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解剖生理學課程中這最後一個主題底主要任務,就是要在學生們以前已經學過的材料和現在要獲得的知識的基礎上,使他們學列人體發育的總的觀念。教學大綱中指定用於這個主題的時間祇有兩課。可是,鑑於在學習它時還須聯繫並總結以前所學過的大量事實材料之故,我們把教學大綱中規定用於複習課程的兩課也用在這一主題上了。  相似文献   

2.
幾點建議     
一、田園實驗“中蘇友好月”中,蘇聯生物學博士格魯森科來滬講演後,十數位教師為了進一步深入體會,舉行了一次座談會。末了,大家談到下學期怎樣教“達爾文主義基礎”時,引起了一個田園實驗問題。大家都很坦白地說,那是從舊教育中出來的,以前教的一套,全是脫離實踐的,空泛的理論;實驗也祇限在實驗室內進行,可以說從來沒有進行過田園實驗。假使我們將米丘林學說也像  相似文献   

3.
從1951年我們開始學習蘇聯教學法,最初只在形式上執行了新的教學過程,初步地改革了課堂的教學步驟,然後又進一步地依據教學原則來組織教學過程,在改進教學法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52年的下學期在生物課的教學中也採用了課時計劃,在幾個月的採用過程中,使我深深感到:課時計劃是實行新教法的保證,它對提高教學質量是很有幫助的;它是學習蘇聯改進我們教學工作當中必要的一環,現在我願把我們所做的課時計劃,介紹一下,供作參考,更希望改進推廣。 課時計劃是有一定格式的,(具體例子列後)  相似文献   

4.
北京师范大学於1953年5月11日到6月13日,開始了千人以上的第三届教育實習。生物学系三年級的一部分同學被分配到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實習,课堂試教的內容是“初中植物学”課本下册,关於栽培植物的一章。在實習的熱潮中举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公開教學,參加的有北京第十三中學的校長、教導主任和生物教師,北京市很多中學的校長、教导主任和生物教師,師大教育實習會議辦公室的負責人,以及生物学  相似文献   

5.
植物學教科書上有一講是“植物基本羣”,它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事實證明,生動的談話是植物教學最有效的方法。談話時教員先查明學生關於將要探討的題目中既有的概念,然後再系統的按邏辑顺序講授新的知識,教員吸引學生去实驗和觀察活的植物,指導實驗室的作業。學生在積極研究學習的對象的基礎上能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及總結,這樣學生能發展思考力,觀察力及認識活植物的興趣。本文的目的是給教員在講植物基本羣時如何組织教學過程的一個精簡指示,以使學生能自覺的理解該章中的學習內容。  相似文献   

6.
“中學生物教學大綱”是中等學校教師們迫切需要的指導性的文件。在今天每一個中學教師要求進步是一致的,要求提高教學完成教學任務也是一致的,過去在教學上是各搞各的,各有一套;今天在北京的中學教師們已經普遍展開了集體備課,互相討論研究,根據教學計劃來解决教材中的一些問題,彼此介紹參考資料;更重要的是決定教材內容的重點,以及教材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政治思想性。正因爲今天我們都有着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在學習中和教學中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因此在編寫教學計劃,集體備  相似文献   

7.
我們從1949年便開闢了教學用的植物園,根據四年來的經營管理過程與在教學上的應用,我們覺得在建立植物園、經營管理植物園與運用植物園上,往往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形式主義與教條主義。正由於這樣,往往使植物園不能充分發揮它在教學上應有的作用。现在願意根據我們四年來的工作體驗,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供同志們參考。  相似文献   

8.
在祖國实行五年計劃的開始,中央教育部能及時地提出具有指導性的“中學生物教學大綱(草案)”來。對於中學生物教學改革來說是有重大意義的,它規定了具體的任務和目的,同時指出了正確的內容和方向,並予以方法上的指導,這個教學上的基本指導文件,對生物学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应該深入學習的,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教学质量的改進,以符合祖國對我们的要求,同時在實践中所提出的體會和意見也可以做為教育部確定中學生物教学大綱時的主要參考。  相似文献   

