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直纹稻弄蝶(直纹稻苞虫)Parnara guttataBremeret Grey是我省各地,特别是山区、丘陵地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摸清直纹稻苞虫在我省各地的发生规律,提高测报水平,近年来我省不少站、所在进行稻苞虫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2.
9月中旬,在临川县鹏溪的二季晚稻田中间,有一坵约3分田的茭白Zizania latifolia H.,遭受到稻苞虫Parnara guttata B.G.严重为害。据调查,百叶有虫苞达80—100个,被害后叶片仅留中肋和叶绿。而旁边生长青绿正处于圆稈——孕穗期的二季晚稻,每百丛禾却只有虫苞4—7个。据报导,菱白是稻苞虫的越冬寄主之一,在食料缺乏的情况下才为害茭白,而此次稻苞虫猖獗为害茭白,却是少见。  相似文献   

3.
稻苞虫是最常见的水稻害虫之一,国内稻区都有分布,不少地方仍经常成灾或偶尔成灾。稻苞虫卵期、幼虫期和蛹期都有许多寄生蜂寄生,对稻苞虫发生数量常有相当大的抑制作用。调查这类天敌的种类和作用,是测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进一步研究其保护利用途径,是生物防治或综合防治中值得探索的一个方面。本文拟就我们已知的我国稻苞虫的各种  相似文献   

4.
稻苞虫Parnara guttata Brem.是我国水稻区域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普遍而且为害亦严重。1950年江西省发生稻苞虫达34县之多,被害面积,据江西省病虫害防治所调查31县所得,共有2,179,156亩,损失稻谷产量达35%,可见  相似文献   

5.
花垣农业试验站植物保护组从1956年开始进行“稻苞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兹整理有关温度、温湿与生物因子对稻苞虫繁殖的影响于下: 温度影响发育与产卵 据1957—1958年室内饲养试验,温度能影响稻苞虫,虫态期的长短及雌成虫产卵率。  相似文献   

6.
阳惠霖 《昆虫学报》1958,(2):189-190
稻虫寄生蝇Zenillia roseanae B.B.能寄生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湘西花垣县调查该蝇寄生的主要害虫有稻苞虫、稻螟蛉、稻大螟、玉米螟等。1956年由于笔者研究稻苞虫 Parnaraguttata,Brem.的发生规律,鉴于该蝇寄生稻苞虫幼虫的寄生率很高,因此进行了该蝇生活史观察,后在饲养中偶尔发现该蝇也能在牛肉上产卵,故在1957年又作了培养基繁殖试验,企图得出大量繁殖的方法,爰将初步结果报告于次。  相似文献   

7.
一字纹稻苞虫 Parnara guttata Brem er et Grey为我国水稻区重要害虫之一,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受害最烈。1950年江西省病虫防治所调查:该省31县受害面积达2,179,156亩,稻谷损产率达35%。湖南省病虫防治总站调查:湘西19县受害面积达477,215亩,损失稻谷309,371担。1952年湖南受害面积达140万亩,稻谷损产50余万担。几年来虽经防治还有不同程度的灾害。由是1956年以来,稻苞虫之研  相似文献   

8.
<正> 稻苞虫羽角姬小蜂Dimmockia parnarae(Chu et Liao)常常从稻苞虫蛹中育出,在我县的寄生率一般为3—12%。1980年至1981年,作者对该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寄主 据资料记载,稻苞虫羽角姬小蜂既是初寄生蜂,又具有重寄生性。1981年作者从田间采集稻苞虫幼虫于室内饲养,获得稻苞虫蛹,银颜  相似文献   

