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的初步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引 言 溞类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一类甲壳动物,是淡水鱼类良好的天然饵料。 由于溞类作为一种活饵料,在渔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继Banta(1937)所提出的室内小规模培养方法之后,各国学者对于大面积培养溞类也作了不少研究。例如:(1948)、Janos(1959)报导了在鱼池边挖坑培养溞类的方法;(1953)、Elek(1958)等研究了投放藻类作为溞饵的方法;藤田(物心)吉(1955)、(1953)、等(1956)研究如何单独施用化肥的培养法;(1955,1958)、a等(1958)、等(1956)、(1957)、(1950)等说尽地  相似文献   

2.
溞类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Crustacea),枝角目(Cladocera)的通称,大多数的种类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淡水水域中,是淡水中一类重要的浮游动物。由于它们的身体一般侧扁,常在水中作短距离的跳跃式的行动,有如跳蚤一般,故称“水蚤”,或简称为“溞”。每当春末或秋初,溞类在较少流动的肥水中繁殖得很多时,常使海水呈棕红色,因此俗称“红虫”。又因它们是金鱼和其他养殖鱼类的食料,故又称之为“鱼虫”。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淡水魚类总計約有800多种,其中經济价值較大的約計150种。到目前为止,有关这些魚类的资料,虽然积累了不少,但总嫌零乱,缺乏系統性。随着我国水产事业和科学研究的发展,系統地介紹我国淡水經济魚类,显得更加迫切。《中国經济动物志——淡水魚类》一书,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版的。本书从我国各地所产的几百种淡水魚中,提出了111种最主要的經济魚类,作了系統的記載。对每种魚的分类性状作了扼要的說明,同时对它們的栖息习性、食性、年龄和生长等等,以及分布和經济意义都有簡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4.
鯽魚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是白洋淀的重要經济魚类,产量很大。雄性鯽魚在鯽魚的总量中占1/3,对雄性鯽魚的研究直接关系到鯽魚的繁殖。因此,我們进行了鯽魚精子的寿命、受精力、精液不同稀释度与受精力的关系,以及低溫保存精液等的实驗,目的是为合理利用有限量的精液,繁殖更多的后代,为鯽  相似文献   

5.
马口鱼     
谈到淡水魚类的敌害,人們的意識里不期会想到鰔魚,鱖魚,黑魚……。然而湖南,广东等省的山澗,小溪或山区附近的池塘中,生存着一种不为人們所注意的淡水魚类的敌人,就是馬口魚。  相似文献   

6.
云南曲靖附近胴甲魚(Antiarchi)化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云南曲靖附近产Antiarchi化石早有报导,然而关于古生物描述方面的文章迄今未見諸发表。1961年作者自曲靖附近廖角山山麓采得魚化石甲片若干,其中有两块属星鱗魚目(Asterolepiformes)的头甲保存完好,初步鉴定系一新属新种(Yunnanolepis chii gen.et sp.nov.)。該項发現对了解該类魚化石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分布和对云南泥盆紀魚化石  相似文献   

7.
一、溞类的生态 溞类中多数是广溫性种类,只有少数种类的分布局限于冷水或暖水水域中。一般以18—24℃之間的水溫最适于溞类的生长和繁殖。至于水中的酸碱度(pH值),如在6.5—8.5范围之間,一般的种类皆能适应,但多数溞类喜欢偏碱性的水貭,例如大型溞通常生活在pH值为8—10的水域內。在水貭肥沃的浅水坑塘內,溞类的数量通常較多。其中的有机物耗氧量最低在20毫克O_2/升左右,而最高的可达55毫克O_2/升;水深一般不超过半米(1.5  相似文献   

8.
枝角类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甲壳动物,营养丰富,是淡水鱼类的优质饵料,也是禽畜的优良促长剂。研究枝角类的培养技术,对促进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枝角类中的发头裸腹溞(Moina irrasa),是淡水鱼苗转食后的适口饵料,也是某些成鱼的终生饵料。该溞最适的生长繁殖季节正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摄食和生长旺季。它具有生长快,性成熟期短,生殖量较大等优点,可作为优良的培养种类。对发头裸腹溞的培养研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关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V.)早期发育的研究,已发表过一些资料(刘建康,1954;倪达书,1959;林书颜,1935;中国淡水魚类养殖学,1961),伹还不够。近年来,由于人工繁育的开展,这方面工作也做了不少。草魚是我国重要經济魚类和养殖对象之一,在养殖过程中,魚苗成活率是一个大  相似文献   

