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比较10μg三个批号国产HB-Vac的4年免疫持久性,发现在同一年龄组免疫持久性在性别上无差异(P>0.05),但在临界保护率(S/N≥2.1)和有效保护率(S/N≥10)幼儿组明显高于成年组(P<0.05)。鉴于幼儿初免4年后有效保护率下降到60%以下,建议HBVac加强免疫可在初免3—4年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态监测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分析不同体重、不同喂养方式及疾病状态等因素对患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为规范临床低出生体重儿宫外营养支持措施及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16S 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正常新生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第1、3、7天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的含量。结果 (1)在生后7 d内,无论正常新生儿还是低出生体重儿,其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含量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且生后7 d内正常新生儿的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低出生体重儿(P<0.05),正常新生儿生后7 d内粪便中各细菌的增长率均高于低出生体重儿。(2)体重2 000~2 5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粪便中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在各日龄中的含量明显高于体重<2 000 g的新生儿(P<0.05);同时其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在3日龄和7日龄阶段明显高于体重<2 000 g的新生儿(P<0.05)。(3)3日龄和7日龄母乳喂养组的低出生体重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明显高于乳制品喂养组(P<0.05);且母乳喂养组新生儿生后7日内粪便中大肠埃希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的增长率均高于乳制品喂养组,尤其是双歧杆菌的增长率(126.49% vs 54.81%)。(4)合并并发症的3日龄和7日龄的低出生体重儿,粪便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均明显低于无合并症的低出生体重儿(P<0.05);且无并发症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其粪便中肠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长率均高于有并发症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大肠埃希菌增长率则低于有并发症组。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定植时间晚且数量少,体重、喂养方式及有无并发症是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的重要因素。母乳喂养可促进低出生体重儿肠道中益生菌的定植。疾病因素会导致肠道菌群丰度的降低,使肠道菌群紊乱,其程度可能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低出生体重儿(1 500 g≤体重<2 500 g)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和JY-DLT肠道屏障功能分析系统检测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第7天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4种细菌的含量以及血清中的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的浓度,比较正常新生儿与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差异,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并发症对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 (1)低出生体重儿组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新生儿组(P<0.05),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高于健康新生儿组(P<0.05),细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乳喂养组低出生体重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明显高于乳制品喂养组(P<0.05),且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和和D-乳酸含量低于乳制品喂养组(P<0.05),细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无并发症组低出生体重儿粪便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明显高于有并发症组(P<0.05),其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有并发症的低出生体重儿(P<0.05)。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都与正常新生儿存在差异,母乳喂养有助于肠道有益菌的定植和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低出生体重儿是新生儿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各器官等方面发育相对不成熟,胎龄小,体重轻,患病机率大,早期死亡率高,需要临床更多的干预,这些干预易影响到肠道菌群的正常构建及平衡、影响疾病的治疗及患儿的正常发育,因此探索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微生态的构建规律及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合理喂养及规范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低出生体重儿肠道细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因素。方法以低出生体重儿(1 500g≤体重2 500g)为研究对象,采用16S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3天、7天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4种细菌的含量,比较正常新生儿与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构建的差异;分析不同胎龄、体重、喂养方式、疾病状态等因素对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结果 (1)低出生体重儿组和健康新生儿组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与婴儿日龄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且低出生体重儿组婴儿粪便4种细菌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2 000g≤体重2 500g组低出生体重儿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含量在各日龄明显高于体重2 000g组新生儿(P0.05),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在3日龄和7日龄阶段明显高于体重2 000g组(P0.05),而1日龄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母乳喂养组在3日龄和7日龄阶段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明显高于乳制品喂养组(P0.05)。(4)无并发症患儿组在3日龄和7日龄阶段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明显高于有并发症组(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构建规律异于正常新生儿,尤其是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定植差异更为突出;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体重与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含量呈正相关;母乳喂养对低出生体重儿肠道中益生菌的定植有明显的优势;新生儿相关疾病直接影响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微生态的构建,可导致其胃肠道生态系统的异常;16S 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适用于评价婴幼儿肠道微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6.