9.
新的生物學教學大綱是建立在米丘林學說的基礎上的,它要求我們生物學教員根本改進自然科學教學工作的佈置。我們應該教給學生們可靠的、有系統的米丘林生物學基本知識,用下列的方法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的基礎,把他們武裝起來:闡明有機體與其生活條件有統一的關係,使學生們通曉管理有機體的發育與形成的方法的科學基礎。我們必須培養學生們具有蘇維埃愛國主義及民族自豪感,使他們認識到社會主義農業的成績,認識到我們祖國的科學家們在研究活的自然界的發展規律和研究改造它使它有利於人民  相似文献   

10.
初中植物学第五章講授植物的葉,標题為“葉—製造有机物的器官”,這就明確的指出了葉的功能——光合作用是這一章重點教材.和其它各章一样,這一章教材的编寫,是以生理學方面为中心的。 結合植物教學所作的光合作用實驗,要說明這樣的兩个問題:第一,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須有阳光,必须有二氧化碳氣體。第二,光合作用產生澱粉,也產生氧氣。為了證明這些問題的真實性,就需要作下列的實驗: 1.不見阳光的绿色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這實驗用見阳光的和不見陽光的綠色葉子對比着观察: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在讲述新课之前要进行提問 為了贯彻鞏固性、系統性及可接受性的教學原则,並鼓舞學生积极的努力學習,以達到教學上的目的,我认為課前提閒的环节在教學過程中是非常必要的.这个环节的作用,我体会有以下幾點: 1.進行提問能把知識鞏固一次通过提問,能把過去所学習過的知識進行一次複習;鞏固下來。这样的複習和学生自己独立複習不同,它是在教師领导之下和學生有充分准备之後進行的。因此,它是有目的有重點的。能够即時發現學生的模糊和  相似文献   

12.
我們所用的“初級中學植物學上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年7月初版。本書是以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據蘇聯卻求烈夫著的“植物學教科書”編譯成的“初級中學適用植物學教科書”為藍本,再由方宗熙同志等加以改編而成的。不僅與由資本主義國家抄襲過來的舊教本有了本質上的不同,就是與東北編譯的新教本,也有了更提高一步的改進。(對於東北人民政府教育部譯的初中植物學課本,筆者曾寫過一點意見‘載在新教育3卷6期1951年8月版)。這是一本最適合目前祖国需要的優良完善的教本,就個人使用一学期後所初步體會到的最主要優点如次:  相似文献   

13.
高級中學課本達爾文主義基礎下冊的出版是一件可喜的事。在目前,系統的介紹米丘林學說——即創造性達爾文主義——的書籍還沒有一本,只有許多零星的小册子及論文,就是在大學,除了“米丘林遺傳學原理”一書以外,對於系統的介紹米丘林學說的書籍也還沒有,而“米丘林遺傳學原理”一書究竟還不是全面的講達爾文主義。因而,這本書的出版是值得歡迎的,無論是作為中學的課本,或是甚至於作為大學學習達爾文主義的參考書(因為現在大學生物系的同學  相似文献   

14.
橡膠树和橡膠草是世界上生產橡膠的兩種植物。橡膠與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橡膠樹和橡膠草是值得我們将別加以注意的,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級中學教科書中對於這兩種重要的橡膠植物均加以介紹;但是限於篇幅,不能詳加描述。這兩種植物目前在國內還不普遍。很多中學植物學教員和同學寫信給本刊要求對於它們做較詳盡的介紹。現就作者所知和實地經驗作一簡要的描寫。在本文的最後作者附帶的介  相似文献   