10.
十三陵水库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浮游植物是天然水域中食物鏈组成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魚类的食料,特別是一些植物性或杂食性的魚类如:白鰱、花鰱、草魚、鲤魚等,更与它們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很多学者在魚类的食性分析工作中所指出的;浮游植物的多寡不仅对成魚的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幼魚的生长发育也起着重大的作用。此外,自小球藻被广泛的利用以后,浮游植物这一数量甚多的水生羣体,便日漸引起人們的重视。但是如何了解它們在天然水域中的生活情况;过去虽然有人做过不少工作,然而对于水庫中的浮游植物种羣組成及每年产量的季节变化,国內还未曾有人做过深入研究。为此,我們在北京郊区十三陵水庫蓄水后第一年(1958年7月—1959年8月)調查的基础上,又连续做了两年的調查,以便为漁业及今后藻类培养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所用的定性、定量标本取于庫內的5个采水站。选站时根据庫水面积、深度、被淹沒的村庄遺址和库內原有河道等的不同环境而定,每站在垂直綫上按0,3,6,10,15,20米等水层分別采取水样。第一站位于拦洪坝前出水口附近,水深3—10米。第二站位于被淹沒的东山口村,水深6—13米。第三站位于庫中央的原河道上,水深7—15米。  相似文献   

11.
漁业是我国的国民經济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淡水养殖”又可說是漁业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近年来,“淡水养殖”在党的英明領导下,已日新月異地向前发展着。特别是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綫的光辉照耀下,在大跃进的形势鼓舞下,羣众敢想敢作,破除“四大家魚”的迷信,扩大了淡水养殖魚类的品种,对鯉、鯽、鳊等魚类,开始进行大規模的养殖。关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鲫鱼的养殖     
在党的总路綫光輝照耀下,淡水养魚事業已在全国范圍內形成了跃进的新局面。养殖鲫魚已成为积极发展淡水养魚事業,扩大养殖品种,貫彻就地取材,解决魚苗、魚种的供应不足开辟了良好的道路。鯽魚又是大众化的淡水魚,全国的需要量很大,滋味鮮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重要的經济魚种之一,象鲤鱼那样,尚未积极的盛行飼养。养殖鲫魚不論在今后的  相似文献   

13.
鱼鳔     
魚鰾是魚类內脏中的一个气囊,大部分魚类均具有这一器官。在我們食用魚类中,经常可以见到。但是,也有一些魚类无鰾,例如,食用鱼类中的比目魚类、鯊魚、鰩类(甫魚),全是无鰾的种类。有一些魚类,由于生活习性的特殊,鰾呈萎缩退化,或完全特化。如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鳔很小,完全包被在一个骨膜壳中。因此:魚鳔的形  相似文献   

14.
(一)这四个湖的桡足类,共采得10种,共中有3种是新发现的种类,如激刺北镖溞、腹突荡镖溞和费氏瘦猛溞,已分别加以叙述。其他各种的性质,略记其要,以利鉴别。 (二)这四个湖在夏季中镖溞的数量远较剑溞的为多,而且按各个湖泊的特殊位 置和水性,各有特殊的镖溞。乌拉素海的桡足类与长江下游水质较肥的湖塘中的种类,很相近似,而且还存在着一种鲺(Argulus sp.)的幼体,而鲺是鱼类的一种敌害。 (三)镖溞的分布与湖水的理化坏境,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湖水所含盐类及其浓度,对它们的分布,似有显著的影响。如青海产有激刺北镖溞,岱海与黄旗海都有直刺北镖溞;乌拉素海却有一般淡水湖的镖溞,如萨氏中镖溞和腹突荡镖溞。 (四)这些剑溞的适应力都较强,能在各种湖水中生活。故分布也较广。如锯缘真剑溞是一习见的淡水种类,既见于黄旗海,也能在青海中生活。又如近邻剑溞、英勇剑溞和透明温剑溞除见于乌拉素海外,也能在岱海和黄旗海中生活。只有刘氏中剑溞,大概局限于一般淡水中。这次只发现于乌拉素海中。 (五)瘦猛溞属的一般种类,常生活在地势较高或低洼的水塘中,能耐低温、硷性或盐度较高的水质,故费氏瘦猛溞能在青海中生活。 (六)这些桡足类的属与种的地理分布,根据现有资料,亦略为述及,以明其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在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中,在早第三纪的地层中陆续发现了一些枝角类卵鞍化石。据报道:枝角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钢鳃足亚目,通称“溞类”,俗称“红虫”或“鱼虫”。现生枝角类除少数生活于海洋外,绝大部分产于大陆水域,为淡水水域中的重要浮游动物。枝角类的壳瓣、附肢、卵膜、卵鞍等均缺乏钙质,一般难以  相似文献   

