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蛋白质组学是在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对机体或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模式进行研究。介绍并总结了蛋白质组研究的主要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和生物信息学等。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学是在基因组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其基本技术包括样品制备、蛋白质分离和蛋白质鉴定分析, 其中的核心技术是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和质谱技术(Mass Spectrometry, MS)。近年来, 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领域。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株的全菌蛋白及分泌蛋白, 分析其蛋白组成, 可深入解析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和耐药机制。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株抗原的分析, 为研制预防结核病的新型疫苗拓展了空间。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蛋白组成分析还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核病早期诊断标志物。蛋白质组学技术还应用于寻找新的药物靶标, 在研制和筛选新的抗结核药物等方面展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为更好地开展结核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蛋白质组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已不满足对一个混合体系中蛋白质进行定性和简单定量分析,要求更加准确的定量分析。为此,有人提出了“定量蛋白质组学”概念。目前,应用于定量蛋白质学的研究技术主要有:蛋白质荧光染色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同位素亲和标签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目前在生物芯片表面进行蛋白质无细胞表达与定向制备蛋白质芯片的研究进展,包括各种基因植入芯片的方法、蛋白质体外不同表达的途径、蛋白质固定的策略以及可能的应用发展前景等.蛋白质芯片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和检测迅速等优点正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蛋白质的高效表达与纯化、蛋白质在芯片表面的有效固定与蛋白质活性的保持等内容是蛋白质芯片技术发展的关键.采用纳米生物技术与无细胞表达系统,已经可以在生物芯片表面通过植入基因的方式制备相关的蛋白质芯片,从而为蛋白质芯片的原位制备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目前在生物芯片表面进行蛋白质无细胞表达与定向制备蛋白质芯片的研究进展,包括各种基因植入芯片的方法、蛋白质体外不同表达的途径、蛋白质固定的策略以及可能的应用发展前景等.蛋白质芯片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和检测迅速等优点正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蛋白质的高效表达与纯化、蛋白质在芯片表面的有效固定与蛋白质活性的保持等内容是蛋白质芯片技术发展的关键.采用纳米生物技术与无细胞表达系统,已经可以在生物芯片表面通过植入基因的方式制备相关的蛋白质芯片,从而为蛋白质芯片的原位制备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芯片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种新技术。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快速和准确等特点。已成功地应用于蛋白质的鉴定、量化和基础功能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在微生物的监测、检测、分离、鉴定分类和微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就蛋白质芯片技术及其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蛋白质组学是在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对机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模式进行研究。对蛋白质组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容易接近对生命过程的认识。本文对蛋白质组学研究所使用的主要技术例如二维凝胶电泳、质谱、酵母双杂交、蛋白质芯片、表面等离子共振和生物信息学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芯片是一种新型的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由于其具有高通量、微型化、可平行快速分析等优点,因此在肿瘤血清标识物发现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蛋白质芯片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在肿瘤血清标记物发现研究中的应用,将蛋白质芯片技术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发现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对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肿瘤标识物发现研究上的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与抗体微阵列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顺利完成及其他相关领域如机械制造、微电子加工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学愈显重要,高通量的蛋白质与抗体阵列芯片分析技术正日益为人们关注.对蛋白质分析策略及以阵列为基础的蛋白质芯片分析原理、相关的制备方法与检测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医学与实验诊断应用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现阶段该技术存在的不足与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组学相关概念与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包括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和结构基因组学等新的概念和学科不断涌现,并相应改进和发燕尾服了许多新的技术和研究手段,如双向凝胶电泳、生物质谱、生物传感芯片质谱、蛋白质芯片、和生物信息学等。  相似文献   

11.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直接对DNA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分析和比较是研究苔藓分子系统学的最彻底和最理想的方法。本文综述了DNA序列(叶绿体基因组、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在苔藓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探讨了基因片段的选择策略。并提出只有将分子数据和传统分类学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构建最合理的系统树,才能更好地推动苔藓分子系统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am-positive bacterium Streptococcus gordonii, a human oral commensal, was engineered to display a single-chain Fv (scFv) antibody fragment at the cell surface. The previously developed host-vector system allowed expression of the Guy’s 13 scFv as a fusion with the streptococcal surface protein M6. Surface expression of the 515-amino acid M6/scFv fusion protein was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on cellular fractions and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Guy’s 13 scFv was derived from the Guy’s 13 monoclonal antibody, which was raised against streptococcal antigen I/II (SA I/II), the major adhesin of the caries-producing bacterium Streptococcus mutans.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was used to test binding of scFv-expressing S. gordonii to SA I/II. Whole cells of recombinant S. gordonii were found to specifically bind to immobilised SA I/II and binding was inhibited by fluid-phase SA I/II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Production of a functional scFv in S. gordonii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ommensal bacteria that, by colonizing mucosal surfaces, may provide the host with sustained delivery of recombinant antibodie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Cell Research     
《Cell research》2008,18(1):F0004-F0004
  相似文献   

19.
《Biopolymers》2011,95(10):iii-iv
  相似文献   

20.
《Biopolymers》2011,95(3):iii-i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