9.
<正> 我县位于皖南山区,稻苞虫一年发生5代,主害代是第三代。施药防治稻苞虫,大都采用百丛稻有1—3龄幼虫10—15头的防治指标,实践证明,这一防治指标过于偏严。但目前还末见有放宽防治指标的研究报道。我们从1984年起对稻苞虫的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直纹稻苞虫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Grey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1985年在江苏沿海的新曹农场部分中稻79.2%稻株受害。据报道该虫“可能具有远距离迁飞为害习性”,因此怎样更准确、及时地预测预报它的发生,为害,能否根据卵巢发育特征来判断稻苞虫成虫的发育情况,为测报稻苞虫的发生期和为害提供依据,这些问题,在其他迁飞性害虫中研究颇多,但对稻苞虫国内未有报道。为此,作者于1985年8月下旬在直纹稻苞虫三代成虫羽化期,对其卵巢发育进行了解剖、观察与分级,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均匀设计法研究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全草的不同提取液对一字纹稻苞虫Parnara guttata Bremenet Grey的触杀和拒食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液对一字纹稻苞虫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48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3.18mg·mL-1;水蒸汽蒸馏液对一字纹稻苞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24和48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26.61和26.18mg·mL-1;丙酮浸提液对一字纹稻苞虫的触杀和拒食活性均不显著。54h的同时触杀和拒食活性浓度筛选的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液70.02mg·mL-1和水蒸汽蒸馏液69.12mg·mL-1联合使用对一字纹稻苞虫同时触杀和拒食活性最好,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正> 稻苞虫Pam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是大别山区中稻的主要害虫,70年代以来多次暴发危害,严重威胁水稻的高产稳产。为确定稻苞虫防治指标,应该掌握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的损失率及各功能叶的经济效益与产量损失的内在联系,同时还必须了解天敌的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雅安地区蚊类越冬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炎 《四川动物》1992,11(1):32-33
1955年至1984年对四川雅安地区25种蚊类越冬情况作了初步调查,结果发现以成蚊越冬者6种;以成、幼虫越冬者1种;以成虫及卵越冬者2种,以幼虫越冬者4种,以幼虫及卵越冬者1种;以卵越冬者2种;无明显越冬期,冬季仍能繁殖发育者9种,各蚊种的越冬情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马边县是大山区,位于东经103°14′—103°49′40″,北纬28°04′30″—28°24′30″。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1,100毫米左右。冬春冷凉干燥、夏秋温暖多雨。 全县耕地面积22万亩,其中稻田3万亩,历年都遭受稻苞虫的为害。1973年稻苞虫特大发生,90%的稻田受害,全县因稻苞虫为害稻谷比1972年减产236万斤。近年来结合预测预报,对稻苞虫进行了如下观察。  相似文献   

15.
<正> 1978年10月6日上午我们在田间看到大量稻苞虫Parnarus guttus Bremer et Grey向东南方向飞翔。1981年9—10月间又有大量稻苞虫向南飞翔。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稻苞虫的迁飞现象,便作了观察,其初步结果简报如下,以引起重视。 一般情况下,稻苞虫在上午7时左右很少活动,多在稻田内停息。8时后个别成虫开始在渠边、路旁、田埂上飞舞。9时以后便有少量蛾子起飞南行。11时至12时迁飞量最多,14时后逐渐减少,16时后迁飞趋于停止,进入稻  相似文献   

16.
<正> 稻苞虫趋蜜习性强,设置花圃诱测成虫,从而预测下代幼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我站十几年来采用马缨丹花(又名五色梅)Lantana camaraL.设置花圃诱测稻苞虫效果极好。  相似文献   

17.
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唯一一种极度濒危(CR)鹤类,分布和种群数量是评估其濒危程度的重要参数。无人机调查作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调查方法,为查明白鹤的越冬分布、种群数量及幼鸟比例,于2022年1月使用地面监测结合无人机调查的方法在江西、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的湖泊和农田中开展越冬白鹤调查。野外调查共记录白鹤5607只,网络信息检索在调查区域外的8个地点记录白鹤9只,合计记录越冬白鹤5616只。其中江西鄱阳湖记录到越冬白鹤4813只,占总数的85.7%,主要分布在康山垦殖场、五星垦殖场和成新垦殖场;山东黄河三角洲记录到越冬白鹤625只,占总数的11.1%。安徽、湖南、湖北分别记录到越冬白鹤34,63和72只。对部分群体的白鹤幼鸟数量进行统计,4680只白鹤中,记录到幼鸟674只,幼鸟比例为14.4%,其中湖南越冬白鹤幼鸟比例最高,达28.6%,山东越冬白鹤幼鸟比例最低,为11.5%。调查刷新了白鹤种群数量,证实了山东黄河三角洲是目前除江西鄱阳湖外最重要的白鹤越冬地,缓解了白鹤越冬期过度集中的压力。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  相似文献   

18.
一、发生情况 一字纹稻苞虫(Parnara gut-tata)在粤北地区每年发生5—6个迭置世代。越冬幼虫一般在3、4月间化蛹羽化,成虫多产卵于荒塘、水圳边的杂草上。少数产卵于早造秧田,羽化较迟的亦有产卵于早造本田的。第一代主要为害油草。第二代在早造本田,但为害较轻微,坑、圳边油草及晚造秧田亦有分布。第三代除小部分为害早造迟熟水稻及晚造秧苗外,大部分栖息于水坑边、塘边油草上。晚造水稻移植后,适值第四代发生,又群集为害,是水稻被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图牧吉冬季大鸨调查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大鸨(Otis tarda)属大型草原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及内蒙古的东部,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是大鸨的主要栖息地,繁殖数量约200多只。1998年开始记录到越冬大鸨个体,2003年冬季,本区越冬数量达到165只(其中保护区内记录到85只)。本文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的越冬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大鸨越冬行为及食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对大鸨越冬地管理及越冬鸟类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串珠镰刀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水稻主要病原微生物资源调查中,发现有许多种类的害虫被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所寄生,包括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幼虫及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幼虫及蛹,大螟(Sesamia inferens)幼虫及蛹,粘虫(Leucania separata)蛹,稻苞虫(Parnara guttata)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is)幼虫及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若虫及成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若虫及成虫,花稻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