16.
在党总路綫的光輝照耀下,全国的养魚生产正迅速的向前发展,水面的扩大利用,放养量的增加,魚种的需要也随之增多。苗种的不足已成当前发展淡水养魚生产中的一个矛盾,如何扩大养殖品种,就地培育优良魚种,滿足养殖业的需要,已是养魚生产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鯉魚和鯽魚是同一亞科魚类,其生态习性也甚近似,极其具备通过二种魚的杂交,培育另一种新的品种,由于这种杂交,是屬于科与屬之間的亲緣关系  相似文献   

17.
(鱼叚)虎鱼类为暖水性和温水性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域,绝大部分栖息于沿海,少数种类生活于河口及江河淡水中。据近年调查,我国淡水(鱼叚)虎鱼类约30种,较邻近国家为盛。 浙江省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淡水(鱼叚)虎鱼类的种类不少。最早对浙江淡水(鱼叚)虎鱼类进行研究的是Sauvage,H.E.和Dabty(1874)在“中国淡水鱼类记述”一文申报道二种(鱼叚)虎鱼类新种,一为采自宁波的戴氏塘鳢Eleotris davidi,另一为采自浙江西  相似文献   

18.
一、种名细额溞(Oxyurella Dybowski et Grochowski,1894)隶属于甲壳纲双甲目盘肠溞科之盘肠溞亚科,是淡水枝角类中较小的一属鹾奔鱿质蔽窒∩伲灰酌?获。至今仅记载过4个种,即:瘦尾细额溞Oxyurella tenuicaudis(Sars,1862)、环纹细额溞O.singalensis(Daday,1898)、长尾细额溞O.longicaudis(Birge,1909)和林氏细额溞O.1indbergi Brehm,1953。对后一种尚有争议,认为可能是环纹细额溞的同物异名(Green1962)。另外,Brehm(1933)采自非洲Banfora湖的新种Alona gauthieri,R2óska(1952)、Fryer(1957)、Green(1862)等都认为…  相似文献   

19.
体型是动物重要的形态特征,影响动物的生境利用。为揭示龟鳖类体型与生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收集331种龟鳖(龟鳖目Tesudines总物种数的98.8%)的最大背甲长及其生境信息,将生境分为海洋、淡水、岛屿性陆地和大陆性陆地4种类型,再将淡水生境分为大静水、大流水、小静水、小流水和所有水域5种亚类型,大陆性陆地生境分为高地、平地和荒漠3种亚类型,从而比较不同生境类型或亚类型之间龟鳖类体型的差异。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海龟体型最大,岛屿性陆龟次之,淡水龟鳖和大陆性陆龟体型最小,且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淡水龟鳖类的体型在5种亚类型生境间存在差异,大静水和大流水水域的体型均显著大于小静水和小流水水域,而体型在大静水与大流水水域、小静水与小流水水域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淡水龟鳖类体型与水域面积有关,而与水域是静水或流水无关。广布所有水域的淡水龟鳖类体型趋于中间型,且与其他4种亚类型生境中的体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大陆性陆龟的体型从高地到平地再到荒漠有逐渐变大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揭示龟鳖类的保护对策需要考虑其体型和生境面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鍵鎖刺激的分析和綜合問題,在哺乳类(狗、兔、猿猴类)已被广泛研究。近年来,在文献中也有部分工作研究鳥类(鸡、鸽、鴉等)对鏈鎖刺激的条件反射。但是有关魚类在这方面的资料还比較少。从动物进化的角度来看,魚类是脊椎动物中較低等的,因而对魚类进行鏈鎖刺激的条件反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研究目的,試图在斗魚及馬革魚身上建立由三个成分組成的鏈鎖刺激条件反射;同时探究这两种魚对鏈鎖刺激的分析綜合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