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地植物园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因而其规划设计就与其他类型的植物园及城市园林有较大差异。作者通过多年来在华西亚高山植物园这一典型的山地植物园的实践,对此深有体会。一、山地植物园的环境山地植物园常处于人迹罕至的山区,园地及其周围往往具有较好的原始植被和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如龙池地区即有良好的天然林和珙桐、连香树、水青树、领春木、裂叶星果草、延龄草、灌县杜鹃、美容杜鹃、腺果杜鹃、圆叶玉兰等珍稀植物分布。这为植物的引种和植物园的园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山区地形复杂,生境多样,气候特殊。以我园为例,规…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自1954年成立以来,即开始从国内外各地引种多种多样的植物,要想把这许许多多植物搜集培植在我们的园地里,首先要做好繁殖技术,而后才能进一步做驯化栽培建设布置工作,所以繁殖技术是每—个植物园经常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决不可少的一环。由于植物园引种的植物范围广,类型多,生态条件要求也备各不一,很是复杂。我们为了使来自各地不同性格的植物在我们园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主任):这次地震仅仅是地球在一个局部地段打了一个"喷嚏" 这次汶川大地震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龙门山地震带上,而且刷新了这个区域百年来的最高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4.
资讯与书评     
《丽江高山植物园种子植物名录》一书已出版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红、张长芹、李德铢等研究员编著的《丽江高山植物园种子植物名录》一书已于2007年3月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和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们多年来对丽江高山植物园及玉龙雪山地区种子植物进行采集及调  相似文献   

5.
高山植物是在高海拔地区或树线以上高山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物物种的总称,是植物长期适应高山恶劣环境而高度特化的结果。高山植物的类群主要包括多年生禾草、莎草、非禾草的垫状植物、苔藓、地衣等。有些高山植物也是药用植物。高山植物为了生存和繁殖种群,必须适应严酷的高山环境,包括低温、干旱、强紫外辐射和较短的生长季。从植株形态、器官解剖结构、光合作用、元素利用等方面阐述高山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适应高山环境的内在机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研究高山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肖云学  刘光裕 《广西植物》2021,41(5):843-852
龙脑香科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洲,被认为是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建园开始就注重龙脑香科植物的研究、收集与保护,并建立了龙脑香科植物专类园。经过几十年收集,现已成为我国龙脑香科植物重要的保育基地。该文结合历年的引种保育、物候及生长量观测等资料,系统整理了版纳植物园在龙脑香科植物引种保育和研究利用的工作。结果表明:自建园以来,版纳植物园共收集了7属34种龙脑香科植物,国内的有11种,国外的有28种。国内引种种类长势良好,除广西青梅外均能开花结果。国外种类开花结果的有13种。此外,版纳植物园部分龙脑香科植物种子生物学特性、植株抗寒及抗病虫能力的分析,也说明版纳植物园的龙脑香科植物的迁地保护是成功的。该文还结合新的研究成果,对龙脑香科植物在造林、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加强该科植物的引种、保育及研发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皇家植物园     
<正>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皇家植物园位于斯里兰卡中部康提城外5.5千米处,始建于公元1371年,曾经是康提国王的御花园。该植物园东、西、北三面为马哈韦利河所环绕,占地1.47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60米。植物园所在地降水充沛,每年降雨天数可达200天。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皇家植物园在行政上隶属于斯里兰卡农业部,包括引种栽培和展示活体植物的植物园区以及收藏植物腊叶标本的国家标本馆。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皇家植物园以其丰富的物种引种和收藏而成为  相似文献   

8.
绿绒蒿属分类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是罂粟科中较大的一属,全属共有49种,除1种产西欧外,其余均分布于东亚的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我国产38种。 绿绒蒿是著名的观赏植物,以其花大、色泽艳丽、姿态优美而著称,是高山植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花卉之一,常与另一些高山植物共同组成绚丽多彩的高山植被,早为国内外学者所引种栽培。有些种类入药。  相似文献   

9.
皇家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皇家爱丁堡植物园保存活植物名录数据库的查询,详细整理了近100年来该园从中国引种植物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的多样性、来源省份及不同阶段引种人(队)、引种主要类群、种类数量等。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初到现阶段,爱丁堡植物园在持续不断地引种中国植物,上世纪80年代前主要以个人收集为主,每年收集成活几种到几十种,到90年代开始有专业考察队参与收集,每年收集成活种类数量有所增加,在90年初收集成活数量最多的一年达500多种,引种地区涉及我国的20余个省(市、地区),其引种较多的地区为云南、四川、西藏和台湾。本文还探讨了在与生物资源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关注的背景下,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在生物资源保护方面面临问题、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庐山植物园的园林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植物园在建园初期,虽然做过一些初步布局,但因当时园景布置未经全面规划设计,后又经战争破坏,荒芜特甚。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制定和调整规划以及新老植物学家的共同努力,形成目前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亚高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根据科学研究、科普以及旅游的需求,建立了下列不同功能的展区。 树木园 是植物园的主体,从树木种类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笔者根据多年来物候观察记载资料,阐述本研究工作自1958年以来,从神农架地区先后多次引进药用植物种类127科566种中,初步看出有38科65属88种高山药用植物引种成功,并能获得具有发芽能力的成熟种子。此外,由于有些植物种类适应性的强弱和范围不同,引进本所植物园栽培后,同时看出不同的反应。这对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可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中国植物园发展历史及当前国际植物园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植物园面对对世纪所必须重视的5个方面。(1)植物园整体质量和特征化,作者列举了10个方面的差距。(2)药用植物的栽培、利用和保护。从药用植物分类学研究,有效成分的分析及动态研究,药用植物栽培化和“地道药材”问题4个方面论述植物园的优势和潜力。阐明了“栽培化”的涵义。(3)引种和物种保护,指出广泛引种的重要性和重点种类迁地保护的必要性,并首次提出了“濒危生境”这个术语及其概念。指出了未来引种理论研究的方向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意义。(4)活植物收集圃信息系统。(5)科普教育。作者认为,虽然不少植物园目前还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困难,但就整体而言,未来的10年将是植物园继续较大发展的10年。  相似文献   