梁和霞 《蛇志》2017,(1):33-35
目的观察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氨基酸不同用量分为A、B、C 3组,每组各40例。A组40例患儿给予高剂量氨基酸治疗,B组40例患儿给予中剂量氨基酸治疗,C组40例患儿给予低剂量氨基酸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儿在能量摄入,蛋白质合成,各症状恢复时间以及体重、身长、头围均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儿的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应用高剂量氨基酸,对促进患儿身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黄疸、喂养、生长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NICU收治的生后24h内极低出生体重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生后4h内开始口服或鼻饲胃管服用妈咪爱0.5g,2次/d,连用14d。观察两组达到高胆红素血症标准的人数,以及生后24h、5d总胆红素值;喂养不耐受人数;生后5d生理性体重下降及1个月体重增长情况;生后1个月免疫学指标。并加以对比。结果24h内血清胆红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出现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后5d体重下降的克数低于对照组(P0.05),1个月时体重增长克数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g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但IgG及IgM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对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作用;能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有利于患儿生长发育;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能增加免疫球蛋白IgA水平,从而促进体液免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治疗,研究重症肺炎对该类疾病患儿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研究价值.方法:将47例一般肺炎的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设为对照组,45例重症肺炎的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设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血小板参数的检测指标并行患儿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在血小板参数方面,实验组在MPV和PDW的数据较对照组高,而在PLT明显较低;在凝血功能方面,实验组在PT、APTT和TT等方面的数据较对照组高,而在FIB方面明显较低.结论:临床上对动态监测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对判断该疾病患儿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参考与预警意义,而对重症肺炎患儿出现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及时把握具体发病机制,对症进行凝血功能恢复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制剂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均予静脉营养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哺,治疗组在早产儿配方奶喂哺时添加益生菌制剂,每次0.5g,3次/d,2组同时记录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黄疽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微生态制剂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生菌制剂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促进患儿体重增长,缩短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与胃肠营养两种喂养方式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0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结合静脉营养方案,胃肠营养组先采用静脉营养,患儿吞咽功能协调后经口喂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喂养效果、喂养不耐受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每日体重增长显著高于胃肠营养组,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生理体重下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均低于胃肠营养组(P<0.05);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呕吐、胃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胃肠营养组(P<0.05);两组腹胀、腹泻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胆汁淤积发生率显著低于胃肠营养组(P<0.05);两组高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喂养效果良好、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该方式是一种针对早产低体重儿良好的营养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出生体重婴幼儿的生长特点,并分析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至2015年我院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并按出生体重分成极低出生体重组和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婴幼儿的差异性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婴幼儿200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组118例,对照组82例,两组婴幼儿在胎龄、是否存在FGR或EUGR、首次接受肠内营养的时间、住院天数和出院时体重增长量上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现为极低出生体重组的婴幼儿的胎龄要小于对照组婴幼儿,且住院天数、首次接受肠内营养的时间和出院时体重增长量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幼儿,但对照组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和宫内生长受限的比例却明显低于极低出生体重组(P0.05)。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的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出生时伴有宫内生长受限或胎龄越小,则越有可能发生宫外生长迟缓(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的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比例要明显高于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其中婴幼儿本身的宫内生长受限和胎龄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婴幼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我所1985年以来生产的160批血源乙型肝炎疫苗进行了3680例的现场人体观察,结果表明该疫苗接种后,全身及局部反应轻微,在随访期间未显示任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证据;儿童3针免疫后3个月抗-HBs平均血清阳转率即达到98%以上,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原阴性(HBsAg阴性)母亲及其婴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抗-HBs滴度水平,从而为今后针对该特殊人群进行更好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5月~2010年10月,对陕西省227对HBsAg阴性母亲及其婴幼儿(月龄为8~24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对母婴血清抗-HBs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结果:母亲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45.4%,抗-HBs平均滴度为12.88 mIU/mL(95%CI:8.91-18.19)。婴儿乙肝疫苗首针、第二针和第三针的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5.2%,93.8%和85.9%。婴儿抗-HBs阳性率为77.1%,抗-HBs平均滴度为37.15 mIU/mL(95%CI:28.18-48.98)。结论:婴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较高,但三针全程及时接种率仍需提高。母亲抗-HBs阳性率较低,应当重视HBsAg阴性孕龄妇女的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标志物的检测,从而提高该人群的乙肝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确诊的82例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菌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以早发型(≤7天)为主,晚发型以院内感染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血小板出现减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增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头孢、氨苄西林类抗生素100%耐药,对加他唑巴坦的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对碳氢酶烯类抗生素敏感。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及克林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敏感。82例败血症患儿中,死亡6例,死亡率为7.3%。结论: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发病率高,应密切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及动态监测其C反应蛋白、血小板等的变化,同时及时完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产生,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在对婴幼儿实施基础免疹(BCC、DPT和TOPV)的同时,接种国产血源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对八月龄的婴儿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乙肝疫苗接种组1(10μg)、2(20μg)抗-HBs达到临界保护(P/N≥10.0)的分别为80.65%,78.49%,未检出HBV感染标志物;未接种乙肝疫苗组的HBV感染率边10.5%。血清学检测还表明乙肝疫苗与BCG、DPT和TOPV等生物制品联合免疫应答是好的,各抗原间无干扰作用,提示乙肝疫苗可列入扩大免疫规划,并将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compared several maternal risk factors of low birth weight (LBW) between 204 normal birth weight (NBW) and 133 LBW newborns from Kolkata, India. Based on their birth weight (BW), newborns were classified as LBW (BW < 2.5 kg) and NBW (BW ≥ 2.5 kg). Results revealed that means for maternal age (MA, p < 0.05), gestational age (GA, p < 0.01), hemoglobin (Hb) concentration (p < 0.05), and per capita daily income (PCDI, p < 0.05)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mothers of NBW. Correlat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MA (r = 0.119, p < 0.05), GA (r = 0.583, p < 0.01), PCDI (r = 0.118, p < 0.05), and Hb (r = 0.138, p < 0.05)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W; PCDI was also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r = 0.142, p < 0.01) with Hb.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es with BW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revealed that GA (t = 7.915, p < 0.001) and Hb (t = 2.057, p < 0.05)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ive variables. The effect of Hb, independent of G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 in F = 4.231, p < 0.05). Because GA is not modifiable in pregnant women, there is a need to increase Hb levels among pregnant mothers. Most importantly, appropriately targeted preventive strategies, including iron supplementation, need to be implemented for health promotion.  相似文献   

17.
用作样品支持物喷碳的铜网,磷钨酸染色制备血源乙肝疫苗电镜检测样品。493批血源乙肝疫苗的镜检结果显示:经溴化钾和蔗糖离心后,原料血浆中的Dane颗粒和管形颗粒已去除,只观察到22-24纳米的HBsAg球形颗粒。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脂肽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肽疫苗中的脂质部分能够提高肽苗的免疫原性,在无佐剂的条件下即能有效地激发体内抗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该文主要综述了乙型肝炎脂肽疫苗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制用于预防和治疗的新型乙型肝炎脂肽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HBsAg高表达细胞株(CHO-C28)试制的乙肝基因疫苗,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四周后进行了血清效力评价。并同时与血源乙肝疫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乙肝基因疫苗能达到与乙肝血源疫苗相同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