维重建软件采集牙釉质、牙本质及髓腔的点数据,然后将采集到的点数据导入到MagicslO.0软件进行面网格化,将网格化后的图像标本进行光滑处理后保存,再次利用MimicslO.0三维重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获得清晰的牙体及根管系统三维立体图像。结果:准确的建立了包含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的三维立体模型。结论:本实验方法建立的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模型,具有极高的真实性和精确性,对辅助教学、指导临床根管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牙体解剖教学和口腔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简捷而精确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低剂量的个体化在输尿管结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0例疑有输尿管结石的病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其中低剂量组分3组,每组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层,常规组给予160 mAs管电流进行扫描,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20mAs、100 mAs、80 mAs管电流进行扫描。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各亚组进行剂量及图像评估及真实性和收益评价进行比较。结果:在其它扫描参数默认设置条件下,将管电流由常规160mAs,降至80-120 mAs时,辐射剂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盂、输尿管、膀胱显影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不影响诊断。同时按BMI分类各组内分层间辐射剂量、显影强度及图像质量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低剂量CTU,既可以减少患者辐射剂量,对待病人个体化、人性化,又不影响影像诊断,是一项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一套微波热声实时成像系统,该系统由脉冲微波发生器,多元环形探测器,多通道数据采集装置和数据重建装置共同组成。在实验中,利用填充盐水的两个塑料管验证其实时成像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每秒16.7帧的成像速度。随后,对活体小鼠的正常区域和肿瘤区域分别进行热声成像,得到肿瘤和正常区域的对比度为1.7∶1,证明了该系统在肿瘤检测中有较高的对比度。最后,利用该系统监控细管趋近离体肿瘤的过程。因此该系统有望应用于实时监测。综上所述,该热声成像系统具有无损,成像速度快和大视场的良好性能,有望在生物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肿瘤筛查和实时监控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256层螺旋CT冠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CTA)、体质量指数正常的受检者130例。常规剂量组(A组)50例: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管电压120 kv;低剂量组(B组)80例,心率70次/分者50例,心率≧70次/分者30例: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管电压100 kv。B组患者原始数据分别应用迭代算法(Idose3)重建及标准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比较A、B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对各组客观图像质量及主观图像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5.34±3.89)、(1.43±0.12)m Sv。B组患者应用迭代重建图像噪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FBP重建,B组图像噪声高于A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千伏扫描模式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提供满足诊断的冠状动脉CTA图像的同时,辐射剂量降幅高达90.6%。心率70次/分-85次/分的患者也可行256层CT前门控扫描,降低管电压造成的图像噪声增加可以通过迭代重建弥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其成像质量、碘用量以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256层螺旋CT成像扫描,将患者随机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出院前再将前瞻性心电门控组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分为低浓度对比剂组、中浓度对比剂组和高浓度对比剂组。比较各组成像质量、碘用量、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组与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布、可评价节段率、优良率、有效碘用量、信噪比(SNR)、载噪比(CNR)、主动脉CT值(CT主)、主动脉噪声值(SD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回顾性心电门控组(P0.05)。高浓度对比剂组可评价节段率、优良率、有效碘用量、SNR、CNR、CT主显著高于低浓度对比剂组和中浓度对比剂组(P0.05),中浓度对比剂组CNR显著高于低浓度对比剂组(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用于冠心病诊断的图像质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无明显差异,但是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辐射剂量更低。前瞻性心电门控使用低浓度对比剂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且碘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