13.
绿绒篙属(Meconopsis Vig.)是罂粟科中较大的一属,全属共有49种,除1种产西欧外,其余均分布于东亚的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我国产38种。绿绒蒿是著名的观赏植物,以其花大、色泽艳丽、姿态优美而著称,是高山植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花卉之一,常与另一些高山植物共同组成绚丽多彩的高山植被,早为国内外学者所引种栽培。有些种类入药。  相似文献   

14.
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原华西野生植物保护实验中心)已经历了15年不平凡的创业历程。它的建设与发展顺应了跨世纪人类保护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必然要求,凝聚着老一辈专家和创业者们的心血与智慧,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它必将为我国植物学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历史责任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植物资源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横断山脉及其邻近的东喜马拉雅地区,历来是植物学家们关注的热点区域。独特的植物区系与资源,重要的地理与生态区位,注定了上述地区在植物研究、保护和利用领域的突出地位。俞德浚院士曾把青…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天,为了下一代—对建设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兴泉 《生物多样性》1995,3(4):231-233
为了明天,为了下一代──对建设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探索代兴泉(四种都江堰市市长611830)[编者按]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人类的事业,而更重要的是领导者的责任,只有领导者的重视才能引导、动员和组织群众。本文是一位在地方政府工作的领导干部发言,他依据自己所...  相似文献   

16.
1983年,庐山植物园开始珍稀濒危植物引种保存研究工作。在园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科技人员积极主动地调查引种,在野外资源调查、考察之机,随时采回种子、幼苗、根茎等材料。同时还广泛地与有关园所、保护区建立密切联系,相互交换和支援种苗。主要工作成果如下: 1.已从全国15省(区)、11市、31个单位引入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计40科77属94种(含园内早期引进21种)。其中一级6种,二级37种,三级51种,占国家第一批公布的389种保护植物的24.1%,并基本完成分布在江西的国家保护种引种任务。与此同时还引种列为省级保护植物30种,以及本园空缺但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其它珍稀植物50余种。  相似文献   

17.
裸子植物松杉柏类,是构成地球绿色植被的主要组成种类,它是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以及人类应用的主要类群。庐山植物园根据其立地环境条件,一直将裸子植物松杉相类的引种驯化和搜集保存作为重点工作。60年来,经几代人的努力,园林外貌以松杉柏类为骨干,蔚然壮观。 庐山植物园的松杉柏类植物,多引自我国西南部的中、高山地带和欧、美的暖温带和温带地区。引种工作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建园初期(1934—1938)目前园内的骨架大树,就是这一时期引进的。 (二)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1949)由于局势混乱,经费极为困难,人员少,引种工作开展不大。  相似文献   

18.
何涛  吴学明  贾敬芬 《生态学报》2007,27(6):2574-2583
高山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树线以上至雪线的山地植物。揭示高山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国内在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研究上相对薄弱,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报道上。结合国外高山植物的相关研究报道,从形态和解剖结构两个方面对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高山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关系。植株矮小(有的呈垫状)、叶片小而厚、具有通气组织、栅栏组织多层、机械组织发达、虫媒花性状、线粒体数量多和叶绿体基粒片层少等是这一地区高山植物普遍具有的形态和结构特征。高山植物形成上述结构的特异性是高山特殊综合生态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高山植物对高山环境的高度适应。最后,对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探讨。目的是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促进我国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园艺学家对高山常绿杜鹃花的引种栽培开始于17世纪,19世纪中期这一活动成为欧美 植物园的热点。伴随着杜鹃花栽培的热情高涨是西方人对中国植物区系的关注及对中国植物 的大量采集和研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众多西方人步入中国,进行植物考察和采集活 动,丰富的中国植物资源,经他们之手成为装点西方园林的重要素材。这期间有过一批由欧 美一些植物园和植物(园艺)协会选派的专业采集员,也有一些纯属业余的植物爱好者。这里 仅介绍十几位与中国及少数周边国家和地区杜鹃花关系密切的著名采集者。罗伯特·福琼英国园艺学家罗伯特…  相似文献   

20.
在风光旖旎的雁山桂林植物园里,一株引种栽培的珍稀苏铁类植物——叉叶苏铁,最近同时开出了八枚雄劲的雄球花(小孢子叶球),成为该园的一大植物奇观,令众多游客叹为观止。叉叶苏铁(Cycasmi-cholitzii),为苏铁科苏铁肩多年常绿树种,因其羽状叶片上的羽片又二叉状分裂而得名。该种在我国仅星散分布于广西龙州。崇左、大新和云南弥勒等地130—175米的低海拔石灰岩季雨林下(越南、老挝、泰国也有),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这株“八雄并立”的叉叶苏铁,茎高52厘米,基部直径53厘米,系桂林植物园80年代中期从广西龙州引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