15.
以蘇聯中學生物科課本為藍本編寫的中學生物科的四種課本(初中植物學、初中動物學、初中生理衛生學、高中達爾文主義基礎),已經全部出版了。這四種課本出版後承高士其先生、趙以炳先生、張宗炳先生、馮午先生、張孟聞先生以及其他同志寫了介紹的文章,並且在文章裹對課本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此外,還有許多中學生物學老師和其他同志直接對課本也提了不少寶貴的意見。這對於課本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首先,我們向諸位提意見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相似文献   

16.
在中等學校里所有達尔文主義基礎以及動物学等生物課程中講授各種生物體與其生活條件統一的關係。很多同學們祇能從形態上或者生活方式上去體會生物體與生活條件的統一性,很少能從新陳代謝的作用上去體會生物體與生活條件的统一性,於是也就更無從體會到生物體一定形態的决定往往也是它的新陳代谢作用因環境影響而變化成一定形式後的結果。這主要的就是因為很  相似文献   

17.
在細胞生理中,開於吸取力的概念,以及吸取力、渗透壓,膨壓與體積的关係,在理論上一直是個沒有很好解决的問題。最近在植物生理学通訊1956年第2號上湯佩松、薛應籠的文章,還討論到这個问題。我們覺得这样處理在理論上是比較完善的。雖然對這個理論上的問題,看法仍有分歧,但是,為了教学的方便,為了教學与研究方面有一個共同的概念起見,我們愿將汤、薛二位先生所提出的公式加以闡述,並提出實際数據,作為圖解部分的補充。最後,提出在教学中運用的意見。原著用S=P-T=P_0(公式2)表示細胞在渗透平衡時,吸取力、渗透历、膨壓舆外部溶液的关係。这样處理,不但說明了吸取力是由P-T所造成的“膨脹虧缺”產生的,而且把細胞的这种膨脹狀態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長素的研究,最近二十年來頗有發展,我雖然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實驗工作,但是在觀點和思想方法上很不正確。1952年我在中國植物學報第1卷第2期發表“化學物質對植物器官形成的影響”一文,隨後經過同志們提出意見和自己的檢查,發見了許多錯誤,為了得到正確的解答,曾於1952年8月在上海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舉行了一個“植物生長素”座談會,許多问志都說出了過去和现在對生長素的看法,我根據同志們的發言和自己經過學習後的認識,對那篇文章做一個初步的檢討。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关营养问题研究工作的现状与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營養問題是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衛生學、臨床醫學、農業科學和食品工業科學研究工作中共同有關的問題,解决比較重要的營養問題,往往要依靠這些學科的綜合研究成果。在生理科學中,這一部分的研究工作與實際應用的聯系最為直接,因此也最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在解放前,我國生理科學的研究基礎雖然是極為薄弱,但是在營養問題方面的工作還是比較多的;大部分的生物化學工作者都曾先後研究過一些有關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问:中學生物教學大纲46頁有“赫克爾的生物發生律和這定律的批判”,請問其批判些什么? 答:“赫克爾的生物發生定律和這定律的批判”請問主要批判其那一部分? 赫克爾(1834—1919)是德國的卓越的生物學家,是達爾文事業的繼承者與擁護者。赫克爾把个體發育和其系統發育(或称歷史發育)連(?)起來。他說:“個別有機體從卯細胞到成熟狀態在其發育過程中所經过的許多形態,是這个有机體的祖先到現在,所經過的一長系列頌型的簡短而緊縮的重演“簡言之亦即个體發育是重演其系統發育”。這就是赫克爾的生物發生定律。赫克爾在說明這规律時,曾把胚胎發育分為“原性發育”和“新性發育”。他認為原性發育就是重演古代祖先所具有的性状,是历史上的痕跡。例如脊椎生物不論是水生的、陸生的,在胚胎初期都具有鳃裂、脊索。他認為另外还有一種新性發育是指起源較晚的,具有适應作用的性状,這些性状是在胚胎生活過程中获得物,它們並不影响有機體的進化,也不能引起每種系統發育的改變,如鱷魚胚胎的牙齒,鸟类及哺乳类的胚胎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